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3716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5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子03.120.99CCSAOOB3405马鞍山市地方标准DB3405/TXXXXXXXX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theconstruction,acceptanceandmaintenanceofspongecityprojects(征求意见稿)XXXX -XX-XX 实施XXXX-XX-XX发布马鞍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目次前言11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规定35施工细则46验收细则217运行维护细则33附录A(资料性附录)各类用地中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选用一览表42附录B(资料性附录)施工检查

2、工作表43附录C(资料性附录)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验收备案表46附录D(资料性附录)海绵设施运行维护要点和巡视周期表47附录E(资料性附录)运行维护工作表单6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马鞍山市城市更新发展服务中心提出。本文件由马鞍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马鞍山市城市更新发展服务中心、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程鹏、张亮、孙静、吴道文、马倩倩、俞露、汤钟、章小宝、张兴宇、吴丹、陈泠峻、周培廉、鲁言言、张毅星、王晓飞、刘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

3、件规定了马鞍山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施工细则、验收细则、运行维护细则。本规程适用于指导马鞍山市行政区域内新、改、扩建项目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的施工、验收与运行维护,不适用于市政管渠、市政调蓄设施等类型。其他地区可参照执行。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包括渗透设施、储存设施、调节设施、转输设施和净化设施等类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GBGBGBGBGBGBGBGBGB50009-201250014-202150

4、015-201950108-200850208-201150137-202150141-200850180-201850268-200850300-201350318-2017GB 50345-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T 50378-2014GBGBGBGB50400-201650420-200750693-201151192-2016GB/T 5134

5、5-201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公园设计规范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CECS381:2014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JJ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82-2012CJJ/T 85-2017CJJ/T 135-2009CJJ 142-2014CJJ/T 188-2012CJJ/T 190-2012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透水破路面技术规程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JGJ 155-2013JGJ/T 229-2010DB34/T 3954-

6、2021DB34/T 5082-2018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3.1海绵城市spongecity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3.2海绵设施spongefaciIity对于雨水具有“渗、滞、蓄、净、用、排”等一项或多项功能的工程建设设施。3.3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通过模拟自然条件,在源头利用一些微型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使得区域

7、开发后的水文特性与开发前基本一致,进而保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3.4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sourcecontrolspongefaciIity能对初期雨水径流总量和污染物进行控制的海绵设施。主要包括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雨水湿地、渗透塘、渗管(渠)、雨水罐、蓄水池(调蓄池)和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等。3.5渗透设施infiItrationfacility能使雨水下渗到土壤表层以下,以补充地下水的人工或自然设施。3.6透水铺装和透水基础permeablepavementandpermeablefoundation由透水性的面层、具有一定蓄

8、水空间的透水性垫层构成的能够透水、滞留和渗排雨水的铺装地面。主要包括透水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植草砖、透水路面等。3.7绿色屋顶greenroof表面铺装一定厚度滞留介质,并种植植物,底部设有排水通道的构筑物屋面。3.8下沉式绿地sunkengreenIand下沉式绿地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下沉式绿地指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在200mm以内的绿地;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的调蓄容积(不包括调节容积),且可用于调蓄和净化径流雨水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池、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调节塘等。本规程中指狭义的下沉式绿地。3.9生物滞留设施(雨水花园)bioretentionfaciIity(

9、raingarden)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附、吸收等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污染物,延缓雨水的人工设施。包括入渗型、过滤型及植生滞留槽三种类型。3.10渗透塘infiItrationpond通过侧壁和池底进行入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水质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3.11渗井infiItrationweII是一种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入渗的设施。为增大渗透效果,一般可在渗井周围设置水平渗排管,渗排管周围铺设砾(碎)石。3.12储存设施storagefaciIity能对径流雨水进行滞留、集蓄,削减径流总量以达到集蓄利用、补充地下水等目的的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3.13湿塘wetpond具有

10、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湿塘可结合绿地、开放空间等场地条件设计为多功能调蓄水体,即平时发挥正常的景观及休闲、娱乐功能,暴雨发生时发挥调蓄功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3.14雨水湿地constructedwetIand通过沉淀、过浓和湿地植物的生物作用等方式达到设计目标的低影响开发设施。3.15蓄水池cistern具有削减峰值流量作用、雨水储存功能的集蓄利用设施,可分为地表式和地下式。3.16雨水罐rainwatertank雨水罐也称雨水桶,为地上或地下封闭式的简易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可用塑料、玻璃钢或金属等材料制成。3.17调节设施regulatingfaciIity能在降雨期间暂时储

11、存一定量的雨水,削减向下游排放的雨水峰值流量、延长排放时间的具有一定容积的设施,一般不减少排放的径流总量。3.18调节塘regulatingpond调节塘也称干塘,以削减峰值流量功能为主,一般由进水口、调节区、出口设施、护坡及堤岸构成,也可通过合理设计使其具有渗透功能,起到一定的补充地下水和净化雨水的作用。3.19调节池regulationpool调节池为调蓄设施的一种,主要用于削减排水管渠峰值流量,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可以是地上敞口式调节池或地下封闭式调节池。3.20转输设施transferfaciIity用来收集、输送和排放径流雨水的设施。3. 21植草沟grassyswale一

12、种收集雨水、处理雨水径流污染、排水并入渗雨水的植被型草沟。包括简易型和增强型两种类型。4. 22渗管/渠infiltrationpipe/channel渗管/渠指具有渗透功能的雨水管(渠),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无砂混凝土管/渠和砾(碎)石等材料组合而成。5. 23净化设施purificationfaciIity通过过滤、吸附等方式净化雨水的设施。6. 24植被缓冲带vegetationbufferzone建立在河湖、溪流和沟谷沿岸的具有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去除径流中的泥沙、有机质、杀虫剂和其他的有害物质的植被带,植被缓冲带又称作植被过滤带、缓冲带、河岸缓冲带、保护带等。7. 25初期雨水弃流设施i

13、nitialrainwaterabandonmentfaciIity利用一定方法或装置将降雨初期污染物浓度高的径流雨水予以弃除的设施。8. 26人工土壤渗滤设施artificialsoiIpercolationfaciIity一种利用土壤中的动物、微生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所具有的物理、化学特性将雨水净化到一定水质指标的雨水处理设施。4基本规定8.1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应严格按图、按规范施工,加强过程监管。8.2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时应确保人身安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8.3 马鞍山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施工、验收、运行维护除满足本规程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14、的规定。8.4 参照马鞍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21-2035年),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选取宜根据不同类型用地的功能、用地构成、土地利用布局、水文地质及项目特点等综合比较后采用,一般情况下可参照附录表A选用。8.5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应注意保护和修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施工时,发现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时,应停止施工,确需建设时应考虑工程建成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经充分论证可行后才可进行施工。8.6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改建、扩建项目建设应避免对原有建筑物造成影响。8.7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应满足功能和景观双重要求,需提高精细化施工水平

15、。8.8 建设项目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验收质量应符合本规程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未经验收合格的设施不得交付使用。8.9 建设项目源头管控类海绵设施验收实行联合验收制。8.10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验收监理单位应及时督促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对项目进行自检,收集项目建设过程中自检材料可作为验收参考材料之一。8.11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验收责任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设施设计资料、施工过程记录、验收过程记录、验收报告、验收单位及人员档案等。8.12 参与验收的建设、勘察、监理、设计、施工等各方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应当协商提出解决的方法,待意见一致后,重新组织项目验收。8.13 工程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

16、行验收。主控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均应合格,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抽样时,合格点率应符合有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且不得存在严重缺陷。8.14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维护责任单位需配备相应的维护人员,组织实施巡视、维护工作,并做好工作过程记录。8.15 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维护责任单位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设施设计资料、施工及验收记录、维护人员档案和培训记录、巡视及维护记录;8.16 雨季来临前对各项设施进行全面巡查,台风及暴雨等特殊天气预警发布后应根据各项设施的要求进行特殊巡视;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针对性维护。5施工细则5.1 一般规定a)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应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严格按图

17、施工;b)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施工应由具有相应施工资质的主体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施工经验;c)在建设项目海绵设施的开挖、填埋、碾压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施工方法,并编制工程计划和安全规程,施工不应损伤周边地下设施和土壤渗透能力,不应对建筑物、市政基础设施造成损坏;d)针对建设项目海绵设施应建立质量控制和质量检验制度;e)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等,进入施工现场时应按相关要求进行检验;f)对于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季节性最高地下水位或岩石层小于Im及距离建筑物基础小于3m(水平距离)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g)建设项目海

18、绵设施应尽量避免在暴雨、台风等天气施工。如在恶劣天气下施工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h)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编制详细的施工专项方案。同时,应通过图纸会审,明确细部构造和技术要求,并编制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和安全施工交底;i)施工地段应设置行人及车辆的通行与绕行路线的标志;j)施工中采用的量具、器具应进行校对、标定;k)工程完工后,应将多余的材料整理和清理干净,并对损坏的路面等设施予以修复。5.2 渗透设施渗透设施一般包括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等。一般规定如下:a)渗透设施的施工建设不应对周围的卫生环境产生危害,其底部应与地下水位保持必要的距离,各类设施底部与地下水位最小距离

19、不小于1m,并对雨水渗透设施进行径流污染控制的预处理,其雨水的下渗不应污染地下水源,渗透塘、渗井等深层渗透设施距建筑物基础的水平距离应当不小于3m;b)严禁市政污水管道接入渗透设施;c)当雨水渗透设施处于易污染的区域时,应在进水口处设置植被缓冲带、台阶绿地等径流污染控制措施;d)雨水渗透设施应和周围建筑物等保持一定的距离,或在建筑物等一侧设置防止渗漏措施,确保雨水渗透设施不会对周围建筑物的基础造成影响;e)当透水设施场地下存在停车场等地下空间开发时,应在地下构筑物顶层和渗透层之间设置导流排放设施;f)雨水渗透设施的植物宜尽量选择本地植物,并具有抗旱、耐短期水淹等特性;g)在施工阶段应注意避免在

20、开挖时造成对地下水源的污染或对周围建筑物的基础造成影响。5.2.1透水铺装5.2.1.1透水铺装典型构造如下,见图1:透水面图1透水铺装典型构造示意图5.2.1.2透水铺装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2:图2透水铺装施工流程图5.2,1.3透水铺装的垫层、基层、找平层、面层的做法应符合CJJ/T188-2012的要求。5.2.1.4透水铺装的施工应注意以下要求:a)路基、垫层、基层及找平层的施工可按现行的行业标准CJJI-2008执行,其透水性及有效孔隙率应满足设计要求;b)面层施工前应按规定对道路各结构层、排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进行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c)透水路面施工前各类地下管线应

21、先行施工完毕,施工中应对既有及新建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等建(构)筑物采取保护措施;5.2.1.5透水砖路面施工应符合CJJ/T188-2012的要求。其中,硅砂透水砖施工应符合CECS381:2014的要求。5.2.1.6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应符合CJJ/T135-2009的要求。5.2.1.7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CJJ/T190-2012的要求。5.2.1,8采用透水沥青路面的市政道路,透水沥青应在道路周边施工场地完工后再进行施工。5.2.2下沉式绿地5.2.2.1下沉绿地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3:图3下沉式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5.2.2.2本规程中的下沉式绿地指狭义式的下沉式绿地,应按下列工

22、序施工,见图4:图4下沉式绿地施工流程图5.2.2.3下沉式绿地施工应注意以下要求:a)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硬化地面的,下沉深度应按设计要求实施,宜100-2Oomm;b)下沉式绿地内宜设置溢流设施及排水管道,排放超过绿地消纳能力的雨水,溢流口的做法可参考雨水口,溢流设施最低点与绿地的高差宜大于IoOmin;排水管道管径不宜小于DN200;溢流口应采取防止堵塞的措施;种植土土质应满足本地绿地植物的生长要求,其厚度不宜小于250mm;种植土回填完成后应施加有机肥,并将种植土层进行耕翻,达到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壤疏松、通气良好;c)下沉式绿地植物选取应按照设计要求,优先选用耐旱耐淹的本地品种,不得随

23、意进行调整;d)进水口因冲刷造成水土流失时,应设置碎石缓冲带或其他防冲刷措施。5.2.3生物滞留设施5.2.3.1生物滞留设施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5:图5生物滞留设施构造示意图5.2.3.2生物滞留设施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6:场地施工砾石层施工穿孔排水管施工换土层施工溢流口及管道施工植被层施工覆盖层施工图6生物滞留设施施工流程图5.2.3.3生物滞留设施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般低于硬化铺装地面高程100mm;b)砾石层应由直径不超过50mm的砾石组成,厚度约250-300mm。在其中可埋置直径为100mm的穿孔管,

24、经过渗滤的雨水由穿孔管收集排出;c)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宜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也可在填料层和砾石层之间铺设一层150mm厚的砂层;d)人工填料层多选用渗透性较强的天然或人工材料,其厚度宜根据本地的降雨特性、生物滞留设施的服务面积等确定,多为0.5T.2m。当选用砂质土壤时,其主要成分与种植土层一致。当选用炉渣或砾石时,其渗透系数一般不应小于105ms:e)填料层般选用渗透系数较大的砂质土壤,其主要成分含有60-85%的砂子,5-10%的有机成分,粘土含量不超过5机种植土层厚度根据植物类型而定,当采用草本植物时一般厚度为250Innl左右;f)植物应耐旱耐淹。雨水花园、高位花坛及生态树池内种植的

25、植物还应满足景观要求;g)生物滞留带等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的施工参考下沉式绿地。5.2.4渗透塘5.2.4.1渗透塘典型构造如下,见图7:图7渗透塘典型构造示意图5.2.4.2渗透塘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8:图8渗透塘施工流程图5.2.4.3渗透塘塘体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滤料层施工:塘体底部应铺设300-50Omm厚的滤料层,滤料层主要是洗净的砾石、碎石等,其厚度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b)塘底施工:塘底要求平坦,纵坡一般不超过现。塘底设200-3OOmm厚的种植土;在种植土和滤料层之间宜铺设一层透水土工布;c)渗透塘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一般不大于1:3,塘底至溢流水位一般不小于0.6m;渗

26、透塘深度要求不超过1%5.2.4.4预处理设施施工:根据径流水质情况可设置沉砂池、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沉砂池施工可参考平流式沉砂池相关图集,前置塘施工可参考前述塘体施工。5.2.5渗井5.2.5.1辐射渗井典型构造如下,见图9:图9辐射渗井典型构造示意图5.2.5.2辐射渗井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10:图10渗井施工流程图5. 2.5.3渗井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当井径600mm时,井体单侧净空不小于200mm;当井径60OnIm时,井体单侧净空不小于250mm:b)井底与井壁开孔区均应填充20Omm厚碎石层渗透层,渗透层外包土工布。土工布的搭接宽度不小于500

27、mm;c)井坑底部应铺设厚度100mm的粗砂层;d)检查井进水管的管顶标高应低于出水管的管内底标高,但不应高于上游相邻井的出水管管底,并按施工图纸施工;e)雨水通过渗井下渗前应通过植草沟、植被缓冲带等设施进行预处理;f)渗井调蓄容积不足时,也可在渗井周围连接水平渗排管,形成辐射渗井。5.3储存设施雨水储存设施主要包括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等。一般规定如下:a)蓄水池施工过程中应编制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过程中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监控量测方案;b)当雨水储存设施规模较大时,或在地面上有敞口设置时,应在其周围设置防止人员跌落的安全防护措施。5.3.1 湿塘5.3.1.1湿塘典型

28、构造如下,见图11:图12湿塘施工流程图5.3.1.3湿塘宜建为非渗透式,湿塘的进口管顶一般低于设计水面水位0.3m,管底高出池底至少0.6m(不包括底泥深度),管口下方堆放碎石消能。宜采用生态软驳岸,边坡坡度(垂直:水平)不宜大于1:6。5.3.1.4主塘应设置浅水沼泽区,坡度不小于6H:IV,其顶部一般低于设计水面300-500mm,区坡度不小于2H:1V,在其中可种植适应不同水深的耐水涝植物。5.3.1.5主塘永久容积水深为0.8-2.5m,储存容积由设计单位确定,具有峰值流量消减功能的湿塘还包括调节容积,调节容积应在24-48h内排空。5.3.2雨水湿地5.3.2.1雨水湿地典型构造如

29、下,见图13:图13雨水湿地典型构造示意图5.3.2.2雨水湿地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14:场地施工-沼泽区施工进、出口设施施工护坡施工图14雨水湿地施工流程图5.3.2.3雨水湿地应建为非渗透式,应在前置塘与出水池之间设沼泽区,分为高沼泽区和低沼泽区,高沼泽区深度一般为0-30Omnb低沼泽区为300mm-500mm,根据其高度不同种植不同的耐水植物,且宜根据进水水质与出水水质要求采用具有相应净化功能的植物。出水池的深度为800-1200un,容积约为总容积(不含调节容积)的105.3.3蓄水池5.3.3.1蓄水池典型构造如下,见图15:图15蓄水池典型构造示意图5.3.3.2蓄水池应按下列

30、工序施工,见图16:图16蓄水池施工流程图5.3.3.3蓄水池的施工应注意以下要求:a)蓄水池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兔核与蓄水池连接的有关管道、控制点和水准点。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新、老管道、建(构)筑物之间出现影响结构安全、运行功能的差异沉降;b)施工完毕后应进行水池满水试验。5. 3.3.4水池满水试验,要求如下:a)充水 向水池内充水宜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1/3;第二次充水为设计水深的2/3;第三次充水至设计水深; 每次充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充水过程中和充水以后,应对水池作外观检查。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充水。待做出处理

31、后方可继续充水; 当设计单位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b)水位观测 充水时的水位可用水位标尺测定; 充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渗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度应达1/10mm; 充水至设计水深后至开始进行渗水量测定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未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为24h。c)蒸发量测定 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可采用直径约为50cm、高约30Cm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有测定水位的测针。水箱应检验,不得渗漏; 水箱应固定在水池中,水箱中充水深度可在20Cm左右; 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测定水箱中的水位。5.3.4雨水罐5.3.4.1雨水罐典型构造下,见图

32、17:图17雨水罐典型构造示意图5.3.4.2雨水罐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18:图18雨水罐施工流程图5.3.4.3雨水罐的安装方式分为地上安置或地下埋设,施工前,应对雨水罐平面位置及安装高程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a)采用埋地式施工时,应确保基坑安全放坡、尺寸准确,基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b)安放在地面上的雨水灌应确保固定牢靠,使用方便、便于维护。5.3.4.4雨水罐施工时需将原有雨落管断接,雨落管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在适当位置将原来与排水系统相连的建筑雨落管断开,改变雨落管的流向,将屋面径流引入雨水桶进行收集利用;b)雨落管断接的管材、原雨落管管材尺寸与材质尽量保持一致,保证建

33、筑外立面的整洁美观;c)雨落管断接安装不应破坏建筑散水和建筑基础。5.4调节设施雨水调节设施主要包括调节塘、调节池等设施。一般规定如下:a)为了防止雨水调节设施受到雨水径流的冲刷和污染,在其雨水进口外侧应设置预处理设施,内侧应设置消能设施;b)雨水调节设施的底部不宜硬化,其雨水的出口处应设置防雨水径流冲蚀设施;c)当雨水调节设施位于污染高危区时,应对调节设施做雨水径流污染控制设施,宜通过采用台阶式绿地等多级串联方式的措施处理雨水径流污染;d)当调节设施的设计调节水位较高时,应设置安全护坡。雨水调节设施的植物应选择根系较为发达的本地湿生植物。5.4.1 调节塘5.4.1.1调节塘典型构造如下,见

34、图19:图19调节塘典型构造示意图5.4.1.2调节塘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20:图20调节塘施工流程图5. 4.1.3调节塘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桩,施工单位对所交桩复核测量;b)雨水收集池基坑的开挖深度应符合技术要求,应避免超挖。基坑的开挖底面积应大于水池的底面积,每边大于水池的底面边缘0.7T.Onu安装沉沙井、取水井和进、出水管、压缩空气管的一侧按水井和管道边缘预留0.7-1.Om安装空间;c)基土的扰动。如遇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cm土层不挖,待做基础时坑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再挖;d)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和坡

35、度,除应考虑结构尺寸要求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等所需的宽度。雨季施工时,基槽、坑底应预留30cm土层,在打混凝土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5.4.2调节池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可以是地上敞口式调节池或地下封闭式调节池,其典型构造可参见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版)(第5册):城镇排水,TSBN:9787112200740o5.5转输设施雨水转输设施主要包括植草浅沟、渗管/渠等设施。一般规定如下:a)雨水转输设施的纵向坡度应利于排水,其坡度宜在3虹5%之间,且不得低于现;b)为了便于雨水径流的传输和渗蓄,雨水转输设施的断面形式宜采用梯形,设计雨水流速应符合设计要求

36、,当水流速度过快时,应设置挡水设施;c)应在雨水转输设施渗透层下面设置穿孔导流排水管;d)为了延缓雨水径流速度,控制径流污染,雨水转输设施应种植密集的地被植物,植物选型应按照设计要求,不得随意调整,不宜种植乔木或灌木。5.5.1植草沟5.5.1.1植草沟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1、图22:蓄水层植被种植种植土土工布级配砾石层土工布素土夯实图21转输型植草沟构造示意图蓄水层植被种植种植土土工布透水软管级配砾石层土工布图22渗透型植草沟构造示意图5.5.1.2植草沟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23:图23植草沟施工流程图5.5.1.3准备及测量放线应符合以下要求:a)宜在周边绿地种植、道路结构层等施工均已完

37、成后进行;b)按施工图设计进行放线,埋设控制点。5.5.1.4土方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形控制纵坡,以免阻水;b)边坡应进行压实以防止坍塌及水土流失;c)断面达到设计要求,如倒抛物线形、三角形或梯形的断面要控制到位、美观;d)沟槽开挖完成后,设计挡水堰的位置应设置临时挡水坝/袋,防止沟槽内土壤流失。5.5.1.1植物种植应注意以下要求:a)植草沟边坡坡面进行绿化种植时,应有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b)边坡栽植土的理化性质符合植物生长需求;c)混凝土格构、固土网垫、格栅、土工合成材料、喷射基质等施工做法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d)喷射基质不应剥落栽植土或基质表明无明显沟蚀、流失;栽

38、植土(基质)肥效不得少于3个月;e)在雨季进行喷播种植时,应注意覆盖。5.5.2渗管/渠5.5.2.1渗管/渠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4:纺噌喻图24渗管/渠典型构造示意图5.5.2.2渗管/渠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25:图25渗管/渠施工流程图5. 5.2.3渗管/渠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渗管/渠应设置沉泥井等预处理设施;b)渗管可采用穿孔塑料管、渗排管、无砂混凝土管等材料制成,塑料管开孔率应控制在1%-3%之间,无砂混凝土管的孔隙率应大于20%;c)渗管四周填充砾石或其他多孔材料,砾石层外包土工布,土工布搭接宽度不应少于200mm;d)渗井的出水管的管内底高程应高于进水管管顶,但不应高于上

39、游相邻井的出水管管底;e)渗沟设在行车路面下时,覆土深度不应小于700mm。5.6净化设施雨水净化设施主要包括绿色屋顶、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设施等。一般规定如下:a)雨水净化设施应结合场地条件设计施工,当规模不能达到径流污染控制要求时,应在前端设置预处理设施;b)在雨水径流易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其雨水净化设施的进水口应设置预处理设施;c)雨水净化设施的底部应设置种植土层、滤料层和砾石层,砾石层和滤料层之间应设置土工布,同时应在砾石层中设置穿孔排水管,其管径等参数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d)生物滞留槽的前端宜设置植草缓冲带或消能卵石沟作为预处理设施,而在砂滤池的前端宜将沉砂池作

40、为预处理设施;e)在雨水净化设施内应种植根系发达的本地耐淹耐旱植被,不宜种植乔木。5.6.1绿色屋顶植物基质层过滤层 排水层 保护层排水管建筑屋顶5.6.1.1绿色屋顶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6:防水层图26绿色屋顶典型构造示意图5.6.1.2绿色屋顶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27:图27绿色屋顶施工流程图5. 6.1.3绿色屋顶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新建、既有建筑屋面覆土种植施工应按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JGJ155-2013)的要求进行。b)种植屋面找坡(找平)层和保护层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的有关

41、规定。c)进场的防水材料、排(蓄)水板、绝热材料和种植土等材料应按规定抽样免验,并提供检验报告。非本地植物应提供病虫害检疫报告。d)绿色屋顶防渗层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铺设防渗膜时应保证屋面和防渗膜光滑、干爽、干净、无破损; 防渗膜和防雨板应按厂家要求施工,搭接长度应遵照厂家要求; 防渗膜铺设后应保持屋面的原有坡度,并应进行至少24小时防渗测试。e)绿色屋顶种植土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 铺设前应对种植土进行测试,其各项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种植土粒径应满足下表要求,见表1:表1绿色屋顶种植土粒径要求筛孔(mm)通过量(Q12.7075-1008.5020-7015-500.25100.0745

42、种植土铺设前应采用绿色屋顶使用的土工布进行筛分,通过量不得大于7乐种植土应铺设平整,保持自然状态,不应夯实。f)种植屋面用防水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最小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IoOmnb卷材收头部位宜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和密封材料封严。g)防水材料的施工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C;而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一10;反应型合成高分子涂料施工时,环境温度宜为5-35h)种植应符合以下要求: 种植容器排水方向应与屋面排水方向相同,并由种植容器排水口内直接引向排水沟排出; 种植土进场后应避免雨淋,散装种植土应有防止扬尘的措施; 现场植物宜在6

43、h内栽植完毕,未栽植完毕的植物应及时喷水保湿或采取假植措施。i)绿色屋顶的防风设施应符合以下要求: 防风设施不能影响植物生长,宜采用聚乙烯三维植被网; 网格孔径宜为1-5mm; 应选用耐火、耐老化材。5.6.2植被缓冲带5.6.2.1植被缓冲带典型构造如下,见图28:图29植被缓冲带施工流程图5.6,2.3植被缓冲带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植被缓冲带施工时应先按照施工图要求进行场地平整,校核标高、坡度,最后进行植被种植;b)植被缓冲带断面形式、土质、植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c)消能沟槽、渗排水管、净化区以及进、出水口等应严格按设计布置施工,排水管与周边排水设施平顺衔接;d)植被布置严格按设计要

44、求进行施工,并应符合规范CJJ82-2012的规定。5.6.3初期雨水弃流设施5.6.3.1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30:图30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典型构造示意图5.6,3.2初期雨水弃流设施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31:测量放线基坑施工一钢筋施工一混凝土施工一墙体防渗漏施工一伸缩缝处理一管道安装图31初期雨水弃流设施施工流程图5.6.3.3初期雨水弃流设施的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施工需断接雨落管时,不应破坏建筑散水和建筑基础;b)雨水弃流装置的位置及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c)雨水弃流排入污水管道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确保污水不倒灌;d)初期雨水径流弃流池,雨水进水口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格栅,

45、格栅的设置应便于清理,并不得影响雨水进水口通水能力;e)流量控制式雨水弃流装置的流量计应安装在管径最小的管道上;f)初期雨水径流弃流池在人口处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可调节监测连续两场降雨间隔时间的雨停监测装置,并与自动控制系统联动;g)自动控制弃流装置的电动阀、计量装置宜设在室外,控制箱宜集中设置,并宜设在室内。5.6.4人工土壤渗滤设施5.6.4.1人工土壤渗滤设施的典型构造如下,见图32:图32人工土壤渗滤设施典型构造示意图5.6.4.2人工土壤渗滤设施应按下列工序施工,见图33:图33人工土壤渗滤设施施工流程图5.6.4.3人工土壤渗滤设施施工应符合以下要求:a)施工前,应将基槽上的积水排除、

46、疏干,将树根坑、井穴、坟坑等进行技术处理,并整平;b)换土沟槽底部不得超挖,靠近沟槽底部20Cin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完成后槽底不得扰动;c)换土沟槽边坡支护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沟槽顶堆土距沟槽边缘不小于0.8m,且堆土高度不大于设计堆置高度及1.5m;d)防渗膜铺贴应贴紧基坑底和基坑壁,适度张紧,不应有皱折;e)防渗膜与溢流井应连接良好,密闭,连接处不渗水;f)防渗膜接缝应采用焊接或专用胶粘剂粘合,不应有渗透现象。施工中应保护好防渗膜,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g)渗滤体铺装填料时,应均匀轻撒填料,严禁由高向低把承托料倾倒至下一层承托料之上;h)渗滤体应分层填筑,碾压密实,碾压时应保护好渗管、排水管及防渗膜等不受破坏。5.7 施工保护措施a)对于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裸露边坡应及时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