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22673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13.255CCSC78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XXXX-2023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Specificationforemergencycapacityassessmentofenterprises(报批稿)2023 -XX-XX 发布2023-XX-XX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II1范围32规范性引用文件33术语和定义34总体原则和要求45评估内容46工作程序4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急资料台账与设备设施评估表7附录B(资料性附录)应急演练评估及能力测定表11附录C(资料性)企业准备资料参考清单16附录D(资料性)企业应急能力评估报告17参考文献23,1z.*刖百本文

2、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应急管理厅提出。本文件由江苏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苏中安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太仓市应急管理局、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州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杰、王睿、张超光、应巍巍、陈晨、张扬、凌向前、龚成林、钟东、冷庆、金鑫、邢志祥、朱军山、杨义、岳士凯、石海强。企业应急能力评估规范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企业开展应急能力评估的总体原则和要求,并规定了

3、评估内容和工作程序。本文件适用于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船舶修造、船舶拆解、道路运输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以及涉爆粉尘、涉氨制冷等行业、领域企业开展的应急能力评估活动。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开展应急能力评估活动可参照本文件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353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GB/T2792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30077危险化

4、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T38315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AQ/T3052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指挥导则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AQ/T9008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及考核规范QT900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QT901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应急能力emergencycapabiIity政府、企事业及社会各类组织应急管理体系中所有要素和应急行为主体有机组合的总体能力。来源:DL/T19192018,3.13.2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针对事故险情或事故,

5、依据应急预案采取的应急行动。来源:GB/T296392020,3.23.3应急演练emergencyeercise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依据应急预案模拟开展的应急活动。来源:GB/T296392020,3.34总体原则和要求3.4 评估工作遵循系统性、专业性、实战性和动态性原则。3.5 评估工作分为常规评估和简易评估2类。中型及以上规模的企业应开展常规评估,其他规模的企业可开展简易评估。4. 3评估工作宜在综合应急演练和专项应急演练后开展,频次不宜低于1次/两年。4.4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及时对评估报告进行修订:a)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应急预案发生变更;b)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重大变化;

6、c)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d)企业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5评估内容5.1 常规评估内容应包括应急资料台账与设备设施评估(见附录A)以及应急演练评估及能力测定(见附录B)全部要素。5.2 简易评估内容应包括应急演练评估及能力测定(见附录B)全部要素。6工作程序6.1 应急能力评估工作程序见图U开*座谈交流盒阅资料现场恰壹抽有询问估综合对照评估细剜对评估安打分评分,J诗算掰分并建立何题清单图1应急能力评估工作程序6.2 前期准备6.2.1 应确定评估范围,包括企业的所有场所、相关设施设备、生产经营活动等。6.2.2应明确评估方式,可采取自评、聘请相关专家或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技术服务机构实施评估。6

7、.2.3应成立评估工作小组,根据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确定工作小组的专业构成、成员数量。工作组长应具有高级职称、注册安全工程师或注册消防工程师资格。工作组成员应具有安全管理、应急处置、消防、电气等相关工作经历。6.2.4应编制评估计划,包括工作任务、工作期限、工作人员及分工等。6.2.5应收集相关评估资料,包括企业应急能力评估适用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及与被评估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相关的制度、文件、台账等资料(见附录C)。6.3开展评估6.3.1应急资料台账与设备设施评估宜采取听汇报、查资料、查记录等方式,核对应急装备和物资、监测报警系统的建设、维护和使用等情况,按照附录A的规定对企业进行检查评

8、估。6.3.2应急演练评估宜采取访谈、考问、考试和技能实操、演练观摩等方式,按照附录B的规定对企业进行检查评估。6.3.2.1企业参加应急演练评估的建议人数见表Io表1企业参加应急演练评估的建议人数企业人数1510030010001000参评人数100%1515%454.5%注:长期委外人员数量计入企业人数,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全员参加。6.3.2.2访谈:了解企业应急领导机构负责人对应急工作职责、相关应急预案和预警、响应等流程的熟悉程度。6.3.2.3考问:了解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对应急工作职责、相关预案内容的掌握程度。考问人数应不少于8人,企业人数少于8人的,全员参加。6.3

9、.2.4考试和实操:了解管理人员、一线员工对应相关知识、技能、岗位现场处置方案的掌握程度。答题考试和现场处置技能实操人数应不少于8人,企业人数少于8人的,全员参加。6.3.2.5演练:了解企业应对假定事故的应急处置流程、技能的掌握程度。演练可选用桌面演练或实战演练。6.4综合评分6.4.1综合评分计算应按照附录A和附录B规定的评估标准对各评估项目进行评分,逐级汇总后,形成评估总分,并采用以下公式换算成百分制的综合评分:式中:M-综合评分;K-评估总分;K1-一不参与评估分数之和。注: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6.4.2应急能力等级判定根据企业应急能力综合评分,可将应急能力划分为“

10、A级、B级、C级、D级”,具体判定标准见表2。表2企业应急能力量化判定标准综合评分等级90,100A级75,90)B级60,75)C级0,60)D级6.4.3评估结果应用6.4.3.1企业应根据应急能力评估报告,对评估发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计划,并及时完成整改。6.4.3.2评估结论等级为D级的企业,完成整改后应及时开展补充评估,确保达到C级以上水平。6.4.3.3企业应将应急能力评估与安全管理体系有机融合,并持续改进。6.5编制评估报告6 .5.1评估工作小组根据综合评估结果编制评估报告。7 .5.2评估报告的格式可参照附录D的规定。6.5.2.1报告封面内容可包括:标题、应急能力

11、评估单位、评估报告的唯一性标识、被评估企业的名称、报告日期等(见附录D.1)。6.5.2.2报告说明页可包含:应急能力评估单位、评估时间、评估人员工作分工、无效条件等(见附录D.2)。6.5.2.3报告签字页可包含:报告编写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报告审核人、报告批准人的签字或等效的标识和签发日期,并注明评估工作小组各成员的技术职称和职务(见附录D.3)。6.5.2.4报告正文可包含:被评估企业基本情况、评估范围、评估结论、应急能力方面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能力的措施和建议、附件(见附录D.4和D.5)。附录A(资料性)应急资料台账与设备设施评估表有关制度、要求,只要在企业的有关制

12、度、文件中涵盖即可;各评估要素、评估项目,未落实的,或出现原则性失误的,扣全分;每个评估项目不出现负分。评估要素评估项目分值评估要求评估标准得分1法规与制度1.1应急法规1分应及时识别、获取应急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并将相关要求融入到相关管理制度中。未及时识别、获取并融入的,扣1分;制度与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要求不符的,每项扣0.5分。1.2应急制度4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应急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应急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应包括领导带班、应急值守、应急报告、应急互助、联动、应急疏散、撤离、基层人员应急指挥协调及应急资金保障等内容。

13、未建立应急管理规章制度的,扣4分;应急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中内容缺失的,每项扣0.5分。2应急组织4分建立应急指挥组织架构,明确下列内容:(1)应急指挥体系的组成及其职责;(2)应急管理工作日常办事机构及其职责;(3)应急值班负责机构和应急值班电话:(4)负责应急信息研判和传递的机构。未建立应急组织架构的,扣5分;应急指挥体系的组成及其职责与实际不符或缺失的,扣1分;应急管理工作日常办事机构及其职责与实际不符或缺失的,扣1分:未明确应急值班机构或电话的,扣1分;未明确信息研判机制的,扣1分。3应急队伍10分建立与行业领域、企业规模及本企业安全事故特点,具有相应的生产工艺、设备、电仪知识和应急技能

14、的专/兼职工艺处置队、应急处置队伍和管理制度,未建的企业要与邻近的具备相应能力的专业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应急救援队伍应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和急救员,人员选拔和配置应满足应急救援工作需求。未按照要求建立,也未签订救援协议的,扣4分:应急队伍或人员、专业配置不能满足要求的,每项扣2分:应急人员未及时更新的,每人扣0.5分。410分关键岗位、重点部位应由专职人员负责应急值守或巡检,应急值守或关键岗位、重点部位无值班值守或巡检的,扣2.5分:评估要素评估项目分值评估要求评估标准得分应急值守巡检人员应熟悉应急预案,并能够对险情进行先期研判和处置;消防控制室确保两人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畅通。值

15、班电话无法拨通或未及时接听,每项不符合的,扣2分:值班电话未公布、员工不清楚应急电话或通讯方式的,每人扣1分;消防控制室值班人数每缺1人,扣1分:电话不畅通的,扣0.5分。5应急预案5.1发布1分应急预案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并明确公布日期,应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未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并公布实施的扣1分,未向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发放的扣0.5分。1分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应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未向周边可能受到影响的单位告知事故风险的,扣1分。5.2实施6分应急预案编制应符合

1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紧密结合本企业,合理确定内容。未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制定应急预案的,每项扣2分。15分应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应急处置卡应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应急处置卡未覆盖重点、关键岗位或处置程序缺失,或与实际不符的,每项扣2分。4分应急预案应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缺少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的,

17、扣1分:缺少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的,扣1分:缺少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的,扣1分;附件信息未及时更新的,扣1分。2分应急预案应切合本企业工作实际,与企业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相适应,应急响应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内容切实可行,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园区或单位等应急预案相互衔接。制定的应急预案与企业实际不符的,每项扣1分:预案未与属地政府、部门或单位进行衔接的,每缺1项,扣0.5分。5分制定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按照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演练工作。未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的,扣3分;制定的计划与企业实际不相符的,每项扣1分。3分应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未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

18、度的,扣1分;评估要素评估项目分值评估要求评估标准得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及时修订并归档:(1)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2)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3)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4)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5)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6)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7)编制单位认为应修订的其他情况。未按照要求及时开展评估工作的,扣2分;未按规定及时组织修订的,扣2分。6应急培训5分应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

19、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培训效果评估等应如实记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未开展培训活动的,扣5分;培训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1分;未开展应急知识宣传等普及活动的,扣1分:未开展培训效果评估的,扣3分。5分应急救援队伍应定期接受相应培训和训练,熟悉装备的用途、技术性能及有关使用说明资料,并遵守操作规程。应急救援队伍缺少实训记录的,扣5分。2分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未明确从业人员紧急避险权的,扣2分。7应急装备和物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

20、物资管理15分建立应急装备和物资的配备及其使用档案,并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保证正常运转;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单位,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完整准确,存档备查。未建立应急装备和物资配备及其使用档案的,扣5分;未定期维护、保养的,每项扣2分;安全设施、系统故障的,每项扣3分;未开展年度消防设施检测,扣5分;未保持完好有效的,每项扣3分。8分全面调查本企业第时间可调用的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对非化工园区内的企业,必要时对周边企业和本地居民应急资源情况进行调查,为制定应急响应措施提供依据。未开展应急资源调查的,扣8分:应急物资调查不全面的,

21、每项扣2分。评估要素评估项目分值评估要求评估标准得分8危险源监测和预警8.1风险识别和评估8分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影响,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相关制度,明确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要求,定期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工作。未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相关制度的,扣2分;风险辨识与评估要求不明确或不符实际的,每项扣0.5分:未定期开展风险识别、评估的,扣5分。8分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风险评估内容缺失或者与实际不相符的,每项扣1分。8.2对策措施1分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

22、容时限,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未明确信息上报程序和时限的,扣1分。1分危险源的监控企业应明确危险源的监测监控方式、方法、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未针对危险源建立监测监控方式、方法、技术性预防和管理措施的,扣1分。5分建立应急信息系统,并实现应急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建立应急信息系统,并实现应急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的,加5分。9经费与保障1分建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编制年度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计戈J,保障应急救援微材、设备、应急预案制修订、应急演练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出。未纳入年度预算的或未按计划实施的,每缺扣0.5分,最多扣1分。附录B(资料性)应急演练评估及能力测定

23、表各评估项目,未落实的,或出现原则性失误的,该评估项扣全分;不会组织实战演练的,在综合评估后,将企业的应急能力降一级;每个评估项目不出现负分。评估要素评估项目分值评估要求评估标准得分1实战演练实施情况1.1预警与信息报告3分 1)对有关部门提供的危险信息、现场人员发现险情或隐患进行及时预警;(2)预警方式、方法和预警结果在演练中表现有效: 3)演练单位内部信息通报系统能够及时投入使用,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事故信息;(4)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并持续补报、更新; 5)能够快速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周边群众通报事故信息。未及时预警的,扣0.5

24、分;演练中无预警效果表现的,扣0.5分;事故信息不能及时向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的,扣0.5分;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事故信息的,扣0.5分;未能快速向本单位以外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周边群众通报事故信息的,扣1分。1.2紧急动员3分(1)能够根据事故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采用有效的工作程序,警告、通知和动员相应范围内人员;(2)演练单位能够通过应急总指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3)演练单位应急响应迅速,动员效果较好。演练中应急响应不到位的,扣1分;演练中未通过应急总指挥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或启动应急响应错误的,扣1分;演练中响应速度慢,3分钟内不能到达指定位置开展相关应急动作的,扣1分。1.3事故

25、监测与研判2分(1)在接到事故报告后,能够及时开展事故早期评估,获取事故的准确信息;(2)演练单位及相关单位能够持续跟踪、监测事故全过程:(3)事故监测人员能够科学评估事故潜在危害性,并及时报告。在接到事故报告后,未及时开展事故早期评估,获取事故的准确信息的,扣0.5分;演练单位及相关单位无持续跟踪、监测事故全过程动作的,扣0.5分;事故监测人员无评估潜在危害性的,扣0.5分,已评估,但未及时报告的,扣0.5分。评估要素评估项目分值评估要求评估标准得分1.4指挥和协调4分(1)现场指挥部能够及时成立,并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转;(2)指挥人员能够指挥和控制其职责范围内所有的参与单位及部门、救援队伍和

26、救援人员的应急响应行动:(3)现场指挥部各成员能够在较短或规定时间内到位,分工明确;(4)现场指挥部能够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或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处置方案:(5)现场指挥部调集了足够的应急救援资源和装备(包括专业救援人员和相关装备):6)现场指挥部与当地政府或本单位指挥中心信息畅通,并实现信息持续更新和共享;(7)应急指挥决策程序科学,内容有预见性、科学可行。无现场指挥部指挥,虽有指挥部但未能有效协调动作的,扣1分;指挥人员未能有效指挥、控制应急力量的,扣1分:指现场挥部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到位,分工不明确的,每1种现象扣1分:后4项,有1项未实施到位的,扣0.5分。1.5事故处置6分

27、(1)参演人员能够按照处置方案或迅速达到现场:(2)参演人员采取的先期处置措施科学、合理,处置结果有效;(3)应急处置程序正确、规范,处置措施执行到位;(4)参演人员之间有效联络,沟通顺畅有效,能够有效配合:(5)事故处置过程中采取了防止次生或衍生事故发生的措施:6)针对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救援人员安全。参演人员未能按照处置方案或迅速达到现场的,扣1分:采取的先期处置措施不合理、处置效果差的,扣1分:应急处置程序错误、不规范,处置措施执行不到位的,扣1分;参演人员之间无联络,沟通不畅,不能有效配合的,扣1分:事故处置过程中,未采取防止次生或衍生事故发生的,扣1分;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

28、施的,扣1分。1.6应急资源管理2分(1)参演人员能够快速、科学使用外部提供的应急资源投入应急救援行动;(2)应急设施、设备、器材数量和性能能够满足现场需要。未能有效使用外部提供的应急资源投入应急救援行动的,扣1分;应急设施、设备、器材数量和性能不能满足现场需要的,扣1分。1.7信息公开2分(1)能够主动在内部告知事故,并及时通知相关方(股东/家属/周边居民等);未进行内部告知事故,未及时通知相关方的,扣1分;每一项未考虑到位的,扣1分。评估要素评估项目分值评估要求评估标准得分(2)能够对事故舆情持续监测和研判,并对涉及的公共信息妥善处置。1.8人员保护2分(1)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协调有关

29、方面确保各方人员安全;(2)应急救援人员配备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或采取了必要自我安全防护措施。未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因素并协调有关方面确保各方人员安全的,扣1分;应急救援人员未配备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未采取必要自我安全防护措施的,扣1分。1.9警戒与管制4分(1)关键应急场所的人员进出通道受到有效管制;(2)合理设置了管制区域.;(3)各种警戒与管制标志、标识设置明显,警戒措施完善:(4)有效控制出入口,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保证道路畅通。未考虑警戒与管制的,扣4分;有1项未实施到位的,扣1分。1.10医疗救护4分(D应急响应人员对受伤害人员采取有效先期急救,急救药品、器材配备有效;(2)及时与场外

30、医疗救护资源建立联系求得支援,确保伤员及时得到救治;(3)现场急救车辆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伤员送往医院,并带齐伤员有关资料。未考虑医疗救护的,扣4分;有一项未实施到位的,扣1分。1.11现场控制及恢复4分(1)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安全健康与环境、设备与设施方面的潜在危害,以及为降低事故膨响,制定的技术对策和措施有效;(2)事故现场产生的污染物或有毒有害物质,能够及时、有效处置,并确保没有造成二次污染或危害;(3)能够有效安置疏散人员,清点人数:(4)能够划定安全区域并提供基本生活等后勤保障;(5)能够将应急物资迅速恢复原状。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人员安全健康与环境、设备与设施方面的潜在危害,以及为降

31、低事故影响,制定的技术对策和措施无效,或未制定技术对策和措施的,扣1.5分;事故现场产生的污染物或有毒有害物质,未及时、有效处置,并造成了二次污染或危害的,扣0.5分;未有效安置疏散人员,未清点人数,每项扣0.5分;未划定安全区域并提供基本生活等后勤保障的,扣0.5分;未恢复应急物资的,扣0.5分。评估要素评估项目分值评估要求评估标准得分1.12其他4分(1)演练情景设计合理,满足演练要求;(2)参演的组成机构或人员职责能够与应急预案相符合;(3)参演人员能够以认真态度融入到整体演练活动中,严肃认真,并及时、有效地完成演练中应承担的角色工作内容;(4)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对背景描述、进

32、程、案例、环境渲染等进行解说;(5)应急响应的解除程序符合实际:(6)应急终止后,应向急管理机构、当地政府、周边企业等通报事故已解除,应进行事故现场保护和原始资料收集,应进行必要的安全评估工作;(7)演练结束后,应进行总结、讲评。前4项,有一项未实施到位的,扣0.5分:后3项,有一项未实施到位的,扣1分。2桌面演练实施情况15分(1)在讨论式桌面演练中,演练活动是否围绕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2)是否由总策划以【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3)参演人员是否根据应急预案及相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4)由总策划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5)参演人员接受到事件信息后,是否通过角色

33、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6)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对背景描述、进程、案例、环境渲染等进行解说:7)在演练实施过程中,应安排专门人员采用文字、照片和音像等手段记录演练的全过程,如实际开始与结束时间、演练过程控制情况、参演人员的表现、意外情况及其处置,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如进入“危险”场所而无安全防护,在所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疏散等)及财产“损失”等。在讨论式桌面演练中,未围绕对所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的,扣1分:未由总策划以Il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引入一个或若干个问题的,扣2分;参演人员未根据应急预案及相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的,扣2分;未由总策划发出控制消息的,扣1分;参演人员

34、接受到事件信息后,未通过角色扮演或模拟操作,完成应急处置活动的,扣3分;未安排解说的,扣2分,讲解要素每缺一项扣0.5分;未安排记录演练全过程的,扣2分,过程记录每缺一项扣0.5分。不能够组织开展桌面演练的,扣15分:33.15分访谈对象为企业应急领导机构的相关负责人。熟悉访谈内容,能答出80%以上要点的,得45分;评估要素评估项目分值评估要求评估标准得分应急能力测定访谈了解其对本岗位应急工作职责、企业综合预案内容、预警、响应流程的熟悉程度等。对访谈内容较熟,能答出60%以上要点内容的,得34分:不熟悉访谈内容,仅能答出40%以上要点的,得12分;不能答出要点内容的,得0分。3.2考问5分考问

35、对象为一定比例的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抽选上述人员时应做到覆盖安全生产的重点岗位,主要评估其对本岗位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基本常识、应急技能、关键的逃生路线、应急集合点、自保自救、互救的手段和措施、相关预案等的内容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等的了解程度。熟悉考问内容,能答出或掌握80%以上要点的,得45分:对考问内容较熟,能答出或掌握60%以上要点的,得34分;不熟悉访谈内容,仅能答出或掌握40%以上要点的,得12分;不能答出或掌握要点内容的,得0分。3.3考试5分参加考试人员为一定比例的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抽选上述人员时应做到覆盖安全生产的重点岗位,主要评估其对应急管理应知应会内容等的掌握程

36、度。对抽考人员进行应急知识的闭卷考试;成绩=标准分X考试平均分/100;96700分,得5分;8695分,得4分;7685分,得3分;低于76分,得0分。3.4技能实操10分技能实操评估对象为一定比例的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抽选上述人员时应做到覆盖安全生产的重点岗位,主要评估其对工器具使用、各自岗位现场处置方案等的掌握程度。对抽考人员进行工器具使用、各自岗位现场处置情况实操考核;成绩=标准分X技能实操考核平均分/100;96100分,得10分;8695分,得8分;7685分,得6分;低于76分,得0分。附录C(资料性)企业准备资料参考清单序号资料清单备注1应急组织机构或安全管理机构成立文件2消防

37、控制室值班人员名录和证书。3医疗救护人员证书4企业风险辨识成果文件5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应急管理部分资料6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物资及消防设施的检测记录7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以及三级教育记录8安全费用提取记录及使用记录台账9安全评价报告10应急预案文本11应急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记录以及演练情况评估报告12应急救援队伍或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的实训记录和培训台账13应急装备、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记录附录D(资料性)企业应急能力评估报告D.1报告封面企业应急能力评估报告(XX省XX市)报告编号:(年号)(编号)委托单位:项目名称:项目地址:报告日期:(应急能力评估单位名称)(加盖公章)D.2说明页评估报

38、告说明L本报告是由(应急能力评估单位)出具的应急能力评估报告;2 .评估工作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3 .小组成员评估工作分工;4 .本报告缺少应急能力评估单位公章无效;5 .本报告缺少报告编写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评估人员签字无效;6 .本报告涂改后无效;7 .(其他事项)。D.3签字页应急能力评估报告项目名称:签发日期:报告编写人:(姓名)(签字)项目负责人:(姓名)(签字)技术负责人:(姓名)(签字)报告审核人:(姓名)(签字)报告批准人:(姓名)(签字)评估人员信息序号评估成员姓名职务/职称职业资格证书及编号签字1项目负责人2成员34

39、5被评估企业信息企业名称行业企业地址从业人数企业规模安全责任人联系电话安全管理人联系电话安全风险概述评估结论评估指标各评估要素得分综合评分应急资料台账与设备设施评估应急演练评估及能力测定不参与评估内容分数之和综合得分与等级对应关系综合评分90,10075,90)60,75)0,60)应急能力量化判定等级A级B级C级D级应急能力量化判定等级XX级编写人: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发日期:年月日一、被评估企业基本情况本部分主要介绍被评估企业的行业门类、从业人数、规模、安全风险概述等内容。二、评估范围本部分主要介绍对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主要工作内容。三、评估结论根据被评估企业的应急能力综

40、合评定结果,给出相应的评估结论。四、好的做法本部分主要总结被评估企业在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好的做法。五、存在的问题本部分主要分析应急能力评估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序号问题描述整改措施备注一、应急资料台账与设备设施评估1二、应急演练评估及能力测定1三、不参与评估内容1六、提高应急能力的对策、措施及建议本部分别针对应急资料台账与设备设施评估、应急演练评估及能力测定中所发现的主要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及建议。七、附件(用于支撑评估报告的原始证明材料)(1)依据附录A、附录B的评估记录;(3)评估现场照片;(4)其他。参考文献1GBT33942-2017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DL

41、/T1919发电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规范3 XF/T970-2011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行动要则4 DB11/T1879-202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评估指南5DB32/T3956-2020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区分级规则6 DB32/T4326城市应急准备能力评估规范7DB3201/T11332022旅游景区安全评估规范8 DB3201/T1147高层公共建筑应急能力评估标准9 DB61/T1089-20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能力评估规范10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1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1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

42、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1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5号)1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8号)15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16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通知(安委20138号)1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第2号)1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19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Ell发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准备指南的通知(应急厅(2019)62号)20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国统字(2017)213号)2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