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校本研修年度实施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66209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校本研修年度实施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校本研修年度实施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校本研修年度实施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校本研修年度实施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校本研修年度实施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校本研修年度实施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校本研修年度实施计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校本研修年度实施计划所属区域:城市所涉学段:初中教师总数:77当前信息化教学环境综合评分:65分当前信息化教学环境综合:多媒体教学环境(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在不断变化,建议每年学校进行一次学校信息化教学诊断,根据我们的诊断结果不断调整)当前研修重点:Al,A2,A3,A4,5,A6,A7,A8,All,A12,13,Bl,B2,B3,B4,B5,B6,B9,BlO,C3,C4,C5重点探索: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研修预计标志性成果:促进信息化各类教学制度汇编;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实施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提升工程2.0文件要求,结合我校信息化教学

2、发展规划,不断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结合我校实际,采用奥鹏教育校本平台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校本研修在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中的重要价值,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基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坚持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常规工作做起,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确定校本研修主题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二、研修目标(一)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师成长为

3、适合于时代发展的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育者;(二)改善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面对的各种实际问题;(三)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信息时代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团队。具体EI标如下:01.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1)通过研修,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2)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02.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1)提高教师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的应用能力。(2)提高教师判断资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03.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1)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2)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04.

4、提高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1)提高纸质资源的数字化能力;(2)将现有数字资源应按照教学需要和使用习惯,根据一定的规则命名、分类存储。(3)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05.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1)提高课堂导入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2)提高课堂导入的针对性和合理性。06.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1)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教学设计中。(2)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07.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1)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的意识;(2)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3)掌握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08,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能力(1)帮助教师明确指导学生学习的意义

5、;(2)帮助教师掌握利用虚拟实验环境、仿真环境、语音识别等信息技术手段或资源进行技能方法指导。09.提高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能力(1)掌握评价量规的内涵;(2)掌握评价量规的设计步骤;(3)掌握评价量规的使用方法。10.提高评价数据的伴随式采集的能力(1)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意义;(2)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特点;(3)掌握评价数据采集的工具。11提高教师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能力(1)掌握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的意义;(2)掌握可视化呈现与解读的方法。1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的测验与评价能力(1)掌握信息手段与测验相融合的途径;(2)掌握与测验相关的技术操作方法。13.提高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能力(1

6、)掌握微课程的概念及特点;(2)掌握微课程的制作方法和工具;(3)掌握微课程应用的方法和策略。14.提高教师探究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1)掌握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方法和设计框架;(2)掌握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实施策略。15.提高教师应用技术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1)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工具;(2)掌握相关的操作策略。16.提高教师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能力(1)明确小组组织与管理的意义;(2)掌握小组组织与管理的工具和方法。17.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展示和交流能力(1)形成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教学设计的意识。(2)掌握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教学设计的方法。18.提高教师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1)掌握自评与互

7、评活动的组织的内涵;(2)掌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的方法和工具;(3)掌握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的基本环节和策略。19.提高教师档案袋评价的能力(1)掌握档案袋评价的意义;(2)掌握档案袋评价的步骤和环节。20.提高教师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1)掌握综合运用多个领域技能,从多个视角、多种渠道创新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2)掌握相关的工具。21.提高教师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1)掌握“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内涵特点。(2)掌握“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方法和策略。22.提高教师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能力(1)掌握“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内涵”;(2)掌握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操

8、作步骤和环节。三、研修重点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我校选择的研修环境为:多媒体教学环境,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每名教师需要研修三个能力点。本年度重点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点如下:Al.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6.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8.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All.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Bl.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B9.自评

9、与互评活动的组织BlO.档案袋评价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四、信息化教学探索本年度将围绕“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关键词来开展各项教学和研修活动,重点探索信息技术在各研修关键词落实中的应用。具体探索内容如下:互动式教学:01.提高教师开展技术支持的互动式教学的能力。在区域内布置学校开展技术支持的互动式教学探索,鼓励教师结合自己所学习的能力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通过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问

10、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因此要在提高问题质量方面下功夫。为了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在热点、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二是研究课标和教材,把握重点、难点,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互动教学;三是抓住学员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启发式教学:02.提高教师开展技术支持的启发式教学的能力。在区域内探索技术支持的启发式教学,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所学习的能力点以及教学任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要注重通过信

11、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五、研修措施(一)建立组织机构根据提升工程2.O文件要求,成立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1)校长是提升工程2.O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安排、布署全校校本研修工作。(2)学校成立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督查校本研修工作。(3)教导处具体组织落实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工作。(二)加强信息时代教育理论学习信息技术应用研修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将集中培训和自主研修相结合,小组研讨与个人反思相结合。师德与素养板块的研修内容以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的活动为主,辅以年级组和教研组活

12、动,结合各类专题讲座、阳光论坛及自主研修等形式。实践与体验板块的研修以行动研究和实践项目为主要形式,以教研组活动为主,结合个人自主研修,采用课例研究、课题带动、主题研讨、教学论坛等方式进行。根据我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年度教师学习书目(附件1),每名参与研修的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研读一本书,并写出读书笔记。(三)明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列表(可根据实际修改和完善)学校研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列表(附件2),教师结合自己研修的能力点,学习相关技术,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四)主要工作任务1.通过修改备课、上课以及听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修改相应的教研制度和备课制度,为

13、信息技术应用创造条件。学校通过制度修改,强化如下信息技术应用:拟通过制度建设,督促教师学习的能力点为:01.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1)学情分析是教学难点制定的基础,做好学情分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学校将通过修改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教案编制中,提供教学难点确定的依据,加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在教案编写中回答如何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学情分析?如何克服学情分析泛化和手段单一的问题?如何保证对学习者的评定真实有效?如何将学情分析与教学内容的重新筛选、组织编排和优化设计相结合?学情分析如何兼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差异?等问题。(2)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生活经验

14、、学习动机、发展需要、技术条件等因素,从而找到教学的适切目标;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调整和修改教学内容。(3)在学情分析中,从“认知状况和学习准备”两个维度,针对学生已有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情分析。02.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1)该能力点为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能力。因此通过修改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撰写教案时,标明引用资源的来源;同时说明引用资源考证的过程;(2)不同学科有不同的专题资源网站,要求学科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汇总本学科的常用的资源网站;(3)使用网络资

15、源,要考证资源的准确性;凡是涉及到民族的、政治的和宗教方面的内容,要以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为准;(4)具有考证网络资源筛选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引用资源时需要评估数字资源的可用性,可从资源发布机构的权威性和可信度、资源发布的主要目的、内容的科学性、时效性、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03.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演示文稿制作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学校可以在备课制度中增加关于课件制作与应用的相关要求;学校可以开展课件制作的相关比赛,提高教师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力。(1)要避免不顾学生特点和教学需要呈现过多的冗余信息,如声音、动画等干扰学生注意;要注重知识要点的整合提炼,注意避免教材文字堆砌和搬家;要通

16、过表格、标志符号、图示或超链接等方式清晰地呈现内容结构;要考虑合理进行内容布局和色彩搭配。(2)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照着“演示文稿”宣科而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另外,演示文稿制作应关注内容设计,不要过于关注技术的应用。04.提高数字资源的管理能力(1)提高教师教学资源数字化能力。将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有利于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检索应用,如可以通过扫描、拍照、录入等方式实现资源的电子化。(2)提高教师教学资源管理管理的规范化。数字资源命名时需尽可能详细地标注资源属性,如课件资源命名需体现课件的教学范围、试卷资源命名应体现年份或学期、地域或校名、年级或学段、考试类别、教材版本、学科名等。资源

17、分类可根据内容、面向对象、任务等维度进行整理,如教师可以将自身制作的学科数字教育资源与收集到的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计、制作的数字教育和收集的数字教育资源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利于对本学科数字教育资源进行再开发和利用。(3)学校教导处将鼓励教师教师采用教学资源云存储的方式,建立分散式校本教学资源库,并进行评比。05.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能力(1)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通过修改备课制度、上课制度,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引导。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回答如何保证导入内容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促进学生找到学习内容与预期学习目标的关联性?如何通过导入建立学生学习的

18、信心?课堂导入能否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促进学习迁移?如何把握好导入环节的度,不喧宾夺主?等问题,提高课堂导入的质量。(2)引导教师研读课程标准,结合学习目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教学内容、技术条件等因素综合设计导入环节。从信息的呈现方式、情境性、趣味性、直观性等加以引导。06.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能力(1)修改和完善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回答和体现不同教学内容与不同课型是否需要不一样的技术支持手段?如何评价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与教学内容的匹配程度?是否发挥了技术作为“学习支架的支持功能?教与学的效益是否得到改善?(2)修改和细化上课制度,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o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学会主动建构

19、知识,学会自我导向的学习;通过简明直观的生动演示,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基于网络的脚手架式科学探究环境,为学生提供具有交互性的课程材料,创造出探究教学新形式等。07.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1)修改和细化备课制度,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回答并解决如下问题:如何有效测量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情况和内化情况?如何有效解决反馈延时性的问题?如何定位教学重难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可视化及结构化手段增进总结提升效果?(2)修改和完善上课制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总结提升环节;提升复习巩固的效率,对知识进行可视化、结构化分析,深化知识的应用。侧重于学生高阶思维培养,使学生

20、感受对知识的多元理解视角,形成个人的知识框架与结构。08.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能力(1)修改和完善备课制度,教师应在备课中回答如何构建真实的探究情境?如何解决学生探究自主性不足的问题?如何发挥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作用?如何在技能训练中更凸显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与探究?等问题。(2)修改和完善上课制度,鼓励教师开展探究教学,通过创设数字化情境,支持学生不断尝试、丰富体验,帮助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理解学科知识、发现学科规律、生成解释,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开展实验、收集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09.提高评价数据的伴随式采集的能力(1)修改学校与教学相关的制度。鼓励教师运用相应的工具记录和评价学生学

21、习行为和结果。(2)建立融合研究小组,研制评价工具模型,研究成果校内推广。根据评价0标、评价对象借鉴一些较为成熟的数据采集工具或者针对需要开发。开发的工具应回答评价目标是什么?哪些行为或现象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以及对学习结果的评价?每个环节有哪些对象参与?同时,说明用什么形式的工具更有利于信息汇聚,以及将来信息处理与分析工作的可行性?数据采集方案应设计清晰的数据收集行动计划,例如细分项目形成数据采集表格,包括数据来源、数据类型、数据采集方式、采集时间(环节)、负责人等信息。(3)修改和完善学校教学制度。加强对学生过程性评价要求,提高教师评价数据采集的意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

22、富评价证据的类型,例如学生学习状态、学生活动参与以及学生之间交往、学习过程证据等。鼓励教师利用手机拍摄学生活动瞬间、利用云笔记随时记录对学生行为的观察等质性记录资料,这些资料既可以作为教师评价学生行为和学习的重要依据,同时也能成为学习档案袋的重要内容。10提高教师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能力(1)学校修改相关制度,要求各种材料报表(例如考试成绩分析等)要以数据(用图表)的方式加以呈现;同时要求解读数据背后存在的问题;引领教师思考:数据分析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形式能够更直观的呈现数据和问题?通过数据反映了学生的哪些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还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教育教学。分析数据

23、之间的潜在的、多维度的关联,为发现问题、寻找依据提供方向和思路。(2)形成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excel、PPT、tableau等)分析和呈现数据的习惯,在各项工作中,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解读会更加直观、精准、便捷。11.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的测验与评价能力(1)鼓励和引导教师设计有效的练习,提高学生活动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及时掌握学生的学情。提高统计效率与反馈速度,同时也能及时获得可视化结果,优化评价方式与评价成效。(2)建立测验与练习校本标准,引导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内容或目标是否适合采用标准化试题形式?学生是否都可以很方便访问测试资源?如何呈现测验与练习的结果?12.提高教师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24、的能力(1)微课程是开展混合学习的基础,学校应建立自己的学科微课程库,可以开发码书、码树的制作,支持学生学习;(2)修改教学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混合学习的探索。(3)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制作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微课,应侧重于微课内容的设计,微课应满足“结构完整、短小精悍”的特点。(4)微课的应用可以采用云盘分享、UMU等。在应用微课程时,还需要结合学习任务单,以支持学生实现自主学习。13.提高教师应用技术帮助学生学习的能力(1)学校营建适合于学生混合学习的环境(小组内提供相应的终端设备),为教师开展混合学习提供支持;(2)开展各种研修活动,强化教师问题设计能力,使问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3

25、)修改和完善上课制度,鼓励教师尝试开展学生基于终端和问题解决的学习与讨论;教师提供的资源可以是码书,、互联网地址、关键词等等;(4)修改和完善备课制度,鼓励教师转变角色,将学生视作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主体,支持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路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参与环境建构、提供资源支持以及方法指导。教师应将技术作为支撑知识建构的工具(如帮助学习者表征观点和理解)、技术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如帮助学习者对比观点)、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如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的问题、情景和情境)、技术作为社会中介支撑在对话中学习(如支持小组合作与共同体知识建构)、技术作为智能伙伴支撑在反思中学习(如条理

26、地反思他们学会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学会的)14.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展示和交流能力(1)修改并完善备课制度,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回答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展示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如何设计兼具真实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搭建学习活动“脚手架”并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如何引导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并促进学生对他人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等问题。(2)修改完善上课制度。鼓励教师运用学科软件授课,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利用无线同屏技术,实时镜像分享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时收集课堂交流与反馈信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发布活动,实施建模、合作学习等创新活动,并通过在线讨论功能实现师生、生生间的多维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借助软件创作作品,并将作

27、品上传至在线社区,实现与学习伙伴的实时分享与协同创造。2.扎实开展提升工程2.O网络研修活动,做到边学边用校本教研活动。充分运用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做好教师选学以及校本应用考核工作。在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的引领下,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出发点,以提升工程2.O培训为抓手,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教研组长和学科负责人制定教研组和学科组活动计划,整合上级制定的提升工程2.O研修方案的具体安排,明确教研组活动的目标,细化实施过程。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研读、课例研究、命题研究、校本作业优化设计、课题研究等研修活动,打造“技术创新课堂”的积极的研修氛围。学校鼓励教师转变课堂教学

28、组织方式,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支持,为信息技术应用创造条件;教研活动要有固定的时间、地点、主题、内容和主讲人,加强集体研讨、教学再设计以及教后反思。全体教师每人本学期须完成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一份单元测验命题及一节体现信息技术应用的录播课。具体课程学习推荐列表可参照(附件3)。制定周密的信息技术学习计划,业务学习以技术创新课堂”为主题,确保教研组学习有方案,教师学习有清单。每次集中学习有计划、有内容、有讨论、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有实效、有检查。要做到:(1)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2)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3)自己学习与线上课程学习相结合。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摘记,又要写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

29、术的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并在学期末进行评比。通过开展线上学习,线下应用,形成边学边用、学为所用的研修氛围,做到真学习、真应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3.完成上级工程办关于提升工程2.O的研修要求认真参加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集中研修活动。(1)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班主任培训;(2)区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新教师培训;(3)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师专业水平测试;(4)区教育局组织的学科教学研究活动;(5)区教育局组织的专题讲座、报告;(6)市、区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学习培训。4.围绕提升工程2.0,做好科研课题研究遵循教育规律,抓住科研课题在研究中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根据上级教育科研培训

30、计划,学校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上级信息化教育教学眼前。学校将要以讲座的形式对全校专任教师分别进行校本行动研究专题培训。认真组织好教育科研刊物的投稿撰稿工作,特别要注重上级教育科研信息拦目的报道。组建信息技术融合校内课题研究团队,拟开展的课题研究能力点为:01提高评价量规的设计与应用能力(1)组建融合团队,依据学科课程标准,开展学科评价量规的研究工作,明确评价量规的内涵。(2)修改备课制度。引导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或者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尝试采用表现性评价,即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级别时,能用清晰的语言描述每个指标每个级别的要求,同时为指标设计不同的权重。在评价标准描述时,能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

31、语言加以描述,提高教学目标的外显性。(3)在实践性作业评价中,鼓励教师制作量规,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学习评价要求,便于自评或互评。02.提高教师探究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1)修改备课制度,转变传统教学设计框架,鼓励教师采用研究性学习模式、WebQUeSt模式、MhliQUeSt模式、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式、UBD等学习模式设计框架开展教学设计。(2)开展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等。要求教师说明在自己的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任务的设计是否明确具体,是否体现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过程设计是否清晰,是否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是否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支持学生学习?评价是

32、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结合过程性评价(如量规/检查表支持的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测验/量规支持的针对学习成果的评价)?03.提高教师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能力(1)修改与完善相关制度,鼓励教师开展线上、线下的学生学习小组学习:(2)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分组应综合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学生的性格和人际关系,以及学生的特长和家庭背景、合作学习任务要求等因素。也可以依据学生就某个问题的在线讨论数据和关注点,逐渐形成学习小组。(3)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需要通过观察或学习平台数据随时监控小组学习的进展情况,给予干预和支持。(4)充分利用ZohoGroove,有道云笔记等软件实现小组成员实时、

33、非实时的协同编辑文档,快速整合集体智慧,实现小组讨论和资源共享;利用微信、QQ、YY语音等工具实现小组成员即时互动交流。04.提高教师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能力(1)学校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学生过程性评价管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学习契约、量规、档案袋、概念图、评估表、观察记录表等开展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学习反思。(2)组建学校融合团队,探索构建学科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样例。明确评价步骤、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制定自评与互评活动实施细则,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与评价规范的制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05提高教师档案袋评价的能力。(1)学校出台关于过程性评价的相关制度,明确

34、电子档案袋评价目标、放入档案袋中的内容、评价标准等;各学科教师依据学校制定的制度,制定本学科电子档案袋评价实施办法,并报送教导处备案;(2)收集资料实施评价。06提高教师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1)学校成立智慧教学研究小组,研究智慧环境下教学设计的规律和特点,探索运用设计思维、TRIZ、计算思维等创新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成果等方面的能力。(2)建立读书汇报制度,学习研讨制度,提高教师基于真实且开放的背景或任务设计能力,掌握创新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为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提供支架。07.提高教师“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1)学校将修改相应的教学制度,鼓励教师在

35、课堂教学中增加拓展学生问题解决的思考维度和视野,帮助学生基于自主探索与理解内化尝试多种形式的交流表达。引导教师在备课中思考:活动所需要的技术应用是否易得、可行?是否与学习内容和学生基础相契合?是否有助于学习主题的深化与延续?学生是否能够全员参与?(2)学校鼓励教师充分运用各种学科学习平台、学科教学工具、社交工具等促进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收集和分析学生问题并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开展某些关键问题的学习,帮助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收获,记录整理自己的研究过程、思考以及困惑,形成持续的学习共同体,形成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常态实践,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达到技术创新课堂的目

36、的。08.提高教师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能力(1)学校最大限度为教师采用大数据评估提供条件保障,鼓励教师采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以数据为基础、以数据为依据,同时基于数据对学生的问题、需求以及兴趣做出评估。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指导方案,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2)建立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的研究小组,探索信息时代“个别化指导”的途径和方法,明确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一般实施过程:确认困难/需求、提出问题、采集数据、解读数据、设计指导方案、结果评价;(3)对“基于数据的个别化辅导”涉及到的平台软件、途径方法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4)通过举办读书交流、专家讲座的方式,提高教师提出问题、数据采集

37、、解读数据、指导方案设计、结果评价的能力。通过开展小课题研究,形成校级信息技术融合专家,不断探索信息时代学校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5.研制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学校研究决定,制定年度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见学校信息化教学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学校依据考核方案,对参与学习的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五)营造良好的研修氛围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活动常抓不懈。通过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才智,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方法。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品质。组建信息技术融合团队,对骨干教

38、师提要求,压担子,同时又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展示才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带动更多的教师以他们为榜样。认真抓好青年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教师中开展“技术创新课堂大赛,开展混合学习、智慧学习探索。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其基于课堂实录的课例分析结果”为突破口,从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等各方面把关。我校把信息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业务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年末学校要根据教师参加市人事局、教育局、区培训部、学校培训的学习考核记录统计学分,考核合格者记入继续教育证书学分栏,并申报

39、验证,教师要不断地丰富并完善突出教师个性特点的教学研记录。每本书学习后要结合教学管理实践写出有价值的教学论文,专任教师要结合小课题研究写出两篇教学叙事。教学管理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写出两篇管理叙事。学校每学期将举办一次教师教学管理叙事交流会。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学校拟开展一师一技大赛”、“一师一策大赛、一师一课大赛二其中一师一技大赛是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侧重于该种技术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一师一策大赛”是指教师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侧重于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能够通过哪些技术加以解决:“一师一课大赛”是指就某一节具体的课,如何应用信息时代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重构教学各环节,改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技术合理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各环节。活动安排如下:X月份进行“一师一技大赛;X月份进行一师一策大赛”;X月份进行一师一课大赛”,大赛成绩计入教师最终研修成绩,并且期末学校对校本研修活动进行表彰(附件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