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1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81431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4.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3-1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S3-1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S3-1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S3-1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S3-1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3-1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3-1 路基、路面设计说明.docx(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篇路基、路面专家组意见执行情况完善新老路路基衔接设计。本次设计由于老路等级较低,现有路基压实度及路基强度达不到 本次设计要求,本次设计老路不利用,全部采取反挖处理,时于 局部老路反挖存在难度的路段,在保证基底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 的同时.采取挖台阶等的方式进行路基衔接设计.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一览表K2+200-K4+080段沥青混凝土芹田K4+080-K8+900水泥混凝土路而一、初步设计审查会专家组意见执行情况二、施工图标段划分情况说明本项目共划分为2个施工标段。本标段为第2标段。标段起讫桩号长度(Km)1K()+000-K2+2002.21K2+200-K8+943.86.7438

2、三、原有公路技术状况及现状(一)原有公器等级及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平原微丘区:(2)路基宽度及路面结构:路基宽8.5米,路面宽7.0米;即0.75米土路肩(左)+3.5米行车道(左)+3.5米行车道(右)X175米土路肩(右),路面现状为沥青混凝土路面(K2+200K4+000于2013年改造)及水泥混凝土路面。(3)路面设计标准轴载:路面标准轴载BZZ-IO0。(4)设计洪水频率:路基、桥涵为1/25。二)原有公路现状(1)路基现状经调查,老路路基均为填方路基,除部分桥头路基填方较高外其余路段路基填高较小;路基两侧大多为农田、水塘、房屋。原路堤防护主要有草濯混植、路肩墙等防护形

3、式。现状道路公路段部分路段设置有梯形、矩形排水沟,部分路段路基路面排水不畅。(2)路面现状本项目老路路面K2+200K4+080段为沥青路面,K4+080K8+900段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目前道路总体状况良好。全线路面采用自由分散排水。超高段排水直接通过路面漫流至超高内侧行车道,最后经由土路肩排出。(3)路基防护及排水1)路基防护原路堤防护主要有草灌混植、浆砌片石挡土墙等防护形式,根据现场调查,现状挡墙使用状态较好。2)路基排水+0.75米土路肩。机动车道及硬路肩横坡均采用2.0%,土路基横坡采用4.0%。具体断面设置形式见图。(四)加宽设计本工程除平交口处外,主线无加宽设计。(五)超高设计说明

4、本项目一般路段设计时速为80Kmh,根据规范要求,当平曲线半径R2500m时须设置超高。超高方式以中央分隔带边缘线为旋转轴设置超高,路基不设置加宽。全线共有两处平曲线需要设置越高,最大超高设置为3%(考虑该路段位于水湖镇城镇规划建设区且与终点合水路较近,超高均按照远期规划城市主干路标准设计)。五、路基设计、施工工艺、参数、材料要求说明路基设计高程采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高程。路基设计高主要受老路路基高、桥涵、地下水位、滞洪区与坪区洪水位等因素控制,在满足其各项要求的同时,调整路基设计高以控制路基填挖高度。对于低填、浅挖路段边坡,坡脚、坡顶取消折角,采用贴切自然的圆弧曲线过渡,在设计中边坡防护全部采

5、用生态防护,保持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从而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设计应本着质量可靠、安全经济、工艺成熟、审慎创新、环保美观、统合设计的原则。贯穿路基设计以详实的水文、地形和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积极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思路,结合项目所处区域特点,在保证路基工程具有足够强度、稳定、耐久的质量基础上,通过平纵优化、土石方平衡以及路基填挖的综合比较,做到最大限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公路占地、保护生态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96珞床下部40Cm0.4-0.896上路堤0.87.594下路堤1.5以下93零填及挖方路基0-0.4960.40.896(四)一般赛方段路基填方段边坡坡率采

6、用n=1.5;坡脚设置宽度Im的护坡道,护坡道保证向外4%的横坡,护坡道外侧设置梯形排水沟,排水沟宽、高均为0.6m,边沟外LOm为用地界,局部可调整征地宽度,使路堤边沟在一段长度内保证平面线形顺畅,以利于排水,美化景观。局部路段采用支挡构造物收缩坡脚,减小路基占地宽度。路基土石方数量表中已扣除路槽部分的数量;一般填方段清表按50Cm考虑,填前碾压地表沉降IOCm,共计60cm;清除的表土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应结合附近地形进行臬中堆放,以使用于边坡、中央分隔带等部位绿化用土或者取土坑的复垦。(五)一般挖方段路基本项目挖方段落路肩外设置矩形盖板边沟,边沟外设置Lom护坡道,护坡道外采用1:1.5坡

7、率放坡,坡顶外LOm为用地界。(六)路床处理路床底以上80Cm厚采用满足路床填料要求的素士回填,当填料的CBR值不满足要求时,采用石灰改善土填筑,根据项目沿线取土场土工试验,本项目路面底面以下040cm路床填料采用8%的石灰改善土填筑、4080cm路床填料采用6%石灰改善土填筑,压实度要求达到96%。(七)过渡段路基设计(1)低填浅挖路基设计填方高度小于l54m的路基属于低填路基,为保证路基填土能更好的被压实,应对低填路基基底进行特殊处理。对此路段地表进行清表处理后,开挖至路槽底,并对路床80cm进行超挖,之后,应继续向下超挖40cm,采用碎石换填。(2)台背过渡段路基设计为保证压实质量以减少

8、桥台跳车,桥梁及涵洞台背设置过渡段,本次设计对桥涵过渡段基底,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重交通、特重交通公路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40MPa,本条道路上基回弹模量取4L0MPa待路基建成后在不利季节实测土基回弹模量,若小于设计值,采取翻晒补压,固化处理等措施。(二)路基高度设计路基高度设计原则:路基设计高主要受桥涵构造物、洪水位、老路纵坡高程、路面改造加铺方案等各类因素影响,路基高度控制在洪水位+雍水高+0.5m安全高度以上,一般填方路段路基最低高度根据地下水位,结合填料类型,按路床处于中湿以上状态所需高度确定。路基设计标高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高程。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9、为1/100。(三)路基填料填方路基应优先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最小强度(CBR)值必须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泥炭、淤泥、有机土、强膨胀土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由于透水性差,干时坚硬,不易挖掘,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黏性和膨胀性,毛细现象很显著,浸水后能较长时间保持水分,承载力很小,不宜直接作为路堤填料。如缺乏好的镇料时,可采取掺石灰、固化材料等技术措施,对这些黏性土进行砂化处理,以改善土质提高其强度。浸水路提、结构物台皆回填、特殊路段换填处理,均应优先选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填筑。在

10、渗水材料缺乏的地区,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宜用石灰等无机结合料进行处治。路床填料应均匀、密实,强度高,最大粒径应小于IoOmm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一致。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填料应用部位(路床顶面以下深度)(01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mm)路堤路床上部(00.4)8100路床下部(0.4-0.85l上路堤(0.81.5)4150下路堤01.5)3150零康及挖方路基00.48i零填及挖方路基0.40.85100路基侵压水塘时,须对原水塘淤泥进行全部清除,满足路基规范要求后,才能回填。路线穿越沟塘路段,一般需将淤泥层全部清除,基底采取碎石回填至常水位。(+)清表土的利用本

11、项目总体上填方较低,路基宽度较大,路基清表土数量较多,后期路基的绿化和中分带用上十分紧缺,应高度重视清表土的管理工作,利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做好清表土管理十分必要。清表土妥善管理,可以减少、防止水土流失,避免污染周边水体。工程后期能够用于中分带和边坡绿化用土以及土地的复垦,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同时,诚少该部分借土用地数量。因此,加强清表土的管理和利用,生态环保效益、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明显。建议本项目在建设初期,就对清表士的利用做出统筹安揖和规划,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建设理念贯穿本项目的各个环节。六、路基防护工程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类工程由以功能性为主,逐渐改变为在保证既有功能

12、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利用资源,让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起来。对于边坡工程来说,已由单一的防护工程转变为防护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使之既达到护坡的要求,又可以进行道路景观的绿化,使工程更人性化、景观化。所以,在路基防护工程设计中,应以保证工程安全为原则,同时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设计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树立设计上最大限度的保护,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和建设中最大程度的恢复”的理念,在深入分析本项目地形、地质、地貌特点基础上,经过充分的方案比选论证,选择在技术、经济、工艺、经验和效果各方面具有综合优势的防护方案。对本工程优先采用草濯混植、拱形护坡等生态

13、防护,减少行工体积,同时也保留防冲刷性强的拱形护面工程防护措施。对低填路段尽量将边坡放缓,与原地貌融为一体,形成缓冲带,兼具美化环境、提高行车安全的功能。(一)填方路堤段边坡防护(1)一般路堤段,当路堤边坡高度小于4.0米时,边坡采用草灌混植防护,草灌混植中草种可采用高羊茅、狗尾草、黑麦草、狗牙根、杂三叶等,低矮灌木可选择迎春、酸枣、紫稷槐、马棘、绣线菊、腊梅等。草灌应按花期不同,混杂使用,以达到边坡色彩随四季变化。(2)路堤边坡高度不小于4.0米时,边坡坡面采用C25现浇混凝土拱形护坡配合草灌混植喷播防护。采用40Cm碎石处理后,路基全部级配碎石填筑。桥涵台背过渡段路基填料填筑时应在全部高度

14、内达到路床的压实要求。桥涵台背处原地表处理要保证压实度不小于90%,过渡段范围内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o过渡段与一般路基挖台阶衔接,每级台阶宽不小于2.0米,并以2%坡率向一般路基便斜。(3)新老路基拼接设计由于本项目现状道路等级低,老路路基总体强度达不到一级公路设计标准要求,本次设计对老路采取挖除处理,对于部分填方高度大于l54m路段老路面保留作为道路路基利用,在此路段的路基横向衔接过渡段。根据以往老路改建项目经验总结,老路拼接部位施工质量对改建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存在不易压实和工后沉降等现象,是路面开裂破损的诱发区域。因此,本次设计时重视和加强该部分的处理,增加了开挖台阶和铺设双向土工

15、格栅设计方案,并要求在施工时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施工。根据调查,现状土路肩多为绿化种植,其下杂填土层较厚,为保证路基质量,应对老路土路肩进行挖除,将士路肩清除至新建路床底面后进行换填处理,若路床以下土质较差应继续超挖。一般路段的路基拼接应先清除土路肩,并垂直于边坡方向滑坡30cm。为提高路基拼接质量,在清坡之后需对老路边坡进行削坡处理,深度为垂直于边坡方向50cm。在路基填筑前,还应对削坡后的边坡进行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LOm,在路床顶、底路基拼接处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在各级台阶开挖后,即可与拓宽部分路基同步填筑。(八)原地表处理本项目应施工时,应高度重视原地面的处理。地基表面

16、必须碾压密实,要求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0%,对路基高度小于路床和路面总厚度时,应对地表土层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对于地势低洼、水网水稻田、好区等地下水容易出您的地方,通过翻挖晾晒措施处理,降水效果不好,掺灰处理难以达到理想压实指标时,应提前在路基两侧开挖边沟,通过引排等综合措施降低路基基底土体的天然含水量。在周边料源丰富,工程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可以有选择性对这些基底含水量大路段,采用工程性质较好的透水性材料回填。对地下水丰富的路段地基处理时,碾压方式应使用整压模式,尽可能减少振动碾压,避免由于振动加速毛细水的上升,破坏原有土体结构,致使原地面处理压实更加困难。(九)穿塘路基、浸水路基本项目

17、地处江淮丘陵,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面标高2050m,最大高差约30m。工程区大部分地段为农田。零星分布有沟塘。专用复合肥:对草本植物群落和木本植物群落设计专用复合肥,以促进植物生长。覆盖料:为防止施工后种子裸露和流失,选用吸水性强、保水性好的植物纤维作为覆盖料,长度23cm.用量为120180gm2o稳定剂:为防止坡面侵他和种子流失,用量为1525g着色剂:为了指示喷播均匀程度,可选用绿色着色剂。喷播植被养护管理如果边坡土质条件太差.后期植被的养护管理是建植优良植被的重要因素,也是维持植物群落持久性的基本保证。在喷播实施2个月左右,最好进行1次营养全面的施肥。建议草本群落施肥量为尿素510gm

18、2,复合肥(10:10:10)1020gm2o对于成坪坡面植被的养护,要求每年在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实施2次施肥,建议施肥量:春季施肥尿素10gm2,复合肥(10:10:5)20g/m+秋季施肥可适当加大磷钾肥用量。对于木本群落必须降低氮肥的含量,加大磷肥的含量。但实际施肥量.需要根据植被生长情况和生长季节灵活掌握。4)播种季节:由于植物的生长受降雨和温度的影响很尢一般要求在雨季完成施工,但最好是在雨季结束前1个月完成。这既满足了暖季草本和灌木萌发对高温和高温的要求,又能使植物在进入冬季前达到一定生长量,以抵御冬春季节的干旱,保证第二年有较高的成活率。否则,在非正常季节施工时,需要增加保

19、水措施,如浇水、增加种子用量、覆盖草帘等。(六)珞基边坡防护植物种类的选择(1)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种植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防护效果,应根据沿线地质条件和气候环境选择植物种类。坡面绿化后应与周边相协调。一般原则为:1)对土质要求不高,对气候适应性强,耐寒耐高温,生存能力强;2)具有发达根系,成活率商,固土效果强,茎短叶茂,生长快,落叶期短,对地表的覆盖能力强;3)价格低,当地较常见,无需养护或便于养护,4)采用当地物种作为绿化植物,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且与周边植物冰调一致,草、灌混播。5)据此,可根据种植位置的不同,花期的不同,选择适合地方地质、气候特点的植物。地被植物类:地被植物种子丰富,发

20、芽力强,容易更新,并且早期生长快,有利于初期表土层的形成,对防止初期的土壤侵蚀效果较好;如狗牙根、结缕草、三叶草、马尼拉草及当地各类菊科植物等;乔灌木类:濯木宜和草本植物混合种植,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又避免两者的弊端,达到快速持久护坡的效果,同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如紫薇、紫荆、大叶黄杨、紫槐槐、夹竹桃、合欢等:(二)桥头路基段防护对桥梁两端各10米路基边坡采用实心预制块满铺防护,为了便于检脩,在桥头位置设置Im宽的人行踏步,人行踏步采用8厘米厚睑预制块铺砌,预制块长度49.5厘米,踏步横向由2块组成,预制块之间采用M7.5砂浆勾缝。(三)沿线水塘、沿河路段防护沿线水塘、沟渠路段均采用浆砌片

21、石护脚和35厘米厚的浆砌片石护坡防止冲刷,浆砌片石护坡至最高水位以上50cm,基础埋入冲刷线以下50cm,片石内侧铺10厘米犀的砂砾垫层。砌石石料应选用未风化且浸水不庸解的坚硬岩石。浸水护坡上部根据边坡高度采用草灌混植或其他相应的防护措施。(四)胳肩挡墙防护K8+792K8+922段为规避基本农田保护用地在道路两侧设置路肩挡土墙。(五)生态防护技术及施工方法目前,生态护坡常用施工方法技术较多,有植生卷铺盖法、土工格室护坡法、客土植生带护坡法、三维植被网护坡法、生态多孔混凝土护坡法、挂网喷混植草护坡法、液力喷播技术等,在本项目边坡防护工程中主要采用普通湿法喷播植草防护。(1)技术筒介,湿法喷播技

22、术是将种子、复合肥、纤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水搅拌,混合均匀后靠机械液压原理将其喷播附着在所要绿化的边坡上,一次不宜太厚,不足可重复喷播23次。该技术施工方便、工期短、造价低,而且防护绿化效果好,草籽发芽均匀、整齐,一般一两个月即可形成防护绿化功能。(2)适用边坡类型I适用于土质或全风化的岩质边坡。(3)趋工工艺1)坡面处理:播种苗床的准备是提高植物成苗率的因素之一。为给植物的生根定植、生长和发育提供条件,要求在边坡局部土壤硬度较大(非坚硬岩石)或坡面太光滑时,进行挖水平沟处理,一般水平沟间距5cm,沟深5cm:而对坡面极为不平整或有废渣的区域,建议进行表面清理、平整。2)喷播:为使喷播均匀及

23、加快种子发芽,需将材料在喷播机内先搅拌20min再进行喷播。避免暴雨时喷播施工。在种子损失严重情况下,实施补播。喷播后及时覆盖无纺布,以免雨水冲刷造成喷播材料流失。3)材料要求:种子的质量鉴定:在喷播前一定要对批量种子发芽率进行测定,并根据实际测定的面积,计算实际种子用量。否则将会影响喷播的直接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灌木种子处理。由于灌木种皮较厚,需用温水浸泡和催芽处理,具体措施依据种子的特性而定,以保证灌木的正常出苗。但注意嫩芽不宜过长,否则在喷播搅拌时,出现幼芽受伤,影响灌木成苗率。七、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其防护设计沿线土地资源珍贵,排灌体系较完整,从保证路基稳定和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工程实

24、际情况和环境的特殊要求,对路基、路面综合排水进行了系统设计。全线通过设置纵向排水边沟、纵向涵、急流槽、集水井等排水构造物形成一个完整的揖水系统。工程建设尽可能不改变原有水系。路面排水按重现期5年,路基排水按重现期15年洪水频率进行设计。(一)路基排水(1)填方路段排水全线在路堤边坡外侧设置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截面形式及尺寸根据流量计算确定。长、高熄方路段采用梯形排水沟。截面尺寸为宽、高均为0.6米,采用C25硅预制块排水沟。纵向排水沟设置于边坡坡脚外1.0米(护坡道),汇集路面水和边坡径流。施工中纵向排水沟在一定长度内保持平顺流畅,以利于排水和景观。纵向排水沟与路线应顺畅,纵向排水沟与桥涵构

25、造物、自然沟渠、河、塘及设置的横向排水沟配合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沟底纵坡根据自然地面情况和排水要求进行设计,纵向排水沟控制在300米长以内设一出口,出口处与自然沟渠、河、塘等沟通,或通过涵洞和设置横向排水沟,使排水沟内的水引至路基范围以外。不直接排入附近饮用、保护水体,无法避免时,增设净化池。设计文件中边沟沟底高程根据勘查时地形确定,仅供参考,因施工时清表、修建便道等原因改变了地面高程,应根据实际地形进行调整,按如下设计原则进行实施。1)沟渠纵坡坡度和出水口间距的设计,应使沟内水流的流速不超过沟渠最大允许流速;超过时应对沟壁采取冲刷防护措施。2)沟底纵坡坡度一般不宜小于0.5%。3)沟槽出水口

26、底面高度应高出相交沟渠沟底标高0.1m02m4)路堤边沟出水口间距不宜超过300m。5)涵洞与涵洞(包括通道兼排水)之间路堤边沟可根据间隔距离、原地面坡度综合考虑设置,沿路线采用一坡到底或选取该段分水点作为变坡点分别往前后两侧引排。涵洞与被交路之间路堤边沟有条件时,边沟应向涵洞处引排,当沟底坡度与原地面坡降相反时,可加深下游边沟,垫高上游边沟的方式设置。受地形限制,边沟需引水至被交路时,需设置横向排水沟或过水涵洞将水引至被交路另一侧将水排出路基范围。(2)挖方路段排水对浅挖方、汇水少的路堑路段采用60x60Cm矩形盖板边沟,边沟下设置渗沟。矩形盖板边沟沟身采用C20混凝土现浇,盖板采用C20钢

27、筋混凝土。沟底纵坡尽量与路线纵坡一致,并不小于0.3%o藤本类:藤本植物主要应用于支挡结构物的的垂直绿化。如紫藤、蔷裁、凌霄、爬山虎、迎春、金银花等。建议草灌(乔)组合构建模式类别植被类型单本木本模式A狗牙根(CynodondaetylOn)高羊茅(FestucaarundinaceaSchreb.)一年生黑麦草(Loliumnultifbrum1.am.)有叶画眉草(EragrOStiScunula(ShradjNees.)紫禳槐(AmorphafrticosaL.)(PyracanthafortuneanaLHcritxxVCt)模式D狗牙根(CynodOndaCIylOn)高羊弟(Fcs

28、tucaSirundinaccaSchrcb.)一年生黑麦单(Loliummultitbrum1.am.)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CUrVUIa(Shrad.)Nees.)紫德槐(AmorphafrticosaL.)火蕨(PyrHCanthUfortUnCana(Maxim.)Li)胡枝子(Lespedezabicolorturcz.)国税(SophorajaponicaL.)(2)绿化工程施工注意事项1)对坡面土质贫瘠或采用改善土填筑路基的路段,坡面绿化前应培表土不小于20Cm厚再绿化,确保植物成活;2)对喷播施工前应安排试验段,得出最佳配比;3)绿化初期,为防止雨水冲刷,无纺布覆盖

29、是必要的;4)坡面绿化植物生长时间较长,先锋植物选择非常重要,既要满足前期坡面防护的需要,又要求其能及时衰退。九、路面结构设计(一)路面结构组合设计1、设计原则路面设计应做到满足交通量的需要,适应道路服务功能要求,符合当地筑路材料状况,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要求,技术成熟、性能优良、造价合理。在掌握项目沿线路基特点,严格调查、收集现场资料,因地制宜、合理选材的基础上积极、慎重地推广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2、设计依据气象、水文项目所在区域地处亚热带北部,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温和湿润,梅雨集中。冬夏温差较显著,气流随季节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变化;每年春末夏初,雨带停滞江淮地区

30、,形成降雨集中的梅雨期。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寒冷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所在区域平均日照数约2110小时,光照资源较丰富,近25年年平均气温15.8C,最低气温为-13.OC,极湍最高气温为37.2;年降水量比较丰沛,根据1960-1985年的降水资料统计分析,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023mm,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年份达1522.2mm,最少年份只有460.4mm。历年平均无霜期为234天,初霜日期,一般在11月上旬间:终霜日期,一般在3月下旬。气候分区、沥青等级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资料可知沿线气候分区为IV2区,属长江下游平原润湿区,本项目路面按该气

31、候分区设计。根据气候分区及交通等级使用要求,沥青应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SBS聚和物作改性剂的改性沥青,应采用适宜的生产条件和方法进行,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改性剂量和加工温度,改性剂应分散均匀并达到一定的细度。3、交通量和轴载状况分析1)远期交通量预测本项目现状交通量组成主要有沿线居民出行交通及过境交通组成,随着项目的建成过境交通将成为主要构成,随着合淮一体化的建成,长丰县与淮南的联系更为紧密,道路建成后车辆类型以小型车辆为主,同时由于淮南的煤矿资源较为多,重型拉货车辆也逐渐增加。(二)路面排水(1)路面表面排水(1)路面表层雨水汇至土路肩漫流排水,为防止土路肩受水冲刷,土路肩一般采取撒草

32、种植草进行固化处理。(2)考虑路面层间水的排出,土路肩内铺设复合排水土工网。(3)本次中央绿化带不设置排水措施。(4)超高排水为了防止超高段路面水造成滞留,在超高段中央分隔带边设置缝隙式集水管收集路面汇水,并通过集水井排出路基范围以外。(5)路面水流入如水库、河流、居民点、饮用水源等水体环境敏感区域前,需要设置净化池进行处理,避免污染敏感区域水体。净化池采用具有自我净化能力的生杰池,避免水体污染。(2)路面内部排水为避免雨水过多地渗入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上、中、下面层结构均采用密级配,沥青面层之间均喷洒粘层沥青,粘层油采用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PCR),透层、封层一体施工,沥青采用乳化沥青、下透

33、深度不小于5mm。路面结构边缘排水系统:通过在土路肩内铺设复合排水土工网即时排除路面及土路肩内渗水。(=)其他排水的处理排水设施应与改路改沟的设置相结合进行。若沿坡脚改沟,可以将边沟与河沟进行合并:排水沟排水至沟渠、河流时如对沟渠冲刷严重,应设置急流槽、跌水等设施。施工期间,应结合永久排水设施做好临时排水,经常维护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八、取土场、弃渣场设计方案,环保及节约用地措施本项目填方主要为路基拼宽、路基换填土方,沿线设置有2个取土场,取土场主要设置在土源良好的岗地,为减少车辆运距和施工便道长度,取土场结合各段路基填料需求均匀分布。本项目弃方主要为沟塘路段挖出的淤泥、清表的腐殖土、

34、挖除的老路混凝土面板和老路基层,本着节约费源的原则,清表后的腐植土应设临时弃土场集中堆放,用于后期路堤边坡绿化及中央分隔带填土;挖除的老路混凝土面板可用于沟塘换填。沿线设置有2个弃土场,弃土场均匀布设,尽量减少弃方运距。取土坑、弃土堆使用后贯彻生态恢复设计、开展复垦设计、倡导“以生态创造生产,以生产维持生态”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场地复垦及保持土地生态能力过程中的作用,实现真正的还地于民。-层位材料名称级配类型20C抗压模量(MPa)15C抗压模量(MPa)15C劈裂强度(MPa)I细粒式沥青建(改性)AC-13C140020001.42中粒式沥青硅(改性)AC-20C120018001.2

35、3祖粒式沥青松AC-25CI(XX)12000.84水泥稔定碎石CCR150015000.55低剂量水泥确定碎石CCR7007000.3b、路面各结构层的容许拉应力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计算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的容许拉应力,沥青色采用15C劈裂强度,水泥稳定碎石采用90天的劈裂强度。计算结果见下表。层底拉应力计算结果层位材料名称允许拉应力(MPa)I细粒式沥青珍0.352中粒式沥青殓0.253粗粒式渐青舲0.204水泥稳定碎石0.215低剂量水稳0.13(2)路面结构组合1)新建段路面结构新建部分公路段行车道及硬路肩、城镇段机非混行车道路面结构本项目路面拓宽部分及穿现状

36、城镇段采用新建路面结构,根据设计弯沉、路面各结构层容许拉应力及安徽省道路建设经脸确定路面结构层为:4cmAC-13C(改性)+6CmAC20C(改性)+8CmAC-25C+36cm水泥稳定碎石+20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2)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的交工验收弯沉值通过HPDS2OO6路面计算程序计算,交工验收验收标准见下表。交工验收专沉计算结果层位材料名称计算拉应力(Mpa)交工验收穹沉值(OQlmm)I细粒式沥青碎-0.1818.32中粒式沥育龄-0.01519.83粗粒式沥青睑-0.03222.0436Cm水泥稳定碎石0.08225.6520Cm低剂量水樵0.062120.2拟竟项目交通量预测结

37、果(单位:辆/日,小客车)特征年20162021202620312036客车57668670116031411616524货车443860807946943710941合计10204147501954923554274654、设计累计轴次及设计弯沉根据:NI=ClC2nl(P1/P2)4.35Ne=(l+r)t-l365Nlnr(车道系数11=0.4)将各级轴载换算为BzZ-IoO标准轴载IooKN.15年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Ne=1.92Xio7,交通等级为重交通。设计弯沉:Ld=6OO*Neo2*Ac*As*Ab=21.0(0.01mm)5、土基类型及土基回弹模量:1)路基土干湿类型

38、:根据项目所处地区已有的设计经验及查表综合考虑得出路基临界高度,参考外业中调查的地下水位,确定了路基的最小填土高度来保证路基在不利季节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2)土基回弹模量:根据本项目路基土类、干湿类型及施工情况确定干燥及中湿状态下土基回弹模量Eo=400MPa,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Q-2006)中“重交通、特重交通公路上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40MPa,本条道路土基回弹模量取41.0MPa:待路基建成后在不利季节实测土基回弹模量,若小于设计值,采取翻晒补压,固化处理等措施。6、结构设计(1)新建路面a、路面设计的结构参数:统一采用圆柱体试件测定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沥青混凝土在弯

39、沉指标计算中用20C抗压模量,底层拉应力计算时采用15C抗压模量.允许拉应力计算时采用15C劈裂强度。半刚性材料的设计龄期:水泥稳定类为3个月。根据交通部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与参数的研究总报告,参照室内混合料实验结果,结合国内已建成路面调查情况,确定各层材料设计参数见下表。结枸设计参数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5残留延度(K)T)(Cm)不小于6密度(151C.gcm3)不小于实测记录SHRP性能等级PGM-22SBS改检沥青质量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针入度(25C.Ioog55)(0.imm)50-60针入度指数PI不小于O软化点(R&B)CC)不小于7560C动力粘度(Pas)不小于50001

40、35C动力粘度(Pas)不大于3延度5T,5cnVmin(cm)不小于25闪点(七)不小于230溶解度(%)不小于99弹性恢复25C,(%)不小于75贮存稳定性需析,48h软化点差,(V)不大于2.5密度(15C,gcm3)质量变化.()不大于1.0TFoT后残留针入度比()不小于65残留延度(5X?)(cm)不小于15SHRP性能等级PG76-22(2)粗集料用于沥青面层的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上面层采用玄武岩,中下面层采用石灰岩。厂家应有专门的除尘设备,严格控制针片状颗粒含量、酚尘的含量,采用鄂式机头破、反击式破碎机二破,整性机三破进行破碎,加工成最

41、后的产品应具有良好较正方的颗粒形状。反对部式机反复破碎,以防集料产生内伤,影响路面质量。粗集料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沥青混合料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类型石料压碎tfi(%)w%磨耗损失表观相对密度吸不1(%)坚固性(%)针片状颗粒含t(M)75mm软石磨光值(PSV)与浙背三AC-132628%2.6201215%1%425级其他面层2830%2.53.01218%1%5%4级说明:1、表中表面层水洗法VOo75mm颗粒含量1号料口.6%,2号料08%,3号料1%2.表中4级表示中下面层石料的粘附等级或经采取抗剥落措施后达到的粕附等级。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为:227.2(0.01mm)。4)废旧路面材料的处理为充分利用原有老路的沥青面层铳刨料,设计中可将老路面层旧沥青铳刨料用于改路或顺接道口路面的底基层。老路挖除后水泥面板破碎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