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91397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3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1+960K2+400段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述1.1 项目区位1.2 工程规模太山二路南延伸段道路工程近期起于悦港北路,止于现状太山二路和云计算2#路延伸段交叉口,本次设计由主干路和次干路构成。其中K0+00K1+329.618段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标准路幅宽度36m,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60kmh.K1+329.618K2+596.365段,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6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道路全长2596.365m。根据建设单位建设计划,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次干路Kl+960(X=92746.087,Y=62403,231)

2、K2+400(X=92947.444,Y=62511,663)段,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6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次干路全长440m。为保护现状管线以及便于管线迁改实施,同时也避免后期道路实施影响管线安全,本次设计将Kl700vKl+780段路基工程纳入本次实施范围,实施标高至道路第一级边坡坡脚平台。1.3 工程设计范圉及主要建设内容1.3.1 设计范围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次干路Kl+960(X=92746.087,Y=62403.231)K2+400(X=92947.444,Y=62511,663)段,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6m,双向

3、4车道,设计车速40kmh.经过现场踏勘,其中K2+34(K2+400段已实施为临时便道,已进行水泥混凝土铺装,K2+400K2+581.174为正常市政道路段,本次设计终点衔接至K2+400,需破除现状已修建水泥路面,破除改造前须保证交通转换至E标准分区道路。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次干路全长440m,另Kl+700Kl+780段路基工程纳入本次实施范围。注:根据2020年3月13日由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公司403会议室组线召开的方云立交、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O+13L486X1+165段道路工程)等5个项目招标启动会,会议明确调整本项目的断面布置,次干路标准横断面由B

4、=5.5n(人行道)+7.5m(车行道)+7.5m(车行道)+5.5m(人行道)=26调整为B=9m(人行道)+7.5m(车行道)+7.5b(车行道)+2n(人行道)=26b.1.3.2 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建设内容为:道路工程、结构工程、综合管网工程、交通工程、景观工程。本项目共包含四册,分别是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交通工程、第三册管网工程、第四册景观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 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水土片区规划工作图;3)水土聚居区道路交通规划图:4)工程区域内1:500地形图;5)绕城高速大疔中桥桥梁资料;6)太山二路南延伸段道路工

5、程高边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7)悦熨大道与绕城高速节点方案研究(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7.11;8)中航油管实测资料;9)太山二路南延伸段道路工程方案设计E版;10)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0+060K2+580.247)道路第二次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8.09;11)太山二路南延伸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K2+340K2+58L174);12)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赵家沟水系治理工程(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13)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0+131.486K2+340段道路工程)初步设计;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

6、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O34200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上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3)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I93-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l69-2012)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l-200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版)(

7、4)地方规范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22)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城市道路椽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J50/T-237-2016)(5)地方法规、条例及其它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规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签章和证书使用的通知渝建发(2006)76号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重庆市

8、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渝府令第259号)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建城(2007)215号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人发(1997)17号14)太山二路南延伸段道路(K0+900Kl+250段、K1+384K1+43O段跨线桥、Kl+900K1+980段、K2+166处涵洞)第三次补充工程地质勘察2019.7;15)太山二路南延伸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K0+131.486Kl+165):16)太山二路南延伸段工程(近期)土石方爆破施工可行性评估报告2018.6;17)两江2021-03-093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l+165K2+340段)纵横地面线2021.3:18)太山二路南延伸段工程(高

9、速路以北)地形管线图2022.09;19)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0+13L486K2+340段)初设批免:20)太山二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019.8:21)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2021版)2021年11月(2022.5.14更新);22)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l+960K2+400段道路工程)施工图内审意见(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22.9.16)23)中航油管线迁改工程(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08:24)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0+131.486K2+340段道路工程)初步批复(渝两江建审201966号)25)甲方提供的其他资料。2.

10、2采用标准规范(1)国家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2)交通部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理,详见章节9.4.7.8、补充项目分期实施的原因、方案、衔接方式及主线的走向等相关内容。回复:同意专家意见,方

11、案前期研究过程中,经与规划对接,本项目不分近远期实施,需预留Z4路连接道建设条件(详见说明章节5.3),故本项目主线向北通过设置中分带预留Z4路连接道建设条件,向南衔接悦港北路(施工图)、太山二路南延伸段桥梁(方案)9、道路施工截断现状道路应进行顺接。回复:本项目周边路网E标准分区路网正在设计中,根据建设时序,E标准分区路网先于本项目建设,故本项目开始实施后,现状道路交通功能已由E标准分区路网代替实现交通转换功能。10、补充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补充交叉口竖向设计图,详见图纸C-D-022.3.2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KKl400处现状道路与本项目采用分离式方式衔接,设

12、计没有给出充分的理由,图上条件显示项目可以接顺,建议采用辅道进行接顺。回复:项目前期方案研究过程中,经与甲方沟通,现状水两路接茶店站,为片区内主要东西向通行交通道路,故需保证水两路支行交通,若以平交形式接入水两路,将影响水两路宜行通行效率.且本项目需预留Z4路连接道上跨桥条件,故在布设桥台后,不具备连入水两路的条件。2、建议核实减窄路幅标准的合理性,考虑从纵一路以后在减窄路幅。回复:已核实,本项目设计道路原等级为次干路,由于需预留Z4路连接道接入本项目系统的条件,故K0+131.486Kl+3156段道路等级提升为主干路,Kl+315.6-K2+340.000段道路等级保持原有次干路道路等级。

13、3、天桥段核实是否有必要加宽人行道。回复:已核实,本项目红线已锁定,按照红线宽度预留人行道。4、高填方路段建议增设强夯处理。回复:根据地勘报告提供的地质剖面,高填方路基K1+620-K1+780段原始地貌土层较薄,故采用清除现状粉质粘土后换填压实处理.两江水土新城市政基础设施设计导则(2021版)2021年11月(2022.5.14更新)3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3.1初步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补充方案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的说明。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补充上阶段方案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详见说明章节1.62、补充高边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的说明。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补充高边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

14、况,详见说明章节9.3。3、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交通分析预测内容,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标准,重点核实项目的特征年、交通分配方式占比的确定、交叉口路段流量的划分原则、项目远近期的划分、周边现状道路的流量等相关内容。回复:同意专家意见,优化和完善交通分析预测内容,详见说明章节第3章.4、道路与次干道以上道路相交,应对路口进行展宽。回复I本项目设计范围内,相交次干路为横五路、横二路及纵一路,项目前期方案设计过程中,经与建康城路网设计单位对接,根据建康城路网交通量分析成果可知横五路及横二路设置左右转进口道即可满足片区内交通功能,且受道路红线限制,故与建康城路网设计保持一致,太山二路主线进口道已渠化展宽设计(采

15、用双左转),与纵一路交叉口各进口道均采用展宽的渠化形式.5、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应补充考虑周边地块的上石方平衡,方案的比较不够充分。回复:同意专家意见,经前期与健康生态城路网设计单位对接,得知该片区内地块挖方较大,故根据对接结果,方案一较方案二自与横二路交叉口开始,到与纵一路交叉口位置结束,设计标高进行了抬高,尽量满足该片区内土石方能够内部消化,同时为Z4路连接道上跨绕城高速预留条件,方案对比表详见章节5.2.3.6、应根据周边地块的开发情况和边坡的地质情况和地勘报告的建议合理优化路基的放坡处理形式合理设置相关挡护结构。回复:同意专家意见,根据周边地块的开发情况和边坡的地质情况和地勘报告的建议优化

16、路基放坡处理方式,本项目不设置挡护结构,详见章节9.4.7、补充高填方的特殊路基处理方式,并统计相关工作量。回复I同意专家意见,高填方路基Kl+620Kl+780段现状粉质粘土采用清除后换填处南延伸段道路(K0+900Kl+250段、K1+384K1+43O段跨线桥、Kl+900Kl+980段、K2+166处涵洞)第三次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以下简称“地勘报告”)4.1 建设条件4.1.1 现状水系项目所在区域无现状水系通过。4.1.2 现状铁路项目建设范围内,无现状铁路经过。4.1.3 现状高压线区域内不存在35kV及以上高压线。4.1.4 现状综合管线(1)给水现状:本次设计道路Kl+31

17、8-Kl+400桩号附近存在现状DN89DN150给水管道横穿道路,K2+028K2+034sK2+173K2+190桩号附近存在现状DNIoO给水管道横穿道路。(2)电力现状:本次设计道路现状无电力管道。(3)通信现状:本次设计道路K2+170K2+280范围内存在现状6孔通信排管。(4)燃气现状:本次设计道路K0+177处存在DN219现状燃气管道横穿,道路K0+191处存在IN159现状燃气管道横穿,道路K0+292处存在DNIO8现状燃气管道横穿,道路Kl+370Kl+400段存在DN90现状燃气管道和预留口,道路K2+030K2+360段存在DNllO现状燃气管道、DN219现状燃气

18、管道和预留口。(5)航油管道现状:本次设计道路K1+372处、K1+768处和K2+143处均存在DN159现状航油管道横穿。4.1.5 建筑材料(1)石料区域内石料主要有砂岩、石灰岩,石质坚硬、强度高。(2)砂料重庆长江沿线细砂、特细砂及混合砂均可使用,运输方便。(3)钢材、水泥、木材3.3 施工图设计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采用重庆市的地方交叉口设计规范优化交叉口渠化设计。回复:同意专家意见,己优化交叉口渠化设计.2、补充车行道上雨水口、检查井等设施的加固方案。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详见排水工程图纸。3、根据地块开发建设时序,合理设置临时排水,并考虑其与永久排水的衔接。回复:同意专家意见,详

19、见排水工程图纸。3.4 下穿绕城高速设计方案修改完善意见1、进一步核实路面设计标高与桥底部最不利位置净距,确保净空距离不小于5m.回复:同意审查意见.于2017年11月20日现场对绕城现状桥梁(大拧中桥)进行实测,净空最不利位置位于2号桥台(西侧桥台),实测标高285.92m,按审查意见净空距离不小于5三要求,最不利位Jl设计标高调整为280.745(报审标高281.45),降低0.7n,确保净空距离不小于5m为了减小对现状桥梁的影响,本次设计对于下穿段路绿石出零高度调整为0.4m,不对桥台构成开挖,中分带处设置防撞护栏保护现状桥墩,充分保护现状桥梁.2、下穿段道路入口应设置限高门架设计,避免

20、超高车辆驶入对高速公路桥梁造成撞击损坏。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按照专家意见补充限高门架设计.3、补充加强下穿段桥梁桥台防撞保护专项设计。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按照专家意见修改.4、加强道路排水设计,道路排水不得对高速公路桥台产生膨响。回复I同意审查意见,按照专家意见修改.本次设计对于下穿段采用人车分离,抬高人行道至现状标高,车行道设置边泡,完善道路排水。5、加强上部高速公路桥梁两侧防抛设施设计,外侧防抛网应不低于2.5m。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按照专家意见修改.4建设条件(本章节摘白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0+060K2+580.247)道路第二次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

21、)和聿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设计院太山二路地内。钻探未揭穿该层。(2)砂岩(J2S-Ss):灰色,灰黄色,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泥质胶结,部分含泥质重。揭露厚度0.8(ZY32)25.3m(ZY19)据勘探资料,分布于整个场区,与泥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为场区基岩次要岩性,与泥岩呈互层状产于场地内。钻探未揭穿该层。3、基岩面及强风化层特征经地面调查和钻探揭露,拟建场区的基岩面主要随原始地形起伏而起伏,总体来说,场地内的基岩面向冲沟内倾斜,其埋深在拟建线路上主要与人类工程活动(填方平场)密切相关,在原始斜坡、岸坡地带,基岩面埋深较浅,一般0.04.8m,但在填方

22、较大区域,基岩面埋深较大,一般7.835.3m。场地中基岩强风化层厚度为0.6m(ZY99)-3.6m(ZY176),经钻探揭露,其岩芯相对破碎,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岩石强度低。强风化层底界随基岩面起伏而起伏,岩土界面倾角一般635,局部原始斜坡坡度较陡处可达55。4.4气象、水文1、气象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涧,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根据重庆市气象局提供的重庆主城区气象资料,沿线气象资料如下:气温:多年平均气温18.3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IC,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C。极端最高气温43*C,出现日期:2006年8月17H:极端最低气温-

23、49,出现日期:1977年1月30Bo湿度:年蒸发量1079.2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现左右。降水量:年平均降雨量为1104.5imn,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为93.9mm。最大年降雨量1378.3MDu968年),最小年降雨量783.2mm(1961年),最大日降雨量266.6mm(2007年7月17H),历史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Inm(1986年),年平均降雨日为168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59月份,其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0%,且多大雨、暴雨。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

24、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重庆本地有大型水泥厂、钢铁厂,就近解决价格合理,木材从市内市场购买。(4)沥青国内沥青和国外沥青均可从重庆市场购买。4.2 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属丘陵斜坡地貌区,原始地形为斜坡、沟谷地形,现场区局部受人工改造,地形已发生较大变化,形成多处填、挖边坡及道路。总体来说,整个拟建场地地形变化较大,场区最高点位于拟建线路K1+540段东侧,高程313.4Onb最低点位于拟建道路起点冲沟底部,高程250.4Im,相对高差约62.99m。拟建道路填方边坡均未采取支护措施,填方边坡坡角较陡,右侧渝广高速路填方边坡已采取放坡处理。4.3 地层岩性据地表工程地质

25、测绘和钻探揭露,场地内出露的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素填土层(QT)、残坡积粉质粘土层(QJW),下伏岩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1)(1)素填土(QJ”):杂色,主要成份为砂、泥岩碎块石夹粉质粘土,碎块石块径一般在550cm,大者可达100cm,硬杂质含量40-70%.该层主要为周边工程修建平场时堆填而成,拟建线路终点堆填方式为人工抛填,结构松散稍密,堆填时间13年,K0+660K1+380段右侧为渝广高速修建堆填而成,堆填时间13年,结构梢密密实。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线路K0+360K0+480段及两侧,K0+700Kl+380段右侧

26、,K2+400终点段及两侧。本次钻探揭露填土层最大厚度35.3Om(ZY265)0(2)粉质粘土(QFm):黄褐色、黑褐色为主,主要为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局部冲沟表层有少量软塑状粉质粘土,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韧性均中等,无摇震反应,为残坡积成因。该层厚度0.2(ZY268)9.4m(ZY58),主要分布于坡间沟谷、丘陵斜坡脚及丘间境口地段。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lS-Ms):紫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粘土矿物,部分含砂质重,质软,易风化崩解。揭露厚度0.50(ZY196)27.Om(ZY42)。勘察场地均有分布。据勘探资料,泥岩分布于整个场地,

27、为场区基岩主要岩性,与砂岩呈互层状产于场1.边坡不稳定,建议设置桩板挡墙支挡,做好护坡和排水措施。建议人工填上需作压实处理,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后可做路基持力层,下伏基岩可做天然路基。右侧:边坡高度2.08-17.89,该段道路为原始斜坡夹冲沟地形,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拟建太山二路与B匝道标高基本一致,不会产生边坡,但拟建B匝道右侧将产生高约2.08-17.89m填方边坡。该段道路为原始斜坡夹冲沟地形,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拟建B匝道左侧与太山二路标高基本一致,不会产生边坡,但拟建B匝道右侧将产生高约2.08T7.89m填方边坡,多数为平缓冲沟地带,地形坡度35,局部坡度22(46-46剖面

28、),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按设计坡率土层(1:1.51:1.75)分阶放坡后,多数地带岩土界面较平缓,土层不会沿原始地面产生整体滑移,边坡稳定,局部原始地形较陡地带,为评价边坡稳定性,对该段边坡做定量计算,选择代表性剖面46-46进行计算,由计算结果可得:天然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系数Fs=1.356Vl,边坡稳定,暴雨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系数FS=O.920V1,边坡不稔定,建议设置桩板挡墙支挡,做好护坡和排水措施。建议人工填土需作压实处理,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后可做路基持力层,下伏基岩可做天然路基。(2) K1+760K1+980段(挖方路段)左侧:边坡高度0.80-8.29m

29、,该段道路为原始斜坡地形,覆盖土层较薄,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拟建太山二路与A匝道标高基本致,不会产生边坡,但拟建A匝道左侧将形成高约0.80-8.29m的挖方岩质边坡。该段道路为原始斜坡地形,覆盖土层较薄,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拟建A匝道与太山二路标高基本致,不会产生边坡,但拟建A匝道左侧将形成高约080-8.29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坡向12-18,按设计坡率土层(1:1.5),岩层(1:1)放坡后,边坡顶部土层厚0.572.42m,岩土界面较平缓,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组成,边坡底部岩体类型为川类,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为切向坡,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按实际放坡可行,建议

30、做好护坡和排水措施。右侧:边坡高度1.83-9.97m,该段道路为原始斜坡地形,覆盖土层较薄,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拟建太山二路与B匝道标高基本致,不会产生边坡,但拟建B匝道右速1.3ms,最大风速(10分钟平均)26.7ms(1958年5月10日),实测极大风速27.0ms(1961年8月4日),最大静风频率75(1月份),平均风速3.4ms2、水文勘察区内未见河流穿越,场区人工鱼塘均已干涸未见地表水出露,原始冲沟为季节性冲沟,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勘察期间位于拟建道路(K1+720K1+740)段冲沟处可见地表水出露,冲沟宽2040m,可见延伸为200m,流向由南向北,水深约0.81.2m,

31、水量约3040Td,勘察期间水位为269.6272.7m,据调查访问,雨季时水量可达勘察时的数倍。在拟建道路终点K2+580.247段东侧填方边坡处可见污水排出,向已建排水系统中排出。4.5 不良地质作用据区域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整个拟建线路沿线的人工填方边坡、自然斜(边)坡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碉室等不良地质现象。4.6 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宸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拟建道路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力加速度为0.05g

32、,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拟建道理修建后,可根据潼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修正。4.7 道路工程分段地质评价(1) K1+600K1+760段(填方路段)左侧:边坡高度5.55-18.89m,该段道路为原始斜坡夹冲沟地形,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拟建太山二路与A匝道标高基本致,不会产生边坡,但拟建A匝道左侧将产生高约5.55T8.89m填方边坡。但拟建A匝道左侧将产生高约5.55-18.89m填方边坡,坡向231,多数为平缓冲沟地带,地形坡度35,局部坡度23(40-40,剖面),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按设计坡率土层(1:1.51:1.75)分阶放

33、坡后,多数地带岩土界面较平缓,土层不会沿原始地面产生整体滑移,边坡稳定,局部原始地形较陡地带,为评价边坡稳定性,对该段边坡做定量计算,由计算结果可得:天然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系数Fs=L178,边坡基本稳定,暴雨工况下,边坡稳定性系数Fs=O.921左侧:边坡高度L11-4.49m,该段道路为地形正在回填整平,地形坡度35,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拟建道路左侧将产生高约1.117.49m挖方边坡,坡向147,为岩、土质边坡,边坡顶部土层厚约02.33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按设计坡率土层(1:1.5)、岩层(1:1.1)放坡后,岩土界面较平缓或埋深较深,土层不会沿原始地面产生整

34、体滑移,边坡稳定,建议做好护坡和排水措施。建议人工填土需作压实处理,压实系数满足设计要求后可做路基持力层,下伏基岩可做天然路基。右侧:边坡高度0.89-6.05m,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拟建道路左侧将产生高约0.89-6.05m挖方边坡,坡向327,为岩、土质边坡,边坡顶部土层厚约0.422.41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按设计坡率土层(1:1.5)、岩层(1:1)放坡后,岩土界面较平缓或埋深较深,土层不会沿原始地面产生整体滑移,局部地形坡度较陡地带覆盖土层较薄,仅0.5m,边坡稔定,建议按设计坡率放坡后清除顶部土层,建议做好护坡和排水措施。建议人工填土需作压实处理,压实系数

35、满足设计要求后可做路基持力层,下伏基岩可做天然路基。4.8 进出场条件及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为保证道路两侧车辆及车行通道交叉口的正常通行,搭建围挡时预留出车行通道口,车行通道出入口半径应满足进出该车行通道最长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车行通道两端应设置通透式围挡,保证车辆进出时驾驶员视线不受遮挡。利用夜间低峰时段(晚22:00早6:00)采用半幅施工,回填恢复后再进行另外半幅的施工;如夜间施工时未完成半场,白天应用钢板封盖(钢板厚度及搭设方式应满足车辆安全通行要求),恢复正常交通:为减少车辆碾压时产生的噪音,在钢板下铺设棕垫。交通组织:施工主路前应先行保证临时道路施工完毕,确保施工期间进场车辆从南侧

36、可通过E标准分区内部路网进入本项目施工现场。绕城高速下穿路段采用单道双通,设置围挡半幅施工路基并安排人员在出入口位置进行值守,对进出车辆进行指挥,目前太山二路K2+340K2+58l.174段路基施工完毕,施工进场车辆可由现状云武路进入本项目施工区域。合理安排施工时序,施工期间可不影响社会车辆正常通行。侧将形成高约1.83-9.97m的挖方岩质边坡。该段道路为原始斜坡地形,覆盖土层较薄,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拟建B匝道左侧与太山二路标高基本一致,不会产生边坡,但拟建B匝道右侧将形成高约1.83-9.97m的挖方岩质边坡,坡向196,按设计坡率岩层(1:1)放坡后,边坡由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组

37、成,边坡底部岩体类型为IV类,根据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为切向坡,边坡稳定性受裂隙2控制,若边坡按设计坡率1:1开挖,边坡稳定,建议做好护坡和排水措施。(3) Kl+900Kl+980段该段拟建道路处于地形起伏较为平缓的地带,左侧为己平场地段,右侧跨越一鱼塘,按设计路面高程挖埴整平后,将于道路左侧局部进行开挖,其余段进行堆填,道路右侧进行开挖。道路左侧由于现状地面高程与设计路面高程相差较小,故形成的挖填方边坡高度在0.0-0.9m之间,且原始地面与基岩面均较平缓,填方边坡不易沿原地面产生整体滑移破坏。道路右侧主要跨越废弃鱼塘,该段开挖后,将形成高3.1-4.O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坡向196,

38、边坡坡体主要由顶部粉质粘土层及强风化、中风化砂、泥岩组成。其中边坡顶部粉质黏土厚度为L8-2.0m,该段边坡岩土界面平缓,上部粉质粘土层在开挖后不易沿基岩面产生滑动。下部岩质边坡部分高度1.4-1.8m,大部分位于强风化层内,局部位于中风化层,边坡底部岩体类型为IV类,根据持平投影图进行分析:该段下部岩质边坡部分为切向坡,边坡稳定性受裂隙2控制,若边坡按设计坡率1:1开挖,边坡整体稳定,强风化部分可能发生局部掉块,建议做好坡面防护措施。建议对段边坡采取放坡开挖,建议放坡率:土层1:L5,强风化基岩1:1.25,中风化基岩1:1,另外该段边坡为鱼塘开挖形成,建议先疏干鱼塘内积水,待鱼塘内表层软塑

39、状粉质粘土硬化后再进行开挖。(4) K1+980K2+260段一般路基段,坡高07.24m,该段道路为原始宽缓冲沟地带,现基本整平,按设计标高整平后,该段左、右两侧将产生高约0-1.24m的挖、填方边坡,按设计坡率1:1.5Om放坡后,岩土界面平缓且埋深较深,边坡稳定,建议做好护坡和排水措施。其中K2+180K2+260段为己建外环高速下穿道,由设计内容可知该段保持现状。(5) K2+260K2+400段(挖方路段)5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6) 设计原则(1)以道路所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南,按照规划条件,结合路网的现状条件与未来发展,区域内土地利用与开发情况,适度地控制交叉口的规模,力求使交

40、叉口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协调。(2)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3)结合规划,服务于片区的土地开发与利用。(4)道路安全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尽量减少安全隐患。(5)以人为本、无障碍设计道路标志、标线醒目,设有专门的盲道和残疾人通道。(6)因地制宜、经济节约既要实现道路的各项功能,又要经济、节约,该项目中道路平面设计基本依据规划及业主要求,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7) 主要技术标准表本次设计道路工程主线定位为城市次干路。下表为道路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表(次干路)项目规范技术指标设计技术指标道路名称-太山二路南延伸段(Kl+960-K2+400段)道路等级次干路次干路设计速度(km

41、/h)4040最小圆曲线半径(In)701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血)3540.348平曲线最小长度Gn)70131.189圆曲线最小长度Gn)3550.492整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凸曲线4005000凹曲线4504000最大纵坡(鲂72.774.9结论与建议1、拟建场地属丘陵斜坡地貌区,原始地形为斜坡、沟谷地形,现场区受人工改造,地形已发生较大变化,形成多处填、挖边坡及道路。经现场调查,拟建线路沿线范围及其周边的人工填方边坡、自然斜(边)坡、岸坡等未见未见变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也未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嗣室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较好。经钻探和现

42、场波速测试,场地内中风化基岩较完整,岩石强度较高,岩体稳定。勘察过程中在基岩内未发现掉钻、空洞或软弱夹层等现象。本场地适宜拟建道路的工程建设。2、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拟建道路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力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例为0.35s,地震效应分段评价详见表4.3、拟建线路位于冲沟一带,地下水丰富:在场地其余地带,地下水贫乏。整个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本场地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1:对钢结构有

43、微腐蚀性。4、填方边坡形成后应做好护面处理.,作好坡顶排水和防水措施。5、针对场地内填方边坡稳定性差(Kl+580-Kl+780段左右两侧),易沿地面发生整体滑动的地带,建议对原斜坡坡面处理后(清除杂土、挖成台阶状),按压实填土参数重新演算剩余下滑力,建议设计取主动土压力与剩余下滑力的大者进行支挡设计。在稳定性较差的填方边坡地带应先对边坡的进行支护完成后再进行道路的平场施工6、建议道路修筑前清除场地内软塑上、耕植土、腐殖上、采取碎石挤淤、晾晒等措施,防止道路不均匀沉降。7、建议做好场地内排水措施,拟建道路与在建渝广高速填方路堤相距较近,建议做好道路之间的排水措施。8、在拟建道路里程K2+166

44、处涵洞处分布有燃气管道与给水管道,涵洞开挖对该段管线影响较大,建议与燃气公司与给水公司沟通对管道进行改线或涵洞设计方案改线,经在业主确认,对场地内管线尽量保护为主,建议对该段管线修建箱涵保护。9、加强施工监测、验槽,如遇到与勘察资料不符的情况,应及时与勘察方取得联系并协同处理以确保工程质量。8)由于太山二路平面已锁定,本次设计道路中线由两侧道路边线反推。(3)道路平面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次干路Kl+960(X=92746.087,Y=62403.231)K2+400(X=92947.444,Y=62511.663)段,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26m,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

45、mh0该段共设3处平曲线,平曲线各项指标如下: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长度/平曲线长度分别为:JJD5:203.5m40.35m50.492m131.189mJ1)6:100m45m63.712ml53.712mJD7:250m50m88.414m188.414m圆曲线长度最小圆曲线长度为50.492m,最小缓和曲线长度为40.348m,最小平曲线长度为131.189m,道路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6.2纵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纵断面设计参照城市规划控制标高,综合考虑与相交道路的衔接关系,并有利于道路的排水设计;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缓顺;综合考虑上石方平衡,运营经济等长期效益:综合考

46、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条件;道路平面、纵断面均衡,路面排水通畅,沿线环境、景观协调。(2)控制因素1)路网控制性详细规划;2)与道路交叉口规划标高衔接;3)太山二路南延伸段起点下穿悦港北路二期HMn=268.156;4)太山二路南延伸段与悦港中路二期相交;5)太山二路南延伸段桩号:K2+146.14跨越现状输油管线,HWiS=278.76m;6)太山二路南延伸段桩号:K2+235.974下穿现状绕城高速,Hs,m=287.600m;7)路面排水通畅,沿线环境、景观协调。(3)太山二路南延伸段纵段面设计项目规的技术指标设计技术指标坡段最小长度(m)110110停车视距(前4040交通室饱和设计年限(年)1515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51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结构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3.5KN/建筑净高4.5m注:本道路所采用技术指标均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6道路工程设计6.1平面设计本次平面施工图设计与上阶段设计一致。(1)设计原则平面设计服从总体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平面设计尊重交通管理,有利于开发建设;强调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合理配合,路线设计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结合已建或在建道路的关系、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地物等控制因素,尽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