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TextualResearchontheOriginoftheXiansuoCavityZhuyunfeiandYiyangCavity.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03798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TextualResearchontheOriginoftheXiansuoCavityZhuyunfeiandYiyangCavity.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TextualResearchontheOriginoftheXiansuoCavityZhuyunfeiandYiyangCavity.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TextualResearchontheOriginoftheXiansuoCavityZhuyunfeiandYiyangCavity.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TextualResearchontheOriginoftheXiansuoCavityZhuyunfeiandYiyangCavity.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TextualResearchontheOriginoftheXiansuoCavityZhuyunfeiandYiyangCavity.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TextualResearchontheOriginoftheXiansuoCavityZhuyunfeiandYiyangCavity.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TextualResearchontheOriginoftheXiansuoCavityZhuyunfeiandYiyangCavity.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弦索腔曲牌驻云飞与弋阳腔渊源关系考TextualResearchontheOriginoftheXiansuoCavity“Zhuyunfei”andYiyangCavity作者:张英华作者简介:张英华(1973-),女,河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原文出处:中国音乐学(京)2019年第20194期第52-56页内容提要:作为在北曲中未见、昆腔中较少使用,而在弋阳腔中常见的曲牌,驻云飞也是南北曲“自由化”过程中较完整保留早期词格和唱腔旋律特征的曲牌,这也为曲牌源流研究,甚至声腔源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驻云飞由中原俗曲入南曲,向声腔化演进,之后形成盛行南北的“种子”曲牌,形成高腔系中驻云飞

2、类曲牌的基础,对高腔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弦索腔中的驻云飞系弋阳腔北上后与中原声腔再次融合的产物。期刊名称:舞台艺术(音乐、舞蹈)复印期号:2020年02期关键词:驻云飞/中原俗曲/弦索腔/弋阳腔标题注释:本文为2017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弦索腔与明清北方剧坛的花雅之争”(2017BYSoo5)阶段性成果。一、从中原俗曲到南曲驻云飞撮早是明代兴起的弦索小曲,成化七年Q471)金台鲁氏所刊俗曲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和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是最早记录驻云飞的文献,今仅录f51:若说仙家,牢锁心猿和意马。心内无牵挂,黄庭看诵罢。嗓,仙酒共仙花。富豪夸,闲引仙童,共与猿猴耍,散涎逍遥谁似他。其

3、定格为10句:4,7。5,5。嗓,5,3,4,5。7o相同结构还见于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新编太平时赛驻云飞等。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九俚曲云:里巷童孺妇媪之所喜闻者,旧惟有傍妆台驻云飞耍孩儿【皂罗袍醉太平西江月诸小令,其后益以河西六娘子闹五更罗江怨山坡羊,山坡羊有沉水调,有数落,已为淫靡矣。后又有桐城歌挂枝儿干荷叶打枣竿等,虽音节皆仿前谱,而其语益为淫靡,其音亦如之。视桑间濮上之音,又不啻相去千里,诲淫导欲,亦非盛世所宜有也。说明驻云飞属于明代早期的俗曲小令。明沈德符顾曲杂言时尚小令载:元人小令行于燕、赵后,浸淫日盛。自宣、正至化、治后,中原又行琐南枝傍妆台山坡羊之属。李岭端先生初自庆阳徙

4、居汴梁,闻之,以为可继国风之后。自此之后,又有耍孩儿驻云飞醉太平诸曲,然不如三曲之盛。嘉、隆间乃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哭皇天干荷叶粉红莲银绞丝之属后来,又有打枣杆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以至刊布成帙,举世传诵,沁人心脾,其谱不知从何而来一一真可骇叹。郭英德曾介绍三种稀见明代戏曲选本,其中包括词珍雅调。其中,风月词珍,多收录当时的流行曲调,所以题目中多有时兴时调。从风月词珍各卷题署多为豫人李汇选,金陵书肆绣梓,其中翰苑词珍亨集署“豫人李子;匚选,胡东塘学绣梓”,可知此书编者为李姓河南人,刻者为金陵书肆胡东塘。按据郭氏,胡东塘为明万历间金陵书肆主人。

5、不仅向里巷童孺妇媪之所喜闻”,而且驻云飞也早就进入文人视野,成为传奇所用的曲牌。明徐霖绣襦记中用了一支驻云飞:环佩铿锵,倦举金莲曲槛旁。花影摇屏障,柳色侵罗幌。嗓,暖日散晴光,游丝轻财。牵引残英,眷恋多情况,相逐东风上下狂,相逐东风上下狂。徐霖绣襦记中驻云飞定格为11句:4,7。5,5。嗓,5,4,4,5。7,暨7,与新编四季五更驻云飞和新编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的词格是一致的。本文以此格为原型,进行分析。有资料显示,【驻云飞最晚于明嘉靖年间进入南曲系统,并经历地方化,改调歌之。明嘉靖流行于潮泉地区的地方戏曲荔镜记中所用6支驻云飞有2支的词格前半部分与徐霖绣襦记中驻云飞基本一致,可见至少在明

6、代嘉靖年间,驻云飞已经在潮泉地区的民间戏曲中流行。二、驻云飞与弋阳腔弋阳腔是宋元南戏流传至江西弋阳后,与当地方言、民间音乐结合,并吸收北曲演变而成,学界有认为它至迟在元代后期已经出现。明、清两代,弋阳腔在南北各地繁衍发展,成为活跃于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明叶宪祖传奇鸾记中所用的92支曲牌中,玉芙蓉驻云飞驻马听桂枝香不是路江儿水五供养罗袍歌扑灯蛾黄龙衮锁南枝红衲袄二郎神等13支曲牌为弋阳高腔常用曲牌,其中驻云飞和不是路是明代新出现的曲牌,也是今江西、福建、浙江、四川等高腔系声腔中的专用曲牌,尤其驻云飞的运用值得关注。鸾记在第四出觅赠和第二十二出廷献中六次用到驻云飞曲牌。如第四出第一支驻云飞:文运天

7、开。明岁南宫选俊才。俺大爷呵!要把魁名赛。文字须遮盖。嗓。温李旧同侪,文章出色。假手他行,必定添光彩。你此去呵,礼重言甘莫弄乖。词格为4。7。5。5。噪,5,4。4,5。4,7。与明代兴起的弦索小曲的词格(4,7。5,5。噪,5,3,4,5。7。)非常接近,可视为正体。第二十二出中最后一支曲牌之前,剧中对话明确提示接下来所唱的驻云飞属于弋阳腔,文载:(末)高爽不群,足占奇抱。(杂)黄字号生员领题。(丑应介末)你的题是爱妾换马。(丑)生员有了,只是异乎三子者之撰。(末)却怎么。(丑)他们都是昆山腔板,觉道冷静。生员将驻云飞带些滚调在内,带做带唱何如。(末)你且念来看。(丑唱弋阳腔带做介):懊恨儿

8、天。末怎么儿天。丑天者夫也。辜负我多情。重唱鲍四弦。孔圣人书云。伤人乎。不问马。那朱文公解得好。说是贵人贱畜。如今我的官人将妾换马。却是贵畜贱人了。他把论语来翻变。畜贵到将人贱。嗓。怪得你好心偏。记得古人有言。槽边生口枕边妻。昼夜轮流一样骑。若把这妈换那马。怕君暗裹折便宜。为甚么舍着婵娟。换着金鞋。要骑到三边。扫尽胡膻。标写在燕然。图画在凌烟。全不念一马一鞍。一马一鞍。曾发下深深愿。如今把马牵到我家来。把我抬到他家去呵。教我满面羞惭怎向前。碎。且抱琵琶过别船。从结构上分析,这是一支带滚驻云飞:用韵为言前辙,其中加重的字系勉强符合驻云飞的词格,其词格4,8。4。6。嗓,6。704。5045。57

9、(后四字重复)。6。9。碎,7。显然与所谓“曲谱相比,该曲牌嗓处于第四、五句之间,系弋阳高腔中从词格上区别与其他曲牌的标志性叹词,高腔艺人称原格中嗓字为飞字,其后一句为“飞句,无此二飞便称为驻云不飞,二飞俱在,后半部分扩充了四句,又为半天飞。按照这个规则,该曲牌属于勉强符合半天飞的要求。其中,文间小字有的是对话,或半说半唱(如:闲怎么儿天。闻天者夫也”孔圣人书云却是贵畜贱人了);有的显然系滚唱(如:”记得古人有言怕君暗里折便宜)。三、弋阳腔驻飞云与明清中原剧坛明万历年间刊行的兰陵笑笑生作的金瓶梅词话第十一回潘金莲激打孙雪娥,西门庆梳笼李桂姐中,西门庆对本城妓女李桂卿说道:久闻桂姐善能禾唱南曲,

10、何不请歌一词,重赏之下,李桂卿唱了一段驻云飞:举止从容,压尽构栏占上风。彳亍动香风送,频使人钦重。嗓,玉杵污泥中,岂凡庸?一曲清商,满座皆惊动。何以襄王一梦中,何以襄王一梦中。此中所谓“禾唱南曲(金瓶梅词话中大量使民间俗语,如第十章中有“气不愤多咱等),应为“和唱南曲,令人想起唱、帮、和体式的弋阳腔。有研究认为写作年代大约在明嘉靖年到万历年的金瓶梅(即金瓶梅词话)里随处可见表演笑乐院本、北杂剧、海盐腔、弦索调的描写。笔者认为:金瓶梅所托故事发生地大宋国山东清河县,大概为明广平府,今属河北邢台,当然属于本文所论中原地区,所唱驻云飞可能为弋阳腔唱段,因为明代四大声腔中,昆山腔、弋阳腔于明代早期已经

11、进入北方剧坛,所小铁邃道人日下看花记九月重阳后五日自序云:”有明肇始,昆腔洋洋盈耳,而弋阳、梆子、琴、柳各腔,南北繁会,笙磬同音,歌咏升平,伶工荟萃,莫盛京化。”而金瓶梅所描写剧种没有昆腔(即便有昆腔,也很少唱驻云飞),所以此处中原地区流行的南曲当为弋阳腔。另有一例可深化这种认识,明清之际东鲁古狂生所著醉醒石第七回有言中州地唱弋阳腔驻云飞之句,文载:弋阳腔驻云飞极是好唱好听,他就做个招商店酒保,众陪堂帮衬。家中每做戏,这一出他定是要做的。清代弋阳腔衍为各地高腔,也成为中原戏曲声腔的重要构成。清李调元剧话说:“弋腔始弋阳,即今高腔。故弋阳腔又通称高腔。弋阳腔诞生以后,即以其错用乡语”向无曲谱、只

12、沿土俗改调歌之”的艺术特色,在民间广为流传。而至晚到明中叶,弋阳腔广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据既有研究可知,从康熙到乾隆初年,弋阳腔已经流传于豫东平原、豫西山区。QI)虽然河南省至康熙二十九年才记录有弋阳腔出现,然而早在明嘉靖年间,弋阳在北京、南京、湖南、广东、福建、安徽得到迅猛发展,地处诸省之中的河南不会处于戏曲真空之中的。虽然经历了久远的年代,弋阳腔已经起了变化,但其众多青阳曲牌,对河南戏曲的发展均有过积极影响。清代描写中州开封的世情小说歧路灯提到的戏曲剧种包括:Q)苏昆班子,即昆曲戏班;(2)梆锣卷,小说认为是本地土腔(12);卷戏,小说提到“离城一里半路是茅拔茹TE卷戏(13);(4)山东弦

13、子戏,栾星注日弦子戏,也叫柳子腔。(第745页)”;陇西梆子腔,小说中亦称陇西腔,小说第63、77、95回多次提到,不仅在河南开封演唱,而且在山东历城也供有陇西梆子腔(77回);(6)山西泽州锣戏。此外,大笛嗡、小喷呐、朗头腔,史料无多,语焉不详。笔者推测大笛嗡、小喷呐或与河南流行的大戏中大笛曲和锡笛曲有联系。潘仲甫在清代乾嘉时期京师秦腔初探中提到耿藏清代手抄本排(牌)子曲谱中有红梅山(即金钱豹),其伴奏乐器中有小喷呐。(14)商丘一带称喷呐为大笛,大笛笛戏(唱大笛曲)又称喷呐腔,而大弦戏艺人称锡笛为小喷呐.据此推断,小啖口内腔可能就是由锡笛演奏的锡笛曲唱腔。河南流行的大弦戏所唱奏的曲牌中,锡

14、笛曲、啰笛曲、大笛曲,可能与大笛嗡、小喷呐唱腔有一定联系,而号称大弦戏五大曲之一的驻云飞与弋阳腔有密切联系。四、辨腔驻云飞曲牌音乐见于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卷十,共有3首。将刘崇德所译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第一首驻云飞与太古传宗弦索调时剧新谱中的驻云飞谱进行比较,会发现太古传宗弦索调时剧新谱与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的驻云飞在唱腔音乐上有较多的相似度:(1)有共同的调式,两曲都是商调式;(2)全曲许多对应环节有相同的骨干音;驻云飞为十一句定格中,在其词格4,7。5,5。嗪,5,4,4,5。7,叠7。”中,与韵句对应的地方有基本相同的定腔。这一条是值得关注的,如比较谱中框

15、内的部分。最值得注意的是曝上的唱腔几乎成了验证驻云飞牌子的标志,有译注者认为系本调定格。(15)太古传宗弦索调时剧新谱驻云飞:步出郊西芦林,惊起雁鹅飞。一个儿落在芦林内。曝!为取芦柴到这里,我拾取这一枝,拣取那两枝,远观一行人,咐以我夫婿。我要与姜郎辨是非,要与姜郎辨是非。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驻云飞:漫感杨朱,一箭花间路不遇。竹坞人通语,石窦泉流乳。嗓!捷径竟相趋,终南佳趣,不学希夷,驴背驮去门板。休将风字书。休将风字书。显然,太古传宗弦索调时剧新谱中第三句一个儿落在芦林内对应的是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的第三、四句,所以二者相同的定腔句有错位,但总体上二者还是体现了一定规则的。新定九宫大成南

16、北词宫谱与太古传宗弦索调时剧新谱中所保留的驻云飞的共性特征可能体现了弋阳腔唱腔旋法的早期形态。傅雪漪认为太古传宗弦索时剧新谱中思凡下山两折在明中期以前已在舞台上演唱,是弦索调中较早期的剧目。“其伴奏乐器早已易弦索为笛管,唱法和表演风格,业已完全昆曲化。(16)杨荫浏则认为,昆曲的南曲中(指太古传宗弦索时剧新谱中的思凡昭君)也包含着被称为弦索调吹腔等其他一些民间剧曲。在弦索调中经常用到属于弋阳腔的曲调。(17)这种共性仍然保留在流行于山东、河南的大弦戏中,以越二八调二板驻云飞为例。其词为:上告柴兄,你听小弟说分明,姻缘是前生定,何用你巧计生,呀!别的事我依从,顶名相亲,小弟我难从命,这桩大事不敢

17、从,这桩大事不敢从。词格为:4,7。5。5。呀!5。4,5。7。7,与原型4,7。5,5。嗓,5,4,4,5。7,蜃7相比,基本吻合,只是少了一个四字句。定腔句都在韵字上,如下:这显然也是一个商调式结构。可见,不论从词格还是从旋律定腔上,中原弦索腔系中驻云飞都与太古传宗弦索调时剧新谱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样,都较完整地保留了弋阳腔的早期形态。注释:明顾起元:客座赘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第647页。郭英德:稀见明代戏曲选本三种叙录,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路应

18、昆:高腔与川剧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第65页。明兰陵笑笑生著:金瓶梅话本,白维国、卜健校注,岳麓书社,1995年,第307-308页。徐扶明:金瓶梅与明代戏曲,戏剧艺术1987年第2期。阎增山:金瓶梅词话地理考,金瓶梅作者之谜一金瓶梅考论第一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9页。清小铁篷道人:日下看花记九月重阳后五日自序,嘉庆八年(1803)。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第103104页。鲁迅六讲(增订本,北大出版社2007)自序认为:醉醒石是明末清初拟话本集中较著名的一种,都是讲明朝故事的白话小说。时代早起明太祖朝,晚到明神宗万历年间。其间明确点明

19、在洪武年间的一篇,在成化年间的两篇,在嘉靖年间的三篇。(11)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南卷(中国ISBN中心,1993年,第12页)载:在河南梆子没有形成以前,弋阳腔是在河南普遍流行的大剧种,它对后起的河南地方戏曾经起到过哺育作用,清初在河南境内已有相当大的影响,康熙二十九年(1690)上蔡县志中知县杨廷望禁戏的文中,就说及清戏:男女杂沓,举国若狂,风俗之喻,莫甚于此。卑职目击心伤,力为严禁一切清戏,尽行驱逐,其中清戏就是弋阳腔。乾隆五年Q970),洛宁知县单履成有竹枝词曰:自羊赤鲤纵横列,击柝敲徒献弋阳。(12)栾星先生在歧路灯(校注本)中详加注释,认为其为地方戏剧种名称:为现今流行于华北数省区

20、的河南梆子(豫剧)的前身,是陇西梆子腔(即西秦腔)于清初流入河南后,与河南锣戏、卷戏汇流(先同台演出,继而融汇),而产生的新剧种。韩德英先生认为“梆罗卷不是一个剧种,是一个能够同时演唱这三种不同剧种的戏班,其中的梆就是河南梆子的“梆”。(详见韩德英关于歧路灯)中戏曲描写,戏曲艺术1981年第4期)。(13)卷戏,是明清时期黄河北流行的地方剧种之一,有老艺人传说是寺庙里的一种音乐,笔者据最近研究成果认为可能与明清时期北方地区流行的佛教俗曲讲唱形式“宣卷”有关。(14)潘仲甫:清代乾嘉时期京师“秦腔”初探,梆子声腔剧种学术讨论会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15)王正来: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调谱译注(第3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9页。(16)傅雪漪:明清戏曲腔调寻踪,戏曲研究(第十五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第106页。(17)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第86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