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18240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文章,反映的是旧俄时代百姓的悲惨生活和穷人的勤劳、善良的美德。文章的细节描写以及多种方式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尤其感人之深。本课教学设计对此给予了特别关注,试图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场景,抓住感人的细节反复读书,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激发起学生对穷人及其美德的敬意。【教材分析】穷人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短篇小说,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一册第三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本文写的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丈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扬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

2、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点鲜明,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学情分析】本班学生活泼好动,上课喜欢回答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扎实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不太稳固,上课不够积极,针对这些情况我将他们均衡分组,以学生为主体,以好学生带动整个组积极参与教学讨论。考虑到这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课文,细节描写很有特色。基于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独立感悟和掌握方法为要,这篇课文只能安排两个课时。那么理解课文如何做到面上到边,点上到位?我们认为不能过分纠缠细节,否则无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本设计注意以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品质为主线,进行“板块式”教学,既确保了对人物品质的深刻体悟,又串起了全文

3、的内容。【教学目标】一、认知和能力目标1 .认读、掌握生字:搁、填、怨、掀、唉、裹、魁、梧、淋、撕、霉、虑2 .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入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3 .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4 .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重点难点】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渔夫的勤劳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策略与手段】开篇以谈话的形式激活学生生活储备中的幸福体验为引子,激发学习兴趣,另建立

4、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认知背景,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然后让学生反复读书,每一遍都提出有不同要求。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抓场景,来整体有序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既切合课文特点,也渗透类似课文的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最后的教学是本节的重点,紧扣一个“穷”字,注重几个场景,引导学生反复进行读和悟,开始以先自读后交流的方式,反馈读书效果,旨在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然后以先自读后朗读的方式,反馈读书效果,旨在促成学生的情感投入。这样,力图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关注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的独特性。【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依据主要场景制作课件、图片及配制音

5、乐。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大致了解情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谈话入题:同学们,当你穿上崭新闪亮的新衣服时,当同家人、好友一起享受丰盛的大餐时,当你在亲人的包围中感受着无比的幸福时,你可曾想到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穷人?今天让我们跟随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走进穷人的世界,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心灵。(板书:穷人)2 .引导预测:看到“穷人”这个课题,预习时你想弄明白哪些问题?觉得文章重点应该叙述的是什么内容?(学生各抒己见,想弄明白的问题是:穷人是谁?穷在哪里?他们怎样熬过穷日子?(认为文章重点是叙述“穷”的具体表现)3 .以疑激读:那么,托尔斯泰笔下的

6、“穷人”到底向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探个究竟。设计意图1 .开篇谈话,以激活学生生活储备中的幸福体验为引子,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认知背景,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提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根据不同的方式及要求认认真真读课文:轻声慢读,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穷人是谁;仔细默读,将作者叙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成画面,看看作者重点描述了哪几个场景。读完了,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2 .反馈初读情况:(D出示重点生字,择重检查正音析形。指名若干学生,分段朗读。(朗读完毕,学生

7、评议,教者评点,再择难句适度指导)抓住“穷人”“场景”,讨论课文要点。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分别是谁?(板书:桑娜,西蒙,渔夫)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表现的穷人是谁?(桑娜)(板书:“桑娜”寻找)引导学生以桑娜的活动为主线,作者描述的几个环节:(先由学生回答,后老师予以归纳)一、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打鱼的丈夫回来。二、桑娜看望西蒙发现她死了抱回了她的儿子。三、渔夫听说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要抱回她的孩子。启发:其中作者要着力描述的中心事件是什么?(桑娜与丈夫收养寡妇西蒙的儿子)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补破帆,等丈夫。看西蒙,抱遗孤。吐真情,得支持设计意图1 .让学生反复读书,每一遍都提出有不同

8、要求。目的是一方面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读明白,甚至读出整体印象,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奠定认知和情感基础,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提高读书效果。2 .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抓场景,来整体有序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既切合课文特点,也渗透类似课文的学法指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三、细读课文,体会“穷人”的穷。1 .谈话提示: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生活怎样。2 .点名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体会。3 .小组讨论:交流体现穷的语句,说说理由。4 .班级交流:(各抒己见,教师巡视)朗读、感悟、指导:甲:我

9、从“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看出穷。要是不穷,可以换新帆,不用去补了。乙:我从“这间渔家的小屋”整个的面貌看出穷。瞧,如果不是穷,就这么一间小屋,怎么可以又做客厅,又做厨房,又做卧室,又做储藏室呢?如果不是穷,怎么能够一家七口全挤在一间小屋里呢?丙:我从“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看出穷,这时候就是“古老的钟声敲了十下,十一下”甚至更晚的时候,渔夫是清早出海的,到深夜还没有回来,起早贪黑地干,那都是因为穷的缘故。T:我从整个这一部分看出穷:一个七口之家,挤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家里的全部财产也就是这间破屋,一只小船,一张破帆,一些简单得不能在简单的生活用品;为了生活,丈夫每天冒着

10、生命危险出海捕鱼,妻子任劳任怨包揽这所有家务、照料五个孩子,就是这样拼死拼活地干,可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5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体会。6 .引导深究:是啊!正因为穷,作为一家子的唯一顶梁柱,渔夫每天得在风浪中出生入死;正因为穷,作为家庭主妇,每天都得牵肠挂肚地等待丈夫。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第一部分,看看桑娜怎样焦急万分地等待丈夫,哪些情况让她焦急万分?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桑娜焦急万分的表现:“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心惊肉跳、自言自语、划着十字桑娜焦急万分的原因: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始终不见等(先说出词语,再理解意思,再想象情境,再体会心情、读出感情)7 .齐读全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