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探究》7600字(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2728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探究》7600字(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跨文化交际探究》7600字(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跨文化交际探究》7600字(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跨文化交际探究》7600字(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跨文化交际探究》7600字(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探究》7600字(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探究》7600字(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跨文化交际研究目录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11 .什么是文化21. 1文化具体包括哪些方面22 .什么是交际22.1 错误交际的举例2二、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的探讨31 .什么是语构文化32 .什么是语义文化32. 1颜色词中的文化内涵33. 2动物词中的文化内涵。34. 3数字词中的文化内涵35. 4植物词中的文化内涵43.什么是语用文化43.1 中西交际中的语用差异4三、价值观的重要性及中西价值观的差异41 .中西隐私观的差异4四、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的探讨51 .非语言交际包括哪些内容51.1 1眼神51.2 手势51.3 身势51.4 面部表情51.5 触摸51.6 打招呼方式51.

2、7 时间观念52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象以及应对策略5五、跨文化交际中会遇到哪些障碍61.文化思维定式62 .民族中心主义63 .东西方文化差异64 .面对文化差异的对策6六、当今时代如同一个“地球村”6七、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61 .交际文化具有隐藏性62.对外汉语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61. 1师生双方都应该学会平等对待他国文化72. 2跨文化教学中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73. 3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74.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7八、跨文化交际教学是一门学问8一、跨文化交际的定义跨文化交际指拥有多种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既包括语言形式的沟通,

3、也包括多种文化间的交流。随着时代,社会的进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之所以各民族语言习惯不同,是因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风俗习惯等不一样,这样就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国家的人不应该有文化歧视,突破时间,地点等多种因素的限制来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例如不同种族之间的军事战争,商业活动都是在进行跨文化的交等流。古代的“丝绸之路”、不同宗教思想的传入、新文化运动时期广泛地吸收西方文化,这些都可以说是跨文化交流的范例。1.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所指是有争议的,所以至今也难以达成一种共识。英文中“Culture”在拉丁语中对应的词是“Colere”,它包含居

4、住、耕作等丰富的意义。所谓“文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集合体。”具体来说,文化包括了信仰、知识、品德、文艺、法律等因素,它是人们通过努力而获得的一些能力和生活习惯。文化和交际是一体的。文化是交际,交际也是文化。1.I文化具体包括哪些方面文化大致包含经济、文化、政治三个部分。三者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精神支柱。政治是关键。2.什么是交际所谓“交际”,是指不同人们之间的交往。交际所对应的的拉丁语包含有“相互作用”的意思。也就是说只有来自同一文化的人们,才可以在很多方面实现互通共享,才能进行更有效的交际。可见,交际和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

5、整体,在英语中用“communication”一词来表示交际的意思。交际是指交际双方建立的一个互动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彼此依赖,互相影响的。交际其实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简单的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信息发出者主要负责编码,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编码之中,接着信息接收者发出信息,接收者再尽力还原这些象征符号,最后再进行反馈,这样就完成了一次交际。2.1 错误交际的举例在同一文化中编码通常可以被较好的解码,不会产生大的问题。但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编码往往不能被很好的解码,最终造成交际障碍。例如两个中国人在街上相遇会问对方“最近过得怎么样?”“今天准备去哪儿玩呀?”中国人会认为这是非常平常的提问,但是如果用相同

6、的问题问一个西方人,他或许会觉得很疑惑,他会觉得这个问题干涉了他的个人隐私。这是因为这些编码里包含的问候和寒暄信息都被接收者错误地解码了。再如一个中国人去泰国旅游时偶然碰到一个可爱的泰国小孩子,就走到泰国小孩子面前摸摸他的头。这一举动一定会引起泰国小孩子的反感。这是因为泰国人把头部看作是身体中最重要的部分,摸他的头就是在侮辱他。然而事实上中国人只是想表达对他的喜爱。这样的情况最终也会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二、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过程的探讨文化可以被具体分为语构文化、语义文化和语用文化。跨文化交际就是一个整合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的过程。1.什么是语构文化语构文化是指一些词语、词组的结构中展现出

7、的一些文化特点,语构文化展现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模式。例如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大多属于整体性思维。整体性思维的人们注重直觉把握事物。比如中国的一些写意山水画和诗歌都体现了重意合的特点。王维的诗就极富意境美,他也极富天赋。他的山水诗不仅展示了多彩构图和唯美造型,也表现出了山光水色的神采。然而英语注重形合,形合是指多使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手段。比如英语动词有现在,过去,将来时态的变化。2.什么是语义文化语义文化是指多样的词语中展示出的不同的社会文化涵义。词汇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别的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却有着不同的内涵意义。这是由于各民族思考问题的方式、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都是不一样的

8、。不同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差异就容易造成误解,导致交际障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过程中一定不可以忽视词语文化内涵。2.1 颜色词中的文化内涵不同语言中都存在颜色词,但是颜色词的具体的内在涵义却有着文化的差别。比如颜色词蓝在汉语中并没有太多内涵意义。然而在英语中“blue”一词却包含多种意义。象征难过、高贵、色情。又如黄色在汉语中包含色情的含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却没有这层涵义。2. 2动物词中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对待每种动物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动物词所包含的内在含义也是不同的。比如蝙蝠在中国人眼中象征幸福、美好、好运。但是西方人却认为蝙蝠象征黑暗和邪恶。又如孔雀在中国文化象征喜庆,然而西方人却认为

9、孔雀是骄傲的象征。3. 3数字词中的文化内涵数字词本来只是用于计算的符号,但是因为受到不同风俗习惯、语言习惯和审美观念的影响,数字词也包含了许多的文化信息。比如中国人喜欢6这个数字,因为六六大顺,六象征吉祥美好。又如13这个数字在西方人眼中是一个禁忌数字。这个禁忌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个古老的北欧神话,12个天神出席宴会,出现了第13位来客,他就是凶神罗基。4. 4植物词中的文化内涵植物词中也展现了多样的文化,比如百合在中国包含美好的寓意。中国人举行婚礼会考虑用百合。但是西方人却不认为百合有美好的寓意。他们会在葬礼上用到百合。中国人也会用梅兰竹菊象征君子的高尚品德。而西方人不会。5. 什么是语用文化

10、语用文化具体是指在交际中需要注意的一些语言使用规则。比如中国人有着较强的等级观念。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是可以体现出来的。比如下级对上级不能直呼其名,一般用“姓+老”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比如李老,张老。中国人见面会问“去哪儿啊?”“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回来啦?”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包含干涉别人私生活的意思。但是西方人容易产生误解。5.1 中西交际中的语用差异中国人强调尊卑秩序、认为长幼有别。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而在英语国家,只要是关系足够亲近,就算是上级和下级之间,也可以直呼对方的名字。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很注重“礼中国人常说的一些客套话如:“浪费了您宝贵的时间,真是不好意思

11、”“您一定累了吧,好好休息”等,中国人认为这是谦虚有礼貌的表现。但在西方人或许会对这些话感到疑惑。不同国家的人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中国人大多不善言辞,自己的情感不会直白地显露出来。比如中国人较少使用“谢谢”一词,特别是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往往不用或少用“谢谢”,因为中国人认为这样会显得很生分。但是西方人们常使用“thankyou”来直接表达感谢。中国人有着贬己尊人的传统,常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称自己创作的作品为“拙作”,称自己居住的房子为“寒舍”。当受到他人表扬时,通常谦虚地说:“您真是过奖了,我做得还远远不够.,西方人则更直白,喜欢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三、价值观的重要性及中

12、西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对人的影响是终身的。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各国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这也是造成跨文化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自古以来,中国人比较倡导集体主义,提倡应该把国家、社会和家庭利益放在第一位,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受到社会约定规则的制约,中国人倡导和文化,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都期望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之中。西方人倡导个人主义,他们追求个性发展。在跨文化交际中也是可以表现出来的。比如在交际中西方人往往会表达出强烈的自信,他们往往有着独特的想法。1 .中西隐私观的差异西方人有着较强的隐私观,中国人的隐私观相对较弱。在中国,朋友之间可以询问对方年龄、工资

13、、婚姻、家庭情况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人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之间的关系往往很密切。然而西方人有着强烈的隐私观,即使是亲人也不能轻易地询问对方有关年龄婚姻等涉及隐私的问题。人与人之间有很强的距离感。西方人看重个人的隐私,不要询问西方女性的年龄是对她们最起码的尊重。但是事实上中国人往往不会过分注重年龄。四、跨文化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的探讨非语言交际是指那些没有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2 .非语言交际包括哪些内容非语言交际具体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及触摸等方面。2.1 眼神眼神方面,黑人往往不会直接盯住对方的眼睛,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然而西方人则相反,他们与交谈时喜欢直直地盯

14、着对方的眼睛。例如老师不用说话,当走进教室时只需要给同学们一个眼神就可以让全班同学瞬间安静下来。2.2 手势手势方面,同一手势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意义。一个简单的竖大拇指的动作,在中国表示对他人的称赞,欣赏。然而在美国表示搭车。在中国,手心向下,四指微屈是招呼他人走过来的意思,然而在西方是示意人走开的意思。1.3身势身势方面,中国人习惯于蹲坐,但是美国人从小就受到不要蹲坐的教育,所以他们不习惯蹲坐。1.4面部表情在面部表情方面同样存在民族差异,中国人委婉,沉稳,面部表情不如西方人丰富。1. 5触摸英美人对待身体接触是非常敏感的,他们拒绝和陌生人有近距离的接触,西方人不能接受公交车上人挤人的现象

15、。但是在中国,很多人挤在一辆公交车上却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中国人大多是能接受的。1.6打招呼方式不同的国家人们打招呼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与他人初次见面时,美国人会亲吻对方的脸颊,泰国人会双手合十,日本人用鞠躬来表示很尊敬对方,中国人则习惯于握手并微笑。1 .7时间观念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具体分为两类,分别是单时制和多时制。前者是很看重时间,他们大多有着自己的时间安排,做事有规划有安排。比如美国人他们喜欢按时地完成任务,抵制迟到早退的行为。但是多时制的人大多缺乏时间观念,比如他们认为迟到半小时这种行为并不会有什么坏的影响。中国人是多时制的代表,而美国人属于单时制的代表。2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休克现

16、象跨文化交际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在人们接受新的文化时,会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文化休克”是指有一种新文化产生的不愉快的经历,进入新的环境遇到了自己不熟悉的文化象征符号和社会交流手段,就容易会感到孤单无助。产生失落情绪。仿佛对身边的一切人和事都失去了兴趣,害怕甚至抵触与目的语国家的人和事进行接触交往。一般说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们大多会经历四个过程。一是蜜月期:是指人们初次到达新环境时,会对当地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积极性很高,整体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二是挫折期:即文化休克时期,人们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感到迷惑,觉得自己与当地人格格不入,压力大,容易发脾气,对当地的所有人和事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17、三是恢复期:逐渐适应当地习俗和文化。四是适应期:是指引起人们已经完全适应了目的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融为一体。其实文化休克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我们可以多和朋友家人交流沟通,也可以积极参加目的语国家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调节文化休克现象。总之,文化休克并不能阻碍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进程。五、跨文化交际中会遇到哪些障碍1 .文化思维定式在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交际障碍,文化思维定式会让人们往往认为自己的文化规范和对方的文化规范是一致的。比如中国人第一次参加西方朋友的聚会,会误以为西方朋友会像中国人接待朋友一样准备许多饭菜,主人应该热情招待。其实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国人的想法,但是实际上西方人

18、不会准备太多食物,只会准备一些饮料和简单的事物。当现实和预期差距很大的时候,就容易引起文化冲突,从而导致交际失败。2 .民族中心主义还有一大隙碍是“民族中心主义”,在英语中对应的词语是“ethnocentrism”。“民族中心主义”具体是指依照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和观念去理解他族文化。民族中心主义容易产生排斥他国文化的心理,盲目地去理解和定义他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中国人崇尚儒家文化,提倡贬己尊人。当别人夸赞自己时,中国人会谦虚地回答说:“不,您真是过奖了”在外国人看来,这样的态度是没有实事求是的,甚至会觉得中国人有点虚伪。所以我们必须主动了解他国文化,做到兼容并包。3 .东西方文

19、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教学中需要注重文化差异的教学。东方文化注重和谐、中庸,以和为贵,顾全大局。而西方人主张个人主义,注重维护自我合法权益。4 .面对文化差异的对策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经济和社会交往日益频繁,这样就提供了更多交流的机会,可以加深我们对他国文化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双方都应宽容地对待对方的文化,不断增强自己的跨文化意识。要学会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应该学会比较不同国家的语言和思维等等。除此之外,还要站在对方的文化角度思考问题。六、当今时代如同一个“地球村”“地球村”这个词是由麦克卢汉提出的,现在我们所有人都处在一个交际的圈子里。假如一个人如果没有

20、良好的交际能力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最后只会被淘汰。这就要求我们要掌握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语用交际能力。在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作“入乡随俗”,所以我们都应该竭尽全力地去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并竭尽全力成为其中一员。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很重要1 .交际文化具有隐藏性交际文化因素并不是外显的,大多数本民族的人往往习而不察。只有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不同的规律。可见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加强师生双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2 .对外汉语教师的责任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把跨文化教学看作是一项事业,主动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主动地帮助他们克服文化休克

21、现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刻板印象。让学生客观的认识和把握目的语文化。比如西方人认为中国人受集体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人在社会生活中是没有自我意识的,认为中国人只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他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片面的刻板印象,是因为他们对中国人倡导的集体主义产生了一种误解。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全面地为学习者介绍中国文化,才能有效地避免学习者对中国人产生误解。2.1 师生双方都应该学会平等对待他国文化不同文化之间虽然并非是完全对等的关系,但是盲目地模仿和崇拜也不是跨文化交际的正确方法。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于他国思维方式的,虽然学习外语需要了解别国文化,但也并不应当简单地推崇和模仿,文化是没有高低贵贱

22、之分的,所以应该平等地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2.2跨文化教学中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文化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中应该具备必要的跨文化意识,要学会分辨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语言文化一体化,注重将语言和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集中体现的文化内容应该是先进的,顺应时代发展的优秀文化。2.3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是密不可分的。由于语言和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我们不可能摆脱文化而只用语言来进行交际,如果要想真正地融入目的语群体的生活中,就一定要具备跨文化的意识以及一定量的交际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否则就只能以局外人的角色生活在异文化的环境里。对外汉语教师时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同

23、时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所以作为一名称职的对外汉语教师,要能够顺利地完成在汉语学习者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正确地传递中国文化信息与知识,让学习者同时掌握语言和文化。二语学习和文化学习关系是很密切的,一个成功的学习者意味着同时掌握语言和文化。因为文化学习能够更有效地帮助语言的学习。2.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2.4.1利用新兴的教学方式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速度都是很快的、不断地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新兴教学方式。比如对外汉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新颖性和灵活性。多媒体教学常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集听觉视觉于一体。不仅可以训练自己的汉语能力,也可以逐渐融入汉语文化氛围并成为其中的一

24、员。2.4.2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外汉语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增加阅读的时间,倡导学生要多积极参加各种社交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去结识更多地人和事,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2.4.3注重具体语境下规则的掌握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尽可能用对方国家的语言,行为方式和对方进行交流,如果在交流过程中出现了行为方式的差异,也要学会尊重、包容彼此。如果是和其他文化完全不同的地方,就要学会敞开心扉,多和他人沟通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言语表达能力。具体在表达时,态度一定要真诚,精准。学会照顾对方的感受,必要的时候应适当地运用一些非语言表达的技巧来增强表达效果。八、跨文化交际

25、教学是一门学问我们应始终相信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他国的文化,正确客观地去向他国人介绍汉文化。对外汉语教师一定要努力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明白对外汉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一种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不是轻而易举的,任重而道远。参考文献: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梁镭.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胡超.跨文化交际:E-时代的范式与能力构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26、5.【5】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5月.【6】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7王海燕.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色彩文化浅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王宗炎.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9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因素与文化知识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2006.12.【10】祁峰.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M】.汉语教学学刊.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2.【1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2顾日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13】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刘艳春.语言交际【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5】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