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19课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28928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19课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19课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19课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19课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19课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19课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政策与法规》教案第19课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题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包括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旅游资源立法情况、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保护等素质目标:了解中国为保护世界遗产所做的贡献,感受中国风采和中国智慧,自觉为守护人类共同财富做出贡献教学重睚点教学重点: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情况、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保护教学难点: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保护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案例导入【

2、教师】讲述“案例导入”中的相关内容(详见教材),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请思考:(1)破坏旅游资源的原因有哪些?(2)为什么要保护旅游资源?(3)如何保护旅游资源?【学生】聆听、思考传授新知【教师】讲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情况、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世界遗产的分类与册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一)旅游资源的概念我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置与评价(CBzT189722017)定义了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称为旅游资源。【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

3、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旅游资源具有哪些特征?【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旅游活动的客体,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非物质的;可以是已被开发利用的,也可以是尚未被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旅游资源具有美学特征,能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求美等精神需求,从而吸引旅游者参加旅游活动。这是旅游资源的核心特征。旅游资源能被旅游业所利用。旅游资源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二)旅游资源的分类按照性质和成因,可以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快问快答】【教师】随

4、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举例说明什么是自然旅游资源,什么是人文旅游资源。【学生】聆听、思考、回答自然旅游资源是指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物质、自然现象等构成的,可引起人们较大兴趣且具有观赏、游览、休养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如山地、砂岩峰林、冰川、海洋、河流、瀑布、湖泊、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云海等。人文旅游资源是指由各种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物质生产等构成的,由于其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对象的人文景观,如古文化遗址、古建筑、古代陵墓、古典园林、现代都市、文化名此外,旅游资源分类、调杳与评价标志依据旅游资源现存状况、形态和特征,把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

5、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及人文活动8个主类、31个亚类。其中,8个主类中的前4个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后4个属于人文旅游资源。二、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情况由于旅游资源大多是自然及人类文化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不但具有易受破坏的脆弱性,而且还具有难以恢复的不可再生特点,而旅游资源又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旅游资源就成了保护自然、文化及旅游业的关键问题。为了使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各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制定关于旅游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一)国际组织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

6、和自然遗产公约,强调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对整个人类的重要性,规定凡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点,都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义务。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宣言中称:所有旅游资源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构成部分,各国和整个国际社会都必须采取步骤加以保护。”要求各国和整个国际社会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要承担国际义务。(二)我国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情况我国十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来保护旅游资源。【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7、制定了哪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来保护旅游资源?【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在旅游资源中的文物管理和保护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在风景名胜区管理和保护方面,有风景名胜区条例等.在野生动植物及其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方面,有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等。在园林管理方面,有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暂行条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菅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也有保护旅游资源的条款。此外,我国地方立法机构和人民政府也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来保护当地的旅游资源,如湖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旅游资源的保护范围根据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的规定,旅游资源保护的范围包括已开发的各类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地质、森林、风景名胜、水利、文物、城市公园、科教、工农业、湿地、海岛、海洋等各类旅游资源,也包括未开发的具有旅游利用价值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资源。【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请同学们列举近年来破坏旅游资源的案例,并讨论旅游资源保护立法的重要性。【学生】思考、讨论、派小组代

9、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三、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旅游景区是指可接待旅游者、具有观赏游憩、文化娱乐等功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游服务,且具有相对完整管理系统的游览区,包括风景区、文博院馆、寺庙观堂、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游乐园、动物园、植物园及工业、农业、经贸、科教、军事、体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旅游景区。为提升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树立旅游景区行业良好形象,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原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部门规章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以对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进行划分、评定与管理。(一)旅游景区质量等

10、级管理概述1 .质量等级申请条1牛和等级分类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正式开业一年以上的旅游景区,均可申请质量等级。【快问快答】【教师】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1A、2A、3A、4A、SAQ2 .质量等级管理原则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工作,遵循自愿申报、分级评定、动态管理、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原则。3 .质量等级评定机构3A级及以下等级旅游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授权,各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评定;省级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可向条件成熟的地市级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再行授权。4

11、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5A级旅游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推荐,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评定。需要注意的是,5A级旅游景区是从4A级旅游景区中产生的.被公告为4A级达到3年以上的旅游景区可申报5A级旅游景区。(二)5A级旅游景区的评定程序资料审核。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依据景区评定标准和细则规定,对景区申报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审核内容包括景区名称、范围、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及发展状况等。通过审核的景区,将进入景观评估程序,未通过审核的景区,一年后方可再次申请重审。景观价值评价。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

12、定委员会组建由相关方面专家组成的评议组,听取申报景区的陈述,采取差额投票方式,对景区资源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景区观赏游憩价值、历史文化科学价值、知名度、美誉度与市场辐射力等。通过景观评价的景区,将进入现场检查环节,未通过景观评价的景区,两年后方可再次申请重审。现场检直。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国家级检查员成立评定小组,采取暗访方式对景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景区交通等基础服务设施,安全、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导游导览、购物等游览服务设施,电子商务等网络服务体系,对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保护状况,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等方面。现场检杳达标的景区,会进入社会

13、公示程序,未达标的景区,一年后方可再次申请现场检杳。社会公示。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对达到标准的申报景区,在中国旅游网上进行7个工作日的社会公示。公示阶段无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的旅游景区即通过公示,若出现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的情况,将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进行核实和调查,并作出相应决定。发布公告。经公示无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的景区,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质量等级认定公告,颁发证书和标牌。【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的家乡有5A级旅游景区吗?它们是如何评上的?【学生】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三)旅游景区质

14、量等级的监督管理对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监督管理主要采取监督检查和复核的方式,对于经检杳和复核达不到要求的景区,视情节给予相应的处理。I.监督检直和复核办法第23条规定,各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对所评旅游景区进行监督检杳和复核。监督检查采取重点抽查、定期明杳和不定期暗访以及社会调杳、听取游客意见反馈等方式进行。办法第25条规定,对游客好评率较低、社会反响较差、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被游客进行重大投诉经调查情况属实及未按时报送数据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的景区,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办法第26条规定,4A级及以下等级景区复核工作主要由省级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组织和实施,复核分为年度复核与五年期满的评定性复核,

15、年度复核采取抽查的方式,复核比例不低于10%5A级旅游景区复核工作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每年复核比例不低于10%经复核达不到要求的,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4 .处理方式办法第27条规定,对景区处理方式包括签发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旅游景区接到警告通知书、通报批评、降低或取消等级的通知后,须认真整改,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上报相应的等级评定机向。办法第28条规定,旅游景区被处以签发警告通知书和通报批评处理后,整改期满仍未达标的,将给予解成取消等级处理。凡被降低、取消质量等级的旅游景区,自降低或取消等级之日起一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等级。【同步案例】【教师】讲述文化和旅游

16、部组织第三方专业检查员对部分5A级旅游景区进行复核检查的案例(详见教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复核检直主要检直旅游景区的哪些方面?【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提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我国旅游景区一般实行分级管理和保护的原则。其中,按质量等级,从低到高依次分为1A、2A、3A、4A、5A级;按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按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按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学生】阅读、学习、理解四、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保护世界遗产是指对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并列

17、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及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1985年12月12日,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成为缔约方.1999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课堂互动】【教师】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请同学们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要制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学生】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提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突出的普遍价值”是指该项遗产的文化价值或自然价值之罕见超越了国家界限,对全人类的现在和

18、未来均具有普遍的重大意义。因此,该项遗产的永久性保护对整个国际社会都具有至高的重要性,需要由其所在国家依法严格予以保护。【学生】阅读、学习、理解(一)世界遗产的分类世界遗产主要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3种类型。【课堂讨论】【教师】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以上这3种世界遗产类型有哪些区别?【学生】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1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J旨从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人种学或人类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建筑群和遗址。根据公约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文化遗产。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19、的建筑、碑雕和壁画、考古元素或结构、铭文、窟洞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在建筑形式、整体和谐性或与环境景观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与人的联合工程及考古遗址地带.【提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文化景观也属于文化财产的一种,它是自然与人类创造力的共同结晶。文化景观的形成是一长期的过程,每一历史时期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从而形成现在的文化景观,如文物古迹、宗教胜地、民俗风情和古建筑等。【学生】阅读、学习、理解2 .自然遗产自然

20、遗产是指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自然面貌、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濒危动植物物种栖息地、天然名胜等。根据公约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或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栖息地。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提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直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学生】阅读、学习、理解3

21、.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也称“混合遗产复合遗产双重遗产。按照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只有同时部分满足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定义的遗产项目才能成为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提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了峭E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还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类型。其中,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以实物形式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我们前面讲解的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而言的。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

22、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物质文化遗产。(详见教材)【学生】阅读、学习、理解(二)我国世界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有一个政府间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其根据各缔约国的申请编制世界遗产目录,将认为具有世界意义和突出价值而需要全人类共同保护的遗产列入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将成为世界级的名胜,可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能够得到世界的关注与保护,能提高知名度并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各国都在积极申报“世界遗产。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

23、已有55处地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自然遗产总数位列世界第一。【华彩流光】【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详见教材),让学生感受中国风采和中国智慧【学生】阅读、学习、理解(三)世界遗产的保护公约规定,保护世界遗产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并规定在尊重遗产所在国的主权,不使所在国财产权受到损失的前提下,整个国际社会都有责任对世界遗产予以保护。【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Sg:为保护、保存和展出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各缔约国应视本国具体情况尽力做好哪些工作?【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

24、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并把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全面规划的总政策;如本国尚未建立负责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展出的机构,则建立一个或几个此类机构,并配备工作人员和为履行机构职能所需的手段;发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定出能够抵抗威胁本国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危险的实际方法;采取为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恢复这类遗产所需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方面的科学研究。我国许多法律、法规和规章都涉及世界遗产的保护,其中专用于保护世界遗产的部门规章有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

25、化双遗产申报和保护管理办法(试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有世界遗产的省、自治区和地级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来保护具体的世界遗产,如福建省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探索活动【教师】回顾案例导入”的内容,让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形成结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各组的发言,对案例进行解析课堂小结【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旅游资源保护立法情况、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保护。【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完成小试牛刀”中的相关习题。【学生】完成课后任务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