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河南特岗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2河南特岗试题.docx(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南省2009年特岗教师考试试题(附答案)教育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1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2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B.认知结构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3 .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4 .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SH
2、本位价值取向B.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ZY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5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6 .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B.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C.课程设置的要求D.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7 .马克思ZY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8 .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
3、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B.合作教学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9 .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A.说服法B.榜样法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D.锻炼法10 .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小组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表现为A.阶级性B.道统性C.功用性D.专制性
4、E.刻板性2 .下列教育家中,属于人本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A.凯兴斯坦纳B.卢梭C.康德D.小原国芳E.裴斯泰洛齐3 .学校潜在课程主要是指A.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B.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C.校风、班风等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影响D.未来SH要求的新科技E.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所构成的各种影响4 .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竞技体育观念和竞争意识5 .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策略主要有A.对学生实行专制管理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
5、干部队伍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6.发展性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发展性原则B.激励性原则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C.合作性原则D.整体性原则E.多元化原则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 .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3 .什么是启发性原则?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每小题1分,共10分)1
6、.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2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A.命题B.命题网络C.图式D.产生式3 .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4 .学习者用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等过程的技能就是A.学习策略B.认知策略C.学习方法D.元认知5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A.道德信念B.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C.价值内化D.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6 .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SH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A.
7、认知发现理论B.认知同化理论C.认知建构理论D.顿悟学习理论7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8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份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9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A.相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10 .加工信息时主要依赖来自客观环境的线索,对SH科学、儿童教育、SH工作、文秘公关等与人交往的职业感兴趣的个体的认知风格属于A.场独立B.场依存C.冲动型D.沉思型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8、案的代码填入答题纸相应的位置。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的心理活动B.学的心理活动C.教与学的互动机制D.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E.学校情景12 构成动机的主要成分是A.归因B.成就动机C.诱因D.需要E.评价13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A,变化是持久的B.变化既是外显的行为也是内部的心理结构C.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D.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E.具有先天遗传性14 在操作技能形成的局部动作阶段,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是A.示范B.讲解C.反馈D.练习E.动觉15 教师的威信表现为A.工作水平B.知识水平C.工作态度D.工作作风E.教学
9、能力16 学习策略包括A,认知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C.计划策略D.元认知策略E.内化策略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17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哪些?18 结合实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四、论述题(10分)结合实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答案:教育学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A3.D4.C5.A6.C7.D8.D9.B10.C二、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 ABDE 2. BCE 3. BCE 4. ABD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表现在哪儿个方面? (1
10、)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逐步相互渗透。(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2 .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5. BCDE 6. ABCDE(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19 什么是启发性原则
11、?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有:(1)教师要掌握和运用好“启发”的条件和关键。(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建立新型的尊师爱生的关系,发扬教学民主。四、论述题(10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学校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
12、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其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进行着有规律的更替,在前一个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个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这一阶段内,其身心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个时期,这种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其身心发展推进到一个崭新的
13、阶段。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地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人为地将各个阶段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引渡工作。(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发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种不平衡性。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从生理方面来看,如果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以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因此,教育者要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机能发生隙碍
14、、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起坚定的信心。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做到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由于性别、遗传素质、环境、教育、主观努力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个体之间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育心理学部分(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2.D3.A4.D5.D6.C7.C8.B9.A10.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1.ABC2.ABCD3.ABCD4.ACDE5.BCDE6.ABD三
15、、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1)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学习准备;学生的焦虑程度等;(2)外部因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具体而言,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态度、课堂心理气氛、环境因素等。2.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有;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贝U; (5)因材施教原则;(2)发展性原则;(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6)整体性发展原则。3.教育心理学的实践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
16、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四、论述题(10分)迁移是普遍的,迁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迁移作多种分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5)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满分:1。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B.
17、普通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2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3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4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观察法B.访谈法C.实验法D.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视角B.视敏度
18、C.视野D.明适应7 .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o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目标参照测验D.团体参照测验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 .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0 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A.杜威B.卢梭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11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A.教育者B.受教育者C.教育措施D.教育内容12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9、的唯一方法是()oA.理论联系实际B.教育与SH实践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3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冲动型D.沉思型14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
20、,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
21、(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5 .教学26.学校课程27.有意注意28.SH抑制29.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哪些?32 .简述影响SH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分)35 .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2010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A解析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GJ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
22、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2 .B解析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 .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GJ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窕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SH中心课程等。4 .D解析略5 .A解析观察法是教育
23、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6.B解析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7 .A解析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 .A解析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 .C解析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A解析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U.D解析马
24、克思ZY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 .A解析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13 .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二、填空题14 .民主化15.康德16.能动的17.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18.监督调节19.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20.认知内驱力21.态度情感三、辨析题22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
25、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3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SH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24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
26、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名词解释25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6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
27、家庭作业和SH实践等活动;(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27 .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8 .SH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SH干扰。29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五、简答题30 .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
28、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1 .答案要点(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更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32 .答案要点(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
29、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SH意义的大小。(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SH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33 .答案要点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34 .答案要点(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
30、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
31、,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六、论述题35 .答案要点(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SHZY和爱ZG共产D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SH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4)美育方面:
32、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SHZY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本题总分30分)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包括(ABCE)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馈
33、过程E反思过程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ABCE)A目的更明确,B持久性明显发展,C精确性提高,D方法更科学E概括性更强。3、智力群体差异包括(ABC)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志向差异E学习风格差异4、桑代克总结的学习规律(ABC)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结构率E程序率5、知识的表征形式(ABCD)A命题网络B产生式系统C图式D认知结构6、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ABCDE)A问题的特征B已有的知识经验C定势与功能固着D智力水平、E情绪状态7、抑郁症的表现(AB)A焦虑B情绪消极C消极认识D动机缺失E躯体疲劳8、下列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有(ABE)A计划策略B监视策略C学习时间策D监控策略
34、E调节策略9、一个7岁儿童的智力年龄是8岁,则他的比率智商是(C)A70B80C114DlOOE12510、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动机是(ABC)A内部学习动机B外部学习动机C认知内驱力D自我提高内驱力E附属内驱力。11、学习动机是由哪些方面构成的(AB)A学习需要B诱因C家长赞许D教师认1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迁移分为(AB)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E正迁移F负迁移13、影响迁移的因素(ABCDE)A相似性B原有认知结构C学习的心向与定势D智力E教学指导14、练习曲线规律(ABCDE)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一个高原期C后期进步慢D总趋势是进步E有时出现暂时退步15、态度
35、的核心成份(B)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16、有结构问题的特征(AB)A问题的明确性B解法的确定性C问题不明确性C解法的开放性17、学习某材料,10次正好记住,那么学习多少次效果最好呢?(D)A8次BlO次C12次D15次E20次18、学习策略由(ACD)策略构成A、认知策略B、计划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9、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有(BCD)A、变通性B、认知性C、目的性D、序列性。2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属于(B)A、行为ZY观点B、人本ZY观点C、认知观点D、建构ZY观点21、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有(ABCD)A、不平衡性B、差异性C、定向性和顺序性D、连续性和阶段
36、性2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CD)A、展开性B、简缩性C、外显性D、客观性23、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ABCD)几个阶段。A、原型定向B原型固化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24、奥苏贝尔提出的几种同化模式是(ABD)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先行组织者D、组合学习25、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ACD)A、知识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技能的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26、常用的直观形式有(ABCD)A、情景直观B、实物直观C、模象直观D、言语直观27、”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B的教学技术。()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
37、为28、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BE)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修养D、道德素质E、道德行为29、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C)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30、“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B)A、创造性B、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二、填空题(共15题,每题1分,根据所学知识将答案填在每题9、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心向与定势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10、皮亚杰认为,守恒是成就动机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11、归因理论是从调节策略来阐述行为动机的。12、影响学习准备的最主要因素是和学习。13、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14、布
38、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三个过程。15、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三.辨析题(共5题,每题5分,请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原因,本题总分25分。)1、斯金纳认为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3、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4、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5、布鲁纳认为学科基本结构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四、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本题总分20分。)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2、简述奥功贝尔迁移的主要内容?3、简
39、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4、简述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本题总分30分。)1、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2、结合实际说明应当样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心向与定势2、成就动机3、调节策略4、概念同化5、SH自我6、陈述性知识7、动作技能8、自我实现9、中等10、具体运算11、结果12、成熟13、桑代克14、评价15、心理三、判断题1、J2、X3、J4、X5、J四、简答题(略)五、论述题(略)06年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B)A、前后一样B、先快后慢C、先慢后快D、没有规律2、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
40、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C)A、变化B、改变C、变式D、突出4、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A)A、1903B、1913C、1914D、19005、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B)A、SH自我B、心理自我C、生理自我D、精神自我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C)A、合作学习B、发现学习C、情境学习D、指导学习8、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D)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9、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B)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个别化学习D、掌握学习10、按照迁移性
41、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A)A、正与负迁移B、纵向与横向迁移C、普通与特殊迁移D、顺向与逆向迁移1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C)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13、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C)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B)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
42、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D)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二、填空题16、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水平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式。17.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18、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19、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般认识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体验假设。20、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21、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
43、是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22、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11至15o23、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24、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给定和目标。25、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焦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三、名词解释:26、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特点。27、心理发展:所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邙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系列心理变化。28、创造性: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SH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9、知识
44、: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30、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四、简答题:3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首先,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其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签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有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3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是连续性与阶段性,二,定向性与顺序性,三不平衡性,四差异性33、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
45、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己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最新的发展水平。3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酬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如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
46、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SH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SH,了解自我,通过讲座的形式使人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35、简述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构成?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五、论述题:36、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美,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37、论述知识学习的作用?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适应现代SH的生活
47、。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越高,就越有助于心智技能形成。再次,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通过知识的学习,个体体验着前人的创造成果,这对于创造态度的获得起到了积极作用。38、论述青年期的心理特点?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重上,心理上和SH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己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变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公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