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磊纲要上第7课之微课设计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两个转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08659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磊纲要上第7课之微课设计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两个转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曹磊纲要上第7课之微课设计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两个转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曹磊纲要上第7课之微课设计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两个转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磊纲要上第7课之微课设计4.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两个转变”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两个转变”教师导入:张居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你了解他在赋税改革方面有过什么重大贡献吗?材料呈现:材料呈现:“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限货志教师介绍: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将赋役合并,将税收形态由实物改变为白银,也可以缴纳白银来代替服役。教师设问:你知道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在沿革的过程中有哪些转变吗?(一)秦朝材料呈现:头会箕赋,输于少府。淮南子氾论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秦朝的赋税制度以人

2、丁为征税标准,以谷物为主要税收形态。(二)西汉一一编户齐民材料呈现:中编户制度一种户口鳌记制度,始自西汉,既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也是一种赋税制度。西汉政权建立后,为加强对人口的控制,下令逃散在外的农民一律退回本乡,进行人口鳌记,把民户的人口、年龄、性别、土地财产等情况,详细登记在户籍上,建立周密的户籍制度。根据土地和人口多少征收赋税和格役,这种造册螫记户口的办法称为编户制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西汉赋税根据土地和人口多少征收赋税和徭役。(三)隋唐(前期)一一租庸调制材料呈现: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租者,什一之税也。调者,调发兵车井田之赋也。庸者,岁役二旬,不役则收其资。役多则免调。

3、过役,则租调俱免,无伤于民矣。郑樵通志货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受田农民除缴纳租调外,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一定程度上减轻对人身的束缚。(四)唐朝后期一一两税法材料呈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效,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O旧唐书杨炎传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4、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收税,使纳税的时间和种类固定下来,并进一步减轻了对人身的束缚。(五)明代一一“一条鞭法”材料呈现:“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法。”明史食货志教师讲述:标志着赋税制度由繁到简、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变。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5、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六)清代一一“摊J入亩”材料呈现: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废除了人头税,实现了税收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拓展练习:中国历代都有丁税(每个成年男子必须缴纳人身税)。清代丁税征收出现了变化,参照右表,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ABCD丁税总额相应增长 朝廷免除了人身税 丁税也在缓缓上升 成为朝廷主要财源顺治朝随着人丁增加,康熙朝减轻农民负担,雍正朝人口增长缓慢,乾隆朝丁税迅速增长,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一一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两个转变:1 .由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2 .由以人丁为主到以土地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