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X年度课题申报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X年度课题申报指南.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XX年度课题申报指南“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度课题申报指南-O一一年四月“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年度网上公示的申报课题分属下列五个项目:项目1:LTE及LTE-AdVanCed研发与产业化项目2: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项目3:新型无线技术项目4:宽带无线接入与短距离互联研发与产业化项目5:物联网及泛在网项目1:LTE及LTE-Advanced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说明:“十一五”期间,LTE研发与产业化已作了较为全面的部署,基本完成了系统、芯片等关键环节的产品开发。“十二五”期间,将实现LTE产业化及
2、规模应用,并开展LTE-AdVanced关键技术、标准化及整体产业链的研发与产业化。2012年,LTE及LTE-Advanced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包含:为完善TD-LTE产业链,重点安排了TD-LTE面向商用的多模单待手机研发、TD-LTETTCN扩展测试集仪表开发;针对TD-LTE-Advanced设备研发,启动了系统试验设备、终端基带芯片、终端射频芯片、TD-LTE及TD-LTE-AdvancedTTCN终端综合测试仪表课题。课题17:TD-LTE面向商用的多模单待手机研发课题说明:TD-LTE手机产品研发是我国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多模单待手机是TD-LTE面向商用国际主流的终端方式,开发难度
3、较大,迫切需要尽快开发TD-LTE面向商用的多模单待手机。研究目标:基于面向商用TD-LTE/TD-SCDMA/GSM终端多模单待基带芯片,开发面向商用TD-LTE/TD-SCDMA/GSM多模单待手机。具体包含:开发TD-LTE/TD-SCDMA/GSM多模终端平台,使用小型化设计、低功耗设计与系统的可扩展性设计,支持语音业务,解决终端产品的稳固性、低功耗、及内存的合理应用等技术问题。支持IPV6。考核指标:(1)提供500部TD-LTE/TD-SCDMA/GSM多模手机;(2)支持数据与语音业务;(3)TD-LTE模式下:至少支持2.6GHZ与2.3GHZ频段,支持最大20MHZ射频带宽;
4、(4)最大上行、下行数据吞吐率指标应达到3GPP规范终端等级3的要求;(5)支持下行2X2的MIMo方式;(6)支持TD-LTE与TD-SCDMA/GSM的系统间PLMN搜索、系统间测量、系统间小区重选、系统间切换;(7)功耗指标与稳固性应满足面向商用的要求;(8)申请发明专利10项;(9)终端支持IPv6功能,具体包含支持IPv4IPv6双栈运行,支持IPv4,IPv6及IPv4v6双栈PDN,支持IPv6优先,为终端上应用开发提供IPV4IPv6无关的APl等。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
5、投入的50%o本课题拟使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12:TD-LTE-Advanced系统试验设备开发课题说明:为支持TD-LTE技术与产业的进一步增强与进展,需要支持TD-LTE-Advanced系统试验设备与预商用设备的研发。2012年度支持系统试验设备的研发。研究目标:开发TD-LTE-Advanced基站及SAE试验设备,可满足3GPPRlOTD-LTE-advanced关键基本技术与基本功能要求。具体包含:TD-LTE-Advanced关键技术研发,要紧包含多天线技术增强、载波聚合技术、小区间干扰操纵增强技术、用户平面
6、延迟改善技术等;TD-LTE-Advanced实现技术研发,如宽带功放、高速数据接口与传输技术等;先进的信号检测与译码算法研究与实现;TD-LTE-Advanced验证平台硬件架构研究及基站试验设备开发。支持IPV6。考核指标:提供10套TD-LTE-Advanced基站试验设备,1套SAE试验设备,参加室内外的试验测试。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RlO与国内标准的要紧指标要求。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上。要紧技术指标包含:(1)频率支持2.6GHz的频段;(2)支持可变带宽,包含5MHz,10MHz,15MHZ与20MHz;实现载波聚合,至少支持40MHZ带宽;(3)下行可实现8x4MIMO多
7、用户多流波束赋形;(4)峰值传输速率、峰值频谱效率与平均频谱效率要满足3GPPTR36.913的要求;(5)系统应全面支持IPv6,包含支持用户IPv6数据包、传送层使用IPv6,与设备使用IPv6进行管理;系统应同时支持IPv4与IPv6双栈。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3,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o本课题拟使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1-3:TD-LTE-Advanced终端基带芯片工程样片研发课题说明:终端基带芯片是TD-LTE及其增强产
8、业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难度大、国际竞争压力大,因此应及早启动部署,并确保足够投入。研究目标:开发支持TD-LTE-Advanced与TD-SCDMA等多模终端基带工程样片。TD-LTE-Advanced能够满足3GPPRlO与国内有关规范的要求。具体包含:TD-LTE-AdVanCed终端功能验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确定芯片架构方案、芯片工艺方案、多核协同工作解决方案;TD-LTE-AdvancedZTD-SCDMA双模设计、开发与验证;TD-LTE-AdvancedZTD-SCDMA双模物理层软件的设计与开发;TD-LTE-Advanced/TD-SCDMA双模高层协议
9、栈软件的设计与开发;TD-LTE-AdvancedZTD-SCDMA双模参考设计方案的设计与开发;芯片与样机测试软件设计与开发。支持IPV6。考核指标:完成TD-LTE-Advanced与TD-SCDMA等多模基带样片研发,满足3GPPRlO有关规范基本要求。提供200片TD-LTE-Advanced终端基带工程样片,用于室内外的试验测试。申请发明专利20项以o鼓励在国内投片。要紧技术指标如下:(1) 支持TD-LTE-Advanced与TD-SCDMA等多模;(2) TD-LTE-AdVanCed支持2.3GHz、2.6GHz,TD-SCDMA支持2010-2025MHz与1880-1920
10、MHz;(3) 支持可变带宽,包含5MHz,10MHz,15MHZ与20MHz;实现载波聚合,至少支持40MHZ带宽;(4)支持TD-LTE-Advanced规定峰值数据速率等性能指标;(5)上行支持4X4MIMO方式;(6)下行支持8X4多流波束赋形;(7)支持64QAM,16QAM,QPSK,BPSK调制方式;(8)支持非对称时隙配置;(9) 半导体工艺线宽:40nm及下列;(10)基带芯片应该全面提供对IPV6的支持,具体要求包含:芯片的各模式支持IPv4,IPv6,IPv4v6PDN/PDPType;应能实现IPv6头压缩功能。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
11、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o申报方式:公开择优。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联合申请。课题1-4:TD-LTE-Advanced终端射频芯片工程样片研发课题说明:终端射频芯片是TD-LTE-Advanced产业链另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研究目标:开发出TD-LTE-Advanced的终端射频芯片样片,满足3GPPRlOTD-LTE-AdVanCed与国内有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具体包含:分析TD-LTE-Advanced系统对终端射频芯片的指标需求,研究多模多频段射频芯片实现架构,明确与基带芯片的功能划分与操纵配合,终端射频芯片
12、要通过实测验证,性能满足TD-LTE-Advanced系统的需求。考核指标:提供600片TD-LTE-Advanced终端射频芯片样片。具体技术要求为:(1)符合3GPPTD-LTE-Advanced及国内有关规范要求;(2) TD-LTE-Advanced支持2.3GHz、2.6GHz频段,TD-SCDMA支持2010-2025MHz与1880-1920MHz频段;(3) 支持可变带宽,包含5MHz、10MHz、15MHZ与20MHz;实现同频段载波聚合,至少支持40MHZ带宽;(4)支持64QAM,16QAM,QPSK,BPSK调制方式;(5)上行支持4X4MIMO方式;(6)下行支持8X
13、4MIMO方式;(7)支持无线信道跨频段切换,切换时间80us,方便组网频点选择;(8)集成射频收发前端(除PA外)与模拟基带处理,提供数字基带接口;(9)接收机提供大于100dB动态范围,步进精度至少IdB;(10)发射机提供85dB动态范围,步进精度至少0.5dB;(三)发射误差矢量幅度(EVM)小于2.5%;(12)支持多接收时隙独立增益自动操纵,满足无线资源的快速调度;(13)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其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应不低于中央财政投入的50%o申报方式:公开择优。企业牵头承担,产学研联合申
14、请。课题1-5:TD-LTETTCN扩展测试集仪表开发(协议一致性部分)课题说明: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TTCN)是验证终端对标准的符合程度,检验与推进终端是否具备商用水平的最关键手段。TTCN涵盖规范研究与制定、测试集的开发与仪表的开发三个方面,测试仪表难度大,门槛高。其中协议一致性是重要的一部分。研究目标:开发具有独立硬件平台或者基于系统硬件平台,支持TD-LTE(3GPPR8,R9)/TD-SCDMA/GSM多模终端一致性测试规范的TTCN扩展测试代码集,可形成商用仪表。具体包含:独立硬件平台或者基于系统硬件平台的开发、物理层各个物理信道的设计与实现、物理过程关键算法研究、高层协议研究与设
15、计,测量算法研究、设计与验证。实现物理过程、协议处理流程、呼叫流程、关键测量项目设计与实现,完成TD-LTE及其增强TTCN仪表产业化。有关测试集仪表均应包含对IPv6有关的测试要求。考核指标:(1)提供两套TD-LTE/TD-SCDMA/GSM多模的TTCN仪表,支持3GPPTS36R8、R9终端一致性系列测试规范所定义的全部测试集,包含对TD-LTE终端NAS层,RRe层,PDCP层,RLC层,MAC层等的各个特性进行独立测试、业务组合及不一致系统间切换等测试;(2)完成TD-SCDMA增强技术(HSUPA,HSPA+等)有关一致性测试例的开发;(3)有关测试集仪表应包含对IPv6有关的测
16、试要求;(4)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公开择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课题1-6:TD-LTETTCN扩展测试集仪表开发(无线资源管理部分)课题说明:终端协议一致性测试(TTCN)是验证终端对标准的符合程度,检验与推进终端是否具备商用水平的最关键手段。TTCN涵盖规范研究与制定、测试集的开发与仪表的开发三个方面,测试仪表难度大,门槛高。其中无线资源管理是重要的一部分。研究目标:进行基于TTCN的TD-LTE/TD-SCDMA/GSM多模终端无线资源管理(RRM)一致性测试仪表扩展集开发,确保终
17、端与系统设备的互通,确保终端在多小区环境下可正确执行RRM行为。研究并提出符合TD-LTE技术特点的RRM一致性测试规范,对终端产品设计全面验证。具体包含:系统模拟器(SS)整体仪表架构的设计,并重点研究多小区可扩展硬件平台,针对TD-LTE无线资源管理特点与测试例设计,相应TTCN测试脚本的开发与调试,TTCN适配层的实现,操作保护台的升级。考核指标:(1)TD-LTE满足3GPPR8、R9有关一致性测试规范要求;开发两套基于TTCN的TD-LTE技术终端RRM一致性扩展集测试仪表样机,可考察终端小区注册、重选、切换、测量过程及测量精度等无线资源管理能力;(2)提供方便有用的测试消息分析窗口
18、,正确记录消息流程,能够对测试结果进行判决;提供多种系统配置,满足不一致用户的测试需求,且系统具可升级性;(3)提交基于TTCN的TD-LTE终端RRM一致性测试仪表,满足全部RRM测试例对终端产品设计全面验证;(4)同时完成TD-SCDMA增强技术(HSUPA,HSPA+等)有关一致性测试例的开发。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公开择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课题1-7:TD-LTE-AdvancedTTCN终端协议仿真测试仪开发课题说明:终端协议分析仪通过模拟网络侧功能,提供基于TTCN的终端测试环境,提供开放的测试
19、例开发接口,对终端各层(L1/L2/L3)的协议功能进行全面测试,提供完备的测试log及消息分析功能,并开放业务开发接口,支持终端业务测试与卡接口一致性测试,推进TD-LTE-Advanced终端芯片的研发。研究目标:根据3GPPR8R9R10TD-LTE及TD-I,TE-Advanced标准,研制硬件平台与设计软件模块,开发出基于TTCN的TD-LTE-Advanced商用终端协议分析仪,促进终端芯片产业进展。具体包含:系统模拟器整体仪表架构设计,包含独立硬件平台的开发、L1/L2/L3协议层的设计与实现;支持TTCN测试例的适配层的设计与实现;完备测试消息输出机制与消息解析功能的实现;基本
20、终端业务测试功能的实现;多小区与多系统环境模拟的设计与实现等。考核指标:(1)提供两台TD-LTE-AdvancedTTCN终端协议分析仪样机;严格按照3GPP协议与行业标准要求实现L1/L2/L3协议功能;与终端建立信令连接,包含注册、MO与MT等;可通过TTCN测试例灵活配置各协议层功能,能够模拟各类正常与特殊的信令流程;单表可模拟多小区,并支持与其他仪表级联搭建TD-SCDMA/GSM等多系统环境;(2)提供开放的开发接口,支持各协议层的TTCN测试例。用户可针对终端L1/L2/L3各层协议功能编写测试例,通过终端协议参数配置与网络环境模拟集成测试环境;(3)具备完备测试信息分析功能,提
21、供与终端互通过程中1.1/L2/L3协议层的关键信息输出,支持消息过滤、空口消息编解码与层间原语解析功能;(4)单表能够支持基本终端业务测试,比如Voicecall与Videocall的端到端测试与回环测试、FTP下载、短信、彩信等;能够支持各类能力等级的终端接入并支持数据吞吐量的性能测试;并提供业务开发接口,具备与其他设备一起搭建业务测试系统与卡接口一致性测试系统能力;(5)申请发明专利5项以上。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公开择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课题1-8:LTE覆盖增强组网技术研究课题说明:LTE的关键技
22、术特性决定了其覆盖的性能,需要对LTE关键技术特性在室内外环境进行实际验证,并综合验证LTE的覆盖增强性能。研究目标:结合现有的2G/3G基础设施,研究LTE的关键技术在室内、室外环境中的组网性能,并进行有关的测试验证。具体包含:研究OFDMMMO等LTE中的关键技术在实际组网环境中的性能并进行测试验证;研究MIMO信道特性;研究LTE室外环境中的无线覆盖增强技术,并在实际环境中进行验证;在与2G/3G共用基础设施的条件下,研究室内环境LTE覆盖特性、室内覆盖及系统改造关键技术;对1.TE中的8天线、IRC、COMP等新技术进行探索研究。考核指标:(1) 结合实际组网环境中不一致的站址资源,研
23、究0FDM/MIM0等LTE中的关键技术在实际组网环境中的性能,包含同频组网、干扰协调、小区切换等,并进行测试验证;(2) 提交MIMO信道的研究与有关测试验证报告;(3) 提交无线覆盖增强技术研究与测试验证报告,开发有关设备,并进行测试验证;(4) 提交LTE室内覆盖有关技术研究与测试报告;(5) 提交8天线、IRC、COMP等新技术的研究与测试验证报告;(6) 申请专利8项。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申报方式:公开择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课题1-9:TD-LTE-Advanced无线中继(Relay)试验设备开发课题说明:中继
24、基站产品为TD-LTE的未来部署与应用提供了灵活覆盖与容量扩展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完善TD-LTE及其增强技术的产品体系。研究目标:开展面向TD-LTE-Advanced无线中继传输技术的试验设备研发。考核指标:开发基于TD-LTE商用平台的TD-LTE-AdvancedRelay基站试验设备10台,所提供设备应能够满足3GPPR9,R10标准要紧指标要求。要紧技术指标包含:- 支持TD-LTE的频段:2.3GHz、2.6GHZ等;- 支持灵活的带宽配置,包含IoMHz,20MHz;- 满足现有业务的QOS要求;- 回传链路支持定向与全向天线;- 回程链路支持2发2收、2发4收及2发8收,支持下
25、行单用户波束赋形、多用户波束赋形、上行单用户MlM0、上行VMlMO等多天线技术。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2。本课题拟使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的中央财政支持方式。申报方式:公开择优。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课题1-10:基于用户体验的端到端3G/LTE业务质量评测与分析系统研发课题说明:未来3G/LTE网络承载的业务将日益丰富,其中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网络资源占用比例将越来越高,基于网管的网络质量指标不能有效地反映业务的实际用户体验。需研究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互联网业务质量分析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进行端到端3G/LTE业务质
26、量评测与分析,提高用户的3G/LTE业务的用户感知。研究目标:本项目要紧建立基于用户体验的3G/LTE业务质量分析与评测的理论,提出相应的业务质量分析评测模型与方法。同时,研发支持端到端的3G/LTE业务质量评测与分析系统,实现提高移动业务用户感知的网络质量监测与优化手段。具体包含:研究将3G/LTE业务用户主观的、模糊的评价信息与业务质量客观的关键指标进行映射,建立基于用户体验的3G/LTE业务质量分析评测模型与方法。研发面向商用的支持端到端3G/LTE业务用户感知质量评测与分析系统,包含路测终端、支持网络数据与普通商用终端测量数据的采集设备、用户感知分析专家系统等。考核指标:(1)提供基于
27、用户体验的3G/LTE业务质量分析评测模型与方法的研究报告;(2)提交端到端3G/LTE业务质量数据采集与分析、业务质量提升解决方案;(3)研发面向商用的支持端到端的3G/LTE业务质量评测与分析系统,包含路测设备、支持网络数据与普通商用终端测量数据的采集设备与用户感知分析系统。实现对无线网络优化的辅助决策功能(包含问题定位与提出建议),能通过开放接口与分析优化工具相连接,测量数据包含信令、关键系统参数、无线参数与业务参数等,支持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提供用户对无线网络质量感知的分析报告;(4)支持提出无线网络及终端的分析与优化建议。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
28、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申报方式:公开择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项目2:移动互联网及业务应用研发项目说明:在十一五期间,部署了承载网架构、业务操纵与多媒体编解码方面的研究。从十二五起,重点研究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型业务应用,侧重改善用户体验与终端使用效果的新技术。课题27:云计算应用模式下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研究课题说明:随着云计算技术研究与商业模式的逐步成熟,云计算技术引入移动互联网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演进趋势。云计算的大规模运算与存储资源集中共享的模式,给移动互联网的总体架构带来重大影响,使得移动互联网体系发生变化。云计算及其服务的安全,特别是云计算的虚拟化、多租户与动态性等特
29、点为移动互联网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表现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内容安全、运行环境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针对云计算应用模式下的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及关键安全技术开展专项研究,对完善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体系,保障移动互联网演进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研究目标:全面研究云计算引入移动互联网后,在数据管理、应用部署、运行环境、服务模式等方面引入的安全风险,对数据保护、用户隐私、内容安全、运行环境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监管等核心安全问题进行关键技术研究与方案研发、论证。云计算引入移动互联网后的安全风险研究:在云计算引入移动互联网后,关于数据管理、应用部署、运行环境、服务模式等方面带来的安全风
30、险进行系统性研究;提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云计算安全技术体系架构。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由于云计算模式下数据资产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可能分离,客户将通过移动互联网对数据资产进行访问与使用,客户对数据资产安全的担忧成为重要的安全障碍。研究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重点解决客户数据保护、敏感信息泄露与数据内容安全问题。虚拟化运行环境安全:重点研究云计算应用模式下虚拟机隔离、监控、安全迁移及镜像文件的安全存储,文件存储、块存储、对象存储等云计算存储服务的安全机制,与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架构的影响。动态云安全服务:在提供云计算服务时要考虑到不一致企业、不一致应用的差异化的安全需求,根据用户需求,结合移动互联网应用架
31、构,提供动态差异化的云安全服务,为不一致用户提供不一致等级的安全保护服务。风险评估及安全监管体系研究:云计算在IT应用架构与服务模式方面带来的全新变化,给云安全风险评估与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针对云计算应用模式研究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测评体系及监管体系,以支撑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准入与政府监管。考核指标:完成移动互联网应用架构下云计算安全风险与安全体系架构,涵盖计算、数据、存储、网络等云计算有关的各重要方面;完成客户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方案研究,基于用户的数据需求提供定制化保护措施;完成虚拟化运行环境安全机制与方案研究,覆盖虚拟机的隔离、监控、安全迁移及云计算安全存储等场景;结合移动
32、互联网体系架构特点,完成差异化云安全服务研究,使云平台可支持根据用户需求动态调配安全资源、提供云安全服务的能力;完成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研究,包含评估方法、规范体系、辅助评测工具、安全监管方案等。基于上述关键技术研发原型系统或者开展试点验证。发表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完成国际标准化文稿3篇。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申报方式:公开择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课题2-2: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增强现实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说明: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技术是指将计算机虚拟生成的信息与用户所处的(或者用户看到
33、的)真实物理环境进行关联映射,从而通过智能终端的视觉虚拟化,向用户呈现出一个虚拟与现实混合叠加的增强情景。近年来,随着移动终端设备计算能力的提升、多媒体性能的增强、各类传感模块的集成使用,将AR技术借助移动互联网络应用到移动智能终端上,即AR技术的移动化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研究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增强关键技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摄像头、GPS、传感器等丰富功能,利用移动互联网络的移动、广覆盖、实时在线等特性,研发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增强现实系统化技术架构解决方案,通过示范应用形成移动互联网上新的增值业务、信息服务模式,推动产业进展。研究目标:研究移动智能终端增强现实系统的技术架构方案;研发支持增强
34、现实应用的移动终端硬件能力的高效调用技术,如电子罗盘、GPS、摄像头、GPU等硬件接口调用;研发增强现实的目标识别与捕捉技术,如真实物体识别、运动行为追踪技术;研发增强现实信息展现技术,如增强现实信息的存取格式、3D图像展示、视频图像的实时叠加技术;开发移动智能终端侧增强现实软件客户端;开发增强现实业务应用平台,支持多类型增强现实信息(如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的存取,支持多模式网络接入访问(如2G3GWLAN等);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增强现实的典型示范应用。考核指标:(1)完成移动智能终端增强现实的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解决方案报告;(2)完成增强现实业务应用平台;(3)完成移动智能终端侧的增
35、强现实软件客户端;(4)完成2种以上增强现实典型示范应用;(5)完成标准化文稿5篇,针对关键技术申请专利5项。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1:1。申报方式:公开择优。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参与。课题2-3: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端到端流量管理与优化技术研究课题说明: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爆炸性增长,业务极其丰富,对网络资源的需求无限增长,对移动网络有限的空口资源带来挑战。少量用户与特定应用大量占用网络资源造成其他用户接入体验差等问题,影响了网络资源的公平使用。为传统有线互联网设计的大量应用并不能很好习惯移动互联网特点,如IM类频繁的心跳报文
36、与状态更新消息占用大量空口无线资源;P2P类的应用更是大量消耗无线上行带宽,引发整个小区通信及传输质量的急剧下降。因此,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管理,分流与卸载,终端节能等一系列有关技术在网络的进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需要研究智能化的网络流量管理机制,提升资源效率,保障服务质量。研究目标:研究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管控与优化的技术方案,建立移动网络与互联网应用之间的互动,结合移动网络特性优化应用的行为,解决网络资源滥用、用户体验差、重要业务服务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构建智能的、高效的、融合的、公平使用的移动互联网。有关的流量管理与优化技术应该充分考虑在IPv6下的应用方式。考核指标:完成基于网络状态、用
37、户位置、业务类型、资费策略等综合因素的移动互联网端到端智能流量管控与流量优化,分流与卸载技术方案,实现基于用户感知与网络监控的智能流量管理架构。提出应对智能终端,永远在线应用与SNS,P2P、网络视频等主流互联网应用的网络优化与新的网络服务能力。针对当前主流互联网应用,提出针对移动网络环境的协议与机制改进优化建议,并提出适合移动互联网环境特点的协议机制,实现资源优化提升10%以上,智能终端实现省电30%以上;有关的流量管理与优化技术应该充分考虑在IPv6下的应用方式。研发1套原型系统,并开展有关测试验证。申请发明专利很多于10个;在3GPP、IETF、FrU等重要的国际标准化中输出文稿很多于3
38、0篇;设计方案完成研究报告很多于7个。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申报方式:公开择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课题2-4: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评估技术研究课题说明:移动智能终端成为推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快速进展的关键因素。智能终端的安全问题也日益显现,政府与企业需要对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等进行安全测评。目前,互联网产品已有较完善的测评体系及工具,但智能终端安全评测体系及工具十分缺乏,需尽快研发。研究目标:开展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评测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安全评测体系,开发移动智能终端安全测评的工具及实验环境。具体包含:构建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应
39、用软件的安全评测体系模型,安全评估测试方法;研究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安全评测关键技术并制定相应标准;研发相应的安全性测试评估工具并搭建智能终端安全评估测试的实验验证环境。考核指标:(1)研究建立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评估体系并提交研究报告;(2)研究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本地用户数据存储等安全评估及测试关键技术,提交标准文稿5项;(3) 开发测评工具,可实现对智能终端2种以上操作系统、10个以上应用软件等安全进行测试,重点对恶意代码、系统软件远程操纵安全威胁等进行评测;可支持针对终端操作系统IPv6协议栈与IPv6应用实施安全测评;(4) 搭建智能终端安全评估测试实验验证环境;可支
40、持IPv4IPv6两种网络验证环境;(5) 申请有关技术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公开择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项目3:无线新技术项目说明:继续加强对无线移动通信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探索后IMT-Advanced技术进展趋势,关注标准化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形成标准建议。课题37:手机终端的多模、多频段的多天线技术课题说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进展,2G3GLTE等多制式移动通信网络同时共存。为满足用户漫游及多种业务需求,终端产品需要有支持多模、多频段的多天线。由于在终端上尺寸受限,
41、务必研发高集成度、低成本的宽带MlMO天线。研究目标:解决多模多频段终端的宽带MIMO天线面临的技术难题,开发高集成度、低成本的宽带MlMO天线单元,并进一步集成开发支持2G/3G/LTE的多模多频段终端产品样机。考核指标:单天线支持700MHZ2600MHZ的频段范围,至少支持如下频段:FDD频段包含:B2、B3、B5、B8、BhB7、BI3、B17,TDD频段包含:B34、B38、B39、B40,天线辐射效率不低于40如天线增益不低于OdB;天线间的隔离度不低于15dB;完成5款以上配备上述指标的多天线终端,用于LTE初期商用,要紧技术指标要求如下:终端至少支持如下多种模式:TD-LTE/
42、LTE-FDD(R9)、TD-SCDMA(R7)、GSM.WiFi;终端支持可变信号带宽,最大支持20MHz;终端支持4天线MIMO,支持空间分集、空间复用与波束赋形技术,终端峰值速率接近理论水平。上述研究与开发工作,针对相应关键技术申请发明专利很多于6个;设计方案完成研究报告很多于6个。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公开择优。移动终端厂商牵头,联合高校、科研与运营单位。课题3-2:TD-LTE系统中的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与验证课题说明:频谱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飞速进展,频谱资源日渐匮乏,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频
43、谱。认知无线电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案之一。以TD-LTE系统为基础研究认知无线电有用技术,利用现有频段(如UHF频段或者其它频段)的空闲频率提供新的频谱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标:研究UHF频段或者其它频段空闲频率资源的可利用性,包含研究空闲频率资源的容量分布、TD-LTE与可用频段上现有系统的共存要求、保证可用频段上现有系统性能的要求下TD-LTE需要达到的技术指标;研究具有认知无线电功能的TD-LTE技术方案,包含频谱检测、频谱退让、无线接入操纵与动态频谱管理等关键技术;研发有认知无线电功能模块的TD-LTE原型基站与终端系统,验证关键技术的可行性,进行室内与室外功能演示。考核指标
44、:完成UHF频段或者其它频段空闲频率资源的可利用性报告,具体包含可用频段上能提供给移动通信使用的空闲频率资源的容量分布特性,TD-LTE与可用频段上现有系统共存条件;给出TD-LTE频谱检测、频谱退让等关键技术的性能指标要求,为关键技术研究提供指导。完成TDTTE系统使用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系统方案,支持频谱检测、频谱退让、接入操纵与动态频谱管理等功能,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具有可实现性。研制具有认知无线电功能的TD-LTE基站及终端原型试验系统,对系统方案进行验证,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系统至少包含2个认知基站,8个认知终端,给出室内与室外应用场景的测试结果。发表论文很多于10篇,申请专利很多
45、于10项,提案很多于10个。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公开择优。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课题3-3:支持基带集中处理的RAN构架研究课题说明:基于开放平台支持多标准的基带集中处理的RAN构架,关于降低无线接入网成本,提高系统的能量效率、频谱效率有重要意义。研究目标:突破基带集中处理的RAN架构中的核心技术问题,包含:大规模基带处理单元(BBU)互联构架技术,支持动态资源调度与系统级冗余备份的大规模光互联技术方案,该方案应具有低成本、大容量、低延迟的特点;协作无线收发技术与无线资源动态管理、处理资源动态调度技术等。形成系
46、统完整的解决方案,实现系统验证样机。考核指标:基带集中处理RAN系统样机:(1)大容量的、集中式基带处理池样机,应实现基带处理资源的聚合与冗余备份,满足动态资源共享与调度,并满足低成本、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要求;(2)平台系统:应基于可编程的开放软、硬件平台系统,支持热备份与处理资源的在线迁移;(3)标准支持:至少支持三种主流移动通信系统标准,空中接口可实现与商用终端或者者测试终端完成基本的语音呼叫测试与数据业务测试;(4)样机系统容量:可平滑扩展的架构,能够从100个20MHZ1.TE载波扩展到100O个20MHZLTE载波的大规模BBU互联构架关键技术;(5)高带宽:系统中任意两BBU
47、间支持同时传输IOGbPS数据流量传输;(6)低延迟:系统中任意两BBU间传输实时无线信号数据的延迟小于100uSo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源经费比例为2:1。申报方式:公开择优。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用联合申请。课题3-4:蜂窝移动通信终端直通技术研究课题说明:IMT-AdVanCed下一步将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技术作为改善覆盖与增强区域容量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本课题的实施,将形成一套支持D2D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系统覆盖与区域容量,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提案,提高我国在国际主流标准中的知识产权比例
48、。研究目标:面向IMT-Advanced后续演进,突破D2D技术,包含D2D有关的信道与网络联合编码、协作中继、中继链路性能增强等关键技术,拓展D2D技术在移动中继、多跳中继等中的应用,形成具有创新性的核心技术,推进有关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标准化进程。考核指标: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但不限于)的具体建议:提出适用于IMT-AdVanCed系统的D2D技术方案,完成用于D2D技术的评估与测试仿真平台,提供仿真结果及完善的方案评估分析,开发IMTAdvanced的D2D技术试验验证原型平台,完成方案验证。同时,申报单位须提供下列指标建议:向IMrAdVanCed推进组提交标准化文稿数量,及预期同意文稿数量;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文稿数量与预期采纳率;申请发明专利数与预期授权率。实施期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费比例:中央财政投入与其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