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学前教研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学前教研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区域学前教研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作者简介:原文出处:成才(武汉)2018年第20189期第6T7,46-50页期刊名称:幼儿教育导读(教师教学)复印期号:2019年01期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教研机制的实践研究胡慧(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一、公益普惠教研机制概念的解读公益普惠是学前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公民依法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学前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公益普惠教研机制指区域学前教育的教研工
2、作要秉承普遍、公平、公益的原则,面对全区所有公民办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体现教研服务的普及化、全免费、网络依口制度化,采取公带民”的教研模式,实现区域有效教研的广覆盖和优质发展。公益普惠教研机制由区域教研部门主管,在临近地域内,由一所公办幼儿园担任领衔园,负责带动一所或多所民办幼儿园的教研工作。公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的园本培训I、教研管理、教学研究方面进行指导、引领和帮扶,其行为特征是公益服务、个性服务、长效三务与持续服务。武汉市武昌区教研培训中心自开展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教研机制的探索以来,主要探寻了强园引领、合作引入、优势引带、资源引通、效益引动的五引式公益普惠教研机制的实施,力求形成公益
3、普惠教研的燎原之势。二、公益普惠教研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一)强园引领,建立点片连带机制1 .以片区优质公办园为中心,建立片区“引带网络。我们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点”优先建设,选择有广泛共识的面大力推进,在区域范围内深化合作。自2014年起,武昌区教育行政部门印发了武昌区学前教育联园发展同盟建设实施方案,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片以示范性公办园为领衔园,示范园园长为牵头人和管理者,采取公办+民办和1+N”的方式组建了片区“公带民”联园发展同盟。各领衔园制定了公带民”联园发展同盟三年规划,公、民办园间每年还要签订联盟协议。通过行政部门的推,公办园的领,民办园的跟,形成了片区“引带”网络。(如图1所示
4、)。2 .以民办园发展需求为核心,顶层设计合作计划。公益普惠教研机制是武昌区教育局向社会提供的一项制度性公共产品,我们加强了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让公民办联盟园共商合作、统筹协调、制订合作计划。初步构建了实地调研审视差异集中问题一共定专题一拟定计划的实施步骤。一是实地调研。公办园深入到联盟内的民办园,对民办园教研现状、师资水平、办园条件等进行了解,实地调查园所情况。二是审视差异。针对公、民办幼儿园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开发差异间蕴藏的教育资源,找到公、民办教研工作的“结合点。三是集中问题。联盟园管理层根据前期调研和问卷调查情况,梳理和集中几所结对的民办园面临的共性问题。四是共定专题。同盟园共同协商
5、通过剖析盲点找到生长点,达成共识,确定每学期联盟教研的主题。五是拟定计划。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由公办园设计制定每学期的联盟计划,并征求民办园的意见进行完善。比如,A公办园下到联盟的民办园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A公办园发现民办园普遍教研活动比较低效,大家对教研活动有很多困惑。民办园A教学园长提出教研活动到底要研什么,我们很难把握;民办园B老师提出教研活动中,不知道怎么去围绕问题进行思考;民办园C管理者提出,对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流程不是很清楚,目前自己园所开展的主要形式就是上一节观摩课,大家评议一下,感觉这样的教研活动不规范,但又不知道如何开展等等。公办园的教研管理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而归
6、纳出民办园对于开展教研活动都还在起步阶段,对其基本的结构设计和流程都不清楚”的共性问题,最终形成了合作计划框架。3 .创互通互融模式,建片区开放格局。区域协作秉持的是开放的区域主义原则。因此我们片区公、民办联盟教研涉及到了片区内每一所民办园,不设门槛、没有壁垒,并且采取有效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推进区域互通互融教研模式。定期座谈机制一从纠错到究错。每学期开展一次手拉手、话教研”幼儿园园长、教学园长教研座谈会:一是营造轻松的氛围,消除园际间、园长间的陌生感;二是明确联盟教研工作的宗旨;三是领衔园园长从以前座谈只找问题纠错误”的形式转变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形式,公办园与民办园园长进行面对
7、面沟通,帮助民办园分析出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提高民办园园长对幼儿园教研工作的认识。定点送教机制一从定地点到定生长点。送教上门送教下园是我们常规的帮扶模式,但以往的这种帮扶活动是公办园有什么课就送什么课,送教的内容比较广泛,没有针对性,没有根据联盟教研计划中的主题开展。五花八门”的送教课让民办园老师没有对一个问题或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的思考,建立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因此,我们尝试由以前只定送教的地点扩展到定研究点、切入点、困惑点等关系民办园教育质量的“生长点,将这样的送教活动融入到民办园日常的教研工作之中,切实让民办园教师受益。园际项目共同体教研机制的实践探究以武汉市黄陂区学前教育区域教研为例朱霞(
8、武汉市黄陂区幼儿教育工作站)一、建立园际项目共同体教研机制的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武教基(2015)2号)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市学前教育园际项目发展共同体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武教基(2016)47号)的文件精神,针对我区公民办园数量迅猛增多,师资水平相对薄弱,教研活动开展不均衡的现状,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区域融合、资源共享”的教研思想,树立公办引领民办,达到共同融合发展”的目标,在建立和推进园际项目发展共同体建设和形成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二”园际项目共同体教研机制的实施策略(一)区级统筹,定点蹲联;强化管理,落实责任1 .为推进全区
9、园际项目共同体建设工作,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先后印发了关于成立全区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区学前教育园际项目共同体建谢口管理的意见2个文件,并多次召开共同体建设动员大会、共同体建设推进工作大会,为共同体建设工作提供了强劲的领导支持。全区共建立12个共同体,涉及公、民办幼儿园70余所。2 .成立园际项目共同体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并明确职责:区幼教站站长卢翠青,全面负责共同体建设统筹安排工作,区幼教站副站长吴小松,负责全区共同体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3名教研员分别蹲联34个项目共同体,协助共同体开展教研活动。领导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布置及安排共同体计划制订,参与共同体组织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协调、对外
10、宣传报道;全面掌握共同体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协调省市区幼教专家、学科带头人、名师指导共同体项目研究,为共同体建设活动提供技术与人员支撑。(二)牵头负责,共同协作;共拟方案,稳步推进各项目共同体由参加市级共同体研究的园所承担牵头工作,负责共同体内部管理,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通过方案共拟、模式共探、策略共商,加强共同体内自主管理;通过制定共同体内部章程,优化过程管理,激发内在活力,推进共同体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建设进程。以保教一致为基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武汉市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南(试行),通过共研课题等途径,力求由量变逐渐实现质变飞跃
11、,有效提升学前教育整体质量与水平;深入推进校园五大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园所文化建设生态序列,提升文化品位,彰显文化价值,促进园际之间的文化融合与共生,推进国际之间的合作研究与交流,形成往来频繁、交流活跃、研究密切的发展格局。(三)建章立制,科学规划;找准课题,分步实施1.夯实共同体建设保障机制。区教育局制定配套政策,推动共同体建设,在政策、经费、专业、技术、人力等方面提供多方支持,切实增强共同体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活力,实现共同体园所同发展、共提升的教育目标。牵头园所组织签订项目共同体协议,起草、拟定项目建设三年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方案,与
12、成员单位共同确定项目研究课题,抓好常规管理,并保障人力和财力,无条件参与和承担任务,积极按要求做好反馈与经验总结提升工作。2 .创新共同体研训机制。为了全面提升幼儿园园长的专业素养、管理及决策能力,从而带动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业务培训I。聘请省、市相关领域专家从幼儿园教育政策法规、幼儿园文化建设、幼儿园管理及团队建设、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加强领导干部和骨干教师专业培训。我区不同层次、不同专题的研训,成就了一批有思想、勇开拓、敢创新、乐实干、有影响的专业型园长。3 .强化幼教站、中心教研组引领机制。以幼教站、中心教研组为引领,审核和商榷每次共同体教研的活动主
13、题、实施方案等,确立每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及时发布活动主题、时间、地点的通知;中心教研组和专业园长对活动给予点评引领;牵头园负责收集整理活动资料;幼教站领导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下一次教研活动内容。系统规范的引领,使教研活动真正做到掷地有声。4 .做实共同体项目课题研究机制。各园际项目共同体按照需求相同、意愿相合”的基本原则,围绕“五大领域和幼儿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瓶颈问题,通过项目认领式的协作研究,紧密结合共同体项目,科学制定本共同体研究课题,各成员单位结合本园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办园的优势与不足,合理分解并承担成员单位子课题。区幼教站全面统筹安排。(四)专家引领,多元互动;定期研讨
14、,展示交流1 .专家引领,砥砺前行。我区先后聘请了华中师范大学吴航博士,市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室副主任张敏、家庭教育研究室副主任陈红梅,常青阳光幼儿园园长何磊(正高级教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幼儿园园长张国华等数十名省、市、区知名幼教专家参加我区共同体活动。精彩的讲座、专业的现场指导、参与式的互动专家们引领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2 .多元互动,合作共赢。为了让共同体活动都能达到实效,让参与园都能有所收获,我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明确的共同体活动,如实践观摩、专题讲座、工作汇报、研讨交流、家长互动等,每一次共同体活动,各参与园所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碰撞
15、而获益匪浅。3 .常态化交流,互助式学习。每学期不少于4次集中交流与研讨,针对课题、系统分析、发掘提炼、集群提升,形成具有实效性的阶段性报告和解决方案。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参与积极性,充分发挥园级骨干、区级学科带头人、优秀园长优势全程参与项目研究。(五)及时总结、成果共享1 .做好共同体建设过程性资料与成果的整理收集,建立考核与激励机制。共同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共同体单位非常重视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建立专门档案资料,做到任何!工作留下痕迹。同时,加强共同体项目研究成果的提炼与整理,采取先行先试、边推边改”的成果发布、推广和应用策略,搭建成果转化平台,拓展应用渠道,促进研究成
16、果落地生根。2 .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建立开放的平台,创设多维度的开放展示活动,通过网络、微信、QQ群等方式,分享共同体活动的成果,提供相互借鉴学习的平台,将每次教研活动以简讯的形式及时发布在群里,方便各幼儿园学习借鉴,形成了一个成果多渠道扩散的共享机制,也充分体现出专业把关、常态执行、信息化分享的良性循环态势,达成了教研成果推送,资源共享、线下交流、成果共享的最终目的。3 .区教育局将园际项目发展共同体建设和管理纳入今后年度绩效目标予以考核,作为学前教育领域典型选树、幼儿园定档晋级的重要方面常态坚持,并计划在2018年底共同体建设总结阶段,组织开展全区共同体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与优秀个人、优秀成果的
17、评选,对结果予以授牌、颁奖。三、反思与展望(一)加强成果提炼,着力推进园际项目共同体区域教研实效我区园际项目发展共同体区域教研制度的落实呈良好发展势态,但还缺乏一些实效性的管理经验。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这一教研制度建设,突出区域教研的实效性。首先在区内加大宣传,树立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共同愿景,逐步形成本区学前教育园际项目发展共同体的区域教研特色;其次,继承落实好融合教研模式,如片区领域赛课交流、城乡手拉手活动、专家下园指导、读书活动等。教研员、中心嗷研组成员定期深入园所,切实有效地和幼儿园一起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提升教研活动实效性。在市教科院的引导下,深入思考有效实施区级教研制度的途径与方法
18、。(二)加强专业培训,着力打造骨干教师团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对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针对目前我区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与专业性不足的现状,我们要争取多方力量,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学习机会和平台,制定长远的教师培养计划,打造一批年轻的骨干教师团队,进行带动和辐射。()加强课题研究,促进园所内涵发展,着力打造区域学术品质借助共同体教研活动,推动园际交流,促进园所间互惠互长。优势互补,借鉴别人好的做法,促进本园可持续发展。通过多主题、多特
19、色、多形式的共同体活动,使园际之间沟通交流更加顺畅,如在计划制定、主题开展、环境创设、家园工作、区域打造、户外活动开展等方面形成一致的、系统的、规范的模式,提高了园所内涵、优质、特色发展。(四)加强技术运用,促进教研的网络化发展通过网络远程教研,积极打造区域性教研协作体,充分运用互联网、微信、QQ群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的组合教研活动。由幼教站组织,由信息化建设项目共同体负责,对全区教师进行定时的网络办公培训,每所幼儿园培养专门的信息管理员负责信息管理、上传、发布、总结、反馈工作。如此,区内各园所保障信息畅通,交流无障碍,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使教研活动更加体现出开放、便捷、融合、集中的特点,
20、为提升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平台。接下来,我们还会考虑建立全区幼教平台网站,打造不同交流版块,为全区幼儿教师、园长提供更多交流和展示的机会,促进各幼儿园内涵发展。作为全市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薄弱的新城区,我们将在市教科院专家的专业引领下,努力创新区域教研运行模式,逐步形成区域教研规范体制,利用园际项目共同体建设推进区域教研机制的不断完善、优化。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教研机制的实践探究刘爱华吴倩(武汉市蔡甸区套山中心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是幼儿的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指幼JL在设置的区域内,以材料的操作、摆弄为途径,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瑞士
21、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来自动作,应安邦滇体的材料让儿童动手去操作,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中自主地去构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区域活动因形式比较多样,材料比较丰富而深受孩子们喜爱,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促进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在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室内面积小,室外场地大;幼玩具少,自然资源多;班级人数多,班级区域数量少;再加上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活动的开展受限制,老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常常力不从心。那么,在农村幼儿园,如何有效开展区域活动呢?笔者根据所在园的实际情况,
22、针对区域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机制,并大胆做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一、对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教研机制的概念解读共享,共同分享,即将一件物品或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他人共同拥有或分享。在这里,它体现的是互动交流,相互分享。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是指在区域活动中人和人之间的互动共处,人与材料,材料与材料,领域与领域之间,场地之间的共存;达成的不仅仅是场地的共同拥有,更多的是过程、材料、计划、目标、教师智慧的共同分享。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是结合农村幼儿园的特点形成的,具有多层面、多方位、多领域特点,是在指人力资源、场地资源、材料资源、教学资源方面的共同拥有和分享。建立区域活动资
23、源共享机制,可以促进教师思维的碰撞,让每次活动研有对象,行有效果;可以有效扩展幼儿活动空间,拓展幼儿的交友圈,提高区域活动的效能,从而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二、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教研机制的实践与探索农村幼儿园布局特点是室外场地宽阔,自然资源丰富,室内场所比较窄小。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围绕划分区域一设置区域一共享区域”的步骤开展了“空间共享、智慧共享”模式的探索,形成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机制。1 .建立健全班级互动机制,强化幼JLtt会认知能力的发展班级幼儿数超额标,教师不够专业,是农村幼儿园的突出特点。为了有效落实区域活动,首先,我们从区域规划方面进行研讨。一是突出重点,可让每个班
24、级设置1-2个重点区域,这样既能节约空间,又能保证每位老师有一个固定的指导区域,便于其集中精力进行布置和研究。二是班级互动,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可让幼儿自由选择跨班开展区域活动,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又能给教师的区域研究提供更多的研究对象。如我园中班组就是采取班级互动形式,中班3个班级共7个区域7位教师,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区域,每个班区域活动同步,区域规则统一。幼儿通过和别班孩子的互动,在策划协商、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引发思想和经验的碰撞,从而习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这样的共享方式不仅扩大了幼儿的交往范围,也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2 .建立健全材料共享机制,强化幼儿参与活
25、动的兴趣区域活动如果仅限本班空间,其活动材料就只能由一个班级幼儿所用。如果我们实现区域共享,利用幼儿园公共区域如楼梯间、走廊、室外场地,班级相邻公有空间创设区域,让不同班级(包括同龄班级和异龄班级)共建区域,就可在投放材料时统筹协调,不仅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也能减少材料投放的重复性,使材料更丰富、覆盖面更广,层次更多,适应性更强,真正实现区域材料由过去的单一、分隔到现在的丰富、共享。结合我园户外场地宽阔的实际,我们进行了如下实践探究:合理划分。场地的划分必须有利于后期材料的投放,有利于活动时互不干扰,有效结合,还不能打乱整体布局。如我园针对室外场地宽阔的优势,结合运动项目把园内道路分别命名为
26、轮胎路、平衡路、绳跳路、球趣路;沿道路分割线结合场地的质地又把户外场地划分3大中心活动区域,即塑胶地活动区,柔软草地活动区,沙地活动区,并依托自然环境在3大中心活动区域内创设10个活动小分区,塑胶地活动区中有跳绳区、建构区、涂鸦区;沙地活动区中有绳网攀爬分区、沙水区、瓶罐区;草地活动区中有菜园种植区、轮胎区、花园野战区、果园采摘区等户外公共区域。巧妙设置。农村幼儿园除了户外场地宽阔外,还有许多自然资源,如大树、草地等,要巧妙设置区域,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功能性。如结合大树设置攀爬网绳区,依托泥土地设置种植区、野战区等。有效投放。由于区域共享,必须适应大中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所以在材料投放中就要因
27、人而异,每个区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投放材料、设置游戏,使体能活动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挑战性,便于能力突出的孩子开展活动。全园材料在一个区域内共享,每一个孩子进入该区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让幼儿与材料之间拥有了更多、更有效的建构与互动。在共享区域内,不同班级、不同年龄幼儿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实现了共同成长。3 .建立健全目标整合机制,强化幼儿全面发展传统区域独立性较强,区域间互不干扰,领域界限很分明。在班级幼儿多、室内空间小的背景下,这种区域划分显然不利于区域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发展。怎么办?老师研讨的区域整合方案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如大班的“开心超市区域里,超市内设置了玩具专柜、
28、运动专柜、美工专柜、图书专柜等,孩子们通过玩超市购物游戏认识了货币、巩固数字的分成和组合,这是一个很显性的科学区域;同时,让幼儿将超市购买的物品如美工物品笔、纸、颜料等进行操作,这是一个比较隐性的美工区域,属于艺术领域范畴。其实,在超市这个大区域里不仅包含了科学、艺术领域的活动,还隐含了健康、社会、语言等多领域的融合互动。这样多领域的目标整合,既节约了空间,又能通过购物、使用、变卖等行为,激发幼JL参加区域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4 .建立健全循环使用机制,强化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区域的教育功能,提升其使用效率?我们研究出了错时段开放的方法,让幼JL轮流进区互动,最大限度地使
29、用区域,避免区域场地的闲置。幼儿园可以统一协调安排各班级区域活动时间,保证所有幼儿都有机会参加活动,保证每个区域都被充分使用。如:我园的室外体能区,为保证所有孩子每周都能有机会到这些区域活动,我们把整个户外场地做成一个大转盘,遵循年级之间中心区域周循环,班级之间分区内日循环的原则,制作了场地循环安排表、活动时间安排表。每天分晨间锻炼、课间操、午间活动、午后游戏,离园前等5个时段开放,班级根据周循环活动时间表,轮流进区参加区域活动,做到了歇人不歇物,并保证各班区域活动有场地、有内容、有时间、有秩序、有效果,最大化地发挥区域的使用率,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区域活动中都得到个性的发展。三、对农村幼儿园
30、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教研机制的反思与展望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教研机制是结合农村幼儿园幼儿人数多、室内面积窄小、室外场地宽阔、人力资源不足的实际而产生的,着重从班级幼儿、材料、区域设置、循环使用4个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形成了4种机制。1 .班级互动机制幼儿园打破班级界限,在公共区域内如走廊、梯间、室外场地,各年龄段孩子都能进区域进行互动。2 .材料共享机制在同一区域内,同样的材料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设置不同游戏规则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使用,体现f多用。3 .目标整合机制在区域设置时,为满足在空间位置小的情况下,各领域区域设置都能兼顾,采用设置综合区域的方法,在区域内整合多领域目标。4循环使用机制幼
31、儿园公共区域使用遵循歇人不歇物的原则,采用错时段方式,制订周循环使用表,让每班每周都有机会进入公共区域活动,最大限度地使用区域。在区域活动资源共享”的机制下,老师有更多的机会和同伴们协商、研讨,融合集体智慧,提高区域创建质量;让幼儿园各方面的资源得到更全面、更合理的运用,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价值观、教育观的差异,造成区域设置过程的争议,教研活动常在争议中结束,出现有教研形式、无实质教研内容的现象;各班级幼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发展目标的制订不能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也给孩子的发展带来阻碍;在共享区域中,由于每个区域使用频率高,材料的更新跟不上幼儿的发展速度,存在重
32、复使用和无效活动的现象,造成教研机制无法运行下去的困境。随着探索的深入,特别是一些延伸性问题和衍生性问题的不断出现,会加深其研究的难度和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后续研究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提出如下的思考: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机制的专业性。随着活动的开展,老师们通过多次交流合作,逐步形成两股力量,一种力量是推动发展的,他们认为共同问题,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在相互研讨中,每个参与教研的老师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而另一种力量是阻止或者制约合作的,他们认为集体参与限制了个人的自由度,时间和精力上难以保证,特别是出现意见不合时,没有权威的意见,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再加上常规工作比较
33、忙,组织起来也比较麻烦。其实这也是成熟型、经验型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所造成的。所以理论的学习,专家的指引,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与骨干教师的现场指导很重要。二是加强教研活动中的评价机制研究。”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机制,充分整合了幼儿园的人、物资源,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幼儿的发展和保教质量的提高,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但是活动开展的效果和师资的发展水平到底如何,需要对应一套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案。所以加强评价机制的研究,也是完善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机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资源共享”教研机制,是在农村幼儿园现有环境下产生的,在实践过程中,已经初有成效。后期,我们将逐步完善,并且推广
34、开来,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三问”,推进教研制度建设的文化再造以湖北省军区幼儿园教研制度执行案例的反思调整为例祝红娅(湖北省军区幼儿园)随着现代教学和课程理论的发展,幼儿园教研工作的内涵与结构也日趋丰富,工作重心由研究教转向研究学,由基于经验教学研究向基于事实和数据的教学研究,由关注知识传授的研究向关注全程育人、综合育人、全面育人转变。教研工作重心的转变要求教研制度作为人成长与发展的载体,要通过制度中的人与物、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为此,当我们重新审视制度的价值取向和内涵,思考如何完善、调整制度时,有这样三个问题是我们无可回避的:一是制度到底是什么?二
35、是制度是静态不变还是动态发展?三是制度是“管人还是促进人的成长?下面,笔者从我们幼儿园制度执行的几个案例入手,根据以上三问探讨一下如何建设充满生命气息、散发生命活力的幼儿园制度,探索如何把制度作为一种教育、生活方式来影响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重塑幼儿园制度文化。第一问:制度是什么?教研制度是教研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它以规范性的文件形式,系统地总结和固化了人们长期以来在教研活动和相关方面所积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往制度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就是锁进书柜,等有问题、有检查的时候才拿出来的一个文本。这种制度里少人少W,多静多管,这样的教研制度无法让教师知道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为此,我们对制度进行重新诠
36、阐口定位,加强了制度内容的细化?口针对性,加强了对制度主体的人文关照,让修改和完善了的制度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真正做到促进幼儿园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下以幼儿园教育叙事培训制度的调整完善过程为例,谈谈我们在其中的思考和做法。【案例1】幼儿园教育叙事培训制度幼儿园教育叙事培训制度(2007)第一条: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叙事培训中。第二条:教师能认真完成自我培训计划,并努力进行学习实践。第三条:能积极参与教育叙事培训中,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学会反思。第四条: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学习与相互交流相结合,自我反思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第五条:集体培训的时间教师要积极参加,不得无故迟到早退。
37、第六条:对于培训内容要做好业务学习笔记。第七条:培训前要有准备,培训后加以总结、提高,并进行相互交流、推广,达到预期效果。第八条:每月进行一次叙事教育培训I。第九条:建立个人培训档案与奖励制度,从教师的学习记录、教育笔记、教育叙事撰写进行评价与奖励。1 .制度执行状况反思及调整对策因为以上叙事培训制度的内容过于笼统务虚,培训时间、培训形式以及奖惩措施等都没有具体和明确的规定,制度颁布实施后的执行明显到不了位。教师在叙事研究工作中表现不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参加叙事研究培训活动的热情,即使参加,也缺乏专注性,且有迟到、请假、看手机的现象;二是不愿意撰写叙事故事,即使上交叙事故事,也多是
38、应付式交差了事,叙事不具有教育性、典型性、问题性;三是认识不到叙事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把叙事研究当作负担和累赘。为了调动教师参与叙事培训的积极性,推进叙事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始,促成叙事研究目标的顺利达成,2012年,我们对2009年教育叙事培训制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调整,明确了其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培训要求,还专门成立了由园长牵头的7人培训小组负责组织和实施培训工作。调整后的制度表述层次更加分明,表述内容更加细致具体,如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的明确描述,让教师一目了然,更易于操作。(1)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幼儿园每周安H滇体时间作为教师集体业务学习的时间。教师
39、平时要加强自学。(要求每位教师学习叶平的幼儿园”园本研究”及其推进策略、姜瑛俐的如何撰写教育叙事与教育案例)(2)独立学习与相互交流相结合,自我反思与专家引领相结合: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幼儿园要经常提供请进来、走出去学习的机会,注意专家引领。幼儿园每周二定为分片集中学习研究时间。除了对2009年的内容作了大幅度的增补修改外,我们还增加了其他相关制度,如教育叙述问题收集、积累制度教育叙事学习交流制度教育反思制度教育叙事评级激励制度教育管理者叙事制度等,以不同层面相关制度的出台来全方位配合、保障叙事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2 .制度调整后的实施效果修订的教育叙事培训制度在叙事研究的组织、
40、目标、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原来笼统、缺乏针对性的制度变得具体、明晰和易操作。同时增加的几个相关配套制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教育叙述问题收集、积累制度,通过这个制度,教师知道了教育叙事就是要找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疑点、败点,为改善教育行为服务。自此,制度不再只是一个躺在文件柜的文本,而是能有效指导教师开展叙事研究工作的行动指南一有激励制度的持续促进,有管理者示范的高效带动,更有引导教师操作的刚性驱动。通过一系列对制度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建立,教育叙事研究工作效果显现。教师们从心态上实现了被动研究到主动研究的转变;从形式上经历了自由叙事、专题叙事、自
41、由与专题叙事交替研究的过程;从效果上,由开始的单纯叙事到现在的具有反思精神的叙事研究,叙事研究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第一问的启示:教研制度就是让教师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明确为什么做、做什么和怎么做。第二问:制度是静态不变还是动态发展?明确了制度是什么,是否我们就能一劳永逸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在制定与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刚性制度规范因为缺乏变通和弹性禁锢了大家的手脚一离开了生长、包容、和谐、柔软的空间,任何生命都不会自由生长。我们认识到,制度不能是一刀切,制度的弹性化调整迫在眉睫。下面以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制度的调整完善过程为例,谈谈我们通过制度实施的阶段性、连续性与差异性做法来实现对不
42、同群体、不同水平群体和不同阶段群体的关照,让制度尽可能地为所有教师的教研服务,为每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案例2】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制度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制度(2006年9月)1 .幼儿园其他部门不得随意占用园本教研的活动时间,确保每周五的园本教研活动顺利进行。2 .每位教师必须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参加活动需向园长请假。3 .每周一研讨确定教研内容,每周五为研究教研时间。教学时间由教研组长总结回顾上周教研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有效调整,同时根据教师工作中的实际需求拟定题目进行研讨培训,可以是全体进行,也可以分平行班组进行。4 .学期初业务园长和保教主任制定教研计划,教研组长制
43、定本组学期教研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5 .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平行班每月相互观摩研讨教育活动一至两次,做好听课记录及评析,由小教研组长负责小组评析记录。6 .定期请有经验的教师举办“骨干教师讲座,分享他们已有的成功经验,加速新教师的成长历程,同时给老教师提供一个展示平台,激励老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7 .保教干事定期检查教研活动记录情况,学期末教研组长要做好教研工作的总结,并寻找出本学期存在的教研工作上的困惑,与园本教研负责人共同探讨解决的策略。1 .制度执行状况反思及调整对策在执行以上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实施时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一是任务布置多,深入研究少;二是经常用培训代替教研;三是
44、教研活动形式单调,多是个人备课或缺乏主题的听评课;三是研究多为泛泛而谈,缺乏明确的主题;四是教研活动之间缺少关联性和系统性;五是未能准确找到教研活动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结合点。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制度的执行力和有效性大打折扣,而且管理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人的成长、人的价值被忽视,制度沦为管人管事的“管理机器.针对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和教师发展水平,带领园本教研骨干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诊断分析、优化调整,将存在问题的部分找出来,有针对性地对制度进行完善,在丰富其内容的同时,也新增了相关制度要求。如,在开课形式上新增了上个人展示课、抽签上课、家长参与式上课等多样化的形式;
45、新增了常规评课、命题评课、家长参与评课、请园外专家评课等评课形式;园领导行为由“视察总结改变为参与活动过程、后续行为跟进;教研内容以满足实际教学与教研需求相结合为原则;重新拟定相关听课、评课制度等。重建的幼儿园教研活动开展制度,帮助教师摆脱事务性任务的干扰,使教研活动实现由S向质的转变。制度实施后,教师投入教研的热情与自主发展意识明显提高,部分教师能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在管理层面,由于教研组的组织能力和管理层专业引领能力的不足,使得教研活动效果仍然不够理想。在教师层面,教师在培训中主动学习意识仍然不高,在研讨中多谈的是理论或原则,缺乏鲜活案例、课例为载体的问题解决式教研。新制度在发挥管理
46、层的专业引领作用和教师层面参与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仍然缺乏有效的对策。围绕执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再次召集教研组所有成员集中交流。大家一致认为制度是依靠集体智慧在实践中研”出来的。在宽松的教研交流环境中,大家平等对话,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制度建设建议。群策群力下,我们拟定并出台了四个相关制度来解决园本教研活动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即教研引领制度主持人制度教研组长制度教研效果评价制度。2 .制度调整后的实施效果完善后的制度实施过程中,教研管理者的角色逐步由检查者转变为挖掘者,由讲授者转变为倾听者,由评价者转变为质疑者,其管理和引领能力不断提升;教研评价的内容由评价结果转变为对教
47、研计划、过程、结果的整体评价;教研评价的方式由单一的诊断性评价转变为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多元评价相结合;教研评价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多主体(教师、教研组长、园长等)参与的全员评价;教师则在新制度的实施后动起来了、问起来了、合作起来了,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提升起来了。本案例中,我们通过发动全体员工参与讨论,人人献计献策,人人成为制度的制定者,有效保证了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各类人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工作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使得各类教研活动都有章可循,也确保了有章必循。教研活动制度的不断调整与完善,让我们看到制度制定和实施的过程就是培育人的过程,参与其中之
48、人因自我能力得到充分展现、自我价值得到圆满实现激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和工作的创造力。第二问的启示:幼儿园制度关注的不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人;不再是静态意义的人,而是动态的人。因此,稳定有序、动态发展是幼儿园制度的价值追求之一。第三问:制度是“管人还是促进人的成长?制度的动态发展是从关注制度的主体一人的需要出发为依据的。幼儿园的管,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幼儿园教研制度的价值取向只有坚持制度管理的人本化,相信每个人都是充满内在生命活力的人,都有向善、向上的冲动和合作的愿望,才能实现制度促进教职员工和幼J闱极主动发展的目的,这也是幼儿园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下以湖北省军区幼儿园教师四绿工程激励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制度执行案例反思调整为例进行介绍。【案例3】幼儿园教师四绿工程激励制度幼儿园教师四绿工程激励制度(2006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