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子宫颈癌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997439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子宫颈癌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4子宫颈癌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4子宫颈癌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4子宫颈癌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4子宫颈癌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子宫颈癌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子宫颈癌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4子宫颈癌患者的中医中药治疗子宫颈癌发病率居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首。2021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agencyforresearchoncancer,IARC)更新的全球癌症数据显示: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所有女性恶性肿瘤中均排在第4位1o2019年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为15.74/10万,死亡率为7.66/10万,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生命健康,亦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2-4o早期子宫颈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辅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局部晚期及以上子宫颈癌患者首选同步放化疗,治疗效果显著5-6o然而,目前的西医治疗亦存在不足之处,如

2、手术在切除癌灶的同时,可能会导致相关的并发症;放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亦损伤人体正常细胞,破坏免疫功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7-80近年来,中医中药在子宫颈癌的防治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延缓肿瘤进展、防治术后并发症、放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等方面9-10o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了中医对于子宫颈癌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认识以及中医药的治疗原则和手段,以供临床参考。1中医对子宫颈癌的认识1.1 中医对子宫颈癌病名的认识中医典籍中并无子宫颈癌这一病名之记载,现代医家根据其阴道不规则流血、阴道排液、盆腔包块、晚期恶病质等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崩漏带下病五色带“瘤痼石

3、瘤虚劳等中医病名范畴。1.2 子宫颈癌的病因病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曰: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论述了妇人杂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傅青主女科曰:夫带下俱是湿证加以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安得不成带下之病哉!,指出湿邪是带下病最主要的病因。总之,中医认为,子宫颈癌病位在胞宫,发病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当、禀赋差异等导致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肝气失于疏泄,血行不畅日久成瘀;肾阳不足、脾气虚损,温煦、运化功能失司,水液停聚,而成痰湿。外因房事不当,导致湿毒侵袭、浸淫子门。气滞、血瘀、痰湿、毒邪等蕴结胞宫,日久酿为癌毒,冲任失调,带脉失

4、约,内生癌肿,发为此病。2子宫颈癌的中医中药治疗2.1 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手术是早期子宫颈癌的首要治疗手段。因子宫颈癌根治术手术范围较大,术中要切除子宫及部分阴道组织,还需切除盆腔等部位的淋巴结,容易损伤盆底神经、肌肉、血管等相关组织及淋巴系统,亦会使膀胱解剖位置发生相对改变m因此,手术在带来确切疗效的同时,也会导致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如下肢淋巴水肿、术后尿潴留等12-130现代医家认为;子宫颈癌患者多为中老年妇女,本已肾气虚衰,机体与癌病斗争过程中又耗伤气血。手术属金刃所伤,手术范围在胞宫、胞脉、胞络,手术过程重伤脾肾阳气,术后放化疗亦损伤人体气血津液,故术后机体气血亏虚、脾肾阳虚,又兼夹血瘀、

5、痰湿、热毒等病理因素,故术后诸症以扶正或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140中医中药疗法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子宫颈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之中,常获良效。2.1.1 下肢淋巴水肿下肢淋巴水肿是妇科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后放疗,导致下肢淋巴回流障碍,淋巴液积聚于浅层软组织形成。患者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肿胀,早期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可伴有感觉减退。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出现皮肤的粗糙、增厚、色素沉着,形成俗称的象皮腿”,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沉重负担150下肢淋巴水肿属于中医病名中水肿阴水脉痹大脚风”范畴。术后中阳不振,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司,水湿下聚;气不行血,留滞成瘀,痰湿与瘀血互结于下

6、肢,发为此病。故本病以脾肾阳虚为本,痰湿、水饮、瘀血为标,多从温肾健脾、利水化瘀立法,以中药内服配合多种中医外治法进行治疗16-17o舒鹏自拟补肾健脾通络方(黄茜、党参、当归、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牛膝、漏芦、皂角刺、王不留行、山慈菇)治疗子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随症加减,临床疗效良好18o王海静等19以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内服及直肠滴入,配合徒手推拿、中药外敷(大黄、芒硝各50g,研磨成粉,与白醋按照2:1的比例调成糊状,温敷患肢),治疗后患肢周径明显减小,且复发率低于仅用徒手按摩及中药外敷的对照组。谷雨20以温阳利水方(泽泻15g、白术9g、猪苓15g、茯苓15g、桂枝6g、枳壳15g、

7、半夏20g、朴硝9g、牛膝6g、地龙6g、丁香6g、细辛3g,研磨成粉,与黄酒20mL混合调匀)温敷患肢肿胀处,与对照组安慰剂外敷相比,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郑硕等21以火针刺络联合针刺引流,再配合针刺患肢后溪、中渚、太渊、太白、太溪、阳陵泉等腌穴或合穴,与对照组仅用常规综合消肿疗法相比,明显改善了患者肢体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及患者软组织水肿情况。2.1.2 尿潴留目前的研究认为,术后尿潴留是由于子宫颈癌根治术中膀胱解剖位置改变、周围神经损伤等引起,表现为患者术后15d以上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虽能自行排尿但残余尿量100mL22L中医认为子宫颈癌术后尿潴留属于握闭,由于患者肾阳亏虚

8、,膀胱气化不利,水饮内停膀胱所致。治疗以温肾助阳、化气利水,因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有感染的风险,可适当加入清湿热之品23o张晋波等24以60例子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口服济生肾气合猪苓汤加减与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肾俞、太溪、次髅等穴位),10d治疗结束后,有效率为100%。董艳25将子宫颈癌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膀胱俞、中极、关元、曲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尿路感染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庄秀铭等26选取子宫颈癌术

9、后8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予膀胱功能训练,干预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予莱脑子热敷位于脐部至膀胱的穴位(阴交、石门、关元、中极、曲骨穴)配合艾灸(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发现莱藤子烫熨疗法联合艾条灸能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此外,还有许多防治子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中医药疗法的研究报道,包括温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按压、穴位注射、贴脐等,常多种疗法综合运用,疗效确切2702.1.3 促进围术期的快速康复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提出后,在妇科围术期被广泛运用,中医药疗法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亦发挥着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与下肢静脉血栓等方面28o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

10、肛门不排气排便等,可参考呕吐腹胀肠痹等中医病名进行诊治。本病由患者思虑伤脾,手术重伤脾胃之气,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所致,应以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顺气通腑为治法。郑桂飞29采用四磨汤口服液联合耳穴压豆(选穴:胃、大肠、小肠、交感、三焦)及香砂六君子汤中药敷脐综合疗法治疗45例妇科开腹术后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任建丽等30以艾灸(足三里、天枢、神阙、中皖、归来、内关、三阴交、关元)联合口服厚朴排气合剂干预58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下肢静脉血栓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肤色改变、肤温升高等,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肺栓塞,危及生命,故本病重在预防。中医认为下肢静脉血栓属于

11、脉痹股肿,与患者术后机体正气虚损,肢体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密切相关。李梅等31应用抗栓泵联合七厘散穴位贴敷(血海、委中、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地机、丰隆及邻近取穴)治疗盆腔术后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症状。保冬霞32运用中药熏洗(炙黄茜、当归、川苜、丹参、艾叶、红花、桂枝、香附)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桃红四物方贴片贴于肢承山穴,配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低频脉冲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调节静脉血流量、改善凝血功能。2.2 化疗增效减毒化疗能杀灭肿瘤细胞、预防复发和远处转移、改善子宫颈癌患者预后,新辅助化疗能缩小肿瘤体积、降低子宫颈

12、癌临床分期,增加手术机会,是子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亦会损伤机体正常细胞,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中医认为,化疗杀灭癌细胞类似中医攻伐之法,攻伐太过损伤人体气血阴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属于药毒的范畴,故中医药辅助化疗的重点在扶正固本,兼以祛邪。近年来,中医药疗法被广泛运用于子宫颈癌化疗的过程中,增强抑癌疗效,减少毒副反应33o除了中药汤剂、针灸、膏方等传统疗法,中药单体制剂、中药复方注射液等中成药也显现出良好疗效。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参养荣汤联合顺粕和紫杉醇(TP)方案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能有效改善子宫颈癌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机体免疫力,降低癌胚抗原

13、(CEAX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X癌抗原125(CA125)水平34-35o部智慧等36以疏肝化郁解毒汤(香附、郁金川楝子、荔枝核、枳壳、茯苓、苍术、当归、莲子、蝶蚣、紫草、鸡内金、百花蛇毒草、山慈菇、半枝莲)联合多西他赛加奥沙利粕化疗方案治疗子宫颈癌患者,发现其能有效改善患者肝郁症状,调节患者Th1Th2细胞相关因子。李永杰等37在子宫颈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同时予口服复方斑螯胶囊,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Al25、CEA水平,改善患者正虚症状,保护患者免疫功能。王逸君等38予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口服八珍汤,可预防患者骨髓抑制的发生,提高患者耐受度及生活质量。王娟等39研究复方

14、苦参注射液联合新辅助化疗对子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作用,发现与单纯化疗相比,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白细胞降低、胃肠道反应等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夏杨等40的研究发现,黄黄多糖辅助子宫颈癌根治术后放化疗,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李霞等41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托烷司琼注射液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3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与单用托烷司琼注射液相比,能有效缓解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2.3 防治放疗并发症放疗是子宫颈癌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具备复发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颈癌术后患者、中晚期患者及复发患者,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42o放疗过程在杀灭子宫颈癌细胞的同时,亦对邻近器官造成损伤

15、,导致肠道黏膜、膀胱黏膜、阴道黏膜糜烂、水肿,微环境破坏,炎性细胞浸润,造成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阴道炎等常见并发症43o中医认为,放疗射线具有炎热、耗伤人体气阴、损伤血络的特点,属于火邪火毒类44,基于此,中医治疗放疗并发症总以清热养阴为基本治法,辅以解毒利湿、行气通腑、凉血止血等,强调内外同治。2.3.1 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常伴有里急后重感、黏液便、血便等,若治疗不及时,则病情容易反复,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45o中医认为放射性肠炎属于腹痛腹泻肠风痢疾泄泻便血等疾病范畴,由火邪灼伤肠道血络,迫津下注,湿热胶结肠道,肠道气机壅滞所致。急性放射性肠炎以实证

16、为主,随着放疗次数增多,火热之邪屡劫气阴,或急性放射性肠炎得不到控制,形成慢性放射性肠炎,则以虚实夹杂或虚证为主。对于急性放射性肠炎,常治以清热解毒、行气通腑、利湿止泻等法;慢性放射性肠炎以益气养阴、收涩止泄、调和气血为主要治法46o林明生等47以肠道湿热论治急性放射性肠炎,自拟当归贝母苦参丸为主方,随证加减。陈宇杰等48对放疗导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子宫颈癌患者采用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肠风饮保留灌肠治疗,发现与对照组蒙脱石散保留灌肠相比,肠风饮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直肠黏膜状态,提高患者肠道功能,以及有效降低血清白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C(TNF-OO水平。吴中平等49以

17、四君子汤合葛根苓连汤治疗放射性肠炎,证实其在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亦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张嘉倩等50以益气养阴通腑立法,对慢性放射性肠炎子宫颈癌患者治以自拟清肠方(党参、炒白术、茯苓、生地、炒白芍、当归、大血藤、乌梅、槐花、仙鹤草、生慧苏仁、厚朴、炙甘草),有效缓解了患者临床症状。艾灸具有温通、补益的功效,常单用或辅助治疗慢性放射性肠炎,常选取神阙、关元、气海等穴位,疗效良好51o2.3.2 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以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甚至发展为膀胱阴道屡520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火热之邪壅滞膀胱,导致膀胱血络受损、气化失司所致,根据其病因

18、及临床表现,可以参考热淋血淋尿血等疾病治法以治之,以清热利湿、利尿止淋、凉血止血为主要治法530李俊影等54以自拟清淋汤(小蓟、生地黄、滑石、蒲黄炭、藕节炭、淡竹叶、当归、焦山桅、甘草、车前子、瞿麦、黄柏、苦参、天花粉)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功能养阴清热、利尿通淋、凉血止血,有效缓解了患者症状。张伟平等55以透明质酸钠膀胱灌注联合口服小蓟饮子治疗急性放射性膀胱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膀胱炎症。2.3.3 放射性阴道炎放射性阴道炎指在放疗过程中射线直接照射在暴露的外阴与阴道,导致阴道黏膜血管壁损伤致黏膜充血水肿,阴道菌群平衡被打破,同时肿瘤组织坏死、脱落,加重炎症反应,患者出现阴道黏膜红斑、肿胀

19、、糜烂、溃疡,分泌物增多,甚至阴道粘连等表现。本病由火热之邪灼伤阴道,热盛肉腐,湿热、血瘀、毒邪阻滞胞宫,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而成,属于中医带下病的疾病范畴,防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止带、益气养阴为治法。有学者认为火毒湿蕴、气阴两虚为放射性阴道炎的基本病机,以黄茜加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化裁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局部及全身症状。部蕾等56在子宫颈癌患者接受放疗的同时,分别予对照组常规阴道灌洗,治疗组自拟清热解毒方(盐黄柏、炒苍术、牛膝、慧改仁、忍冬藤、车前草、败酱草、大血藤、地榆、关实)阴道灌洗,发现清热解毒方有助于降低放射性阴道炎发生风险。3名医观点目前中医名家提出中医药综合治疗应该参与到子宫颈癌治

20、疗的全程管理的观点,凸显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核心。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基于带瘤生存的学术观点,提供了子宫颈癌不同疾病阶段的治疗策略。周教授认为子宫颈癌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也应围绕此展开。治肝之法,在疾病早期及术后肝郁气滞时注重疏肝理气,放化疗后出现肝血虚表现时应养肝柔肝;治脾之法,脾气虚弱、脾虚湿困可出现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应治以健脾益气、醒脾化湿,脾胃阴亏多出现在子宫颈癌晚期或放疗后,应治以滋脾益胃。治肾之法,体现在及时固护肾气以减轻术后及放化疗后的围绝经期症状及子宫颈癌晚期的治疗中。对于子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手段放疗,周教授认为其属于火毒之邪,在放疗并发症的防治中应遵

21、循清热养阴的大法57Ol例术后盆腔播散并转移的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经中医药全程管理,带瘤生存20年,生存状态良好,治疗过程紧扣癌病痰、瘀、毒、虚的核心病机,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原则,施以活血消瘤、化痰散结、清热解毒、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治法,体现了中医药全程介入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优势所在58o4结语随着子宫颈癌发病率的上升及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近年来中医对子宫颈癌的认识不断发展创新,中医药手段在子宫颈癌的治疗中介入不断增多,疗效确切,且具有独特优势。同时,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也为其治疗价值提供了客观依据,但目前中医药治疗子宫颈癌仍存在中医辨证标准不统一、中医治疗方法缺乏循证依据、中药研究多为单体或单味药提取物而中药复方及制剂的研究较少等问题。期待今后有更多高质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为中医药治疗子宫颈癌提供更有力的证据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