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78899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依托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依托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依托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依托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依托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依托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依托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依托循环日记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摘要: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习作时经常处于“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好的状态,因此普遍对写作兴趣不高,而课堂习作教学时间有限,常常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那么要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就要有效利用课下时间,而依托循环日记,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运用得当的策略让学生在共同学习的氛围中潜移默化提升写作能力,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关键词:循环日记;习作兴趣;共同学习;习作能力引言: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点更是难点,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会语言表达方面也更加注重,几乎每一单元的习作都跟前面的课文相联系,类型多样,体裁多样,更是单

2、独开设了专门的习作单元,通过相关表达手法、描写方法的学习以达到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而教学的现状是每学期的课时有限,分配给写作的训练时间更是紧张,单纯的课堂教学,学生不能及时消化。写日记周记本来是一项很好的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方式,但传统的写日记周记方式让学生倍感疲惫,日记中常常充斥着“无事可写、敷衍应付的态度,教学常常是高耗低效,因此学生习作能力难以提升,同时对于写作也产生畏难情绪,逐渐失去兴趣。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循环日记的使用完全打破了传统写日记周记的弊端,在提高学生习作兴趣、习作能力方面有着显著的成效,下面笔者将从循环日记在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方面的优势,以及如何具体操作循环日记使其发挥

3、实效性作用两方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一、突破传统日记局限,优势尽显传统写日记的方式一般是要求学生将每天的所见所闻记录在日记本上,老师每天批阅检查,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日记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写日记训练在理想状态下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感知能力、文字基础、心理特点等都没有达到能够坚持写好日记的水平,因此这种方式只会导致学生厌恶写作,把写日记当成负担,同时也让教师在批阅中苦不堪言。循环日记,顾名思义就是一本日记本多人轮流写,在轮流合作写日记的过程中轻松愉快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1 .激发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义务教育语文课

4、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笔者在班级中进行循环日记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从最初的谈写色变到后来一下课抢着写日记读日记交流彼此的日记,日记中处处洋溢着他们灵动的词句,思维的火花。笔者所在班级有6位写作困难户,只要是写作文要么不写,要么就只写几句话为了完成任务,语句更是毫无文采可言,在循环日记进行一学期之后,这几位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丰富了,描写的词句也经常让人耳目一新,并且知道向作文写的好的同学学习,模仿他们的写作方法,可以看出写作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份“苦差事了,而这一切的发生都不是在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中产生的,而是通过循环日记,学生潜移默化发生的改变。2 .减轻师

5、生负担循环日记是以分组循环共写的形式呈现,也就是说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每天每组只有需要一个人写,一周为一个大循环,这样一来每人每周只需要写一次日记;对老师来说每天的批阅量也大大减少,从而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每个学生在写作中展现的优点和所出现的问题以及更好地引领学生参与到习作的学习和评价当中去,使日记教学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3 .共同学习,共同提升循环日记小组是一种基于习作教学的学习共同体。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授在他的著作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中他详细论证了“学习是一种对话性实践,包含了学习者与对象世界的对话一一创造世界的文化实践、与他人对话一一创建朋友关系的社会实践

6、、与自己对话一一形成自我的伦理实践。可见在学习共同体当中,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都将会得到提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样,在循环日记小组中组内日记需要循环写,这就需要每个成员具备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才能让日记顺利地循环下去,后进和拖沓的同学在团体的带动下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进步。其次,组内和组间对日记进行分享交流和评价,让各自对自己所写的文章更加关注,希望其中能有吸引其他同学驻足欣赏的亮点,写日记再也不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成为同学之间拉近彼此距离,共同学习的一个平台。4 .打开观察和感悟之门,积累习作素材当前小学生写作现状令人堪忧,要么是千篇一律的话题,如“我送老奶奶过马路、妈妈

7、照顾生病的我“我送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要么就是空洞生硬的牵强附会,没”有细节描写、真亲流露,全篇都在记流水账。笔者认为,造成这样的现象除了学生的写作缺乏兴趣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观察身边的眼睛,感悟身边一点一滴一草一木的心,没有好的素材积累,自然会踏入老生常谈的怪圈。而循环日记的使用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身边的好素材。以本班为例,在以往的日记当中学生每天都为写什么而苦恼,自从进行日记循环之后,循环日记成为了全班同学共聊身边趣事,发表对热点事件看法的平台,常常对同一事件描写都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以下是不同小组成员2020年1月5日日记:当天天气特别寒冷,池塘里厚厚的冰块一直到傍晚都没

8、有也没有融化,如果是以往记日记,学生大多对这样的小事无感或者只会流水账似的记录,但是循环日记的形式让他们更愿意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以写出能在全班交流中被称赞的文章,只要班级中有人把这些大家共同经历的小事写出来且写得有滋有味,就会引起其他同学的同感,就会带动他们思考并学习:原来这些事这样写这么有意思,我也要写!你看,好的写作素材就这样积累下来了,等到写作文的时候信手拈来,也不会落入俗套。二、科学实施,有效开展循环日记既然循环日记的方式在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方面有诸多优势,那该如何开展才能让其真正发挥它的实效性呢?1 .分组先行,让日记循环起来首先根据班级学生总数以及不同学生能力情况,按照“组

9、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共用一本日记本(日记本选择厚一点的本子,最好封面精美一些),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同学为该组组长,负责按时收发本组的循环日记,定期组织组内循环日记学习会,并对日记质量进行监管;其次,各组组员按照顺序轮流写作,每天一人,最好将写作能力强的同学放在前面,对后面的同学进行引领和示范;在正式循环开始之前老师还要带领同学们制定好循环规则,例如:日记必须当天完成不可拖沓,以免耽误后面的同学写,影响整组的正常循环;在写日记和评论日记时用语需文明,思想要积极健康;在组员遇到困难时,小组成员应该合力帮助他等。最后值得关注的是循环日记不该只在小组内循环,应该

10、由小循环带动大分享,组和组之间也需要共通有无,因此在班级内需设置一处专门的循环日记板块,每天各组的循环日记收齐后悬挂此处,班级所有同学都可以借阅。2 .指导引路,让日记精彩起来想要循环日记真正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尤其是提高写作吃力的同学的写作水平,只依靠小组成员互帮互助是不够的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指导。在笔者进行循环日记实践期间是这样做的:(I)以学生的典型循环日记为例文,结合课堂教学点进行指导。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六上第四单元时,笔者就将两者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该单元是一个小说单元,单元目标之一就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一单元学习后,班级循环日记掀起了一股小说

11、潮,尤其是写像桥这样的微小说,但是学生对于微小说该怎么写仍是比较模糊,存在过度模仿而不考虑故事情节是否适用的情况。因此,笔者以此为契机,进行了写作指导,并将学生日记一路上作为例文,引导学生根据情节需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2)同话题日记,对比阅读学写法。日记循环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写到当天共同关注的事情,但是同一件事,有的同学写出来很精彩,有的同学写的就比较普通,但是同学们对于这样共同经历的事情又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文章写得不够精彩的同学也想要把文章写好的愿望很强烈。学生有了这样的学习内驱力推动,为接下来的作文指导课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因此,课堂上我会选取比较典型的例文,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写得精彩

12、的日记是用怎样的结构,什么样的词语,什么样的描写,怎样的句式等让这件事描述起来更生动。再出示需要修改的句段,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写法练习修改并进行交流,以身边的作文为例,学生会发现想要写好作文其实也并不是很难,大大增强了学生尤其是作文有待提高的学生的信心。此外,在指导学生写好循环日记的同时,还应该强调循环日记的开放性,即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任何体裁,任何题材,一篇文章写多少字等等在不违背规则要求的前提下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尽情发挥。3 .评价多元,让日记火热起来传统的写作评价方式基本是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精批细改的评语,减损了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更是引起了学生的

13、反感和厌倦。所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坚持写作的兴趣。(I)老师评。笔者认为循环日记的评价不应该完全照搬习作评价的模式,对学生的结构、遣词造句、描写刻画等细致评价。循环日记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共同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习作兴趣,进而提升习作能力,所以,评价时,老师和学生应该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以一个阅读者而不是师者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日记。学生写到某种最近吃到的美食,我们可以评价:你的描写让我迫不及待地今天就想去尝尝这种美食呢!学生写到班级里某位同学的趣事,我们可以评价:勺子哥的这一幕会在你的笔下载入2班史册,你的描写让我们勺子哥更受大家喜爱了呢!这种鼓励式,参与式的评价会让学生更愿意动笔写下

14、身边事,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2)同学评。笔者在班级专门开设了一个循环日记板块。每天循环日记老师评完后会悬挂到循环日记悬挂处,全班同学均可以借阅,并且可以就感兴趣的日记进行评价,评价的角度可以自由选择。这种同学互评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之后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日记能够获得更高的热度,纷纷在文章末尾设置留言框、对话框、人物角色打分板等邀请其他同学评价,由此,同学们写循环日记的兴致愈加浓厚。(3)家长评。轮到每个孩子写的循环日记本,孩子是可以带回家和家长共读的。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给孩子写下一些留言,留言一般以激励性语言为主,也可以就孩子在日记中发表的一些观点、困惑进行评论或解答,既

15、增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家长们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家长鼓励,学生们对自己也能写好文章有了更大的动力。除此之外,激励性反馈的多种活动形式也是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好方法。可以进行家长群好文推荐,班级循环日记周作品热度排行榜,学期优秀作品排行榜等方式让学生更热爱写作。笔者在每个寒暑假还会将学生的优秀日记推广到班级公众号上,进行展示和转发;在六年级毕业之前组建班级循环日记评委组对三年级以来每位同学的循环日记进行评选,将他们的优秀作品收集成册,同学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网络上,印刷成铅字出现在纸张上,无比兴奋和自豪,写作再也不是他们学习路上的拦路虎了,而成为他们最爱最强的助力。总之,基于语文立场,基于儿童本位,写作应是学生“我手写我心的呈现,循环日记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共同学习中促使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热爱写作,热爱表达。参考文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日佐藤学著,钟启泉译: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98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