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3516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项目建设团队项目负责人:自主填写项目组成员:自主填写二、建设背景(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持续旺盛武威有丰富的风能、光热和水能资源,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武威正在突出发展能源工业,依托知名企业,积极发展以太阳能、风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和以煤炭、火电等为主的传统能源,努力发展河西新能源基地和低碳经济区。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大力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新兴工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急需大批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人才,充实到机电一体化装备和产品的设计、制造、装配、操作、调试、维修和售后技术服务等岗位。(二)行业转型升级对

2、机电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和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九方面列为重点领域,并划定产业发展路线,着力增强新兴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开展互联网+智慧能源行动,发展智能电网,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培育新能源关联产业,实现新能源优势资源有效转化。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使机电行业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走在前列,这些规划急需一批掌握适应产业升级熟悉机电一体化新技术的人才。(三)行业国际化步伐为人才培养开拓广阔前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

3、的飞速发展,机电领域引进主体己由政府转向企业,形成了技贸结合、产销结合、合资合作办厂等多领域融合的模式。至今,居世界500强的大型跨国公司中,主要生产经营机电产品的企业基本都在中国建有投资企业或设立工作机构,部分跨国公司己设立几十家独资或合资工厂。我国机电行业己成为外资参与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亦加快了走出去步伐,经过多年的探索进取日益走向成熟。一批企业拥有了国际化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工作团队和产品研发销售的服务体系。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外研发基地和销售网络,有的建立了完全国际化的现代工厂,具备了与世界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能力。行业国际化对机电行业走出国门提供了良好的机

4、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的建设适应了国际化广阔前景的迫切需要。由此,在武威培养大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有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广阔的市场需求,更是武威实施外向开放、城乡融合、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人才兴市五大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对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三、建设基础(一)行业影响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08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学生295人,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5%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经过第三方评价,学院对社会各界的综合影响力不断增强。近5年来,学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经过探索、改革与实施,机电

5、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成熟,教学能力逐步提升,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行业影响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建设成绩见表4-2-87。表4-2-8-1专业建设成绩一览表时间建设专业成绩2013年焊接技术与自动化2014年机电一体化技术2015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二)师资基础不断夯实,行业话语持续增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十分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先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研修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双向交流机制,加强教师研发能力,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产教研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恰当,专业水准过硬,教学效果显著的良好局面。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

6、称结构比较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9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8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能手3人,院级骨干教师8人,双师素质教师12人;研究生学历者占专任教师的53肌外聘兼职教师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技师3名。专业团队爱岗敬业,协同合作,责任意识强,教学和研发成果丰富。近5年,全系教师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人次,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参编教材及教辅资料18本,与合作企业参与生产线改进与关键技术革新10余次,获国家专利6项,行业话语权持续增强。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师基本情况见表4-2-8-2、表4-2-8-3和表4-2-8-4所示。表4-2-8-2机电一体

7、化技术专业教师获国家专利情况一览专利名称专利类型发明人/设计人排名专利号表4-2-8-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任教师(部分)情况一览表姓名性别学历学位职称研究方向职业资格证备注表4-2-8-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兼职教师情况一览表姓名性别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承担任务(三)人才质量不断提高,竞赛活动成绩斐然截至现在,我系培养的机械、机电类毕业生达2000多人,广泛服务于企事业和农村基层相关单位,为加强甘肃乃至西部的装备制造业和新能源产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学生“双证”通过率达到98机学生综合素质、动手技能和创新

8、意识明显加强。积极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其中20多学生获奖。2017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109人分别赴企业顶岗实习,签约率达9,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学生获奖情况见表4-2-8-5。表4-2-8-5机电一体化技术学生获奖情况一览表时间比赛名称获奖学生获奖情况2015年2016年2016年(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现代学徒制加快推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内理实一体、基地全真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已构建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己基本确立,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效果明显。近年来荣获厅

9、级以上教学成果3项,申请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教改项目1项,成果见表4-2-8-6。表4-2-8-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成果一览表时间成果名称参与人员获奖情况2014年2016年(五)产教融合不断紧密,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在深化校企合作办学方针的指导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现有14个教学设备齐全的实验实训中心(室)和两个综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涵盖了机械加工、焊接技术、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材料加工和风力发电等内容的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场所。实践教学总面积达到3400m,仪器设备300多台(件),总价值815多万元。建成了5个校外实训基地,有效的保证了本专业学

10、生在校外见习、实训以及顶岗实习的需要,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现已形成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双向兼职等合作机制。实践教学条件见表4-2-8-7.表4-2-8-8表4-2-8-7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内实训条件情况一览表建立时间实验实训室(中心)名称服务课程2012年机械制图实验室机械图样的识读与绘制、机械零件拆装与测绘2012年CAD/CAM实验室CAD制图、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2013年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创新设计2013年材料与热处理实验室工程材料与热处理2013年公差与测量实验室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精度设计2013年液压与气动实

11、验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工程机械2013年数控系统实验室数控机床的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2014年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机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数控机床的安装与调试2014年机电设备控制实训室电气控制与PLC、机电设备控制技术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机与拖动2014年铸造实训室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2015年机械加工中心机械制造基础、钳工工艺与技能、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金工实习2015年材料加工中心机械制造基础、金工实习2015年数控技术中心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及装备2015年模具制造中心模具制造工艺及装备、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性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2015年焊接

12、技术中心机械制造基础、焊工工艺与技能表4-2-8-8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情况一览表建立时间基地名称(企业名称)功能2012年顶岗实习、师资培养2013年顶岗实习、师资培养2014年顶岗实习2015年顶岗实习、师资培养2016年顶岗实习、师资培养(六)社会服务不断增强,民生项目彰显作为1.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积极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企业职工等技能培训工作。依托武威市第十技能鉴定所,每年完成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技能鉴定300人次。2.科技服务与技术研发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企业生产6000件LED路灯灯座及配套件。以专业技术为优势,与合作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难题攻关和

13、新技术咨询10余次。3.行业与校际交流加强与校企合作企业开展交流活动,定期派管理人员、专职教师到合作单位锻炼实践,了解行业发展新动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计。不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加强与省内标杆院校开展教学管理、教研教改、专业建设等经验交流活动。建立与周边职业院校的帮扶关系,每年培训专业师资30人次。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全年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下基层,走社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七)国际化交流不断深入,区域特色初现端倪2012年至今,己公派5名专业教师到美国、德国和加拿大进行学习交流。通过近距离体验发达国家和

14、地区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做法,拓宽了教师们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适度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标准服务课程教学内容,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情况见表4-2-8-9。表4-2-8-9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一览表时间交流项目国(境)外参加交流人员交流形式四、建设思路根据甘肃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通知中提出的扶优扶强、服务发展、专业为本”的原则,为更好地服务甘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以廿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契机,将专业群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和完善,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工学结合课程、强

15、化师资队伍、提升技术技能积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建立创新创业体系等七个重点方面进行建设,打造人才培养质量优异、产教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国内先进水平品牌专业群。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带动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协同发展,共同在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五、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立足甘肃和武威区域经济发展,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以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焊接技术与自动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为重点,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师资队伍、

16、完善实验实训条件、促进社会服务、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研融合密切的国内先进水平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响应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积极围绕甘肃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资源,形成特色优势鲜明与区域产业分布形态相适应的专业布局结构,培养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智能制造技术性人才。(二)具体目标1.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成1个混合所有制办学体”,全面推行学分制改革试点,全面开展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工作,依托职教集团优势,充分发挥多元化办学主体模式。2.教学改革实践与成果建成1个区域优势鲜明的省级特色专业,申报2个教育教学成果奖,

17、并获省级奖1个,厅级奖1个:推行1个完全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班:引进和开发在线课程2门,全面加快专业信息化建设;建成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全方位参加区域性技能竞赛,获奖达30%以上。3.教师队伍打造建成1个校内名师工作室,建成1个校外大师工作室,建成1个专兼结合的省级教学团队,培养1名省级教学名师。4.实训基地建设建成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5.促进社会服务建成1个校外教师工作室,继续完成年培训劳动力200人次,推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平台建设,积极申报科研项目5项,转化科技成果2项,申请国家专利2项;探索社区教育模式,建立1个社区学院。6.国际交流提升引进并开发1套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

18、认证体系;配合走出去企业培养海外务工人员30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标志性成果统计表如表4-2-8-10所示。表4-2-8-10预期标志性成果序号成果类别国家级省(部)级1专业教学资源库12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教学成果奖14高职院校技能大赛25教学名师16教学团队17教师教学竞赛28学生技能竞赛29国际培训210技术研究项目511申报专利512高职教育创新改革项目2合计520六、建设内容与举措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所有制改革1.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制度实行校企“双专业负责人”制度,各专业聘请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师,企业根据需求,聘请学院专业教师担任相关部门专业理论指导。学院安排专业教师下

19、企业锻炼增长实践能力,通过企业技师和学校教师一对一结对互助,逐步实现身份互认、角色互通”。由企业提出最新岗位需求和标准,商定人才培养方向,增设相关专业,共同制定课程体系。建设合作研发平台,拓展科技成果辐射面,推动企业资源和学院工作双向“融入,营造校企团队合作新环境。2.完善分类考试招生办法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和培养需要,规范实施高职院校以高考为基础的考试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综合评价招生、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技能考试招生、中高职贯通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招生。研究制订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拓宽和完善职业教育学生继续学习通道。逐步扩大高职院校招收

20、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适度提高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3.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全面推动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制度;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认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学习者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包含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在坚持培养要求的基础上,探索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移与认定。4.探索职教集团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健全与行业联合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机制,联合制定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意见。支持行业根据发展需要举办高职教育,切实履行举办方责任。鼓励和支持行业加强对本系统、本

21、行业高职院校的规划与指导;扶持行业加强指导能力建设;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规定的领域范围内自主开展工作,在指导专业和课程改革、协调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校企合作、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建立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就业形势分析、专业预警定期发布制度。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体制机制建设及经费预算见表4-2-8-11。表4-2-8-1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体制机制建设经费预算建设内容2016年2017年2018年小计(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制度完善分类考试招生办法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职教集团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合计(二)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2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创新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院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的培训内容、培训安排,修改完善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方案,并将学徒实习推广到更多的专业,把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纳入专业群教学管理之中。实施措施如下:完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通过组织专业建设人员到一流院校学习取经、继续深入企业一线调研、组织专家及专业教师反复论证、试点运行等方式,更加逐步完善现代

23、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执行相关的教学管理规范,对不适应发展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度及经费预算见表4-2-8-12o表4-2-8-1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建设内容2016年2017年2018年小计(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合计(三)加大优质资源建设力度,推动信息化教学改革1.引进并开发优质教育资源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根据院校自身条件,引进并开发在线课程2门。研制资源建设指南和监测评价体系,在保证公共服务基础上鼓励围绕应

24、用成效展开竞争。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2.加快专业信息化建设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实施措施如下:进一步改善硬件,充实软件,构建能够满足本专业群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应用平台:继续做好网络研修,加大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应用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进度及经费预算见表4-2-8-13!表4-2-8-1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改革进度及经费预算建设内容2016年20

25、17年2018年小计(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引进并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专业信息化建设合计(四)深化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打造一流双师师资团队通过新教师“常态化顶岗实习,骨干教师“实职化挂职锻炼,资深教师融合化”顾问服务等途径,实施走出去、聘进来等措施,积极培养省级教学名师;引进行业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打造跨界联合的优秀教学队伍:通过全程化持续培养、全员化覆盖培养、全域化协同培养和全球化拓展培养,提升双师”队伍质量;深化校企融合,建成教学能力强、社会声誉高、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1.教学名师培养在现有师资状况的基础上,培养1名省级教学名师,3名院级教学名师,

26、优先支持他们的科研课题、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资金和科研场地、配备科研团队等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建设“名师工作室,负责教学团队建设、教学科研、教师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其专业上应有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实施措施如下:组织教学名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参与国内外先进企业、行业调研,及时跟进前沿技术:采取“请进来、沉下去、上层次”等措施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实现工作室成员在现有基础上的提升,促进从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完成由教师到名师的蜕变。2.技能大师引培以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深化高技能领军人才合作培养,引进企业、行业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充分发挥行业专家、首席技

27、师等领军人物在升级版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将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措施如下:实施导师带徒团队培养计划,打造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传艺带徒的技能交流展示平台,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申报相关课题、宣传报道等各项工作;制定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使工作室运行制度化、规范化。3.教师分类培养加强教师分类培训力度,积极开发校内外培训,提高教师职教能力和研发能力,建立教师轮训制度,使教师和企业之间进行顶岗实习和工作实践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实施措施如下:围绕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健全专任教师的培养和继

28、续教育制度:完善以老带新的教师培养机制,实行导师制,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新进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培养与辅导;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通过校内业务培训与企业脱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建立师生互选”的教学机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加速教师成长。4.教学团队建设推进专兼结合、校企互聘互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形成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凝聚力的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院级课程教学团队3个、省级课程教学团队1个。实施措施如下:全部专兼职教师参加高职教育理论培训、教学技能培训、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培训,支持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调研考察及与兄弟院校的教科研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

29、素质、能力和水平;建立教师业务考评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主动开展教学改革、教科研及社会服务的积极性,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经费预算见下表4-2-8-14。表4-2-8-1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及经费预算教师类型2016年2017年2018年小计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教学名师培养技能大师引培教师分类培养教学团队建设合计(五)加强共享共赢深度融合,优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1.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在原有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满足“环境真实性、设备先进性、功能多样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

30、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现有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优化,提升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条件和效果,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以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职场环境与氛围建设、专兼结合的项目教学团队建设、企业化管理机制创新等四项内容作为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内涵,从实训基地的定位、规划到设计与实施等各环节切实加以落实。要特别重视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校企共同制定实习内容、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和实习管理制度,并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积极探索“校中厂”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实施措施如下:制定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与合作企业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确定合作项目;加强实训条

31、件内涵建设,遵循实训教学规律,吸取企业经营理念建设与管理实训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实习实训项目、学生实习实训成绩考核标准以及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标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见表4-2-8-15o表4-2-8-1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及经费预算建设项目2016年2017年2018年小计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合计(六)助力精准扶贫,构建社会服务新格局1.完善技术服务制度在校企共同组建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建立校企人才“共育”的专业服务制度、校企共享的师资培养管理制度、校企共管的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共评”

32、的毕业生质量评价和反馈体系、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措施如下:加强制度建设,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补充并完善各项合作服务制度,使校企合作制度化、常态化。2.健全科技服务与技术开发平台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建立高职教育协同创新平台,主动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成果转化。开展新技术、新知识培训和学历提升、共享教育资源,成为当地机电一体化专业继续教育的中心。实施措施如下:签订行业及校际合作协议,每年安排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科技服务和技术开发,对帮扶院校提供专业及课程资源帮助。3.助力精准扶贫,服务社区教育建立校地联动推进、校企合作协同、项目落地引领的机制,强调以企业为载体,进一步发挥高

33、校教育、科技、人才、智力、信息等优势,履行高校服务社会职能,实施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切实帮助贫困地区提升教育、科技水平,提升脱贫致富能力。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结合当地资源特点和科技发展项目,积极培育新型科技产业。着力在地方产业寻找突破口,建立科研试验站或工作室,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围绕新项目选育引进、新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每年培训机电专业师资20人,接收周边企业职工培训100人次,进一步拓展职业培训的范围,积极开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达到500人次。实施措施如下: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安排专业教师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选择在

34、专业上有丰富知识的理论教师以及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负责培训,注重技能培训的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见下表4-2-8-16。表4-2-8-16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建设项目内容2016年2017年2018年小计(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完善技术服务制度健全科技服务与技术开发平台助力精准扶贫,服务社区教育合计(七)探究专业教育新体系,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大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由之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经济办学的重要举措。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大背

35、景下,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学科交叉、共建共享、模块设课、分类培养、教研贯通”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教学、科研及社会优质资源,优化课程内容,建立融业务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生产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生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管理、创业与经营等的高层次人才。2.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按照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多学科交

36、叉渗透,实现知识的整合。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设项目研发与设围绕专业课程体系,开设交叉学科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在跨学科专业知识学习中,获得创新创业必备的交叉学科思维方式、发现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生产实习基地实际训练,强化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创新和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和爱岗敬业精神,逐步强化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创业精神与素质,了解创业过程与模式,掌握创业方法与步骤,提高自主创业意识与创业成功率。实施措施如下:建立

37、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以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活动,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见下表4-2-8-17。表4-2-8-17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建设内容2016年2017年2018年小计(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

38、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有机融合合计(八)开创走出去、引进来双向互助模式,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发展1.走出去”,强化师资国际化培训深化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开发具有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国际通用的专业课程;建立海外师资培训基地,通过外培内引,提升师资国际化水平,完成建设期内每年2人次的培训;服务企业需求,培养并输出高技能型国际化人才;努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工作上层次、上水平、上规模,尝试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办学格局。坚持在合作中求生存,在交流中求发展,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

39、发挥本土特色和优势资源,扩大教育国际化视野,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2.引进来”,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高校的联系,建立稳定的交流互访及合作机制,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全球性和区域性教育合作,以此作为国际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引入的窗口。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引入并融入教学内容,开发本土化的专业教材,形成与相关产业高端技术岗位要求相适应,以学生获得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知识、技能有效融合,具有国际标准的课程体系,推动优质专业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标准与国际接轨。3.双向互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40、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国际交流与合作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从政策法规到具体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要有明确的规定或制度,使之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的轨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见下表4-2-878。表4-2-8-18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建设内容2016年2017年2018年小计(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走出去,强化师资国际化培训“引进来”,开发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双向互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合计(九)完善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教育教学运行良好1.建立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制度建立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学校自主

41、诊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2.科学合理的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建立由用人单位、行业企业、学生及家长等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这样可以使“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脱离学校人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排除产生虚假信息的可能,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评价结果将衡量高职专业毕业生整体素质、就业能力和企业满意度以及未来在职业岗位上的贡献率和影响力,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重要依据。3.完善质量年报制度巩固学校、

42、省和国家三级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进一步提高年度质量报告的量化程度、可比性和可读性。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发布质量报告;支持第三方撰写发布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强化对报告发布情况和撰写质量的监督管理。稳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部署与应用,逐步加强状态数据在宏观管理、行政决策、院校治理、教学改革、年度报告中的基础性作用。实施措施如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生成系统及教学质量保障的制度系统更新,建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办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评估办法、机电一体

43、化技术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规范等相关制度。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监控办法,由教学质量监控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课程标准编写以及培养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监控。完善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教师教学环节进行检查评价,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检查。学校、社会相结合,多种途径并用,对课程、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和反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见下表4-2-8-19。表4-2-8-19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建设内容2016年2017年2018年小计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万元)建立教学工作

44、诊断和改进制度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完善质量年报制度合计5510(十)发挥特色引领作用,促进专业群格局良性循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链为依托,围绕典型生产环节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优化建设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专业群,旨在培养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具体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见下表

45、4-2-8-20。表4-2-8-20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建设内容2016年2017年2018年小计(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经费(万元)专业群建设(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合计七、建设进度具体建设进度见表表4-2-8-21所示。表4-2-8-2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建设内容建设基础2016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7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18年(预期目标、验收要点)八、经费预算本项目建设经费总预算257.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投入150万元,学院自筹98万元,行业企业投入9.5万元。具体建设计划见表4-2-8-22所示。表4-2-8-2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