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科岗前培训.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78192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科岗前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医院感染科岗前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医院感染科岗前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医院感染科岗前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医院感染科岗前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科岗前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科岗前培训.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目录,院感应知应会知识 医务人员手卫生 医院隔离预防技术 加强防护,保证职业安全,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提高治疗与手术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床位周转率减轻医疗护理工作负担与国家和个人经济负担,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5例以上临床症候群

2、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程序,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于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确认后,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医院内感染病例的

3、报告,临床医务人员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散发),应于24小时内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如有暴发、流行趋势应立即向科主任报告,并以最快方式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院总值班。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发现具有医院感染特点的微生物检验结果,亦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控制指标,二级综合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8%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0.5%;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消毒与清洗,1、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各种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2、使用后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

4、的处理: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要求进行处理。,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

5、长不超过24小时。,什么叫多重耐药菌,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的细菌。,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隔离措施,按接触隔离,首选单间隔离,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可安置在同一房间。医生应开隔离医嘱,护士应在床头挂接触隔离标识。不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切实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血压计、听诊器应专人专用。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起草背景,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发生暴发流行,在SARS患者的救治和

6、医务人员防护工作中暴露出医疗机构手卫生问题突出,如手卫生意识差、知识欠缺、设施不足及洗手与手消毒方法不规范等,使广大的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认识到了手卫生工作的重要性。2004年卫生部开始成立专家小组立项制定“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专家小组收集整理国际上有关手卫生的法规要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起草并多次修改完成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6年卫生部网上征求意见。经过多次的专家讨论,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征求意见,数十次的反复认真修改,历时5年“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特点,1、科学性与先进性并举:在制定“手卫生规范”的过程中,充分吸取了WHO、欧盟、美国CDC

7、和澳大利亚等制定颁布的“手卫生指南”中的精华,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有科学依据的手卫生要求,全部吸纳入本“规范”中2、实用、可操作性强:本“规范”是在对我国医疗机构的手卫生工作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充分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和不同地域的特点而制定的,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如对洗手清洁剂的要求,在规范使用的前提下,既可使用肥皂,也可使用液体皂;对手卫生设施,要求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的高危部门而其他部门暂不作此要求,使医疗机构既有努力的目标,又能逐步实现;,主要的意义和价值:,1、能使医疗机构更好地落实与执行国家现有法规:2、提高“标准预防”的执行力:3、对医务人员的安全防护具有

8、重要作用:4、对控制医院感染、耐药菌的感染和流行以及防控医院感染暴发至关重要:5、“手卫生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将产生很好的成本效益与成本效果:,、,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随机采样结果,某医务人员手部菌落24小时 培养结果,什么叫手卫生,手卫生是指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控制感染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洗手的指征和六步洗手法,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

9、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相互揉搓,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相互揉搓,第四步: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揉搓,第五步:拇指在掌中旋转揉搓,交换进行,第六步 指尖在掌心揉搓,注意事项,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 医护人员不得留长指甲,不应佩戴戒指、手镯、手表等附属物(裸手)。洗手时应稍加用力。使用流动的洁水,不应用手拧开关水龙头。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巾或已消毒的毛巾擦手。洗手之后不要碰触其他物体表面。,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

10、(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目的,应用最新、最科学的隔离预防和方法,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和爆发流行,切断医院感染链,终止空气,飞沫,接触“三个”主要传播环节,防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医院人员与患者之间和媒介物中传播。,术语和定义,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

11、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术语和定义,空气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飞沫传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l 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感染链感染在医院内传播的三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清洁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

12、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室、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潜在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衣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等的处理站、内走廊等。,污染区,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两通道,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的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

13、区一端,患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缓冲间,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设立的两侧均有门的小室,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个人防护品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1、口罩,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预防口罩。纱布口罩应保持清洁,每天更换、清洁与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更换。应正确佩戴口罩。,常用

14、口罩的特点,1、棉纱口罩:棉纱口罩可阻止一部分病毒侵袭,但此种口罩其结构与人面部密合性差,防病毒效率低。2、外科口罩: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空气中5m颗粒90%,近口鼻的内层有吸湿作用。3、N95口罩:N95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认证的。“N”是指非油性的颗粒物,“95”是指在NIOSH标准规定监测条件下,N的过滤率达到95%,同时有较好的密合性。,注意事项:,1、使用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和外科口罩时候不要用一只手捏鼻夹,防止口罩鼻夹处形成死角漏气,降低防护效果,同时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2、外科口罩只能

15、一次性使用。3、口罩潮湿后应立即更换。4、棉纱口罩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清洁与消毒。5、口罩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2、护目镜、防护面罩的使用,在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正确带摘护目镜、防护面罩。,3、手套的使用,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范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

16、、黏膜时,应戴无菌手套。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录C。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应根据工作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经空气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等喷溅时,应穿防护服。应正确穿脱隔离衣和防护服。,5、鞋套的使用,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从潜在的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

17、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6、防水围裙的使用,分类:重复使用围裙,一次性使用围裙。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7、帽子的使用,分类:布制帽子,一次性帽子。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五、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

18、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五、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隔离原则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建筑布局符合相应的规定。,隔离预防的基本原则,感染在医疗机构的传播过程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感染源、微生物的感染途径和易感宿主,隔离预防是针对感染传播的上述环节而制定的。,(一)严格管理感染源,

19、传染病病人与普通病人严格分开安置。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区/室安置。感染病人与高度易感病人分别安置。同种病原体感染病人可同住一室。可疑感染病人必须单间隔离。根据疾病种类、病人病情、传染病病区分别安置病人。成人与婴、幼儿感染病人分别安置。,(二)切断医院感染途径,1、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传染性疾病采取不同的切断传染途径的措施。2、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及被传染性物质污染的物品时要采取屏障隔离。3、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传染病房和隔离室病人所有的废物均视为感染性废物,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有关法规进行处置。,(三)保护易感宿

20、主,1、对易感宿主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必要 时对易感宿主实施预防性免疫注射。2、为重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安置。3、必要时根据不同的感染病人进行分组护 理。,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预防原则:标准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常见疾病: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应减少转运:如需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1、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

21、洗手和/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隔离服,离开病室前,脱防护服并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2、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应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

22、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正确穿戴防护用品。,3、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炎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遵循7.1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防护。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

23、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可戴外科口罩。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正 确 的 佩 戴 口 罩,保证职业安全防止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特点,1、需要的血量非常少:如感染乙肝只需0.4毫微升2、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的途径:皮肤刺伤、皮肤接触、粘膜接触3、发生暴露后感染的几率:HBV 6-30%,

24、HCV3-10%,HIV0.2-0.5%4、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医务人员感染HBV是普通老百姓的5-6倍,国内职业暴露案例,武汉635名医务人员599人有过刺伤经历,占92.3%北京432名实习生:10个月内发生111次针刺伤,平均每人10个月内发生过2.6次北京1075个护士,886个发生针刺伤,发生率80.6%广州87.9%护士有过锐器伤的经历,职业暴露的类型,锐器伤: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血糖针、手术刀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针刺伤的主要危害,主要是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对受伤者的心理伤害一般是由医疗锐器引起,容易发生针刺伤的环节,操作中(掰安瓿、抽吸药液、各种注射时、拔针时)操作后整理用物时不正确的废物处理,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小车顶部,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使用后,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禁止双手重新盖帽,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