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女性服饰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京梦华录》女性服饰考.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东京梦华录女性服饰考摘要:东京梦华录是北宋人士孟元老以回忆录的方式撰写的北宋历史,其中记录的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穿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后世研究宋代服装有参考价值。书中详细记载了宋人在酒楼中的穿着以及元旦朝会中各国使节的穿着,甚至集会时各色艺人伎者的服装都有详细的描写。文章针对其中女性服饰描写的部分进行研究。关键词:东京梦华录;服饰;影响因素1概论东京梦华录全篇一共三万余字,共十卷,除卷一、卷二、卷八外,其他卷都涉及不同人物的服饰描写,有七千余字,约占全篇的1/4。其中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和卷十车驾宿大庆殿因为涉及艺乐伎人和仪仗侍宦,对服饰的描述尤其多。上至公主后妃的锦服华冠,下至各行的买卖
2、人的制服和不同等级者不同服饰的说媒婆子,东京梦华录用朴实的语言最真实地还原了个鲜活的东京城,详细描述了北宋人的衣食住行。正是因为这些描写,他们的面目才生动起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是怎样生活。下文主要对其中女性服饰部分单独进行分类和分析。2女性服饰2.1 首服2.1.1 特髻冠子“三辅谓之假髻,即今日特髻也。”宋初受五代的影响,继续流行高大华丽的假髻,且以髻愈高愈美。在福建福州黄昇墓中,黄舁的尸身头发保存完好,其发式便是高髻。因为这种华而不实的发髻挽时褥要大量假发,便出现了专门用假发编制使用时直接套在头上的特髻冠子。傅伯星先生提到北宋生活中贵族妇女并不编这种发式,一般是女艺者和伎者才使用此种发
3、髻。东京梦华录中也提到“皆诸寺帅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楔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说明当时就有专门售卖这种特髻冠子的店铺。2.1.2 盖头唐初宫人著幕离后又戴阜罗,亦谓之巾璞头,今之盖头。”这里的盖头是指妇女头上搭戴的一种头纱,材质多为薄质纱罗,在各种宋画中都可以见到,平民妇女生活和劳动时都会穿戴。更为讲究的盖头是用紫罗制成的紫罗盖头。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提到“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工2.1.3 冠子冠子在宋代妇女的头饰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东京梦华录也在娶妇一节写到中等媒人戴冠子,且市集还有专门售卖冠子的。宋初的头冠“金银珠翠,采色妆花,初无定制,因此,这时的头冠样式最
4、为多样,造型也最为华丽夸张,代表为各色角冠和各色花冠。角冠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白角冠。白角冠发源于宫中,后在民间亦流行开来。宋仁宗提倡节俭,对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十分不喜,明令禁止不得再用角冠,且日常的冠长不得超过四寸、宽不能超过一尺,又有说冠高不能过七寸、梳不能逾尺。仁宗之后,靡奢之风又起,角冠再次兴起,且材料多为更加奢侈、靡费的鱼枕、象牙、玳瑁。花冠特别受宋代妇女的青睐,这与宋代整个社会男女皆爱戴花的社会风气是密不可分的。花冠实为花型软帽,用竹或丝织品做成花形的冠,套于发髻外。花冠种类繁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花冠有用像生花做成的一年景花冠,用绢、帛等做成的四时花卉装饰在花冠上。一年景又称四时景的
5、花样,也见于妇女的衣服上。2.2.1 褶子稍子,通背子,是宋朝女性服饰的代表符号,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其媒人有数等,上等戴盖头,着紫背子,说官亲宫院恩泽”。背子是宋代男女皆穿的一种常服,但又有一定的区别。男子的背子只能作为日常穿用的服饰,穿着仅限于公服之内。稍子对于宋代女子而言,可以作为礼服,在祭祀、皇后拜谒、生辰、宴饮等场合穿着不失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穿着也不会过于正式。背子的衣长没有定制,常见的长度为膝上、及膝、膝下、及足等,但一般来说,贵族妇女及宫中女子的稍子一般较长,因为她们不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而民间的劳动妇女的稍子一般较短,山西稷山白辛庄宋墓出土的女陶俑就身着长不及膝的短背子。背子最
6、常见的衣领型式是直领对襟式,衣领从领口直通至膝或足部,福建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的一件紫灰绐纱镶边背子便是此种。背子也有交领样式,但比较少见,衣领敞开,不施加任何纽扣或系带。背子的开衩没有固定形态,一般是侧边有开衩,有些开至腰间,有些开至腋下,扶至有些褶子背后都有开衩,两侧长开衩正是稍子有别于长福的地方。箱子会在领口和衣襟处绣花,甚至有些贵族的指子在衣襟、袖口、侧边甚至背后开衩处都有绣花,点缀宝石珍珠,华美异常,这种称为“全衣缘”。而关于褶子的来历说法众多,从朱子语类中我们可以得知,背子是自宋代才开始有的。背子的由来还有一说法:背子本婢妾之服,以其行直主母之背,故名背子。”背子本来是婢女为方便所穿
7、着的服饰,因为婢女侍奉于女主人背后,所以称为“背子。后来习俗延续,才被贵族们采用并逐渐成为常服。这种服装发展的趋势也遵循衣着的一般演变规律。2.2.2 腰上巾宋代妇女着袍时会腰间系巾,除了东京梦华录中描述的“竣糟身系青色花布巾,在宋代仕女图瑶台步月图中两位捧酒和执扇的侍女也腰系帛巾。除此之外,宋代妇女也多在腰间围上鹅黄色的围腰,称“腰上黄,取邀上皇之意。2.2.3 凉衫宋人以着衫为尚,庶人作为常服,官员当作便服。宋史舆服志里就有关于凉衫的记载:凉衫。其制如紫衫,亦日白衫。而关于女子的凉衫,除卷七驾回仪卫中写到“妓女旧日多乘驴,宣、政间惟乘马,披凉衫,将前头背系冠子上外,只在诗词中有记载(苏轼的
8、菩萨蛮中写道:“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除此之外,则再无多余文献记载,所以这里的凉衫的凉应该强调的是其功能性,即清y京薄透的衣衫,常在夏季穿着,解暑的同时又风流婀娜,正是行为比较豪放的妓者们所喜爱的。2.3女性艺人伎者服饰宋代坊市制度的发展也促进了娱乐业的发展,除了官办的宫廷教坊之外,还有民间的杂剧和舞乐团。当时对这些艺人伎乐穿着的规定十分宽松,甚至法律都规定了“妓乐应承公事,诸凡穿着不受法令限制”,比如受到政府禁令的吊敦,伎乐舞者就可以穿着,东京梦华录卷七“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就描写了女童看吊敦的场景:“诸班直常入,祗候子弟所呈马骑,先一人空手出马,谓之引马。女童皆妙龄翘楚,结束如
9、男子,短顶头巾,各着杂色锦绣捻金丝番段窄袍,红绿吊敦束带,莫非玉羁金勒,宝花鞠,艳色耀日,香风袭人,驰骤至楼前,团转数遭,轻帘鼓声。”吊敦是有法律明令禁止穿着的,但是艺人戏剧表演时穿着不算违法。沈从文先生认为服饰的禁令针对普通人是为了阶级的需要,而对于艺人来说则是区分贵贱,不允许她们真的穿金戴银,以假乱真,冒充贵女。3.1 审美变化不同的朝代人们的审美也会发生变化,在服饰上的反映更为明显。宋代社会奥论主张服饰不兴过分华丽,而应当崇尚简朴,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惟务洁净,不异众,宋代强文弱武,比任何一个朝代都更加重视渊博的学识。不仅男子,就连一部分女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读书之风盛行,也造就了宋人的雅
10、。3.2 社会政策的影响宋自开朝以来就提倡简朴,禁豪奢,各代皇帝也曾三令五申,多次申饬服饰“务从简朴”“不得奢僭”。如绍兴五年(1135),高宗对辅臣说:“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已戒中外及下令不许入宫门。今一人犯者,尚恐士民之家未能尽革,宜中严繁,乃定销金及采捕金翠罪赏格。”由此可知这些由上至下的政策对人们选择服饰的影响。3.3 程朱理学的账响总体来说,宋代审美不管男女都偏素雅、简洁。宋代女性的纤细柔美与唐以来的浓艳奔放形成巨大反差,而这种审美是社会审美所决定的,社会以及伦理观念下的女子依然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比起相对宽松的唐朝,宋代女性对品貌的要求更加严苛,
11、行为上也有更多的限制,理学影响下的宋代服饰整体风格与唐代截然不同,趋于内敛保守。有些学者认为缠足的发展是宋代理学禁锢人性的佐证,是宋代社会文明思想倒退、病态的表征,但是原先缠足文化只在世族大户女人中流行,因为贵族妇女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需要从事大量体力劳动的妇女就不会接受缠足。所以足实际上被视为贵族女性身份的一种标志,是一种有限条件下妇女自发地对美的不正常追求,而并不是一个必需的政策。我们不可否认理学对于宋代服饰文化以至于宋代社会文化的影响,但理学对宋朝社会的影响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深刻,毕竟理学只是统治者的一种思想工具,只有它契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才会被利用推行,要说它可以凌驾于中国封建统治集团之
12、上对人们进行约束控制是不严谨的。3.4 宋代纺织技术的发达宋代的纺织技术由于继承了前代纺织技术的良好基础,不论是从丝绸品种的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科学性,还是织物的舒适度和轻便度来说,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福建福州南宋黄昇墓中出土的精美复杂的罗织物便是其辉煌的证明,也是宋代服饰能够多样化的前提。3.5 宋代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与唐代完全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同,宋代的对外开放有时是有一点无奈的,繁重的而外交流费用与政治立场也使得其态度不那么积极。不管是吸取唐“安史之乱”和“五胡乱华”的教训,还是立朝以来周围少数民族侵扰的现状,都使其在对外来文化的表现之一一胡服的政策上是抵抗的,甚至明令禁止不许穿着。但是,文化
13、的影响是没有办法阻止的,且这种影响是交互的,宋朝的汉族服饰也在影响和改变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和审美。对外开放的社会政策在宋代一直延续着,不过这种开放政策较之唐朝更加理性了,尤其是对待胡人服饰和胡人文化,既不是一味地全盘吸收,也不是极端地全面禁止,而是在创造中对胡人服饰和胡人文化兼收并蓄,因此使宋代的服装更具有自己的特色。4结语宋朝的社会文化极为丰富,尤其在艺术方面有流芳溢彩的魅力文化的繁华与经济的繁华不能分割,而经济的繁华不仅体现在宋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上,还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以“衣”字为首,宋代的服饰区别于唐代的需丽鲜艳,趋于清新淡雅,但宋代女性服饰的独特魅力是在多个社会因素的
14、影响下形成的,既吸收前朝雍容华贵的整体艺术特点,又形成了独特的雅致着装,而且其还有浓厚男权色彩的影响。东京梦华录中所描写的服装形制与书画和出土的随葬品都可以相互印证,对我们了解宋代女性服饰有很大的帮助。参考文献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6.2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3吕思勉.中国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5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7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8傅伯星.大宋衣冠:图说宋人服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9吴正春,候东圆.宋代女性服饰的研究间.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66-167.10华雯.宋史舆服志中的服饰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6.11段先惠.宋代妇女日常服装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12王叶丽.宋代女子服饰背子的审美意蕴探究.现代装饰(理论),2016(5):246.13田天.宋代女性服饰及其文化蕴涵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5.14张莉曼,汤夺先.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女性民俗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