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62786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学号Oooooooo班级土木史7班姓名XX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徐州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Il-X班XX)1总体说明1.1 徐州根本情况徐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辖区面积1125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037.3平方公里。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是国务院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

2、的中心城市。2023年末,全市GDP为4016亿元,同比增长13.2乐居全省第五位,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城市经济总量入围全国30强。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76.6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338万。1.2 建设轨道交通的根本条件通常认为,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即可修建轨道交通。但据有的报告分析,假设期望地铁工程产生比拟理想的效果,城市人口在150万以上那么是适当的选择。我国那么规定人口在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可以考虑修建轻轨交通系统,人口在2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可以考虑修建地铁交通系统,或者两者相结合,具体要由城市的客运需求、经济实力和其它相关因素来决定。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过高的造价

3、不仅使多数城市难以承受,盲目建设还容易造成国民经济的局部失衡,为此,国务院于2003年明确指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开展的原那么,并且规定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应到达的根本条件: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2)国内生产总值到达IOoo亿元以上。3)城市人口超过700万,城区人口在300万以上。3)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要到达单向顶峰3万人次每小时。4)依据徐州市相关财政、人口统计数据,截止到2023年末:5)徐州市区一般预算收入134.4亿。6)徐州市区实际居住人口(户籍人口加暂住人口)为321.24万。7)徐州市区国民生产总值1600元。综合上述条件

4、以及徐州市目前公交客运量,徐州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条件是具备的。1.3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年限与依据轨道交通建设的年限可以分为近期规划与远景规划。1)近期规划:主要研究线网重点局部的修建顺序以及对城市开展的影响,因此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2)远景规划:是研究城市理想开展状态下轨道交通系统合理的规划,因此没有具体的年限。依据徐州市相关城市规划、江苏省对徐州的规划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后,现对徐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年限做出判定:规划年限:2023-2050年。近期规划:2023-2023年。中期规划:20212030年。远期规划:2031-2050年。规划依据:1)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

5、-2023年)2)徐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4-2023年)3)徐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2023年)4)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工程建设标准(2023年)5)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23年)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8)江苏省轨道交通“十二五及中长期开展规划(2023年)1.4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根本原那么和指导思想1.5 .1指导思想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加快转变开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积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突出加强枢纽建设,注重多种方式有机衔接,加速构建便捷、平安、高效、绿色的现

6、代化轨道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水平,引导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改善城市综合环境,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开展。1.4.2根本原那么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要与城市开展规划紧密结合,并适当留有余地。2)满足城市主干客流的交通需求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根本原那么。3)规划线路要尽量沿城市干道布设。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线路布置要使线网密度适当、乘客换乘方便、换乘次数少。5)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网与轨道线网要衔接配合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6)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各条规划线路上的客运负荷量要尽量均匀。7)线网规划要与城市的性质、地貌和地形相联系8)环线的

7、设置要因地制宜,不可生搬硬套。1.6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与实施安排徐州轨道线网规划表达分阶段城市建设重点,考虑未来开展的不确定性,保持一定弹性等原那么,但总体规划思路和交通方向不变。遵照国家相关建设规划及管理条例和徐州市近期及远期的开展态势,在对徐州市区人口、经济等考虑后对线路作出规划。展望至本世纪中叶,徐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5条线路,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完成。下面对此三个阶段规划进行概述:近期规划:时间为2023年-2023年。目前,徐州市开展存在两条主轴线,分别是东西向(老城一一坝山方向)和东南向(老城一一徐州新区方向),因此,为满足轨道客运要求及经济开展的需要,规划建设对应两条主

8、轴线的轨道交通1号线和轨道交通2号线。争取2023年年底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力求在2023年完成一期工程。2023年开始着手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并力求在2023年完成2号线一期工程。中远期规划:时间为2023年-2050年为加强老城区与新城区的联系,2023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原有规划的根底上,再规划建设轨道交通3号线、轨道交通4号线、轨道交通5号线。其中轨道交通3号线在2023年开始建设一期工程,争取在2030年完成建设工作投入运营;轨道交通4号线争取在2025年开工,力求在2040年之前完工;轨道交通5号线视情况适时实施,并力求在2050年之前完成建设工作。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必要性分析2

9、.1 徐州市现状与开展预测2.1.1 城市现状城市规模不断壮大:202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76.6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338万。社会经济快速增长:2023年末,全市GDP为4016亿元,同比增长13.2%,居全省第五位,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位,城市经济总量入围全国30强。城市空间结构逐步转变:城市框架已经拉开,正由单中心结构向组团式过度。经济开展的同时,也面临多项指标增速放缓、工业经济困难较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交通拥堵等问题。1.1 .2开展预测倚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历史文化优势,预计在近期,到十二五末综合经济实力迈入全国兴旺地区行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确保超过5000亿元,均量接近全

10、省平均水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到达500亿元,经济增长高于苏北、高于周边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综合经济实力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的领先地位,经济总量进入长三角城市前8名、我国大陆地级以上城市前30名。远期,伴随区域经济的开展和国家经济开展及相关政策的影响,预计城市经济也将会快速增长。1.2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1.2.1 徐州市城市性质及开展规模徐州市位于江苏省北部、黄淮平原南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中国烹饪文化的发源地,也

11、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现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新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亚洲硅都美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宛如斜挂于历史苍穹中的璀璨星河。徐州是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根据数据预测,到2023年,全市城镇总人口约IoOo万,城市化水平58%左右。主城区城市人口2023年为156万,2023年为200万。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2023年为151.40平方公里,人均97.10平方米;2023年为180平方公里,人均90平方米。1.2.2 徐州市城市规划开展目标按照我国

12、城市开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至2023年,根本实现把徐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融合历史精华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山水园林城市开展目标。到规划期末,城市综合实力水平居国内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其中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到达3900亿元,在全面实现小康的根底上,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根本实现现代化。将徐州建成以工程机械、电子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化工、能源产业为依托的区域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以现代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区域商贸物流中心。1.2.3 徐州市城市空间结构规划2023年总人口约为3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00万。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

13、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六个重点开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张集镇十个镇适度开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都市区外围的五个重点组团及各个城镇根据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整体功能。铜山城区主要开展生活居住、公共效劳以及高新技术、机械、食品和化工产业;利国主要开展采掘和冶金、机械加工、铸造业和旅游、贸易等产业;贾汪近期以能源、建材等资源型工业为主、远期以加工业为主,形成相对独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外围组团;大许利用其交通和用地优势,主要承当由徐州市主城区扩散出的二、三类工业;双沟由观音机场、房村和双沟镇组成

14、,是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空间,开展高新技术产业、航空产业及相关产业、科研效劳产业等,同时利用观音机场开展物流产业;郑集重点开展粮食加工业和粮食市场,促进商业规模化,形成农、工、贸协调开展。结合徐州周围山川形胜,通过设置生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控制区,构建“两湖、两轴、三区、四楔、六山、八水的生态格局框架。利用原有的农田、河流及山体的整治改造,在城市组团之间建设组团隔离绿地,通过形成植物群落立体结构,营造一个生态效益高、景观效果好的城市中心隔离带景观。构建完善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整合村镇建设用地,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严格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徐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护规划

15、区内根本农田。1.3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 .3.1徐州市交通现状1)客货运交通需求总量增长迅速。2)居民出行居民平均出行次数伴随城市的经济开展增加,出行耗时增加。3)机动车持有量迅速增加,早晚出行顶峰拥堵日趋严重。由于机动车的迅猛增长导致道路资源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交通需求,引起交通严重拥堵。4)公交体系开展较快,但总体水平还不高。市域公交覆盖率还不够,不能满足人们更多地出行需求。5)交通设施完善,对外交通兴旺。目前,市区道路设施呈现外环内方格布局,“三横五纵道路骨架。3 .3.2徐州市交通开展趋势1)交通需求总量成倍增长,由此前的缺乏500万人次,增长到近1000万人次。2)关键通道断面顶峰公

16、交客流到达3万人次以上,地面道路和常规公交难以应酬。3)居民出行距离将由3-4公里增加到6.5公里左右。4)机动化开展迅猛,道路交通供需突出。5)2023年,出行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为2.85次每人每日,2050年为2.65次每人每日。2.3.3徐州市交通开展战略与目标1)以便捷的对外交通设施推进徐州都市圈的生长发育。2)形成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交通网络:积极开展轨道交通研究,适时推进建设,使之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骨干,特大城市存在与开展的根本交通保障。3)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城乡一体、换乘方便的客运交通效劳体系。4)形成合理地交通方式结构,以优秀的交通管理为城市增色。2. 3.4徐州市交通开展规

17、划1)对外交通规划徐州市是国家铁路重要枢纽。规划建设京沪高速铁路线,并在徐州设站,建设陇海高速铁路线通道。规划建设徐沛铁路向北延伸与新兖线相连的铁路通道;建设徐州至济宁、枣庄和临沂的铁路通道。对陇海铁路和京沪铁路进行电气化改造,提高线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以国家公路运输主通道为根底,形成十字加放射高速公路网络,大力开展高等级公路网,构建以市区为中心的城乡交通网络徐州市到2023年规划形成“一个中心、两大通道、三片循环、四个出口的水运格局。徐州观音机场规划期内严格保护好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从严控制机场周边地区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根据航空市场的开展需求,适时增加航线、航班。规划保存鲁宁输油管线

18、通过徐州市过境。规划徐州市使用我国西部“西气东输天然气资源。2)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开展战略:老城区以老城保护、云龙风景名胜区保护为主,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交通方式;老城区与主城区各片区之间建立快速公共客运系统和快速道路系统;加强交通设施建设,采用“交通设施开展为先导策略,促进城市新区开发和老城改造;建设与城市布局形态相协调的道路网络;在老城区向东、东南跨越铁路、河湖和山体的交通薄弱截面,提高现有通道道路等级,增加通道,以支持城市向东、东南开展的战略。3徐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3.1 线网规划范围和年限3.1.1 规划范围以主城区为立足点,面向都市区1)本次轨道网线重点规划范围为城市主城区约300平

19、方公里建设用地范围和铜山新区约8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范围。2)其他规划范围为:(1)老城核心区:以二环路、京沪铁路、湖北路、西三环路包围的范围作为徐州老城核心区,面积约22平方公里;(2)徐州新区核心区:以104国道以北的城市主要建设用地范围作为徐州新区的核心区域,包含了新区的行政、商务中心以及主要居住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3)都市开展区:徐州都市区是以主城为核心,以主城及外围城镇为主体,以绿色生态空间相隔离,以便捷的交通相联系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铜山、利国、贾汪、大许、双沟、郑集为6个重点开展组团及柳新镇、青山泉镇、汴塘镇、大吴镇、茅村镇、大彭镇、汉王镇、三堡镇、棠张镇

20、、张集镇10个镇适度开展的“众星拱月的大都市空间结构。3.1 .2规划年限以近期规划为主,兼顾远景规划规划近期:至2023年;规划远景:至2050年。3.2 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3.2.1城市中心区满足客流需求,缓解出入中心区交通紧张状况;建立城市中心区域市区内各组团联系轨道网络;建立城市中心区域市区内各组团联系轨道网络。3.2.2城市副中心区与各组团与中心区联系,带动中心开发;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相结合,形成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3. 2.3外围新城建立主要外围新城与城市中心区的轨道联系;通过换乘系统改善重点建设地区间联系。3.3主城区轨道线网规划方案此处主要对近中期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1号线、2号

21、线、3号线进行详细表达,中远期规划建设的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那么做概念性表达。其中将对我负责设计的轨道交通1号线的线路平纵断面进行设计。4. 3.1线网介绍近中期轨道交通线网由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组成,考虑到城市远景开展需求,后期将增加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作为辅助线完善徐州市区轨道交通线网。轨道交通线网图见附图1)1)轨道交通1号线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是贯穿徐州市东西向的骨干线路,线路西段位于老城区内,老城区是全市商业、金融和旅游中心区,规划人口96.3万人,线路东段位于坝山、高铁生态商务区内,坝山片区主要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规划人口23.9万人,高铁生态商务区将打造成为交通枢纽

22、、生态、商务、居住“四位一体的城市副中心。1号线一期设计线路全长约为25公里,预设车站19座,全为地下车站。车辆处、停车场各一处。具体走向为:从西边的汉王新城起始,沿徐萧公路一淮西路一淮东路一三环东路一和平大道一徐州高铁站一徐连一级公路敷设,途经西客站、人民广场、西安路、彭城广场、徐州火车站、狮子山、徐州高铁站,至大庙东的安然片区。2)轨道交通2号线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北起新台子河,止于大庙东,与1号线形成半环形的轨道交通网络雏形。2号线一期设计全长约35公里,设站23座,其中地下站20座,高架站3座。2号线一期工程是联系老城区和徐州新城区的快速通道,连接彭城广场和徐州新城区商贸与金融中

23、心,串联了客运北站、矿业大学、客运南站、新城区行政中心等大型客流集散点。2号线一期连接九里山片区、老城区和新城区,线路北段的九里山片区是休闲旅游、居住、对外物资集散和工业的综合性片区,规划人口约15万人,线路南段的徐州新城区,是徐州市未来高层次第三产业开展区,承当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会议展示、文化娱乐,旅游效劳等功能,规划人口约25万人。因此,及时建设2号线一期,有利于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加速带动徐州新城区和九里山片区的开发建设。3)轨道交通3号线(线路走向见附图2)3号线一期线路长约19公里,设车站17座,全为地下线,车辆段一处。3号线一期工程起于矿大南湖站,止于位于徐州经济开发区的后蟠桃。

24、3号线一期连接老城区和云龙湖风景区两个片区中心,促进了两片区间的联系和开展,其中考虑到了未来云湖景区的开展前景和满足矿大南湖师生出行的需求。及时建设3号线一期,加强了两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4)轨道交通4号线、5号线4号线为一条辅助线,贯穿城市开展次轴,覆盖城市东部南北向客流走廊,联系金山桥片区、坝山片区、徐州新城区和铜山新区,引导促进金山桥片区、徐州新城区和铜山新区的开展。5号线也是一条辅助线,方案起于徐矿城,止于三堡。轨道交通线网远景规划由5条线组成,是在远期线网4条的根底上,新增5号线并将2号线延伸至观音机场。线网全场约为170公里,预设车站120座。3.3.2轨道交通3号

25、线(一)功能定位3号线是在既有骨干轨道网络根底上扩展线网,加强“双心组团与各外围组团的轨道联系;加密轨道线网密度和覆盖范围,提高轨道交通的效劳和水平;加强主城区轨道线网与都市区外围组团的联系;合理衔接轨道线网与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二)线路平面设计3号线一期工程沿大学路中间敷设,至国基城邦后转入湘江路敷设,沿线经过华山路站、铜山宾馆站,经铜山中医院后沿奎山路转入海河路敷设,途径奎山路站、铜山副中心区站、师范学院站,再沿北京路向前敷设,经翟山站、南三环站后转入解放南路敷设至矿大站,再沿淮塔东路前行至复兴路由南向北,经由三个站点后由响山路站大庆路,此后再经由下淀路、蟠桃山路长安大道敷设至后蟠桃村,

26、在经济开发区收尾,途径6个站点。1)矿大至奎山路段本段线路沿大学路、湘江路中间敷设,此路段考虑到城市景观和路面建筑情况,全是采用地下敷设。沿线经过沿线经过华山路站、铜山宾馆站、奎山路站三个站点,全为地下侧式车站。选择矿大南湖校区作为起始站,主要是考虑到矿大新校毗邻小南湖景区,且有大量的学生客流,因此选择在此设站。华山路站处于湘江路与华山路交汇点,乘客在此下车后可以沿华山路到达徐州高新技术开发区。铜山宾馆及奎山路也处于居住区附近,居民出行量大,且在道路交叉口。2)奎山路至矿大段本段线路先沿奎山路敷设至海河路,在考虑到此处学生流较大,靠近铜山副中心区,在此设置师范学院站,此站为地下侧式车站。再沿北

27、京路、解放南路地下敷设至矿大。矿大为2号线与3号线“k行交汇处,在此设置重要换乘站点矿大站,采取站内通道换乘,以最大限度为乘客提供方便。沿线经过翟山站、南三环站。翟山处于铜山副中心外围,有翟山市场,前往客流较大,在此设站。南三环与解放南路交叉与翟山,在此设置南三环站有利于缓解地面交通压力。3)矿大至响山北路段此段线路先沿解放南路中间向前敷设,沿线经过淮海纪念塔,奎园小区时设置淮塔东路站,以满足旅客前往纪念区吊唁先烈,还能满足奎园小区居民出行。此后路线经淮塔东路站后转入复兴路中间地下布设。沿线穿过和平大桥,在靠近青少年宫附近设置和平路站,此处位于老城区,过往旅客多,商业开展。考虑到穿过黄河故道,

28、此段采用地下布设。火车站为1号线与3号线“十字形交汇处,此处客流集中,客流量大,乘客在此可换乘1号线至高铁站,也可前往市中心。4)响山北路至后蟠桃村段本段线路根本沿大庆路、下淀路、蟠桃山路布设。沿线在靠近三十二中一侧设置下淀路站,此站旁边还有瑞博医院,方便市民前往就医。至东三环与下淀路、蟠桃山路十字交汇处,此处处于金山桥副中心区,沿线采用地下敷设。在此设有金山桥副中心站,方便前往购物乘客,也在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车站全为地下侧式车站,寻求科学合理的减少投资。(三)线路纵断面设计本工程沿线城市道路坡面平缓,道路地面高程在20.625.4m之间,除局部地段纵坡较大外,其余地段线路比拟平缓,而且车站均

29、有条件设计为平坡,因此纵断面采用出站下坡、进站上坡的动力节能坡型,并考虑区间排水的需要,坡度一般采用30%o-45%oo为满足城市景观和地面交通,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本身的要求,高架三层车站轨面距地面高程差为13.5m左右,高架两层车站为9m左右,区间为92m。4车站及主要换乘节点4.1 主要设计原那么1)车站站位要满足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要求,并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尽量减少地下管线、地面建筑的拆迁及改造,尽可能防止施工对地面交通的干扰。2)车站的总体设计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如与城市景观、地面建筑规划相协调、这对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很有意

30、义。3)根据客流来源及方向考虑车站站位和出入口通道的设置。4)车站的规模及布局设计要满足线网远期规划的要求。车站是乘客候车和上、以下车及列车停靠的场所,站台长度、宽度、容量必须满足远期的旅客乘降和疏散要求;车站客流集中,一般都与地面交通有大量的换乘,车站布局设计应有效地组织客流集散,力求换乘路径便捷,减少乘客的换乘距离,给乘客带来便利。5)根据车站特点,结合场地地形、地理环境、地面规划,选择适宜的车站形式,因地制宜布置车站各设备的空间,减少用地面积及空间规模,合理进行地下、地面综合开发。6)充分考虑车站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地面公交及出租车等换乘衔接,选择合理便捷的换乘方式,对近、远期进行统一规

31、划设计。4.2 车站设计方案5. 2.1车站的组成与功能分析1)车站的组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般包括车站主体、出入口及通道、通风道及风亭(地下)和其他附属建筑物。出入口及通道是供乘客进、出站的建筑设施。地下车站需要考虑通风道及地面通风亭,其作用是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具有一个舒适宜人的地下环境。车站主体是列车的停车点,也是设置运营设备和办理运营业务的地方。车站主体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局部。(1)乘客使用空间乘客使用空间在车站建筑组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车站中的主体局部,此局部的面积占车站总面积50%左右。乘客使用空间是直接为乘客效劳的场所,主要包括站厅、站台、出入口、通道、售票处、检票

32、口、问讯、公用、小卖部、楼梯及自动扶梯等。乘客使用空间的布设位置对决定车站类型、总平面布置、车站平面、结构横断面形式、功能是否合理、面积利用率、人流路线组织等的设计有较大的影响。乘客使用区内设有自动扶梯,楼梯,自动售、检票设施,通风管道及建筑装修,因此这局部的投资所占的费用比重较大。(2)车站用房车站用房包括运营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和辅助用房三局部。1)运营管理用房运营管理用房是为保证车站具有正常运营条件和营业秩序而设置的办公用房。由进行日常工作和管理的部门及人员使用,是直接或间接为列车运行和乘客效劳的,主要包括站长室、行车值班室、业务室、播送室、会议室、公安保卫、清扫员室。2)设备用房技术设备

33、用房是为保证列车正常运行、保证车站内具有良好环境条件及在事故灾害情况下能够及时排除灾情的不可缺少的设备用房。它是直接或间接为列车运行和乘客效劳的,主要包括环控室、变电所、综合控制室、防灾中心、通信机械室、信号机械室、自动售检票室、泵房、冷冻站、机房、配电以及上述设备用房所属的值班室、FAS、BAS、AFC室、工区用房、附属用房及设施等。技术设备用房是整个车站的心脏所在地。由于这些用房与乘客没有直接联系,关系不太密切。因此,一般可布设在离乘客较远的地方。3)辅助用房辅助用房是为保证车站内部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生活所设置的用房。是直接供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要包括厕所、更衣室、休息室、茶水间、盥洗间、

34、储藏室等。这些用房均设在站内工作人员使用的区域内。车站用房应根据运营管理需要设置,应根据不同车站具体情况只配置必要房间,尽可能减少用房面积,以降低车站投资。4.2.2车站型式与规模(一)车站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其所处位置、埋深、运营性质、结构横断面形式、站台形式和换乘方式的不同,可进行不同分类。1)按车站与地面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地下车站、地面车站和高架车站。2)按车站的运营性质可分为终点站、一般中间站、中间折返站和换乘站等。3)按车站的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可分为明挖站、暗挖站等。4)按车站的站台形式可分为岛式车站、侧式车站、岛侧混合式等车站形式。岛式站台侧式站台5)按车站的效劳对象及功能可以分

35、为城市标志站(作为城市的象征或者著名的建筑物)、与干线或机场等交通连接的换乘枢纽站(完成与机场或其他交通方式的接续运输过程)、市郊地区车站、农村地区车站等。(二)车站规模车站规模主要指车站站台外轮廓尺寸、层数及用房面积的大小等。车站规模主要根据本站远期预测顶峰客流量确定,并综合考虑车站所处位置的重要性、站内设备和管理用房面积及该地区远期开展等因素。地铁车站规模主要根据车站远期预测客流以及所处位置确定,一般可分三个等级,其使用范围见表表4-1车站规模等级使用范围车站规模适用范围大型站适用于客流量大、地处大型客流集散点以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车站中型站适用于客流量较大、地处市中心或较大居住区的车站小

36、型站适用于客流量较小、地处郊区的各站4.2.3换乘设计(一)换乘设计的原那么1)换乘设施的通过能力应满足最大换乘客流量的需要,适当留有开展余地。2)尽量缩短换乘距离,做到路线明确、简捷,设置明显换乘导向标志。3)换乘原那么上考虑两个(多个)车站付费之间进行,防止换乘客流与进、出站乘客相互交叉干扰。4)尽量减少换乘高差,降低换乘难度。5)换乘客流宜与进、出站客流分开,防止相互交叉干扰;6)应周密考虑换乘方式和换乘形式,合理确定换乘通道及预留口位置;7)换乘通道长度不宜超过100米,超过100米的换乘通道宜设置自动步行道;8)应尽可能节省造价。(二)换乘方式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的选择首先决定要

37、两条线路的走向和相互交织的方式。根据乘客换乘的客流组织方式,可将车站换乘方式分为站台直接换乘、站厅换乘、通道换乘、站外换乘和组合换乘。1)站台直接换乘:一种是两条不同线路的站线分设在同一个站台的两侧,乘客可在同一站台由甲线换乘到乙线;一种是乘客由一个车站的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直接换乘到另一个车站的站台。2)站厅换乘:乘客由一个车站的站台通过楼梯或自动扶梯到达另一个车站的站厅或两站共用的站厅,再由这一站厅通到另一个车站的站台的换乘方式。3)通道换乘:两个车站间设置单独的换乘通道供乘客换乘使用。4)站外换乘:乘客在车站付费区以外进行换乘。5)组合换乘:为方便乘客使用,降低工程造价采用。(三)换乘

38、站形式1)换乘站设计考虑因素换乘站设计时在普通车站设计的根底上,重点考虑线路位置和客流方向、车站形式、客流量此三个因素。2)换乘站形式(1) “一字形换乘站:两个车站上下重叠设置构成“一字形组合的换乘车站,一般采取站台直接换乘或站厅换乘。(2) L形换乘站:两个车站平面位置在端部相连构成“L形,高差要满足线路立交的需要。一般在相交处设站厅进行换乘,也可根据客流情况设通道进行换乘。(3) T形换乘站:两个车站上下相交,其中一个车站的端部与另一个车站的中部相连,在平面上形成“r形,一般可采用站台或站厅换乘。(4) “十字形换乘站:两个车站在中部相立交,在平面上构成“十”字形,一般采用站台直接换乘或

39、站厅加通道换乘。(5) “工字形换乘站:另个车站在同一水平面设置,以换乘通道和车站构成“工字形,一般采用站厅换乘或站台到站台的通道换乘。4.2.4不同类型车站设计(一)车站相关尺寸介绍1)我国地下铁道设计标准(GB5015792)中规定了车站站台的最小宽度尺寸,如表42所示。2)徐州地铁一期工程的车站尺寸(见表43)。3)地铁车站各部位能力要求(见表4-4)。4)楼梯与通道设计参数(见表4-5)表4-2车站技术标准车站站台形式站台最小宽度(m)岛式站台8.0多跨岛式站台车站的侧站台2.0无柱侧式站台车站的侧站台3.5有柱侧式站台的侧站台柱外站台2.0柱内站台3.0通道或天桥2.5出入口2.5楼

40、梯2.0表4-3徐州地铁一期工程车站尺寸5)工程岛式车站规模大中小站台总宽12.5119站台中跨集散厅宽654站台面至顶板底高4.954.554.35侧站台宽2.452.101.75站台纵向柱中距54.54站台长度118118118表4-4地铁车站各部位能力要求部位名称小时通行能力(人)人工检票口(月票)3600人工检票口(车票)2600自动检票机1800人工售票口1200半自动售票机900自动售票机600表4-5楼梯与通道设计参数名称每小时通过人数Im宽通道单向通行5000双向通行4000Im宽楼梯单向下楼4200单向上楼3700双向混行3200Im宽自动扶梯8100Im宽自动动人行道960

41、0(二)车站相关布置图纸及防灾系统见附图附图1轨道交通线网图附图2轨道交通3号线附图3车站横断面形式(车站设计以矿大南湖站(非换乘站)为例)附图4矿大南湖站(非换乘站)平面布置图附图5矿大南湖站(非换乘站)防灾疏散图附图6矿大南湖站(非换乘站)出入口布置图附图7矿大南湖站(非换乘站)三维图4.3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4.3.1 车辆选型(一)车辆选型的原那么1)满足运营需要,运输能力满足远期客流量要求。2)技术成熟,平安可靠,外型美观大方,便于使用,维护维修量少。3)满足运行线路的技术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满足乘客舒适度要求。4)在满足车辆性能条件下,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车辆平均国产化率必须到达70

42、%,其中电气牵引系统应满足国产化率不低于40%o5)除维修手册中指出的易损易耗件外,车辆结构设计寿命不低于30年。6)所有车辆上的设备均应能在运营环境中良好工作,且能耐强风、沙尘、高温、高湿、振动、腐蚀及清洁剂污染。7)采用轻量化设计,无污染,对周围环境(噪声和振动等)影响小。8)在满足客运量的根底上,车型尽量统一,便于运营和维修资源共享,实现网络化运营管理。(二)车型选择的依据根据建标104-20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车辆选型可参照如下3个标准和各类车型技术规格进行。1)轨道交通车辆选型范围与运量关系,参见表46。根据建标10420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车辆的类型较多,有A型

43、车、B型车、C/D型车(C型车为低地板车,D型车为高地板车)、Lb型车(直线电机车辆)、单轨车等多种类型。2)车内乘客站立人员密度评价标准,如表47所示。3)列车编组、定员与运能参考如表48所示。表4-6轨道交通线路相关技术特征找路运能分类!0mIV高运量大运量H运录轮轨皇式利轮铜轨堀轮钢轨/用轨线路皇式全封闭里部分平交道口列车最大尺度/m单向运能/万人次h71854.5-71402.5-510060l.5312适用车型AB或LbB.CLb及单轨C或D最新蛾Zkmh-80ToO60-80平均站间距km1.2-20.8-1.5旗竹速度kmhw,35-4020-30适用城区人口WTjA)30015

44、0表4-7车内乘客站立人员密度评价标准站席密度m2356 (定员标准AWj789 (超员标准 AWJ)10评价标准舒适良好良好临界状态 有些施挤 比较拥挤 非糊挤 难以忍受D定员谶 /人十 238 7 140476 14280714 21420注:表中乘客占有面积为立席区分配的计算面积车型ABU鞫参政长度 /m定员 运能 r,娥 /m定员 运能 hd娥 /ID定员 /人运能 hd版 /m定员 /人啜 h-1僦 /m列 车234.(M45913 77028.7316758428.76369.293。2790058.047102130050.887012103042.646711208492.01

45、2403720077.529402820067.729432829056.56321516857.52用 a /56II4,S155046 50097.0812103630084.5611853555070.479719128137.60186055 116.60146043 101.401427428109622308886.281160.4217065100136.121710Sl 3008183.2248。74400155.64I96058 800邈级 nh,8114.5-7大谈255中诞卜3表4-8列车编组、定员与运能参考表击列辎幽蒯辟熄驶室,中脚为无嬲氢定时算M6人制运能坳朝对/hit系鞫库据4科时算乘客拥挤情况乘客可以自由活动,十分宽松平均每位乘客占有OJmxOJm空间,有较大宽松度,乘客可以看书报平均每位乘客占有05m0.4m空间,有一定宽松度,部分乘客可以看书报平均每位乘客占有0.5m0.33m空间,感觉不宽松,不拥挤,稍可活动,是舒适度的临界状态平均每位乘客占有047m0.30m空间,感觉有些拥挤,站席范围有些突破平均每位乘客占有042m0.30m空间,身体有接触,需要错位排列,并突破站席范腺感鼬较拥挤平均每人占有的空间非常拥挤,需突破站席范国,挤人座区乘客突破站席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