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24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毕业论文参考资料-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248.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题目: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分析专业:经济学中国经济学在现阶段应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它植根并成长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块土壤。它的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它的种子主要来自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成功经验,其营养一部分来自现代西方经济学。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基础性的经济理论实施“整形术”和“移植术”,吸收借鉴其有益成分,将会有益于中国经济学发展。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位基础课,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微观经济学课程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的训练。由于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表现出较强的
2、纯理论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理论接受困难、内容理解不深入、知识掌握碎片化的问题。因而,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抵触等消极情绪,甚至是为了学分而被动学习的极端想法。为此,有必要对于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痛点进行充分分析,以此为基础,通过多角度、多路径来提升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一、微观经济学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一)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地位从理论地位来看,微观经济学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从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首次系统地阐明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论证市场机制的运行效率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马歇尔(1890)奠定了经典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在完全竞争、产品同质、信息充分等前
3、提条件下,将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需求和供给相加分别形成单个局部市场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各种单个市场相互关联,形成了一般均衡的市场体系。萨缪尔森(1947)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均衡分析的微观基础。将消费者的需求看成是最大化效用均衡结果,将生产者的供给看成是利润最大化的均衡结果。微观经济学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一方面自我否定、持续更新,先后经历“垄断竞争”理论革命、“不确定性”理论革命、“信息、激励和不完全性”理论革命以及“异质性、搜寻、匹配与机制设计”理论革命,微观经济学不断放松纯理论的假设,理论愈发逼近现实世界。另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社会科学而言,突出的可证伪的学科特点使是微观经济学的比较优
4、势。因而,微观经济学思维和理论逻辑被其他学科不断接纳,交叉融合后形成了许多新兴交叉学科,掀起了向其它学科渗透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浪潮。(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地位从课程体系来看,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对于许多经济管理类学科提供了重要支撑,能够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有效地经济学逻辑训练和基础理论。许多专业课程都是微观经济学理论内容的细化、延伸和应用。消费者剩余理论和消费行为理论对于市场营销课程形成了直接有效的基础理论支撑;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组织理论正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深化和应用;而迪克希特一一斯蒂格利茨创建的D-S框架正是对微观经济学垄断竞争理论的
5、重大突破,也使之成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四大法宝”之一。二、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痛点梳理基于前文所述,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其教学痛点无法回避,必须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出“其症结所在o经过对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充分调研,结合从事西方经济学教学科研的经历和经验,发现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可以数理为两大痛点。(一)学生对于微观经济理论普遍理解程度不深学生对于关键概念的含义和经济理论的经济含义理解不足,尤其是理论假设条件的内容与合理性。诸如机会成本概念和帕累托效率等重要概念,这些充分体现经济学理性人思维和社会福利分析思维的重要概念对于经济学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不少学生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应对考试的瞬时记忆。学
6、生对于理论的理解深度往往仅停留在几个简单数学公式的演算中,如在消费者行为均衡求解中,学生能够由基数效应论和序数效应论分别求出最优消费数量,但并不能理解序数效应论对基数效应论的理论前提的改变和进步,更不能理解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强公理中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行为相互推导的逻辑关系。另外,偏好和效用函数的关系理解不深刻,无法理解效用函数形式的正仿射变换除了简化计算优势之外的经济学本身的含义。(二)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缺乏体系整体认知在微观经济学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突出的现象:许多在本科阶段期末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研究生入学面试时仍然基本不具备经济学的思维,不能够有效利用所学经济学知识来分析
7、具体问题。经过课题组反复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微观经济学的时候,一方面对于知识的记忆具有突出的碎片化特征,只是零碎地掌握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却考出高分。另一方面,学生根本就没有理解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对于概念定义机械记忆,对于微观经济学逻辑框架缺乏整体认识。大多数学生记住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结论,知道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等内容,却没有形成微观经济学是如何阐明市场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逻辑论证,不清楚这些章节内容的逻辑关系。三、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痛点的四大根源剖析(一)理
8、论抽象与现实世界有距离,学生无法理解纯理论对于现实世界的抽象微观经济学具有突出的纯理论特征。鉴于社会经济现象的多变性和结构的复杂性,经济学家们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离出最本质的内涵和变量之间最基本的相互关系O运用相对独立于其他社会科学的范式,借助数学工具研究和分析基本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福利的变化。相对于其他经济管理类的课程,微观经济学更多体现出的是研究的理论平台和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更突出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因而,初学者接受起来需要清晰准确的理解其理论前提假设条件和理论内部的逻辑体系。从学生本身的情况来看,一方面,许多本科生刚刚经历了封闭式管理的高中阶段,缺乏对社会经济现象
9、足够的观察和思考,社会认知和生活常识略显不足。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抽象特征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许多文科教育背景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抽象思维训练相对不足,从问题层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的理性认识往往遇到困难。(二)经典案例与中国实践有距离,学生缺乏直观理解教学经典案例的土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经典案例,为学生接受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提供了大量优质素材。但这些素材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普遍采用美国经济社会的案例,有些国内知名的教材在案例选择也直接从曼昆、萨缪尔森等学者编写的经济学原理、中级宏观经济学等知名教材的案例材料中引用过来。西方经济学理论源于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
10、选择的经典教材也无疑能够作为准确阐释西方经济原理含义的载体。但是,东西方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社会文化的显著差异会增加对于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社会经济现实情况缺乏了解的本科生的理解。比如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消费券常用于预算约束、预算集的解释,也经常用来作为习题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中国消费券发行时间晚、发行规模小,很多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提高,我国也有许多恰当准确的案例可以被选择,便于学生直观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有助于坚持“四个自信”,强化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发挥协同效应。(三)理论背景与理解能力有距离,无法形成经济学思维学生对于关键概念的含义和经济理论的经济
11、含义理解不足,尤其是理论假设条件的内容与合理性。诸如机会成本概念和帕累托有效等重要概念,这些充分体现经济学理性人思维和社会福利分析思维的重要概念对于经济学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不少学生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应对考试的瞬时记忆。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深度往往仅停留在几个简单数学公式的演算中,如在消费者行为均衡求解中,学生能够由基数效应论和序数效应论分别求出最优消费数量,但并不能理解序数效应论对基数效应论的理论前提的改变和进步,更不能理解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强公理中消费者偏好和消费者行为相互推导的逻辑关系。另外,偏好和效用函数的关系理解不深刻,就无法理解效用函数形式的正仿射变换并不重要,引入效用函数的目的
12、在于利用严谨的数学推导和计算的优势。(四)数学教学与学习需求有距离,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本科微观经济学的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微积分、概率论以及线性代数基础。在微观经济学经典的蛛网模型案例中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差分方程的知识,否则学生不能求解出市场价格的表达式,难以深刻理解蛛网发散和收敛的条件、以及蛛网模型变动的经济学含义。在瓦尔拉斯证明市场体系的一般均衡时,缺乏必要的线性代数系数矩阵的知识,就不能理解瓦尔拉斯利用联立方程的个数等于所求市场价格个数的逻辑不能求出各个市场均衡时的价格向量。另外,在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的效用最大化问题和利润最大化问题都是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课程开设时间的错配
13、使得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缺乏必备的数学支撑,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此重视不足,易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和抵触情绪。四、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思路与建议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质量至关重要,为提高课程教学供给的质量探索对教学理念创新十分必要。基于痛点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根本的思路在于增强学生对于西方经济学的“亲近感”和“熟悉度让学生自然地感知微观经济学的知识,进而产生利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兴趣,最后,提高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上三个角度来实现上述思路;一是利用中国实践和身边直观案例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知知识,同时辅之以必要的经济数学基础,让知识走向学生;二是通过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使用和体会经济学知识,让学生走向知识,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三是通过任课老师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学设计,实现纲举目张,帮助学生构建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