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96217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万工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千万工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千万工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万工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千万工程学习培训心得体会此次培训让我们了解到了“千万工程”的起源、本质。浙江干部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人民群众谋发展的蓬勃激情、乡村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可持续的致富产业都让我深受震撼,冲击着我的心灵,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第一,“千万工程”为什么会成功。一是源自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千万工程”20年的实践发展,每一个阶段都随着群众需求升级而发展。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浙江的“千万工程”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千万工程”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科学的规划,更

2、取决于浙江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的坚持,是通过20年的持续推进,才有今天的丰硕成果。二是源自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四千精神”。浙江的地形地貌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属于非资源型省份。为了发展,浙江长期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历经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是浙江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像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在浙江安吉交易成功,不仅使浙江在集体土地入市上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让农村经济发展用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面对在发展中遇到的政策和困难,浙江没有退缩、绕道,而是积极想方设法破解难题。包括现在的“数字乡村”建设、各村成立“

3、强村公司”的成功经验都是“四千精神”的生动写照。三是源自善于发现自身优势并加以应用。本次学习参观的新宇村、梅林村、安吉余村、永安稻香小镇都是乡村振兴的示范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总结原因,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以上几个村能发现自身的生态优势和在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并加以利用,借助便利的交通,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吸引上海等地人员来此旅游、度假、研学、消费,乡村旅游、特色农业得到蓬勃发展。第二,红坪应该怎么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红坪镇旅游资源丰富,交通相对便捷,浙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借鉴。神农架林区自然生态保护和

4、统筹发展规划,更是高瞻远瞩地为林区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红坪将不断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内生动力,以“五区”建设为抓手,确保规划落地见效,更好统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为林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奋力推动新时代神农架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贡献红坪力量。一是打造南来北往的休憩区。抓住乡村振兴的政策契机,加快推进集镇空间拓展项目,扩容客旅停留空间,完善各类配套设施,让游客停得下、留得住、玩得好。依托红坪机场和武神旅游公路便利的交通条件,辐射带动各村乡村旅游发展,鼓励农家乐、旅游农庄、民宿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民宿旅游发展中来,培育精品民宿,打造“四服务站”,即红坪集镇(含

5、东西沟)综合服务站、柏杉园高端旅游接待站、刘家屋场和桃花谷餐饮住宿服务站、塔坪官封养生休闲站,形成功能明显、各具特色的旅游站点格局。二是打造田园风光的观赏区。充分利用红坪得天独厚的迤通景色,围绕“旅游+”“生态+”模式,积极打造、升级红河田园风光、温水桃花谷、湘江河垂钓乐园、观星观鸟基地等,优化武神公路沿线、旅游城镇、原始森林、高山田园等产品组合格局,建设、升级一批集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特色民俗村落,推动红坪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养生度假复合型转变,由传统旅游方式向生态文化融合型的转变,实现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提升,让旅游产业成为红坪最大的经济增量。三是打造避暑赏雪的度假区。

6、利用高山地理位置优势,打造“夏可避暑冬可赏雪”自然景观特色。引导现有宾馆、酒店、民宿进行提档升级,提升全镇旅游接待水平;挖掘冬季赏雪、娱雪产品,服务好国际滑雪场、天燕滑雪场、中和滑雪场的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满足各类滑雪爱好者需求,推动冰雪资源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四是打造探险穿越的体验区。持续完善境内配套交通系统,利用风光秀丽、山体陡峻的资源优势以及我镇原有的UTSS穿越路线和赛事活动,持续打造徒步、越野赛道等精品旅游线路,举办户外徒步赛、自驾越野赛、四季摄影赛等,形成以刺激体验为度假意境的综合性度假区。五是打造产业兴旺的特色区。持续推进旅游业和农林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和林下产业,开发精细产品。优化高山蔬菜、食用菌种、黑毛猪、天麻、高山野茶种植,开发特色餐饮,通过农林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让更多村民吃上旅游饭,享受旅游发展红利,实现增收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