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696220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医院风险管理制度范文2023-2023年度(通用7篇)第一篇:医院风险管理制度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是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医院内VTE发生的风险与患者的住院病情、手术等治疗措施以及患者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龄、肥胖、卧床、合并症等)有关,常并发于其他疾病,是导致医院内患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早期识别VTE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可以显著减少医院内VTE的发生。一、医院内VTE防治体系建设(一)成立管理团队建议由主管院长(或副院长)负责,医务管理部门牵头,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共同参与,组成

2、由医务、护理、信息、临床等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医院内多学科VTE综合防治管理团队,并建立医院内VTE综合防治管理体系。(二)制定管理制度制定VTE防治工作手册,需要建立急危重症VTE处理的应急预案,完善VTE评估和处理相关的会诊与转诊机制。VTE高风险科室(如骨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等)应成立VTE防治小组,并制定科室个性化的预防制度与流程。(三)定期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全院各科室、各级医务人员参加VTE专题培训,逐步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对VTE的认知、防范意识及规范化管理能力。二、医院内患者VTE风险评估和出血风险评估(一)VTE风险评估1 .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卧床2

3、72h、高龄、脱水、肥胖(BMI30kgm2).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妊娠及分娩等;(2)外科因素:手术、创伤、烧烫伤、各种有创操作等;(3)内科因素:恶性肿瘤、危重疾病、脑卒中、肾病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静脉曲张、炎性肠病等;(4)治疗相关因素:肿瘤化疗或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机械通气、足部静脉输液等。2 .VTE风险评估建议在每例患者入院时进行VTE风险评估,特别是VTE高风险科室的住院患者。对手术患者建议采用Caprini评分量表(表1),对非手术患者建议采用PadUa评分量表(表2)。3 1:Caprini评分

4、量表说明:1、风险级别:低危OT分;中危:2分;高危:3-4分;极高危:,5分。2、评估时机:患者入院2h内,如遇急诊手术等特殊情况,术后完成,如遇抢救可延长至6h内完成。低危患者每周评估一次,中危患者每周至少两次,高危及以上患者每日评估一次。3、有以下情况需随时评估:手术、分娩、病情变化等;出院时评估。4 2:Padua评分量表(二)出血风险评估1 .患者因素:年龄275岁;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50X109L等。2 .基础疾病:活动性出血,如未控制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等;既往颅内出血史或其他大出血史;未控制的高血压(SBP180mmHg1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的实践1.1明确(sp

5、ecific,S)2013年度医院对院内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系统中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就4例患者院内因静脉血栓栓塞症导致死亡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组织院内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会议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通过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合议决定在院内推行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1.2衡量(measurable,M)通过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的多次论证,医院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标准化防治工作作为年度重点项目推进,从宣教普及率、制度化保障、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策略制定等3个方向初步推进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在1年的时间内搭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体系。1.3可接受(attainable,A)考虑到临

6、床一线医务人员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的可接受性,医务部多次组织了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会议,征求各临床专业意见,本着方便、快捷、有效的原则,制定了以病历系统为平台,载入式的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预防策略,将院内VTE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措施表嵌入电子病历系统,便于临床操作实践。1.4 相关性(relevant,R)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标准化的防治是由医患双方之间的密切配合达到的,主要表现在:(1)以医务人员为主导对入院患者进行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2)以患者依从性为导向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告知。医患之间的协同旨在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1.5 时效性(time-based,T)2013年开始医院

7、启动了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工作,2013年12月前完成了全院范围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知识普及,从宣教普及率、制度化保障、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策略制定等3个方面搭建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标准化防治工作体系。至2015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率已经达到全覆盖。2标准化管理的形成2.1 信息化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医院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嵌入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表,临床医务人员对入院患者评估结束后,电子病历系统根据评分划分高危、中危、低危三种评估分类,按照分类自动提示干预措施,便于医嘱制定。考虑到学科壁垒,每个学科专业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能力不一,医院将静脉血栓栓塞症列入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监测

8、指标,每个科室发现高危病例或疑似病例能够及时通过院内嵌入式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系统进行报告,医务部会立即收到报告。2. 2成立多学科诊疗小组(multipledisciplinaryteam,MDT)医院针对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专门成立了多学科诊疗小组,静脉血栓栓塞症MDT隶属于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委员会,医务部在院内医疗质量安全事件上报系统中收到科室报告后立即启动MDT活动,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多学科诊疗。3. 3纳入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的目标是降低患者在院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所以医院将静脉血栓栓塞症诊疗纳入

9、临床路径的分支路径,通过MDT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病例,其诊疗过程按照临床路径进行管理。4. 4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医院将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列入院内新技术、新项目申报的重点规划内容,鼓励临床、管理、医技等申报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治疗、管理流程再造等相关的新技术、新项目。5. 5以品牌建设为目标的团队建设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启动以来,医院打造了一支由妇产科引领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学术团队,一支由医务部领衔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管理团队,定期组织文献报告、经验交流,形成了以学促管、以管带学的以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为主题的学习型组织,通过申报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学习他院经验等方式提升医院品牌建设。3成

10、效3.1 标准化干预模板的形成医院近年来致力于应用SMART原则开展、实施、管控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见图1)。通过该项目的院内实施,总结形成静脉血栓栓塞症院内标准化管理流程图(见图2)。3.2 确保患者安全我院妇产科率先针对VTE产妇建立TMDT,将标准化的干预措施渗透至入院评估、系统监测、积极治疗等方面,成功举办4期妇产科VTE高峰论坛,形成学、防、治多维一体的妇产科团队,至今已成功抢救多例肺栓塞患者。我院医务部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病例546例,以2014年1月I日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院内标准化管理的实施节点,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2组,实施前共有15

11、1例患者,实施后共有395例患者。干预前的151例患者中,有78例在院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51.7%,实施后的395例患者中,有13例在院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3.3%,为了控制患者人口学特征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影响,准确的分析出新系统的实施对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控制效果,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为因变量,以新系统的实施为自变量,以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职业为控制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通过控制患者人口学特征对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的影响,对实施前情况和实施后情况进行了比较发现: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工作实施后的患者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的患者(P0.001),说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标准化管理取得实效。第六篇:医院风险管理制度为保障患者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危险因素,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治疗的有效性。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医院经营管理中的风险成本。积极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特制甘洛县人民医院医疗风险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