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分级分类安全管理体系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分级分类安全管理体系手册.docx(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XX化工有限公司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手册文件编号:编制:审核:批准:2023年12月12日发布2023年12月12日实施1、前言11.1 手册说明11.2 发布与任命11.3 公司概况22、引用标准23、术语和定义24、安全组织24.1 安全生产委员会24.2 安全管理部45、管理内容45.1 安全领导力与安全生产责任制45.2 安全教育、培训及能力建设95.3 风险管理125.4 生产运行管理155.5 设备完好性管理235.6 作业许可管理285.7 应急准备与响应345.8 事故事件管理385.9 体系审核与持续改进47Ll手册说明本手册依照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3034
2、-2022)要求编写,适用于公司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各管理要素管理中的应用。为了实现公司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有效的实施和改进,切实保证管理体系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本公司编制了“体系管理手册”和“管理制度文件”等一系列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文件。1. 2发布与任命本体系管理手册是根据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3034-2022)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而制定的,是描述本公司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本手册对内作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纲领性和法规性文件,对外阐明公司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因此,要求公司全体员工充分理解、正确执行管理要求,严格按照本手册的要求落实安全责任,开展
3、过程安全管理活动,不断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现予以批准并颁布。自本手册批准下发之日起,原公司的管理规定与本手册相矛盾的,执行本手册规定,本手册未包含的公司规定制度仍然有效。本手册自公司主要负责人批准之日起生效。为了保证本公司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现任命XXX为管理者代表,并授予以下职责和权限:(1)确保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过程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2)向公司最高管理者报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情况以及内部审核情况,包括改进的需求;(3)负责管理要素审核、管理体系评审和外部审计提出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踪落实,督促化工过程安全改进的实施;(4)在公司的化工过程安全
4、管理体系内,使全体员工意识到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要求的重要性;(5)就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体系评审和审计等有关事宜,负责对外沟通与联络。(6)安全部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归口管理部门。1.3公司概况2、引用标准2.1 关于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管三(2013)88号)2.2 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3034-2022)3、术语和定义本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手册采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AQ/T3034-2022)的术语和定义。4、安全组织4.1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成员: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如下:4.1.1 公司主要负责人负责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年初逐级签订安全
5、生产目标责任书。4.1.2 2认真贯彻执行与国家安全生产、环保、职业卫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保障企业安全生产。4.1.3 安全生产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4.1.4 4负责研究、提出和制定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审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4.1.5 负责组织、协调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召开安全环保工作会议,听取安全环保工作汇报,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重大问题。4.1.6 6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环保
6、大检查活动,督促重大安全隐患的整改,消除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4.1.7 负责伤亡事故及重大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上报和建档工作。4.1.8 8负责对新产品设计审核、新建、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及竣工验收和试运转过程中安全环保管理工作。4.1.9 负责制定年度安全环保技术措施计划并督促相关人员按计划完成。4.1.10总结和推广先进的安全生产经验,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4.1.11监督检查、指导、协调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对公司各车间部门安全职责的制定、检查和考核。4.1.12监督检查全员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开展职业病防治技术、安全技术的研究工作。4
7、.1.1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并正常运行。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开展,办公室设在安全管理部。4.2安全部安全总监:安全部主任:安全部副主任: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 3安全基础公司为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制定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安全操作规程及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系列管理文件。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分别取得了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涉及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化工工艺的生产装置、储存设施操作人员均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或化工类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水平,并全部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
8、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实现100%持证上岗5、管理内容4.1 安全领导力与安全生产责任制4.1.1 安全领导力(I)安全领导力主要指企业各级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能力,核心是公司主要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公司主要负责人需具备以下安全能力和责任:1、负责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3、确定符合条件的安全生产分管负责人或者安全总监、技术负责人、其他相关负责人。4、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落实公司技术管理机构的安全职能并配备安全技术人员。5、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研究和审查有关安全生产的重
9、大事项,协调公司各相关机构安全生产工作事宜。6、每年度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7、保证公司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规定。8、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负责管控重大风险,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监控和治理制度。9、建立、健全公司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包保职责相关内容。10、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排查和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11、组织制定
10、并实施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12、依法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文化建设和班组安全建设工作。13、加强公司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空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吊装作业、动土作业、断路作业、设备检修等特殊作业管理。14、建立、健全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度。15、组织制定并实施公司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按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演练。16、建立、健全公司的单位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组织制定并实施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1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组织事故抢救。18、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19、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
11、安全生产职责。(2)公司主要负责人应领导企业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建立包括以安全愿景目标、安全发展战略、安全使命精神等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良好安全文化。(3)公司主要负责人应领导企业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安全生产方针遵守法纪安全第一强化风险管控年度安全生产目标1、火灾、爆炸、中毒事故为O起;2、火警事件Wl起;3、轻伤及以上事故为O起;4、轻微伤事故五5起;5、事故隐患整改率100%o(4)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具备基本的安全素养,包括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5)公司主要负责人应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实施提
12、供相应的人力资源,选择懂安全、工艺、设备、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担任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建立懂安全的专业技术管理团队。(6)公司主要负责人应领导企业建立以导则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职责,落实专业安全管理职责,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必需的财力保障。(7)公司主要负责人应深入基层,宣传安全生产理念、了解基层安全生产状况、倾听员工建议,以个人良好的安全行为带动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应在厂区外设置安全承诺公告牌,并每日履行安全承诺;通过制定和落实个人月度安全行动计划,带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确保安全领
13、导力贯穿于基层员工中。(8)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控,及时消除隐患,加大风险管控措施投入力度,完善监管机制,落实管理责任。(9)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加强生产安全事故事件管理,在分析出所有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技术原因的基础上,重点查清管理上的缺陷和不足。(10)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开展化工过程安全管理要素考核、安全管理体系评审、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外部安全审计等活动,实现安全管理量化评估考核。(11)企业应按照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力要求建立工作机制,明确企业其他负责人和各级负责人的工作要求,不断提高安全领导力。(12)公司主要负责人及车间、班组各级负责人应及时奖励安全绩效突出的员工,并对
14、其进行优先任命和提拔。5. 1.2安全生产责任制(1)安全部负责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明确全员责任制的编制、审定、批准、发布、培训、修订、考核流程等内容。(2)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3)公司应结合每个岗位的职责,明确所有层级、各类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一岗一责二(4)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责任内容、范围、考核标准应清晰明确、便于操作、实时更新。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包含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全部安全生产责任,并结合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做到责任明确、协调一致。(5)经公司主要负责人最终批准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由安全管理部负责以正式文件形
15、式发布,发至各车间、部门、岗位学习、贯彻落实,并建立发放记录。确保每位员工及时掌握所在岗位的安全生产职责。(6)公司应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年度培训计划。各车间、部门根据公司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内部全员安全责任制培训。公司级每年要进行一次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可结合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开展。(7)企业应每年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修订:a)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b)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进行了调整的;C)企业生产经营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d)企业发生安全事故事件后,在安全责任方面暴露出问题的;e)
16、企业认为需要修订的其他情况。(8)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5.2安全教育、培训及能力建设5.2.1安全培训教育的对象5.2.1.1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培训;5.2.1.2其他管理人员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5.2.L3公司岗位从业人员;5.2.1.4新入厂的新员工、转岗人员、复工(休工3个月以上)人员等;5.2.L5公司特种作业人员;5.2.1.6外来施工作业人员及外来学习参观人员;5.2.1.7除上述以外的其他从业人员。5.2.2培训目标5.2.2.1提高公司各级管理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5.2.2.2提高公司员工的
17、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增强岗位责任心;5.2.2.3减少或杜绝“三违”行为,预防和减少生产性安全事故的发生;5.2.2.4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安全复审培训合格率100%;5.2.2.5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复培复审合格率100%;5.2.2.6新员工三级安全培训教育、转岗、复工上岗员工培训合格上岗率为100%o5.2.2.7员工每年安全再教育培训合格率为100%o5.2.3培训内容5.2.3.1各级政府部门新颁布实施的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规范、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及文件要求培训的内容;国家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文件、指示;5
18、.2.3.2公司最新版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员主体责任清单、应急救援处置预案、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价报告等;5.2.3.3公司下发的各类通知文件等;5.2.3.4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5.3.2.3.5与危险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防火防爆等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5.3.2.3.6职业卫生健康安全防护知识;5.3.2.3.7安全防护用品、消防设施的使用、操作及日常维护常识;5.3.2.3.8安全生产事故相关知识,应急救援处置预案及事故模拟演练等;5.3.2.3.9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事故分析及事故处理报告。5.3.2.3.10双重预防机制相关知识,风险分级管控体
19、系建设,岗位风险点、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等;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岗位隐患排查计划、实施、治理等;5.3.2.3.11危险作业相关知识培训,如特殊作业基础知识、风险辨识、安全措施落实、监护人相关知识等;5.3.2.3.12“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安全培训5.3.2.3.13三级安全培训教育内容应包括:a)公司级: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知识等内容。b)车间级: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
20、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和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及处置措施;岗位风险及控制措施;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C)班组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岗位风险及控制措施;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5.2.4培训学时根据国家应急总局令第3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根据第80号令修改),参与安全培训教育的学时要达到以下要求:5.2.4.1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学时按法规要求学时进
21、行。5.2.4.2新员工入厂接受“三级”安全培训教育不得少于72学时(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分别不得少于24学时),每年再培训不得少于20学时。5.2.4.3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学时按法规要求学时进行。5.2.5企业应在调查的基础上,确定培训需求,编制培训计划,对培训资源建设与管理、课程设置、培训活动及人员管理、培训效果评估进行规范管理。5.2.6企业应制定岗位能力要求标准和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通过招聘符合任职基本条件的人员,及时开展教育、培训等,确保上岗员工符合岗位能力要求。a)建立岗位能力标准。基于岗位职责编制岗位说明书,从教育程度、专业知识和技能(含上岗资格)、工作经
22、验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明确岗位人员应具备的任职资格。b)确定培训课程体系。依据各个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将岗位能力标准转化为培训目标,并依据培训目标和载体,确定各个岗位的具体培训内容。5.2.7企业应定期对在岗人员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进行岗位履职能力评估,对不能胜任的岗位履职者开展再培训,对培训考核不合格者及时进行岗位调整。5.2.8企业应定期对教育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和优化的依据。5.2.9企业应建立教育培训档案,保存员工的教育培训记录,明确保存期限。5.3风险管理5.3.1安全风险辨识5.3.1.1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谁的属地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公司实际,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
23、HA)对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选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对设备设施(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选用HAZOP法对危险性工艺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5.3.1.2公司根据风险辨识结果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各级风险清单,每年更新1次,更新安全管控措施,使其风险降低。发生重大变化或变更后及时更新。5.3.2安全风险控制措施5.3.2.1针对辨识出的风险,企业应确定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教育培训措施、管理措施、应急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5.3.2.2风险控制措施向相关人员告知。5.3.3工作程序工作活动分类一危险源辨识f风险评价一计算风险
24、度一确定风险等级一确定管控级别一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一评价控制措施的充分性一确定管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f定期风险管控。5.3.4企业应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范围、方法及风险管控要求等,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融入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及风险监控,保证风险处于受控状态。5.3.5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风险分级管理标准,对辨识出的所有危害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级。5.3.6企业的风险管理应贯穿装置的工艺开发、规划设计、首次开车、生产运行、检维修、变更、废弃等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以及作业过程,针对所处阶段或评估对象特点选择适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
25、评估方法,开展风险管理活动。5.3.7危害辨识应涵盖但不限于:a)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b)厂区选址和平面布局不合理导致的危害;C)企业潜在的风险对相关人员安全的影响;d)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危害;e)操作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f)设备设施失效可能存在的危害;g)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危害;h)变更所引入的危害;i)建(构)筑物潜在的危害;j)自然灾害对企业带来的危害;k)企业潜在的风险对厂外相关方的影响;D外部环境对企业安全的影响。5.3.8应选用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对所辨识出的危害实施风险评估,确定残余风险是否可以达到政府、企业的相关风险可接受标准要求。5.3.9应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建立风险管控措施
26、清单,包括可接受风险的管控措施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的管控措施清单。5.3.10应针对不可接受风险的管控措施清单逐项提出相应的管控要求和削减措施,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跟踪落实情况,确保风险削减措施按要求落实。5.3.11应依据可接受风险管控措施清单,明确每项风险管控措施的责任人、检查频次、检查具体内容和发现问题后的处置要求等,将已有风险管控措施的检查和验证纳入日常检查内容,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企业应通过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全面辨识新的危害并纳入风险管理程序。5.3.12应随时关注外部环境和国家法规及标准规范的变化情况,及时对高后果风险的残余风险进行评估,确保其风险可接受。5.3.
27、13应每年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编制风险管理报告或建立管理档案,并归档保存。5.3.14风险管理报告或档案内容至少应包括风险分析的分析依据、分析范围、分析时间、参加人员、分析方法、分析内容、分析结论、不可接受风险削减措施的落实和跟踪情况等。5.4生产运行管理5.4.1操作规程(1)生产调度部负责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明确操作规程编制、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订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2)企业应按照供应商提供的有关技术规程和收集的安全生产信息、风险分析结果以及同类装置操作经验编制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参与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和审核工作。(3)操作规程内容应至少包括: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异
28、常处置、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及报警、联锁值设置,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及预防措施和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企业应根据操作规程中确定的重要控制指标编制工艺卡片,发放至所有岗位。(4)生产调度部负责组织每年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每三年对操作规程进行一次审核修订。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事件或行业内同类工艺装置发生事故时,应及时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查;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或风险分析提出修订要求时,应及时组织对操作规程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修订。(5)各车间应确保每个操作岗位存放有效的纸质版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便于操作人员随时查用
29、。(6)企业应定期开展操作规程培训,并对操作规程执行情况进行考核。5.4.2正常操作(1)正常运行期间,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要求。(2)企业装备的安全仪表系统应正常投用,摘除联锁应严格执行许可程序。(3)各专业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对生产装置进行巡检,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装置应每小时巡检一次;涉有毒气体岗位进行巡检时,应配备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和应急逃生防护用品。(4)制定并有效执行交接班管理制度,交接内容至少包括本版的风险研判、异常工况、现场作业、需接续的工作以及其他需特别提醒事项。5.4.3装置开停车安全管理(1)装置停车包括正常停车、临时停车和紧急停车,装置开车包括
30、检修后的开车以及紧急停车后的开车。(2)生产调度部负责制定开停车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内容、职责、工作程序。(3)生产调度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开停车方案,经公司主要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对临时、紧急停车后恢复开车时的潜在风险应重点分析。(4)生产调度部根据不同类型的开停车方案编制相应的安全条件确认表,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安全条件确认表逐项确认,确保安全措施有效落实。(5)企业应对变更或维修的设备、管道、仪表及其他辅助设施进行重点检查,确保具备安全使用条件。(6)各车间部门应严格执行开停车方案,建立重要环节责任人签字确认机制。引进物料时应指定有经验的人员进行流程确认,实
31、时监测物料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现场应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检,监控泄漏等异常现象。(7)停车检修设备、管线倒空时,应有序排放;设备、管线倒空置换干净后进行能量隔离。(8)开停车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现场人员数量,应将无关人员及时清退出场。5.4.4异常工况处置(1)生产调度部负责组织报警设置管理,对装置的工艺报警、可燃有毒气体报警进行分级、分类管理。(2)操作人员应及时响应、处置报警信息,重要报警要有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置记录。(3)各车间部门应组织岗位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操作经验不断完善各类异常工况处置程序,并对员工开展异常工况的处置能力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岗位人员能够及时恰当地处置本岗位异
32、常工况。(4)设备部负责建立报警管理系统,会同生产调度部、动力车间设定报警管理的关键指标,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持续优化报警设置,减少报警数量。(5)公司授权岗位人员在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从业人员有权立即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现场,并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授权岗位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组织装置紧急停车及相关人员撤离,并立即向相关领导汇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如下:1、装置(设备)出现较严重的异常工况影响安全生产;2、工艺指标严重偏离影响安全生产、产品质量;3、突发大量泄漏、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4、其他危及人身安全,不采取紧急处置会造成后果迅速扩大,造成人员和财产出现不可接
33、受损失的情况等。5.4.5变更管理5.4.5.1变更管理制度安全管理部负责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管理制度应包含需纳入变更管理的范围、变更分类分级原则、管理职责和程序、变更风险辨识及控制、变更实施及验收等内容。5.4.5.2变更分类a)企业应根据变更的内容、期限和影响对变更进行分类、分级管理。b)按专业可将变更分为总图变更、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仪表系统变更、公用工程变更、管理程序和制度变更、企业组织架构变更、生产组织方式变更、重要岗位的人员和职责变更、供应商变更、外部条件变更等。C)按变更期限,可将变更区分为永久性变更、临时性变更;按照变更流程,可将变更区分为常规变更和紧急变更;按照变更
34、带来的风险大小,可将变更区分为一般变更和重要变更。d)同类替换可不执行变更管理程序。5. 4.5.3变更管理程序5.4. 5.3.1变更申请变更申请单位填写变更申请单,提出变更申请,经变更申请部门分管负责人签字认可。重大变更在需求单位实施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有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需求单位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审核,报主要负责人进行审批。紧急变更执行紧急变更的相关要求。申请单要说明变更原因、变更目的、变更级别、起始时间、变更分类、变更性质及其技术基础依据,并对变更过程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预计实施时间、变更内容及实施方案、变更涉及的相关方、变更后预期达到的效果、需
35、更新的文件资料等。5. 4.5.3.2风险评估(1)企业发起的任何变更均应开展风险评估。(2)变更的风险包括变更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变更实施以后的风险。(3)变更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可在作业管理过程中进行辨识和管控。(4)企业应采用合适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变更实施后的潜在风险进行辨识和评估,可采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但不限于:a)安全检查表(SeL):b)预先危险性分析(PHA)C)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d)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e)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变更预评估阶段可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评估风险,一般变更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通过各个专业领域的设定引导词提示,进
36、行风险辨识。重要变更可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或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对工艺系统或设备进行系统性的风险辨识。管理变更可采用综合评估法,通过专家的意见确定风险因素,进而获得整体风险程度。(5)变更实施后的风险评估应从变更带来的潜在后果严重性和引发后果的可能因素两方面开展:a)后果的严重性应至少从以下三个因素进行评估:D变更后系统中物质危害特性和数量;2)变更后系统内最严苛的工艺运行条件;3)变更后对系统运行以及工艺上下游的影响或相关设备运行的影响。b)引发后果的可能因素至少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1)变更是否增加了设备或系统的故障模式或故障点;2)变更是否破坏了原有保护层。
37、(6)进行风险评估的成员应包含变更涉及的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工艺、设备电仪等参加,参加评估人员应具备一定风险评估能力和工作经验,必要时可邀请外部专家参与风险评估工作。确保充分识别变更所带来的危害,充分评估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以及决策该变更的可行性。(7)涉及安全仪表系统的联锁逻辑设定、硬件变更,应对该条安全仪表功能重新开展完整性评估。5. 4.5.3.3变更审批变更申请表及风险评估材料应按照管理制度要求,上报相应负责人审核、审批。审核人、审批人应审查变更流程与管理制度的符合性、变更的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及措施的有效性。严格依据批准后的变更方案实施变更,对变更方案作出的任何改变应
38、重新执行变更程序。6. 4.5.3.4变更实施与投用变更批准后,由变更管理主管部门组织,变更申请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落实风险控制措施。(I)变更应严格按照变更审批确定的内容和范围实施,实施过程中要严格落实风险控制措施。(2)涉及需在生产现场进行施工的设备设施变更或工艺流程变更,应根据相关标准组织现场施工作业,并在施工作业结束后组织完工验收。(3)紧急变更应在对变更可能产生的风险充分评估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实施。(4)变更申请部门应对变更可能受影响的本企业人员、承包商、供应商、外来参观、学习等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告知,培训内容可包括变更目的、作用、变更内容及操作方法、
39、变更中可能的风险和影响、风险的管控措施、同类事故案例等。(5)变更投用前:变更申请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投用前的安全条件确认,安全条件具备后方可投用。安全条件确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取得相关法律法规许可,如新增压力容器b)变更按既定方案实施的情况c)风险评估中的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d)相关人员接受培训和告知的情况e)现场设备设施安装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情况5.4.5.3.5验收与关闭(1)相关专业部门应在变更投用具备验收条件时完成验收工作,原则上验收工作应在变更完成后第一时间完成闭环,不应超过变更投用后90天。(2)相关专业部门应按照安全生产信息相关管理制度要求,及时更新变更涉及的PID图纸、操作
40、规程、联锁逻辑图等文件资料,并将变更过程涉及的记录资料归档。变更管理档案至少应包括变更申请审批表、风险评估记录、变更关闭确认记录和与变更相关的其他有关的文件资料等。(3)在变更验收完毕,应按管理权限报主管负责人审批后关闭变更。(4)变更后培训和告知。根据变更申请中明确的培训、告知范围,变更实施人应将变更形成的文件及所有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影响或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并保存记录。5.4.6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1)安全管理部负责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安全职责,切实落实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2)公司聘请第三方机构依据GB18218及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分级
41、、建档、监控,并向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备案。(3)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建设项目,应在设计阶段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假设(WhatGif)、安全检查表等方法开展风险分析,提高本质安全设计;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在役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应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风险分析。(4)涉及毒性气体、剧毒液体、易燃气体、甲类易燃液体的重大危险源,应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值;涉及爆炸性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应采用事故后果法确定其影响范围。(5)企业应完善重大危险源的监测监控设备设施,建立在线监控预警系统,并做到以下几点:a)涉及危险化学品储存的重大危险源应配备温度、
42、压力、液位或流量等信息的不间断采集和监测系统以及可燃和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并具备信息远传、安全预警、信息存储等功能;重大危险源的化工生产装置应设置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重大危险源场所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b)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以及重大危险源中涉及毒性气体、剧毒液体、易燃气体和甲类易燃液体的储存设施应设置紧急切断装置;涉及毒性气体的设施,应设置泄漏气体紧急处置装置。C)涉及毒性气体、液化气体、剧毒液体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应设置独立的安全仪表系统.。(6)各车间部门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和维护。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有关数据应接入危险
43、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7)在具有火灾爆炸风险的重大危险源罐区内动火应按特级动火作业管理。(8)相关车间应在重大危险源周边明显处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危害后果、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信息告知相关人员和周边单位。(9)公司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定期进行演练。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至少每年演练一次,重大危险源的现场处置方案至少每半年演练一次。5.5设备完好性管理5.5.1建立设备完好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部负责建立设备完好性管理制度,明确设备完好性管理的范围、职责和工作程序、标准,规范设备管理和技术改进措施,确保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行。5.5
44、.2本质安全设计企业应要求设计单位做好本质安全设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合理选择设备和管道的材质、设备规格,关键设备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裕量,为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基础保障。5.5.3采购、制造、安装质量控制a)设备管理部负责建立采购和验收管理制度,明确采购和验收标准。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对于关键设备或有特殊质量要求的设备,应派代表现场监督制造质量;设备入库验收时,应确保其符合采购计划和设计要求;特殊设备材料入库后储存条件应满足要求。b)企业应依据设计标准和制造商提供的安装指南正确安装设备,并进行初始检查、检验和测试,形成报告并保存。设备安装、检查、检验和测试过程及人员资质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5.5.4运
45、行维护a)设备部负责建立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检维修规程,按照规程要求正确操作、维修设备。b)设备部负责建立设备设施巡回检查管理制度,明确操作、专业技术、管理等人员的定期检查要求,及时发现设备异常状况并进行分析、处理。C)设备部负责建立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明确设备润滑、盘车、定期切换等日常维护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d)设备部负责对设备设施实施台账管理,对所有设备设施进行编号,建立设备和备品备件(安全附件)台账、技术档案。5.5.5检验和测试a)设备部负责建立按照设备设施安全运行的要求,制定设备检验和测试计划,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验和测试。b)设备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加强装置运行情况和风险分析结果
46、跟踪,加强对高风险设备设施、易失效部位的检验测试,确定检测部位、检测方法和频次,并严格执行。C)关键机组和设备应设置在线监测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及时对设备运行异常进行分析、处理。d)设备部负责对腐蚀严重设备和管道,定期分析监测;对重点部位应加大检测检查频次,定期评估防腐效果和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5. 5.6预防性维护a)设备部负责建立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程序,根据管理程序制定预防性维护计划,并按计划实施。b)设备部负责及时对设备设施检验检测和故障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结果调整设备设施预防性维护方案。C)设备部负责对检查、测试和设备预防性维护效果定期评估,动态更新设备检
47、查、测试与预防性维护计划,不断提高设备预防性维护水平。6. 5.7缺陷管理设备部负责建立设备设施缺陷的辨识、分析、报告、处理的闭环管理机制并持续改进,包括:a)制定缺陷辨识标准,并根据标准对缺陷进行辨识,明确缺陷等级;b)依据缺陷等级,建立缺陷响应程序,及时对缺陷进行处理;C)建立缺陷修复验收准则,对缺陷修复情况进行评估,确认缺陷已消除。5. 5.8泄漏管理(1)设备部负责制定泄漏管理制度,明确泄漏管理工作目标和计划,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的闭环管理流程,建立设备泄漏管理台账。1. )设备部负责组织各车间部门全面辨识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评估泄漏风险,建立静动密封点台账,重点关注毒性物料、法兰密封、泵密封、可燃气体的压力管线、装卸等泄漏风险,并明确具体防范措施。(3)企业应从源头采取防止泄漏的措施,包括:a)选用先进的工艺路线降低操作压力、温度等工艺条件,减少泄漏的可能性;b)按照标准进行设备、备件选型,采用合适的设备材质和密封型式,减少设备密封、管道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