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读书心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28860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读书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读书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读书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读书心得.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读书心得我们都曾是孩子,孩子也都终将是我们。全社会都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几位教育家给出了我们答案。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任务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给孩子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和社会。三年的疫情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生命教育,更加关注孩子的安全和健康,让孩子懂得敬畏生命,学会紧急避险和自我保护。唯分数论的现状什么时候能够得到真正地改变?孩子体育不达标,90%的近视,心理脆弱,一点小挫折就寻死觅活。这些问题更加值得我们警惕。一个分数的奴隶,又如何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于是,朱永新先生提出: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既是老师,又是妈妈,

2、我要如何去教育我的孩子。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家庭教育应该围绕这三方面进行:让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独立的思想、一技之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共同的重要规律:消极的禁止不如积极的倡导。他认为,与其让学生不要赌博、不要酗酒,不如让他们去从事健康有益的活动,让他们去游戏、去运动。这样他们自然就没有时间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了。对照此规律就能发现我们在教育中的一些误区。比如,我们经常让孩子不要看电视,不要打游戏,不要做这做那,就是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积极倡导。让孩子读有益的书,做有益的运动。一旦孩子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运动,他们自然会远离那些不良的嗜好和习惯。而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学校还是在家,都

3、更加缺乏大户外的自由游戏时间。我们的孩子会需要更多的去参与社会实践,更多去亲近大自然,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去学习。我们现在各学校开展的研学活动,正是倡导孩子们在实践中去学习。我市教科体局曾组织孩子们去南泥湾研学,让孩子们耳濡目染,接受红色教育,很受学生欢迎。这也正是我们常告诉学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的著名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看见孩子,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教育片段“花儿为什么会开?”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这样问她面前的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第二位小朋友说:“她一

4、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位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最漂亮。“第四位小朋友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第五位小朋友说:“她也长耳朵,她想听小朋友唱歌。”突然,第六位小朋友问了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小脸,笑了!”听到这儿,孩子们都看着老师笑了。那笑脸比花更好看。只有老师知道,她原来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这个真实的教学片段给人的启迪是深刻的。孩子们那些极富想象力、创造力、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句子,与老师原先准备的那个沉闷单调、一成不变的答案,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课堂教学,就是要保护这

5、种积极的求异思维,让孩子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原则、多结果地思考问题;就是要培养这种敏锐的洞察力。就是要珍惜这种丰富的想象力,让孩子带着主观臆测,哪怕是虚假和错误的主观臆测获得感性认识;就是要激发活跃的灵感,让孩子学习的兴奋点增多,自发的思考得到加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有这样一个观念: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当然,变成孩子教孩子,看见孩子,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不仅要在家庭里、在学校中、在社会上做到这一点,在孩子成长的一切生命场域中,都要能做到这一点。这本书中有很多的观点都在让我们理解、让我们逐渐懂得什么样的教育能够促使孩子进步,什么样的教育能够让孩子幸福成长。我想,看见孩子,让孩子站在舞台的中央,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所以,让我们用美好培育美好,在教育中看见生命慢慢成长。我的阅读分享就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