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76894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一、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整体开展情况2021年农电管理工作,供电公司认真贯彻落实某单位公司的文件精神,开展供电所建设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致力完善提升六个一”工程,结合供电辖区实际,通过“人才交流、统筹协调、业务融合、精准治理、服务规范”的方式,探索破局方法,推动供电所五大突出问题整改,提高供电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和提升边境村供电质量提供坚强电力保障。1. 采取“人才交流、内部挖潜,探索解决“农电用工面临集中退休潮,队伍老化严重,承载能力大幅下滑”问题之道。供电公司目前共有基层供电所员工555人,其中全民职工55人

2、、供电服务人员(农村电工)55人、劳务外包人员55人,平均年龄55岁。为解决员工队伍老化严重、承载能力大幅下滑”这一问题给供电所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供电公司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现有的人员配置情况,深入查找不足,将优秀人才在各所进行短期交流培训,对内进行培训挖潜,对外将新入企的高学历员工送入一线供电所充实服务队伍,在使供电所服务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也能让这些新员工得到真正的锤炼。采取“实战+实训”的培训方式,重点打造“一专多能”复合型员工。一是集中培训,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培训;二是以考促培,集中参加全能型”供电所业务培训,组织各专业能手深入基层,全面适应当前优

3、化营商环境的业务需求;三是实操训练,将室内外实训场地作为全能练兵场,实行一人两岗”岗位业务交叉,跨专业、多岗位锻炼,内强素质、外强技能。2. “统筹协调、精益管理”,通过数字化管理促进供电所数字化转型,解决“农电综合管理上面多条线、下面一根针,缺乏统筹协调”问题。为深化营销数字化应用管理,打破传统台区管理模式中工作无法量化,完成质量无法评估的桎梏,解决供电所管理缺乏统筹协调的问题,供电公司积极探索“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台区数字化标准模型、台区经理数字化对标模型和基础整合、体系建设、捆绑融合等应用,对两大类6项18个指标在线管控、数据分析,建设数字化集约平台,科学确定工作量及工资;制定规则构建

4、体系,科学合理指导台区管理;公正考核合理兑现,自动计算指标值和兑现结果;评价分析优化,合理提升台区管理、奖金分配。实现了管理可视化、考核标准化,解决了数据统计的难题,强化了班组间的工作衔接,提高了台区经理服务的意愿和能力,促进全能型乡镇供电所末端业务充分融合,台区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3. “业务融合、一机搞定”,通过线上业务流转,解决“多终端多系统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供电所员工被多个系统绑定问题。为解决供电所多系统并存并联,一个员工被多个系统绑定的问题。结合“数字化管理”,供电公司在线上公司的支持下,以工单流转为核心,解决业务融合问题,探索“一平台、一终端、业务通办”。供电公司以线上

5、为载体,助力实现供电所的数字化转型:建立工单线上驱动一台账自动生成一工量自动统计一工作精细管理一工作成效分析的闭环管理体系。通过对涵盖供电所日常工作的日常管理类、监控运行类、异常运行类、服务申请类四大类60种工单进行集约化管理,对工单执行实行积分制,实现全业务工单线上流转,自动形成日常工作中的台账记录,人员工作轨迹化,助于管控,提升工作效率,积累工单数据,开展工作分析。同时建立了知识库,解决现场疑难问题。线上融合了供电所各专业的业务流程,解决了多专业、多系统并列运行的问题,减轻供电所人员负担,理清工作脉络,为最终实现一机办理所有业务”的目标奠定基础。4. “问题导向、精准治理”,结合农网改造规

6、划,解决“农配网供电瓶颈发生转移,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平衡现象”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边境村建设供电公司结合农网改造计划,针对电网薄弱的农村和边境村优先改造,切实解决供电瓶颈。通过农网改造升级,架设坚固耐用、智能互动的现代化农网,大力推动当地农村电气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村低配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和电网智能化水平,实现供电区域内自然村动力电全覆盖,服务特色农业产业供电能力升级、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智慧用能和特色农业种植、采收、加工的深度融合。目前,2021年农网改造正在开展,预计到年底,对辖区内61个公变台区(其中边境村公变台区改造16个)新建及

7、改造10千伏线路30.37千米,导线采用95平方毫米钢芯铝绞线和95平方毫米绝缘线。电缆线路0.4千米,电缆采用YJLV22-8.715-3300o主要杆型采用12米钢筋混凝土杆。新建及更换容量不足配电变压器61台,总容量3650千伏安,其中:50千伏安49台,100千伏安12台。改造0.4千伏线路约32.54千米,导线采用70平方毫米绝缘线。采用主要杆型采用10米、12米钢筋混凝土杆。5. 推行“服务规范、就在身边”专项行动,依托“网上国网”和即时通讯平台解决“农村客户服务需求多样化,需要通过,微信群,等手段打通微循环,问题。为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尽量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供电公司对台区实行

8、网格化管理,75名台区经理化身为“网格员”,网格员平均服务客户数量为747户/人,10千伏线路14.72公里/人、0.4千伏线路16.6公里/人。建立11个供电服务圈,在网格化服务圈内建立32个台区经理服务组,台区经理服务组内相互支援配合。实行台区经理一中心六制度服务模式。(暨以360度全方位服务为中心和首问负责制、首到责任制、现场工作制、快速响应制、设备专责制及问题报告制)。台区经理在辖区大力推广“网上国网”,2021年推广“网上国网”注册用户6767户,提前三个月完成市公司年度指标绑定用户3852户这些用户极大的支持了公司业务线上”办理效果。建立三级微信群,台区经理在群中随时关注客户用电需

9、求,宣传新的办电政策和电价变化,对有需要的客户上门代办业务。结合线上,能够统计、分析服务人员的服务轨迹、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有效规范了一线人员服务质量。2021年投诉量大幅下降,目前投诉量为0,客户满意率100%o二、工作亮点供电公司在农电管理工作中,始终突出地方特色,在特色产业、地方支柱产业和边境村供电环境提升、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行业优势,提供电力保障。对内提升全员素质和电网健康程度,对外提供特色和个性化服务,切实为属地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业振兴保驾护航。1 .电力先行助推供电全域旅游发展近年来,供电市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总引擎,提出“全域发展旅游、全民参与旅游”的发展思路和

10、“旅游+”发展理念。供电公司多措并举,坚持电力先行,助推全域旅游发展,根据供电市旅游景点分布图,为每个景点编订“个性”保电方案,成立由当地供电所所长为组长的全域旅游保电小组9个,做到快速反应、积极应对。针对景区供电电网相对薄弱的问题,优先对漂流、山峰、花海、河谷等重要景区的供电线路进行改造工作,提高景区电压和电能质量。对边境村民宿义务接电,保证了民宿提前营业。由于假日经济的特点,景区用电负荷极不平均,在旅游高峰期前夕对景区供电线路、设备进行地毯式”巡查,确保景区用电稳定。截止目前,供电公司服务全域旅游派出人员累计打209人/次,除系统停电外,各大景区供电故障率和停电次数均为Oo2 .精心服务推

11、动特色农业产业成长积极与供电市委市政府、发改局和农业乡村振兴科等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关注供电重点农业项目信息,把乡村电气化建设与国家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持续细化保障措施,不断实现农村电气化水平,助力乡村振兴。一是落实农村特色产业用户建档立户制度,精准服务到位。深入供电市特色农业产业客户走访,掌握特色农业产业现状和需求,建档立户,按照“一户一档”要求,为辖区特色农业产业用户建立专项服务档案,定期走访交流,实行“一户一经理”模式,明确区域位置、用电性质、基本负荷、联系电话等信息,坚持定人员、定标准、定职责,做到一个特产产业或片区一名供电服务人员、一套电力保障措施,为上述用户提供电压质量、供电可靠性

12、、生产用电情况和电量电费咨询服务,保障特色农业产业用户的用电稳定性;二是推出个性服务,精准服务到位。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完善服务措施,全力助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让农户走上致富路。结合供电市特色农业产业结构,推出“春跑、夏查、秋看、冬说服务”,编制用电服务指南,不同的节点服务重点也不同,全力满足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用户用电需求。走到田间地头开展日常服务,认真排查配电设备和供电线路,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定点联系机制,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定期体检”客户内部用电设施,解决用电难题。针对特色农业产业区对电力依赖性强的特点,优化保电举措,完善应急预案,并提醒客户购置临时发电设备,并定期帮助测试,保证客户安全可

13、靠用电。3 .主动服务助力供电红色旅游建设。2021年,供电公司积极与市政府接洽,主动对接相关部门,配合供电市红色旅游景区基础建设,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完成会议遗址、遗址还原、酒坊内部装修及酒窖建设、练兵场和村史教育广场配套设施建设、会议、大捷、隧道和密营等和完善旅游厕所、道路标识、景观小品和绿化等旅游配套设施。共计无偿架设线路1982米,安装夜间照明、监控用电和线缆敷设等工程92处,出动服务人员166人次,有力支撑了供电市红色景区的建设。4 .精准施策推广电能替代改善民生加强电能替代政策引导及宣传,主动入户调研核查,对辖区内燃煤锅炉、特色农村产业、电采暖、乡镇企事业单位及重点项目工程等客户

14、实行建档立户、重点推进的方式提升电能替代服务水平。已核查建档88所学校、88座卫生院、88家银行、88个派出所、检查站、8处高速公路用电,共计88户,已实现电采暖88户,以上类别用户实现电采暖覆盖率88.88%,针对未实现电采暖用户公司采取“一户一策”,重点走访推进,加强电能替代政策引导及宣传;同时对电取暖客户进行建档,分析电取暖重点推进区域;掌握农产品加工企业用电需求和特点,组织人员赴特色产业园、特色种植基地和社区进行,电能替代”宣传,推介节能和电能替代理念、节能和电能替代应用、电采暖优势等。同时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向用户展示使用电力加工农产品与煤炭、燃气加工农产品的对比优势,注重改造老

15、旧设备,推广使用节能安全的农产品种植园电动喷灌、全电化病虫防治、电动筛选和加工。着力增强特色农业产业用电保障能力。并对有意向采用电加工或采暖的用户实行专人包保制,24小时在线服务,为用户电能替代保驾护航。截至目前,辖区已推广特色加工电能替代500余户,特色酒相关加工企业24户、酒庄9户,电采暖用户2982户,2020年完成电能替代电量1893万千瓦时。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客观分析现状,深入查找问题,并举例说明。提出有建设性的工作建议。存在的问题:1 .关于柔性班组的情况供电公司11个供电所中,有两个供电所的人员在8位以下,其中台区经理分别为4个和3个,在建设“全能型供电所过程中,人员不足,

16、且辖区狭长,不适宜合并供电所。因此采取柔性班组的设立,即一名员工需要兼顾内外,或者兼任两个职位。对于这种人员较少的供电所,在班组和机构设置上应该如何处理。2 .供电所专业资料管理冲突目前供电所的资料管理基本上以“五星级”供电所建设资料管理细则为准。但是公司下发的班组减负文件中对“五星级”供电所资料中的大部分进行了删减。现在摆在供电所面前的问题是供电所的资料管理到底以哪个为准,哪些资料该整理,哪些资料该删减,希望上级公司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并列出需要整理资料的目录,以便更好的指导供电所工作的开展。3 .抢修车辆配备不足。一是抢修和运维车辆使用存在冲突。供电市位于中朝边境,山高林密,用户较为分散

17、,目前辖区内11个供电所分别仅有一辆抢修车,还要兼顾运维检修、日常业务处理和抢修工作,如果上述业务和抢修出现时间冲突时,一般只能由台区经理们驾驶私家车千万处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同时,还会给台区经理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能否根据供电所管理的户数和面积等方面考虑再多配备一台抢修车辆,以便能够更好的服务农村生产生活。二是个别供电所车辆老化问题严重。例如供电所原有车辆吉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为了不影响所里正常工作,把主业生产用车吉与供电所原有车辆进行调换。现在只能靠每年一次的车辆零星购置购买车辆,但是车辆零星购置需要本年度申报,次年度购买。这样并不能立刻解决单位生产用车用量不足的问题。建议将车辆零星购

18、置审批流程缩短,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的解决现存的问题。4 .客户接待室维护维修方面。供电公司辖区原11个营业厅因客户数量和配置等问题,已经全部变更为客户接待室。变更后,现在的供电所房屋修葺费用中并没有客户接待室的维护维修费用指标,现在的客户接待室管理是一个空白,供电市的大部分接待室已经老旧且设施陈旧,需要维护,请上级公司能够在客户接待室维护维修的问题上给予考虑。五、2022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安排1 .以数字化管理为载体深化供电所数字化管理应用。2 .做好有序用电工作期间的优质服务工作,加强对有序用电指标完成的管控。3 .对边境村供电状况进行走访统计,提高边境村电网和服务智能化。4 .加大电能替代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5 .提升农电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人员技术培训,确保客户满意率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