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戒尺”还给教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66540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戒尺”还给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戒尺”还给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戒尺”还给教师.docx(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把戒尺踏教师摘要:教育学生要注意方法,要通过必要的教育强制手段来帮助引导他们的成长,但应该以爱护孥生,维护其身心健康成长为目标。关键词:戒尺;沟通;爱心作为长期耕耘在职业高中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多年来迎来送往一届届学生,深感当今学生管理难度越来越大,面临的难题越来越多,很多时候感觉无助与无奈,我相信很多同仁有相似体会.究其原因,教师被“制约因素太多,其中戒尺不在手中是更要原因。本文初探将“戒尺”还给教师,班塑教师权威的问题。戒尺,旧时私案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也叫做尺,它是用两只木块制成的。本文所述“戒尺”与旧时有本质区别,现代意义上的“戒尺应该是指在教册在坚守师镌操守和教白法律法规

2、的前提下,在教育沟通说服诱导己不再奏效的情况下,采用适度、必要的体罚方式帮助学生改变不良行为和学习习惯为辅助手段。其核心以关爱为主旨,促进进步为目标,将维护学生心理和生理不受伤害为最高红线,手段和方式应慎用、巧用.戒尺的使用牵动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并受到政府部门、社会典论关注,是一个错综更杂的问题,以下逐条分析。学生、教师和家长关系现状。首先是学生的情况:第一,随着信息、流量时代发展,抖音、微信和网络等普及,学生能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都不是过去能比的,能接收的有正面也有不良信息,加之本身心智不成熟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引导,而学校的恩想教育方式相对保守、刻板,明显落入下风。第二,新世纪后成长的孩子

3、们在思想、视野、个性等方面明显不同于过去,对自我、自由、价值等的理解也更进一步.第社会竞争激烈不再局限成年人范聘。大多数学生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始就开始从学业、特长、家庭资源等方面互相比拼,长期处于你追我赶状态,直至初高中,面对来自自身和家长的要求,相当部分学生已积累了很大心理负担;第四,职业高中学生多半是中考的失败者,更加迷茫和自卑,累枳的负面情绪高于普通中学。其次是教师的“弱势工第一是社会舆论普遍把教和推崇为最受尊敬的职业,另一方面个别媒体又因极少数教师的劣迹而误导r公众对绝大多数教师评价;第二是行政约束多.教育局、学校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考评很重视学生权重,出现问题缺乏对教师支持理解,甚至

4、在考核教加绩效、晋级时强调师生关系情况,使教如在教育学生时畏手畏脚.再次是家长的不理解。虽然绝大部分家长是配合教师教育的,但也有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娇惯纵容,偏听偏信,不信任教师,动辄与老师冲突;相反的是不尽家长责任,对孩子不问不闻,听之任之,来自原生家庭的障碍是教如无法有效管教学生的原因之一。虽然教师职业有权威感和威慑力,教师在教学、人格、亲和力、公平正直等方面应覆得学生好感,绝大部分学生也是善良和服从的,但职而不服管理的“问题学生比例较高,靠简单说理,情感交流效果不大,班规校纪不至开除,也未必能威慑他。对这类学生批评教育,重修学分、考勤扣分效果不大。不是简单等同于旧时“体罚制度,但必须把“戒尺

5、”还给教师。首先.教师一切教育行为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立法保护未成年人权利是一件必要必须的好事,是全社会对吉少年的关爱,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第二.思想教育为主,“戒尺惩戒为辅。首先主意方法,说服教育,用规则警示优先,只有在不奏效时作为最后手段使用;其次注意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年龄、性别、心理承受能力等把握“戒尺使用力度,切记勿在语言、行动上伤及学生情感,在“戒尺”使用前后也要注意思想交潦,让学生体会到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他着想;第三.教师注意自律。教师也有家庭、个人和工作压力,但切忌将负面情绪带入教育教学,不能随意体罚学生,习惯将学生当成宣泄不良情绪的出口,对于敢于突破“戒尺使用尺度的教师要严厉处罚;第四.枳极联系家长,共同解决学生问题,将“问题学生的问题袒露在教师和家长面前,每一步教育过程都争取家长的支持和理解;第五.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细化规范“戒尺”使用的范围和程度,在制度法规上让教师有规可依,有章可循,让“戒尺使用受法律法规监督;六.社会舆论应加强师道尊严的推崇,使正气得以弘扬,而不是因个别害群之马否定大多数教师的辛勤努力。可喜的是发生在陕西的毕业二十年后掌掴老师的事件以老师胜诉结案,体现了法律的正义和社会的良心。总之,让教师带着爱心去使用“戒尺”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学生进步。参考文献:1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读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