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圩”之困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圩”之困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解“坪”之困摘要:无论是基于当下的国际国内形势需要,还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新高考的考察方向,都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新版地理教材的学习研究,以及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对于本学科教学的方向有了诸多思考。在学科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引导学生在学习学科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学科思维模式成了关键,也是难点。怎样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的实施,则成了学科教学成败的关键。关键词:学科教学,考察方向,思维模式,教学实践前言:安徽省新人教版地理教材投入教学使用以来,我有幸成为参与新版教材教学实践的一员。至今,新人教版教材已经使用一年,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也己经结束。这一年时间,针对新教材教
2、学情况,我也参加了诸多教学交流活动,从中收获良多,也有了很多的思考。新教材无论是从教材的编写还是诸多案例、活动的选取,都有了重大调整。就学科知识的教学,不再单一的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更多的是强调学科知识的体验式教学。但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学科教学主要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如何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的方式,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科思维,提高学科素养,成了课堂教学中的重中之重。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中地理卷的第37题,关于巢湖西岸的考察,更是能体现这一点。安徽省水系复杂,支流众多,其中淮河、长江两大水系,对于安徽来说尤为重要。尤其是淮河的存在,将安徽划分为南、北方两大部分。使
3、得安徽既有南方的秀丽,亦有北方的粗狂,自然风光无限,人文景观多样。两大水系为两岸居民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更是为发展淡水养殖、航运以及旅游提供了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位于季风区的气候特点,再加上地形等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随之而来的也有旱涝灾害的频繁出现。自明清时期到近些年,尤其以2016年和2020年夏季的洪涝灾害为例,曾经孕育一方沃土的江淮河水也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在2021年全国乙卷中有了关于巢湖西岸的考查。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两岸人民人口剧增,人均耕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两岸居民发挥智慧,因地制宜,在几代人的努力下,有了两岸的坪田,尤其在巢湖西岸,此类
4、情况最为典型。巢湖西岸的大量坪田,为两岸居民提供肥沃的土壤,两岸居民也就近居住在地势较高的坪填上。坪境为居民圈出了肥沃的田地,提供了地势较高的居住地。但是,与此同时也占用了河道,使得河流干支流汇水面积大量减少。一旦雨季来临,多条支流同时汇水,水位猛涨,导致许多河流附近的居民点,尤其是珏田周围,大量主动或被动的被洪水淹没,损失惨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记录的大规模洪水就有1954年、1991年、2003年、2007年、2016年、2020年等六次。并且这种大规模的洪水,发生的时间间隔也有缩短趋势,无论是从眼下的居民安居乐业,还是从区域长久的发展,整治河道,刻不容缓。关于母田的成因,形成过程,对两
5、岸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通过什么措施整治河道、改善水质、提高防洪能力等问题,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也是根据学科理论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在理论上分析解决的范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尤其当我所面对的是生活在华北平原的皖北地区的学生,他们生活在以旱地为主,地势平坦开阔的农业区。对于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中地理卷的第37题题干部分的简要介绍,学生甚至无法完全了解”坪田这个名词,无法利用有限的图文信息在头脑中建立模型,更不用谈理解题意、分析解决问题了。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注重时空概念,是一门在时空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综合性学科。如何在课堂上,一方教室里、有限的课上教学中,揭示地理学科基本原理?在课下并在日
6、常生活中能够站在地理学科视角,观察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构建学科思维体系?通过新版地理教材与旧版重知识理论相比较,我发现新版教材更注重科学性和体验性。而这在教学中践行起来,就要求尽可能与实际联系起来,将教学付诸于生活实践,启发引导学生建立学科思维模式。高一年级学生刚学习完必修一和必修二,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部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上我也尽可能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于身边实际,利用所学观察、分析身边地各种现象,巩固理论知识,并多角度、全方位地学透和准确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才具备将这些知识迁移运用到其它区域的能力。在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被部分内容的
7、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即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组织本部分内容的教学。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明确本部分内容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手段和工具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选取校园里的植被,作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教具。引导学生们分小组观察,识别校园中的植被种类,并课后搜集相关植被的类型、生长状况、生长习性,并将当地地理环境与树木生长环境要求做对比,分析是否为引进树种。也是在这种观察、分析、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让学生理解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则是本节教学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部分内容,在学生展示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我选取本校校园中的常
8、见树种一一广玉兰树。选取如下图a的树叶为导入点。引导学生观察图b,思考:广玉兰树面向教学楼和道路的两侧,为什么同一棵树长势差异如此巨大?并结合校园中冬季修剪广玉兰枝干的图片,思考:为什么要修剪下方的枝干?修剪后为什么要给截面喷上保护漆呢?图高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立足于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面向未来的学生。而由于受到当下教学条件的限制,所有这些,完成的主战场主要在教室中。要想在有限的空间中,完成一门以区域为基础考察的学科的教学,如何利用有限的案例,深入挖掘、剖析学科理论知识就十分必要了。在这样的不断深入、反复分析的过程中,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建立知识基本体系。继而,在今后生活中或者学习中
9、,才能够利用所学,尝试着从地理视角出发,重新观察和认识身边的世界。地理的学习不应只单纯注重理论记忆,更多的应该注重对理论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运用地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高考考察的方向的改变,也在间接的引导学科教学模式的改变。因此,也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单纯注重知识的理论传授,更应该专注于启发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让枯燥的理论知识“活”起来。而当学生在面对身边闻所未闻的地理案例或者区域背景的时候,又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做题正确率呢?地理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它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要求。地理在教学过程中更是对对学科的实践意义
10、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着眼于当下的地理学科,其知识点可以与任何一个区域相结合,相同的知识点会随着题目中考察的区域载体的变化,也就转化成了多种形式。例如,此次高考中的关于巢湖西岸的用田的题例,其题干部分涉及到的用田可能是大部分地区学生的知识盲区,但是题干中图文部分,尤其是图片(如上图所示)中隐含了诸多帮助学生分析坪田的提示信息。坪田的地理位置,根据地图及其图例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位于巢湖西岸,且靠近巢湖。根据地图中丰乐河和杭埠河和河道形态及宽度的变化,可以间接分析得出当地的地形条件。要想得出这些结论,就必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并且对于自然灾害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学科基础。除此以外,学生如
11、果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时事,并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分析问题,相信在解题过程中也一定会信心倍增。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必然迎来新的改变。解坪之困,是一个根据抽象的理论解决具象的问题的过程。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坪田本身,它的思维方式将指导本阶段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的体验感知,在实际中仔细观察、积极分析,这样的教学效果要远远强于传统的教师刻板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地理教学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探索新的模式。而具体如何实施,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一些主客观条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冲破学科教学的围墙。参考文献:1M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