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虫害的防治:菌核病.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72414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菌核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菌核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番茄病虫害的防治:菌核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番茄病虫害的防治:菌核病.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番茄病虫害的防治:菌核病症状:叶、果实、茎等部位均可被侵染。叶片染病始于叶缘,初呈水浸状,淡绿色,湿度大时长出少量白霉,病斑呈灰褐色,蔓延速度快,致叶枯死;果实及果柄染病,始于果柄,并向果面蔓延,致未成熟果实似水烫过,菌核外生在果实上,大小15mm;花托上的病斑环状,包围果柄周围;茎染病多由叶柄基部侵入,病斑灰白色稍凹陷,后期表皮纵裂,边缘水渍状,病斑长达株高的4/5。除在茎表面形成菌核外,剥开茎部,可发现大量菌核,严重时植株枯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菌核在土中或混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北方菌核多在35月萌发,南方则有两个时期:即24月和1012月。落入土中的菌核能存活13年,是此病主要初侵染源

2、。土中或病残体上的菌核,遇有适宜条件萌发,形成子囊盘,放射出子囊胞子,借风雨随种苗或病残体进行传播蔓延。子囊胞子落在衰老的叶及尚未脱落的花瓣上,萌发后产出芽管,芽管与寄主接触处膨大,形成附着器,再从附着器下边生出很细的侵入丝,穿过寄主的角质层侵入。该菌在寄主内分泌果胶酶,致病部组织腐烂,后病菌侵染力明显增强,田间再侵染由病叶与健叶接触进行。此外,此病还能以菌丝通过染有菌核病的灰菜、马齿范等杂草传播到附近的番茄植株上。子囊胞子萌发温限035C。,适温5IOCo;菌丝O30C。可生长,适温20Co;菌核萌发适温15Co,在50C。经5分钟致死。湿度是子囊孑包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限制因子,相对湿度高于

3、85%子囊胞子方可萌发,也利于菌丝生长发育。因此,此病在早春或晚秋保护地容易发生和流行。无公害防治方法:1)种植前深翻土壤,把菌核埋到下层,使菌核不易萌发。2)实行轮作,培育无病苗。未发病的温室或大棚忌用病区培育的幼苗,防止菌核随育苗土传播。3)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有条件的覆盖地膜,抑制菌核萌发及子囊盘出土。发现子囊盘出土,及时铲除,集中销毁。4)加强管理,注意通风排湿,减少传播蔓延。5)棚室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于发病初期,667M用10%百middot;腐烟剂250300g熏1夜,也可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每667次1kg,隔79天1次。6)于发病初期喷洒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异菌服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倍液,667r施药液6070L,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