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2312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观潮》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观潮》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观潮》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观潮》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精品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观潮精品教案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你们知道钱塘江大潮吗?课前我让大家搜集了关于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大家肯定对钱塘江大潮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诗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吧。课件出示:望江台明王在晋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南朝几度兴王事,一望懂流去不回。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杂曲歌辞浪淘沙唐刘禹锡背景资料:钱塘江大潮: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日在海宁市所见到的大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2 .学生交流看到这些资料和图片后自己

2、的感受。生1:看到这些图片,我感到非常震撼。钱塘江大潮真是汹涌澎湃、宏伟壮观。生2:钱塘江大潮让我感到震撼,让我感到激动,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我更热爱祖国的河山了。3 .同学们,我们从图片和资料中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把这种汹涌澎湃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好奇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抓住这一特点,以生动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整体把握4 .生字学习。(1)请同学们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2)课件出不本课生字。课件出示:潮据堤阔盼滚顿逐

3、渐堵犹崩震霎余(3)学生认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注意:“阔”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活”字要写得略窄些;“盼”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同高;“逐”是半包围结构,“豕”要写得略窄。(4)学生书写生字,教师投影学生书写的生字,同步指导。5 .词语学习。(1)课件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读一读。课件出示:水天相接横贯天下奇观横卧山崩地裂浩浩荡荡若隐若现人声鼎沸风号浪吼(2)学生交流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如在理解“山崩地裂”时,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上文提到“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想象画面,钱塘江大

4、潮如同万马奔腾而来,其声势之浩大,有如天地崩裂一般,令人神往而敬畏。(4)通读课文,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描述钱塘江大潮?预设: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惊涛骇浪、波澜壮阔等。(板书:气势磅礴)【设计意图】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字的结构、写法等来加强他们对字的记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引导学生用成语来描述大潮给人的印象。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读。从读中弄懂文意,从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下面就让我们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吧。2.说说你从课文中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知道了观潮的最佳日期。生2:我知道了观潮

5、的最佳地点是盐官镇。3.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课件出示:在读中思考:作者在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学生读课文,找关键词,并回答问题。教师指导:本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通过下列词语可以看出来(课件出示):这一天早上T午后一点左右T过了好久【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能锻炼学生提炼重点的能力。这种训练是一种综合训练。这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内容和课文的写作顺序,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引导探究主题1.复习生字词,听写。学生自

6、查听写情况。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这一“天下奇观”的?(板书:时间顺序)【设计意图】设置这个环节,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二、精读课文,品读重点句子,感受澎湃之美1.上节课,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了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这一“天下奇观:请同学们朗读第1自然段,说说从第1自然段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各抒己见。预设1:从“自古以来”这个词语中,我知道了钱塘江大潮存在了许多年。预设2:从“天下奇观”一词可以看出,钱塘江大潮是奇特的、世间少见的景观。师总结:第1自然段,一句话就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自古

7、以来”,从时间上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由来已久;“天下奇观”则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的奇特世间少有。(板书:天下奇观)2.赏析第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景象。(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2)学生自读这段文字,交流: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最佳地点在哪里?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课件出示问题)课件出示:1 .观潮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2 .观潮的最佳地点在哪里?3 .潮来前的情景是怎样的?(3)学生自读,思考问题。(4)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及时进行补充。师总结:这段文字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具体交代了观潮的最佳时间一一八月十八,最佳地点一一海宁市的盐官镇,运用成语描写了潮来前的情景一一若隐若

8、现、人山人海。4 .赏析第34自然段。(1)听老师范读第34自然段。(2)品析第34自然段的朗读方法。师总结:读第3自然段时,语速要略慢一些,声音要稍微平静一些,要把“平静”体现出来。读第4自然段时,语速要快,声音要高亢,要体现出紧张的气氛。(3)学生自读第34自然段,指名读,全班同学进行评价。(4)默读并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潮来时的情景?采用了哪些方法进行描写?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补充、纠正。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潮的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直接描写)人的活动:“人声鼎沸”“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人群又沸腾起来二(间接描写

9、)潮的样子:“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二(直接描写)(5)细读第4自然段,找出重点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描写大潮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找重点语句,并在全班交流。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潮由远及近的变化:“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潮水的气势:“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播放大潮视频,半分钟即可)潮水的声音:“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O师总结:作者详细描写了大潮的变化:从远处的白线到近处的白浪再到近前的“千万匹白色战马”;声音:“山崩地裂”。这样的直接描写让我们对大潮的认识更加清晰,对大潮的恢宏气

10、势感受得更加深刻。(6)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读了这两段文字,对钱塘江大潮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学生读第34自然段,想象画面,并描述头脑中想象的画面。预设:读了文字,我能想象出大潮由远而近,逼近人们。一开始,大潮只是像一条白线,然后逐渐拉长、变粗,到后来白浪翻滚,浩浩荡荡,气势磅礴,震撼人心。5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潮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试着找出重点词语并进行分析。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预设:“霎时”表明时间很短,点明潮涌速度之快。“奔腾西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体现出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依旧”写出了“潮前静一潮来动一潮过静”的变化。这段文字更加衬托出钱塘江大潮的壮

11、丽,表达出作者对这一奇观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边读边想。在读中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在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三、总结课文,学习写法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对景物描写方法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在描写景物时,我们可以使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我们可以运用直接描写来体现景物特点,用间接描写来进行烘托。这样双管齐下,会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6 .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学生找关键词,并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预设:运用时间顺序描写了钱塘江大潮。从“早上”“午后”“过了好久”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了解描写景

12、物的方法,了解描写景物的顺序,能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板书设计1.观潮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潮来前:江面平静盛赞钱塘江潮来时:声音、颜色、形状、气势潮来后:余波汹涌顺序:远近教学反思1 .激发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展示他们搜集到的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色彩鲜明的图片,加上学生们充满激情的描述,整个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为随后进行的课文理解做了有效的铺垫。2 .识记生字。识记生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们自主识字的能力。本课有15个生字,个别生字较为简单,只需稍微指导。对于易混、易错的生字,从字形、读音、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3 .边读边想。本文是一篇描写场景的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阅读,从阅读中感受场面的宏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引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同时通过阅读指导,让琅琅的读书声回响在整个课堂。4 .引导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顺序。通过找关键词来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节课,主要在于读,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使学生感受不一样的美,受到情感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