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一、本文概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影响因素以及形成机制。汇率作为国际经济交流中的重要价格变量,其变动不仅影响国内外贸易和投资活动,还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沿革,梳理了各个阶段汇率形成机制的特点。接着,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国内外经济状况、货币政策、国际收支状况等。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包括市场供求关系、政府干预、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本
2、文还关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分析了改革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结合国际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国内外学者研究汇率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现代货币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其核心在于探讨汇率的决定因素及其动态调整过程,涉及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资产组合平衡理论等多个方面。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早
3、用以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之一,它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由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决定,即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当两国的通货膨胀率存在差异时,汇率将发生变动以反映这种差异。利率平价理论则强调利率差异对汇率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当两国利率存在差异时,投资者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将进行跨境投资,从而引发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化,导致汇率调整。国际收支理论从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分析汇率的形成。它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会直接影响其货币的价值,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该国货币贬值。资产组合平衡理论则是一种更为综合的理论,它认为投资者会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率和风险来配置其资产组合,外汇市场也
4、不例外。因此,汇率的形成不仅受到两国利率差异的影响,还受到投资者对各类资产的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理论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但需要注意的是,实际汇率的形成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单一理论往往难以全面解释。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现状分析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更加灵活和适应市场需求的特点。现状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主要受到市场供求关
5、系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活跃度不断提升,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日益显著。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机制也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通过参考一篮子货币,人民币汇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减少单一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然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虽然市场供求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增强,但政府在汇率管理中的作用仍不可忽视。在特定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采取干预措施来稳定汇率,这可能会限制汇率的浮动范围。一篮子货币的构成和权重选择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复杂性,这可能会对汇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市场化、灵活
6、性和适应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在政府干预、一篮子货币选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未来,应继续深化外汇市场改革,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透明化和可预测化,以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货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都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对主要经济体汇率形成机制的国际比较,可以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当前,主要经济体的汇率形成机制可以分为两大类:市场主导型和政府干预型。市场主导型汇率形成机制,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其货币汇率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政府较少干预。而政府干预型汇率形成机制,如中国、新加坡等
7、新兴市场国家,政府在汇率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政策手段对汇率进行管理和调控。市场主导型汇率形成机制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汇率波动较为灵活,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风险防范。然而,过度依赖市场可能导致汇率波动过大,对经济产生冲击。政府干预型汇率形成机制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汇率,减少经济波动。政府通过政策手段对汇率进行调控,可以更好地平衡内外部经济需求。但是,过度干预可能导致汇率偏离市场真实供求关系,影响经济效率。借鉴市场主导型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松政府对汇率的干预,让市场力量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有助于提高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市场化程度,增强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结合中国经
8、济发展阶段和金融市场成熟度,合理设定政府干预的边界和方式。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允许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加强与国际主要经济体的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以共同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促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国际汇率形成机制的比较与借鉴,可以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未来,应继续深化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灵活性和透明度,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对策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扩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以
9、下是我国在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应该考虑的对策建议:增强汇率的灵活性: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应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使其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经济基本面。这有助于提升我国汇率制度的适应性和抗冲击能力。推进外汇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交易产品和交易方式,提高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这有助于形成更加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预警机制,对异常跨境资本流动进行有效管理。这可以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提供良好环境。推动金融市场开放:逐步扩大金融市场准入,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10、这将有助于形成更加市场化的人民币汇率。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加强与主要经济体的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通过国际合作,可以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提供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坚实的支撑。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性和前瞻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为人民币汇率的合理形成提供坚实基础。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通过增强汇率灵活性、推进外汇市场建设、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以及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等措施,我们可以逐步建立起一个更加合理、稳定、可持续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六、结论经过对人民币汇率形成
11、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内外经济状况、政策调整、市场预期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汇率的走势。因此,在制定汇率政策时,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汇率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但同时也需要防范市场操纵和过度波动等风险。因此,在推进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市场的健康稳定运行。我们还发现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密切相关。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因此,在制定汇率政
12、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因素,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和协调,共同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为了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完善汇率形成机制,提高汇率的灵活性和市场化程度,同时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汇率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我们也需要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参考资料: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在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之前,我们需要先了
13、解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因素: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决定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快,就业率高,那么该国货币就会相对坚挺;反之,则可能贬值。利率因素:利率水平的高低也会对货币价值产生影响。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高,投资者就会更愿意持有该国的货币以获取更高的利息收入,从而推动该国货币升值;反之,则可能导致贬值。贸易收支因素:贸易收支也是影响货币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国家的出口大于进口,那么该国货币就有可能升值;反之,则可能导致贬值。外汇储备因素:外汇储备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那么该国货币就更有信心
14、保持稳定;反之,则可能出现波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演变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3):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管理体制。这一时期内,我国实行的是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管理体制。其中,调剂市场汇率是由中央银行授权各外汇指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自行制定的。第二阶段(1994-2005):市场经济初期的人民币汇率双轨制。1994年,我国取消了官方汇率与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三阶段(2005-至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2005年7月21日,
15、我国再次进行汇率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RMBexchangerateformationmechanism),简称汇率机制,实际上就是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完善汇率机制是我国自主的选择,必须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开放形势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彰明较著。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完善汇率的决定基础、矫正汇率形成机制的扭曲、健全和完善外汇市场、增加汇率的灵活性、改进汇率调节机制。完善汇率机制的实质
16、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就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此开始,人民币汇率生成逐渐走向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核心是: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允许市场汇率在一定范围内围绕基准汇率上下浮动。尽管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基本上符合中国国情,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实事求是地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也存在着以下缺陷。建立银行结售汇制和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银行结售汇制和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构成了现
17、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基础。从理论上来看,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反映的是市场供求关系。但从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看,由于存在着两个突出的特点,即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扭曲,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基本上体现的是政府意志,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1)银行结售汇制的强制性。结售汇这种制度安排具有较大程度的强制性,企业出口所得外汇必须无条件卖给外汇银行。企业不能持有外汇账户(以后虽允许大型外贸企业持有部分外汇,但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根据自己未来的需求和对未来汇率走势的预期自主选择适当的出售时机和数量。至于企业的外汇
18、需求,在经常项目下的贸易用汇通过外汇银行的售汇来满足,而经常项目下的非贸易用汇则受到较为严格的外汇审批控制。在这一制度下,企业无法意愿地持有外汇,由此“强卖”而形成的汇率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价格。(2)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和严格管制。银行间外汇市场即银行之间的外汇交易市场,建立该市场的初衷是为了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然而从实践来看这一目标并未达到,这是因为该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第一,封闭性而非开放性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会员制,作为市场主体的外汇指定银行其会员资格的获得,须经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局的审批,必须符合严格的市场准入规则,从而使该市场失去开放性而成为封闭的市场。第二,严格管
19、制的市场。由于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持有外汇的额度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得外汇指定银行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也难以根据本、外币资产的合理组合来实现在风险可控情况下的收益最大化和规避外汇风险。更为重要的是,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中,由于中央银行实际上处于垄断地位,即中央银行具有对外汇银行的额度控制权以及中央银行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货币供给权,从而使中央银行对该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形成具有绝对的控制权。中央银行在市场上的绝对垄断地位,使政府的意志自然而然渗透在汇率之中。第三,被动干预的市场。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干预的地位,当外汇指定银行之间的交易不能完全匹配时,由中央银行弥补不足头寸,以保
20、证整个市场的“出清”。这种被动干预保证了市场的有效运转,但也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由于采用迫不得已的被动干预,极大地限制了中央银行采取灵活的干预模式,其结果使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仅有管理而缺乏浮动,人民币汇率趋向僵化。毫无疑问,这种状况对人民币体现外汇资源价格的真实性和代表性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市场配置外汇资源效率的进一步发挥。第四,单调的市场。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交易的币种仅限于美元等少数几种货币,成交量也主要以美元为主,而且几乎不存在远期、期货交易,除了少数几家银行有资格办理人民币远期交易外,儿乎没有其他衍生工具。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状况对外汇交
21、易量有重要的影响。不言而喻,真正意义上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交易主体,形成多层次的市场结构,从而具有相当的交易规模。否则,就不可能形成活跃的外汇市场,也就不可能生成合理的市场汇率。在客观因素以及一部分主观因素的作用之下,我国于1994年初开始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固定汇率安排。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承载了包括政治因素在内的沉重负担,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稳定亚洲经济金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经济稳定的极其重要的标志。正因如此,人民币汇率已经陷入僵化即缺乏灵活性或弹性,丧失了调节功能。缺乏灵活性或弹
22、性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从而成为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的严重隐患,最突出地表现为弱化了企业的风险意识。汇率长期窄幅波动,不仅制约了市场引导外汇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并导致市场忽视汇率风险。在基本固定的汇率安排下,使市场和企业的汇率风险意识淡薄,在经营与投融资活动中很少考虑和顾及风险,从而出现和累积了一定的风险,如大量不良债务的产生,而这些风险的累积则是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条件。由于人民币汇率缺乏灵活性或弹性,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产生较大的差距。在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安排下,由于汇率浮动区间处在狭小的范围之内,这种状况使汇率难以对其他货币间汇率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对美元和
23、其他主要储备货币间的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做出反应,其结果往往是表面上名义汇率保持稳定,而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与之发生偏离。在我国的贸易结构中,与美元区的贸易额约占贸易总额的50%左右,而与非美元区即日本、欧元区和东南亚的贸易额约占贸易总额的一半左右。我国的现行汇率政策只是重视保持与美元区汇率的稳定,而对非美元区贸易伙伴的汇率稳定则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出现了美元不断贬值的趋势,相应地也导致了这些货币的升值。正是这些因素导致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趋降。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时,我国规定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天的波幅为中心汇率上下3%,而实际上人民币汇率每天波幅不过几个基本点。人民币汇率窄幅波动
24、这种格局,较大程度是由于中央银行作为银行间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几乎每天都参与市场交易,平补市场买卖差额,影响汇率生成。这就形成了中央银行与市场博弈的格局,造成了汇率变动的政策敏感性。如果汇率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向市场传递的是政府纵容或操纵汇率贬值或升值的政策信号,从而使得汇率波动从政策上变得比较敏感,这反过来制约了汇率政策操作的弹性。1996年我国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并对资本项目下严格管制,从而使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决定于贸易项目。而货币的购买力则是与贸易相关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需要选择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决定人民币汇率水平的理论模型。但是,在人民币汇率制度
25、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固定汇率安排的情况下,用购买力平价来计算人民币与美元的均衡汇率存在着重大缺陷,如购买力评价理论的前提条件(例如信息充分、交易成本为零、关税为零)几乎完全不能满足,而且由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一般物价水平既包含了贸易品又包含了非贸易品,其计算结果必然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显而易见,从理论上来看,现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缺乏充足的依据。从实践上来看,现行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也缺乏准确的依据。在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时,这一市场十分狭窄,而且仅限于由经常项目中的贸易项目派生出的外汇供求,但由于一方面中央银行与外汇指定银行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央银行无法获取准确定价所需要的完全信息;另一方
26、面,由供求偏好变化而造成的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中央银行管制定价的时间滞后,甚至发生判断错误。在信息不对称和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管制定价的中央银行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难以计算出一个“出清”供给与需求均衡的汇率水平。当中央银行管制定价无法确定均衡的汇率水平时,汇率水平的调整不得不主要依赖于经验以及有关黑市汇率水平、出口换汇成本等参考指标,使调整的准确性大为降低。维持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成本较高,需要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货币政策灵活操作的难度。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固定汇率制将没有自主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只能被用于维持汇率的稳定;而在资本管制条件下,资本难以自由流动进行套
27、利活动,利率平价理论将不再发挥作用,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因此而重新获得自主性。但是,我国的实践表明,由于受资本控制有效性和货币管理当局冲销手段的限制以及贸易平衡存在着不确定性,即使在资本管制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依然受到较大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发生货币政策的作用方向与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背道而驰的现象。(2)增加财政负担。当美元相对于主要货币保持强势的情况下,如果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绝对稳定,势必增加我国出口增长的难度,而扩大出口又是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为了刺激出口,我国采取了提高出口退税比率、对出口商品贴息等措施,其结果:一方面是保持了出口的增长,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28、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并诱发了出口骗税等道德风险。(3)增加外汇管理成本和难度。为维持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在政策操作上我国不得不在一定程度借助外汇管制的力量来实现既定目标。在1998年以前,为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加强了银行结汇管理,明确规定中资企业借用的国际商业贷款不得结汇成人民币使用;在1998年以后,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产生的贬值压力,中央银行又加大了对银行售付汇管理的真实性审核力度。毫无疑问,严格的管制势必增加管理成本。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由于人民币汇率基本固定、汇率无风险,当国内外利率存在利差时,必然导致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出现。尽管在我国资本项目外汇管制之下,
29、这种套利活动有一定的成本,但只要收益大于成本,套利仍会通过非法逃套等形式进行。这种状况增加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难度。(4)外汇储备增加的成本与风险。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框架下,强制性结售汇的实施、经常项目可兑换以及中央银行对外汇指定银行外汇头寸额度控制,银行、企业与居民都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而中央银行则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相当数量的外汇。这种状况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超速增加,由1994年初的212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持有如此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尽管可以看作是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重要标志,或者说为市场提供了一个稳定与信心的重要标志,但是持有如此巨
30、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最突出表现为:支付巨大的成本。既然外汇储备是用于清偿国际收支逆差、进行外汇交易和国际债务清算、干预外汇市场的外汇资产,而且这种重要资源又必须具有较高流动性的前提条件,因此外汇储备属于暂时闲置或只能获得很低收益的资产。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外汇储备的规模越大则意味着资源利用的效率就越低,同时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高。我国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短期债券和在境外金融机构的同业存款,其资产收益率大大低于对外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付出的成本。我国在持有大量低收益外汇资产的同时,又以高成本从国际金融市场大量借入外资,造成巨额的资源浪费,付出了
31、相当大的代价。承担汇率风险。我国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就不可能向其他微观经济主体分散,必然由中央银行独自来承担,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持有巨额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资产将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5)增加社会交易成本。主要表现为:第一,在强制性的结售汇制度下,必然增加企业的额外负担,使交易成本提高,而成本的提高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第二,对交易真实性的审核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管理费用的支出,而且随之产生的效率下降也意味着社会成本的增加;第三,在结售汇制度下,对外汇的超额需求是外汇市场的重要特征,因外汇超额需求而
32、出现的大量的行政审批则又是产生寻租、腐败等问题的重要根源。这样不仅降低了外汇资源的使用效率、造成效率损失,而且又要为此支付监管的成本。所有这些,无疑会加大社会交易成本,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我国加入WTo之后,由于对外贸易扩大、外资流入增加、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及其业务增加,外汇市场日趋活跃,致使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压力逐渐增大。伴随上述重要变化,资本的流动性在我国逐渐提高,稳定汇率的难度越来越大,外汇管制的成本也将越来越高。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人民币汇率加快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开放形势下,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必要性彰明较著:有利于应对金融开放对现行汇率制度的冲
33、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消除汇率制度内在不稳定性。因此,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方向是重归真正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基本内涵体现在市场供求、有管理与浮动汇率三个方面。因此这一改革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为: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松外汇管制,扩大外汇管制区间,使经济主体的自愿选择尽可能落在外汇管制区间内,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体现广泛的市场参与者的真实交易意愿,为汇率进一步市场化奠定基础。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既有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也应包括结合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过调节本外币的供求量、利率水平的调整等
34、手段进行的综合调节;为保持我国贸易条件的稳定,央行的市场基准汇率可在市场供求基础上参考一篮子货币来确定。再次,适当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促进人民币汇率从现行僵化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对汇率决定的各种学说进行综合,可得出一个基本从短期来看,货币性的资产市场机制和预期是汇率决定的重要基础;从中期来看,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是汇率决定的基础;从长期来看,汇率是由货币方面和实体经济方面的因素共同来决定。在现阶段我国人民币利率非市场化、资本项目外汇实行较为严格管制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主要是经常项目外汇收支。由于经常项目的外汇收入与支出构成了我国外汇收支的主体,从而表明我国的外汇收支
35、与交易仍主要是与贸易等真实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因此在现阶段人民币汇率以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为决定基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合理的。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开和人民币逐步走向市场化,外汇市场的供求也会更多地体现经常项目外汇收支以外的外汇供求,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将会由经常项目外汇收支逐步过渡到经常项目为主兼顾其他因素特别是资本流动。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扭曲的重要原因,使人民币汇率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因此,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汇制,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同时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实行经常项目
36、可兑换后,基本实现经常项目的意愿售汇,资本项目的意愿售汇还需要根据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逐步改进。一是增加市场交易主体,推广大额代理交易。增加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让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直接参与外汇的买卖,并逐步推广银行代理企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的大额代理交易。这样有助于避免大机构集中性的交易对市场价格水平的操纵,防止汇率的大起大落;同时也有利于有效降低大企业的交易成本,便于监管机构对交易的监控。二是增加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外汇市场上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状况对外汇交易量有重要的影响。毫无疑问,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增加市场交易的币种,可增加外币与外币之间的交易即主要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易,如美元兑日
37、元、马克等货币的交易,以满足外汇指定银行以及客户的不同需要;加快推行远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而且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对于增强外汇市场供求的灵活性、改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都有重要的意义。三是健全外汇交易方式。目前我国外汇市场主要是以电脑自动撮合方式成交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和国际上通行的商业银行做市商交易制度有较大的区别。这种交易方式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效率比较高,但是如果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度后,进入原有的结售汇交易系统的交易可能萎缩。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快发展商业银行做市商制度,并使汇率真正反映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包括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减少中央银行在市场
38、上的干预频率,运用其他经济方式和手段调整汇率水平。适当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地根据汇率信号做出反应,使汇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调节机制。除每天波动幅度外,还应规定每年波动的幅度。这将向市场传递中央银行减少干预的重要信号,为中央银行减少市场干预频度创造条件。在市场供求基础上,人民币汇率调控目标可从盯住美元转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篮子中包括美元、日元和欧元三种货币,可根据贸易情况选择适当权数。采取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方式,有助于淡化市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关注程度,稳定我国对美元区、欧元区和日元区的贸易条件。当市场供求关
39、系与篮子货币计算出的目标汇率有差异,甚至方向不一致时,必须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进行调整。为了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合理水平和稳定,改进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的方法是,对汇率的短期和中期波动的调节,主要通过外汇市场来进行,即依靠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影响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来实现调节的目标;而对于汇率的长期水平及其走向,则主要依靠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基准汇率(或直接改变,或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的操作来间接改变)来实现调节的目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调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调控手段将进一步规范。中央银行主要利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也应辅之于行政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管理,以维护外汇市场秩序。公开市场操作的作
40、用要进一步发挥;中央银行的干预方式除了直接干预方式以外;诸如通过调整利率来影响汇率、信号宣示效应等间接干预方式将逐渐采用。为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和合理水平,中央银行应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同时应建立人民币汇率监测系统,形成市场基准汇率制度,以提高干预的有效性;还应加快推进外汇市场同货币市场和国债市场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各种调控手段。对外汇市场的风险进行控制,避免或降低风险,这也是中央银行调控外汇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远期外汇交易,是控制人民币汇率风险的有效途径,因此需要大力发展银行间的远期外汇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金融的稳
41、定。在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重要影响日益显著,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根本所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意义不仅在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必然选择:汇率稳定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有利于保障金融体系平稳运行、有利于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汇率机制的核心是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增加汇率弹性,而不是简单调整汇率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完善汇率机制是我国自主的选择,必然要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避免汇率大幅波动。国内外主张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谓人民币汇率的低
42、估。人民币汇率是否低估?如果低估,低估的程度有多少?这是一个有激烈争议的话题,通常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例如美国的一些企业组织,包括美国制造商协会等,认为人民币低估的程度高达40%左右。国内学术界也有人认为人民币是被低估的。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近十年基本未动,而我国的资本项目并没有完全放开,因此所有的基于自由市场经济的模型,其结果都是难以令人置信的。我国生产力水平已经有较大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已逐步从价格竞争转向产品质量竞争,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从整体上来看,随着西方发达国家国内投资机会的饱和,由于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将在长时期内对外资保持很大
43、的吸引力,我国资本项目将会保持一定的净流入。这些因素决定了未来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升值趋势。但是,未来的升值趋势并非等于当前人民币汇率就存在着低估,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另外,即便是人民币汇率需要升值,也必须经过周密的测算,究竟升值幅度是多少、选择何时升值。这项改革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社会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考虑银行系统和其他有关方面改革的进程,还要考虑周边国家和地区以及世界经济金融的因素,逐步稳妥地推进,来不得半点差错。在所有非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安排中,汇率有一段时期内偏离均衡水平是正常的。因此产生了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否只要货币不均衡就需要调整?到200
44、4年12月末,该市场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贴水在4800点左右,但我们也可以找到相反的例子,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升水最高时达到了IlOOO多点,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币被允许自由浮动,当时人民币会贬值到4092。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坚持人民币汇率不贬值,该升水逐渐消失。需要指出的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已经成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从固定汇率退出,扩大汇率灵活性是开放中新兴经济体汇率制度演变的普遍现象。研究表明,在货币受到投机压力时被迫退出固定汇率体制往往会对经济造成较大的损失,而在宏观经济稳定、短期资本受到较严格管制的情
45、况下退出则容易获得成功。在当前美元贬值的国际金融环境下,特别是在国际“热钱”都在伺机投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下,只要人民币汇率有任何风吹草动、人民币管理浮动的区间稍有扩大,人民币币值必然冲上区间上限,并产生更强烈的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热钱”会更多地流人。显然,实行人民币弹性汇率机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市场体系完善,金融体系安全;二是要有科学的方案,以保证我国积极健康持续发展;三是要考虑对周边国家的影响,我国对周边国家负责,对世界负责。因此,我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持谨慎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
46、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答:2005年7月建立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正确选择,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适应新的发展和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的既定政策。此次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仍是这一方针的继续。答:2005年以来的汇改是成功的。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按照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原则以我为主有序推进,
47、总体上对我国实体经济发挥了积极影响,为宏观调控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一是促使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出口保持了较强的整体竞争力。二是汇率浮动为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动力和压力,促进了出口结构优化和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企业主动适应汇率浮动的意识增强,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提高,外汇市场得到培育和发展。四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促进全球经济平衡的努力。答: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和中国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
48、度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符合我国经济的自身利益,有助于我国经济较快的实现稳定和复苏。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许多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人民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这是我国稳定外需、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需要,也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事实说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答: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答
49、: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选择,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符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我国深度融入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利益的需要,符合我国长远和根本的核心利益。一是有利于促进结构调整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浮动汇率可灵活调节内外部比价,有助于引导资源向服务业等内需部门配置,推动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贸易不平衡和经济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二是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改善宏观调控能力。三是有利于维护战略机遇期。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继续推进汇改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长期合作和共同发展,维护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国际经贸环境。答:进一步推进汇改,需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力求使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一是要确保汇率波动幅度可控,防止市场力量引起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