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原著的教学指导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原著的教学指导策略.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五年级的小学生选择古典名著原著作为读本,时机比较恰当,通过扎实有效的课内阅读引领,目标明确的读前指导,阅读全程的读中推进,读后分享与拓展延伸,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原著的兴趣,感受古典名著原著独有的魅力,也为七至九年级的再次ISl读做好前期准备。【关键词】古典名著原著;小学生;教学指导一、选择古典名著原著作为读本对古典名著读本的选择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选择读青少版的,有选择读简缩版的,有选择白话文版的,甚至有选择连环画的。但笔者认为,阅读古典名著必须选择原著,原著经过时间的积淀,跨越几个世纪至今依旧脍炙人口,自有其独特的魅力,这是任何改编的版本所无法取代的。况且,原著属于早期
2、白话,是作者创作时期同时代的白话文,虽说距离学生年代久远,行文中掺杂了方言及地域特色,但与传统的文言文相比较,阅读难度还是比较低的,学生只要产生了阅读兴趣还是不难理解的。学生阅读原著,相当于跨越时空直接与原作者进行对话,原著读本是原汁原味的;而阅读改编版名著,等同于借助改编者这个媒介同原作者发生联系,读本是被稀释或已被改编者解读过的,从而导致阅读效果大打折扣,或者是进入下一个学段将原著作为必读书目时,学生反而丧失了阅读原著的兴趣。再者,小学阶段学生尚能保证留有大量阅读课外书的时间,升入中学以后,学生课业负担加重,面临中考的压力,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时间或很少有时间阅读课外书。学生进入中学后阅读课外
3、书的时间减少,而古典名著的阅读要求在提高,七年级的必读书目中有西游记原著,九年级的必读书目中有水浒传原著,此时阅读名著一般带有功利性,纯粹是为应考而阅读,学生又能从中享受到多少阅读名著的乐趣呢?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生五、六年级时直接阅读古典名著原著,时机比较恰当,引导得当,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七至九年级的再次阅读留有余地、做好铺垫。二、课内阅读引领扎实有效统编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课文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所给出的阅读指导建议是,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遇到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借助资料了解人物及内容;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
4、文的理解。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根据原著改写为白话文,教学时直奔课文主题,牢牢抓住“神机妙算”这个关键词,从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这三方面弄清楚诸葛亮计谋之神妙,感悟鲜活的人物形象。结合单元口语交际训练,通过指导学生对草船借箭中第二段进行改编,引领学生亲近名著,感受其魅力,学会如何将课文语言转换为课本剧中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态。在课本剧的改编、表演过程中,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交际氛围,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交际自信,又让学生对阅读整部三国演义产生兴趣。景阳冈的教学紧扣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感受人物形象。“喝酒”“上冈”这两个部分的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自悟、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武松豪爽、勇敢、倔强、有
5、点好面子的性格特点。“打虎”部分重点学习作者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猴王出世的教学重点在于抓住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并对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感悟。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使学生对古典名著原著的语言产生欣赏之情,进而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研读“猴王出世”这一部分,通过默读、浏览,找出重点语句,再细细品读,让学生自己发现古典名著原著语言的内在规律和韵律美,初步感受古典名著原著的魅力。研读“石猴成王”这一部分,指导学生做批注,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感悟石猴是一个集猴、
6、人、神于一体的形象。三、读前指导目标明确古典名著的原著多为章回体小说,以水浒传阅读为例,首先要确定阅读的版本,笔者给学生推荐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水浒传,大字本,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100回目,足够小学生了解水浒传原貌。其次,通过目录了解具体章回,制订阅读计划,如每天阅读两回,每周阅读十回,总计用时十周,需要半个学期多的时间完成全书的阅读任务。再次,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告诉学生通过阅读全书,我们可以了解几个世纪前的社会现状及风土人情。最后,阅读的方法,既可以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精读,也可以对理解有困难的内容进行略读、泛读、跳读。课内学习所使用的勾画批注方法,皆可用到整本原著的阅读中去。四、读
7、中推进自始至终读前指导只需一两个课时即可完成,但读中推进较为费时耗力,尤其是阅读大部头原著。笔者依旧以水浒传原著阅读为例来谈。在长达半个多学期的水浒传阅读进程中,学生需要教师和学习伙伴的陪伴阅读,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阅读的进展状况,及时引领、评判、反馈,营造共同阅读同一本书的氛围,制造场效应,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阅读伊始,学生对楔子和第一、二回中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阅读内容缺乏兴致,感到晦涩难懂,读得极为艰难,此时引导学生寻找描写景致的内容和洪太尉一路的所见所遇,并提醒学生关注洪太尉所放妖魔的数目与后文相关。按照阅读计划,每天阅读两回,读后完成读书笔记或摘抄精彩文段,或抒发读后
8、感受,天天如此。第一周完成前十回的阅读任务,周末的作业便是写前十回的读后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理清前十回的故事脉络和人物关系,以此类推,周周如此。读完林冲雪夜上梁山之后,学生读原著不再感到艰涩,能读懂,也能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提出个人的见解。读完智取生辰纲,笔者请学生思考:“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到了天时,算到了地利,算到了人心。那么,水浒传中的智多星吴用在智取生辰纲时算计到了什么?”抛出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从原著中寻找答案和依据,教师随即进行点评和补充,学生对原著阅读渐入佳境。待读至“武十回”时,有课文内容做引领,学生读得颇为轻松,教师的指导不需过于用力,学生每天到校谈
9、论的第一个内容必定是水浒传,且津津乐道,兴致勃勃。前七十回的阅读进程中,师生们谈论何涛破案反被脸刺金印,宋江发配到江州,被戴宗讨要人情,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细读精彩段落,感受典型人物形象:莽撞的李逵,箭法高超的花荣,仗义疏财的宋江教师时不时地抛出问题供学生思考,以厘清学生认知,如:“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作好汉?”“随着整本书阅读的进程,你对哪个人物或哪个故事的态度产生了变化?为什么?”“施耐庵笔下的女性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通过前后故事情节的对比阅读,学生发现:吴用的计谋用在智取生辰纲时可圈可点,用在逼迫卢俊义上梁山时可以算作不择手段;李逵沂岭杀四虎时是个孝顺母亲、勇猛过人的好汉,
10、可是在江州劫法场和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又是一个滥杀无辜的莽汉通过和红楼春趣进行对比阅读,学生发现,曹雪芹笔下的女性是美丽的、优雅的,而施耐庵笔下的女性大多是地位低下的、品行不良或形象不佳的,由此学生认识到作者的女性观不同,笔下塑造的人物也会大相径庭。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社会之复杂,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前七十回的阅读任务完成后,为了让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原著,教师又增加了必做任务和选做任务,必做任务是了解梁山泊一百零八将聚羲后的故事以及每人的结局。选做任务是:再次阅读前七十回,找找梁山泊一百零八将落草前从事的职业;列出梁山泊一百零八将拥有的绰号、特长、所使用的武器;找出精彩段落进行批注;阅读金圣叹对水
11、浒传的点评。将前七十回的阅读推进落在实处,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在后三十回的阅读进程中去寻找梁山好汉们的结局。随着一百零八将逐个凋零,学生或惋惜,或遗憾,或愤怒,或悲伤故事的结局令学生怅然若失、意犹未尽,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捧起书来进行第二遍阅读,个别学生将水浒传读了三遍乃至四遍,仍觉得不过瘾,于是将目光投向了三国演义原著。五、读后分享与拓展延伸读后分享与拓展延伸可以促进学生相互间的阅读交流,扩大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例如:点评优秀周记和读书笔记,展示有创意的思维导图,分享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猜猜人物和故事的前因后果,表演课本剧,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学生通读水浒传原著后,表演课本剧草船借箭人物对话
12、时拒绝使用白话语言,坚持从三国演义原著中寻找人物对白,且自得其乐。先读完水浒传原著,再去读西游记原著的学生认为:读西游记太简单了。先读完西游记青少版,再去读西游记原著的学生认为:这完全就是两本书,读原著更有趣。学生的阅读实践证明:小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原著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六、恰当运用阅读策略,学以致用五年级的阅读策略单元“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和六年级的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也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名著原著的支架。学生阅读名著原著的进程不同,初读与再读的关注点不同,阅读任务不同,阅读目的不同,与之相应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或精读,或略读,或浏览,或跳读,或摘词寻句,或勾画重点
13、段落,或查找相关资料课内所学到的阅读策略只有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不断地运用,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阅读能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熟能生巧”,这些名言警句都阐述了同样的道理:达到一定程度的量变才能产生质变。七、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围绕古典名著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可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将教学活动的主题定为“西游之旅”,并在开学初布置阅读任务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读完西游记原著。西游记这部名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可以覆盖全学科,各学科上课教师在相同的主题下,尽量围绕主题凸显本学科的特色开展教学,比如体育课上学猴拳、音乐课上欣赏电视剧西游记的插曲和背景音乐、微机课上制作西游记卡通形象动画效果、品社课和地方课上了解西域风土人情,历史课上了解唐僧的原型唐玄奘等。借助这部名著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了解家乡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尊与自信。利用主题研讨活动还能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和学生全方位的发展。由此可见,古典名著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其魅力无处而不在、历久而不衰,且润物而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