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8821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教育根底知识和根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开展1,“教育”一词的由来:孟子尽心上,这里提到的“教育”指的是教诲培育2,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途径3,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学校和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桥梁和中介,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4,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5,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6,教育的起源与开展: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动物界

2、也有教育)、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7,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生活教育,权利平等,无阶级性,教育活动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教育直接为生产生活效劳,男女教育有别,没有专门制度,与宗教紧密联系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内在动力)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我国古代教育思想萌芽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著作。其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说明教育重要性;“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道而弗强”说明启发式教学;“学部蹬等”遵循学生心理开展特点循序渐进3,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3、根本方法是启发式(“不愤不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那么罔”)古代西方教育思想萌芽4,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式教学5,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最早倡导者6,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那么7,昆体良:提出“理论、模仿、练习”三阶段创立阶段的教育思想8,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教育要遵循人自然开展的原那么,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提出普及教育的“泛智教育”,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9,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10, 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讲授,始于他。在1776年在德

4、国柯尼斯堡大学讲座教育学。认为教育能使自我完善。11, 菲斯泰洛奇: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提倡情感教育,主张教育心理学化,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12, 洛克: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13,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出版标志着标准教育学的建立,被看做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根底,强调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提出教育性教学原那么:“我想不到任何无教学的教育”这强调知情意统一的过程,主张教育应该永远具有教育性14,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作品,提出新三中心论(儿童、活动和经验),主张教育既生活和教育既经验的改造,主张在做中学

5、,在问题中学习教育学的开展阶段15,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16,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最早以马克思主义探讨教育问题17, 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影响很深,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18, 马卡连柯:教育诗和论共产主义教育,核心是集体主义思想19,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理论的开展20, 赞科夫:教学与开展,核心是以最早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到达最理想的开展水平,提出开展性教学的五条教学原那么21, 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学科结构,倡导发现教学法22,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范例教学理论23,

6、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开展的阶段24,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被称为“活的教育学”25,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第三节教育与社会的开展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生产力开展水平影响教育目的确实定,生产力开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开展制约学校结构,生产力的开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影响局部教育内容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

7、制度5,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6,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校风、校徽等。第四节教育与人的开展1.人的身心开展的规律:顺序性(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到深,最近开展区,挑一挑、摘个桃)、阶段性(不能搞一刀切,不同年龄提出不同任务)、不平衡性(人有最正确期和关键期,关键期教育事半功倍)、互补性(扬长避短)、个别差异性(有些早慧、有些大器晚成,要因材施教)2,影响人身心开展的因素:个体动因(内发论、外银论),遗传(物质前提),环境,主观能动性(开展动力,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属于这个),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第五节教育制度1.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

8、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2,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3,1902年,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没有实行,第一个实行的是癸卯学制4,当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5,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开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6,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开展的战略目标:根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7,义务教育的特点:强制性、普及型和免费性8,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第六节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理论: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

9、、个人本位论(开展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教育无目的论、能力本位论(强调能力培养的教学,重在实际操作)、知识本位论(重视学科本身的逻辑和结构)、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开展的辩证统一论2,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3,提高全民素质是教育事业开展的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4,德育提供方向性的保证,智育提供知识根底和能力,体育提供物质根底,美育起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起整合作用第七节教育研究的根本方法1.观察法、调查法(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历史法、实验法第二章中学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1

10、,课程类型按组织方式可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2,课程理论流派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等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根底,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根本知识、根本规律和根本技能为目标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认为学习即经验的改造,教学必须从学习着已有的经验开始,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社会中心课程论布拉梅尔德、布厄迪、金帝斯教育的根本价值是社会开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开展,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第二节课程组织1,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是:课程方案(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安

11、排整个课程检查和衡量学校工作质量的根本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根底)和教材(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局部,有直线式和螺旋式两种结构)。2,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泰勒评价就是要衡量学生行为实际上发生变化的程度,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应该注意课程方案的实际效应而非预期效应,把评价重点从课程方案预期结果转向实际结果上来第三节根底教育课程改革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2,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开展”,具体表现有: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3,

1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4,课程改革的调整,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开展效劳5,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表达普及性、根底性和开展性三大特征6,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7,对于新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做使学生受益?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尊重

13、学生的个性开展,引导其扬长避短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1,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途径,教学以培养全面开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的意义: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开展的最有效形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开展的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3,教学的首要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4,教学任务的类型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形式教育洛克、斐斯泰洛齐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数学等学科开展学生的智力,实用价值无关紧要实质教育赫尔巴特、斯宾塞传授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生的智力无须特别的培养和训练第二节教学过程I,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其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具

14、体表达在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实际水平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学过程木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的根本规律二者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的规律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根底掌握知识与开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是开展能力的根底、能力开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作为组织者地位的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于学习主体的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建立合作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根底、学生思品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学习奠定了根底、传授知识和思品教育有机结合3,教学过程的根本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

15、会知识、稳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第三节教学工作的根本环节1,教师教学工作的五个根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和评定2,备课的要求:做好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个方案(学期教学进度方案、课题方案、课时方案)3,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最直接的表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4,上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消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5,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最根本的方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6,测验的质量指标:信度(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效度(测验能

16、测出所想测量的东西的程度)、难度与区分度第四节教学原那么1,我国中学教学原那么贯彻此原那么要求直观性原那么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启发性原那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稳固性原那么在理解的根底上稳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稳固循序渐进原那么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有深入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因材施教原那么要坚持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书本知识的教学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

17、运用知识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那么确保教学的科学性、深入开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品素质量力性原那么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开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2,学记常考的教学原那么汇总“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启发性原那么“君子之教,喻也。”启发性原那么“学不不等循序渐进原那么“杂施而不孙,那么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原那么“不陵节而施谓之孙J循序渐进原那么“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原那么“禁于未发谓之豫J预防性原那么

18、“当其可谓之时。”及时施教原那么“相观而善谓之摩。”学习观摩原那么“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J主张课内外相结合第五节教学方法1.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谈话法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方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要善于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讨论法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性诱导、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读书指导法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加强评价和辅导、适当组织交流心得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明确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自觉主动的投入、注意持续性和引导性、通过演示使所有学生

19、能清楚感知并在感知过程中进行分析、尽量排除次要因素或减少次要因素的影响参观法做好参观的准备、及时总结、及时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精选材料要循序渐进、严格要求实验法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做好实验的组织和指导、做好实验小结实习作业法实地测算、动植物的栽培饲养实践活动法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欣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布鲁纳倡导的第六节教学组织形式1,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论述。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的京师同文馆第四章中学生学习

20、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1.视觉的适应分为明适应(暗处转入亮处)和暗适应(亮处转入暗处)2,感觉的比照分为同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和继时比照(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感觉器官)3,感觉后像分为正后像(看白光留白光)和负后像(灯灭后眼睛有黑色灯泡形象)4,感觉的相互补偿:盲人失去视觉后其听觉更灵敏5,联觉:一个刺激同时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6,电影和霓虹灯都是按照动景运动的原理制成的7,知觉的特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8,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状态的注意,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必要条件9,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和再认或回忆10,如何防止遗忘?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21、、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感官参与复习Ib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12,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流畅性(同一问题想到的答案愈多)、变通性(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答案愈多)、独创性(同一问题所提意见越新奇独特)13,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14, 如何培养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努力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梦想第二节学习动机1.耶克森-多德森定律说明:任务难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

22、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最好;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关系;在学习任务比拟简单时,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2,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3,阐述如何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反响信息、妥善进行奖惩第三节学习迁移1,根据迁移的结果,迁移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阻碍作用)2,根据迁移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

23、学习产生的影响,如举一反三)和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迁移(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对另一种具体学习内容的影响)和具体迁移(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4,心理学“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的经典实验5,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关系转换的学习迁移理论6,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编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来提高迁移意识第四节学习策略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和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组织策略(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

24、)2,元认知策略包括方案、监控和调解三种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资源利用四个策略3,学习策略的三种类型: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4,如何有效组织复习?复习要及时;复习要合理;既要防止过度又要适当超额第五节学习理论1.桑代克设计的“桑代克迷笼”,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响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他的观点被称为试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第五章中学生开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开展1.注意的开展始于无意注意。偏科现象是无意注意开展和深化的具体表现2,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得到迅速开展,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但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经验型,只有到了高

25、中阶段才打到理论型3,整个中学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开展,占据主导地位,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经趋于占据优势地位4,中学生智力开展的特点:智力水平飞跃性提高并且智力开展进入关键期(初二到高二是中学生智力开展的关键期)、智力根本到达成熟、各方面智力开展不等速并存在个体差异5,皮亚杰认知开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阶段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万物有灵,自我中心,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岁):去自我中心主义,逐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形式运算阶段(11/6岁):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具有抽象逻辑思维6,最近开展区:维果斯基,教学

26、应当走在开展的前面第二节中学生的情绪开展1.四种根本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2,情绪状态分类:心境(微弱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激情(短暂爆发的情绪状态)、应激(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机状况引起的情绪状态)3,中学生的情绪特点:爆发性和冲动性、不稳定性和两极性、外露性和内隐性、心境化和持久性4,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敏锐觉察情绪、平和接纳情绪状态、正确调整情绪(宣泄、转移、调解认知、积极的自我暗示)、有效表达情绪、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开展1.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功能性、社会性2,气质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脾气、秉性。孩子刚出生时,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气

27、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类型高级神经活动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类型特点如何教育胆汁质强、不平衡兴奋型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好冲动、暴躁易怒要求他们控制自己、保持沉着冷静多血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反响灵敏、活泼好动、热爱交际、能说会道要求学习中认真细致、增强他们组织纪律性、批评要有一定刺激强度粘液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稳重踏实、自制力强、交际适度、缺乏生气培养他们积极性和灵活性、杜绝不必要的冷漠和墨守成规抑郁质弱抑郁型不善交往、多愁善感、容易疲劳、适着重培养自信、防止被动和怯懦、批应性差评时点到为止、引导参与集体活动3,性格是后天社会坏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

28、核心意义4,认知风格:场独立型(内在参照,与人交往很少体察入微)、场依存型(外在参照,与人交往能考虑对方感受)、同时型(同时考虑多种假设解决问题、右脑优势)、继时型(一步一步分析解决问题、左脑优势)5,影响人格开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开展方向与程度)、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权威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6,如何塑造中学生良好的人格?激发意识、整合教育、提高文化、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优化育人环境、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鼓励与约束机制7,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本我(快乐原那么)、自我(现实原那么)、超我(道德原那么)8,弗洛伊德的人格开展理论

29、:口腔期(滞留口腔期会努力寻求口腔的满足)、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9,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开展阶段理论:婴儿期(O-1.5岁):根本的信任感对根本的不信任感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疑心感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25-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50岁-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第四节中学生的身心开展1.中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动乱性2,如何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加强教育理解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变化

30、、更新观念认知异性交往的意义、指导行为让学生能够正确处理性冲动恰当与异性交往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1,心理健康的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意志品质健全、人格稳定协调、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良好、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2,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中学生开展性心理问题:自我概念开展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异性交往)、学业开展问题(学习动力问题、学习能力问题)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病症如何治疗抑郁症认知行为疗法恐惧症情景治疗、认知治疗焦虑症系统脱敏疗法强迫症森田疗法网络成瘾厌恶疗法、转移注意力法、延迟满足法、团体辅导法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31、1,心理辅导的目标:第是学会调适(根本目标),包括调解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开展(高级开展)2,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方法辅导过程强化法系统脱敏法1,训练来访者松弛肌肉;2,建立焦虑层次;3,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直到能在原来引起恐惧的情景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不再出现为止。认知疗法1,建立求助的动机;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用新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心理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最主要阶段,所使用的技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布置家庭作业)4,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2、有: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相关课程、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开展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开展小组辅导、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第七章中学德育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形成与开展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2,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3,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依从(从众和服从)、认同与内化4,初二是品德开展的关键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开展进入了自律为主要形式的成熟时期,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5,影响品德开展的因素:外部条件(家庭教养

33、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识)6,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有效的说服、建立良好的典范、利用群体约定、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价值辨析第二节道德开展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开展理论:无律期(自我中心阶段,25岁):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他律期(权威阶段,5-8岁):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自律期(可逆性阶段,810岁):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规那么是可以改变的公正阶段(1012岁):公正的奖惩不是千篇一律的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教育价值:重视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需采取不同的德育方法2,科尔伯格的道德开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的故事)作为

34、儿童道德判断的工具前习俗水平阶段1: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服从权威只是为了防止惩罚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评定行为的好坏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和许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认识上处于该水平)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使人赞赏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认识处于该水平)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契约和法律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阶段6:原那么或良心定向阶段,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一般20岁后出现,少数人能到达)教育价值:提倡民主化的道德教育、遵循学生的道德开展

35、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第三节德育及其主要内容1.我国目前的中学德育内容: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1.德育教育的根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品德形成的根底)、情(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意(调解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行(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的培养提高过程(二)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实质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的过程(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品德形成的根底)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

36、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第四节中学生德育原那么、途径与方法1,中学德育的原那么原那么贯彻要求导向性原那么坚决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疏导原那么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那么保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并催促学生切实做到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那么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做到三位一体、处理好衔接工作确保德育的经常性制度化因材施教原那么

37、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内心、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方式的教育、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方案的进行教育知行统一的原那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者严于律己、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那么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那么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缺乏、有意识创造条件将学生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发扬优点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那么坚持正面教育原那么、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健全学生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2,中学德育的途径: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

38、班主任工作3,常用的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注意说服的时机有针对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做好引导总结)、典范示范法(选好学习的典范、激起对典范的敬仰、引导学生调解)、陶治教育法、实践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第一节班级与班集体建设1.班集体的开展阶段: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成熟期的集体阶段(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2,班集体的根本特征: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展3,班集体的建设策略: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确定班集体

39、的奋斗目标、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二节有效的课堂管理1.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准确的分析和鉴定、时刻保持积极状态感染学生、树立典型利用典范示范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冲突矛盾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2,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3,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建立有效的课堂规那么、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做好课堂监控、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4,课堂问题行为:行为缺乏、行为过度和行为不适5,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学生的因素(适应不良、厌烦、挫折与紧张、寻求注意与地位、过度活动、性别差异)、教师的因素(要求不当、滥用惩罚手段、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环

40、境因素(家庭因素、群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6,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制订适宜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调解学习的认知结构、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协调同伴关系、与家长合作第三节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1.班级课外活动的内容包括班会、科技活动、文体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2,课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的步骤:选题、制订活动方案和活动实施与总结第四节班主任1.班主任的地位: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2,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建立健全班级组织(班集体建设是核心内容)、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41、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3,家庭协调的常用方式有: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等第五节教师心理1.教师角色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认同阶段、信念阶段2,教师成长的历程: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3,教师成长与开展的根本途径: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开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开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2,实施素质

42、教育的途径(一)国家政策保障;(二)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育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三)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3,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4,素质教育与面试教育的区别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对象面向少数学生,无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无视其他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德智体美劳教育和心理教育全面进行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无视能力

43、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开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教学内容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无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无视实践等问题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弱化学科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教育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开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价值取向定位为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只能考试不能为社会作出突出奉献教育方针正确的方针背离了教育方针5,对素质教育的误解,认

44、为面向全体的教育是不可能的:这种观点是对素质教育观的误解。素质教育并不否认人的差异,不可否认受教育者有不同的开展的可能性。素质教育尊重人的差异和人的开展的不同,是对社会多样性人才需求的反映。素质教育面对所有学生,是通过因材施教,使得所有接受教育的人都能够通过素质教育,获得符合自身个性的开展第二节学生观1,人的全面开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定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2,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开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开展为本3,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学生观,如何理解?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

45、全面开展为目标4,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5,人的全面开展是以成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开展为根底,尊重个性的全面开展是人的全面开展的本质要求和最高境界6,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来开展教育活动,要遵循“教育公正”的原那么,处理好学生开展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问题7,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表达,就是说教育时机均等8,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潜能差异性开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分阶段教育与个性开展的辩证统一、教育公正与中学生个性开展的辩证统一9,师生关系分为放任型、民主型(新课程提

46、倡)、专制型1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根本要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第三节教师观1.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一)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开展的促进者(二)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三)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与反思的实践者(四)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二)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3,教师专业开展过程中,可以分为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专业开展阶段4,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终身教育,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5,中学生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正规专业教育、非正规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