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6.浅谈边疆地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37236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76.浅谈边疆地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3276.浅谈边疆地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3276.浅谈边疆地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3276.浅谈边疆地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3276.浅谈边疆地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76.浅谈边疆地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76.浅谈边疆地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毕业论文.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 (设计)毕 业 设 计(论文)浅谈边疆地区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摘 要初中物理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笔者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相关知识,并借用一些其它学科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初步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方法。关键词:边疆地区;物理教学;培养 ;实验;观察;能力目 录前言 11 实验能力 21.1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1.2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1.3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1.4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5 利用物理

2、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52 观察能力 62.1 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62.2 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 72.3 学会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 72.3.1 全面观察 82.3.2 重点观察 82.3.3 对比观察 82.3.4 循序观察 92.4 坚持长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92.5 做好观察总结,概括科学结论 9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3.1 处理教材内容、精心选择、编制应用题 113.2 培养认真分析题目,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 123.3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权 133.3.1 探索解决问题的规律,允许解答的个性化 133.3.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3、33.4 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实践、拓宽教学时空 13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18前 言“强调发展,突出能力”是现代教学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其教学任务就是使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获得观察实验的初步技能,逐步发展自己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然而,纵观我国初中物理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师自身水平的制约,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教师、教材、课程为中心,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的局面。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被动地学习,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须把传授知识与

4、培养能力结合起来,通过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他们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学到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中学,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为了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能力,笔者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他们在物理能力方面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摸索出了一些发展学生物理能力的方法。只要注重了学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定能进入物理自主学习的殿堂。我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学知识,并借用一些其它学科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1第一章 实验能力1 实验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

5、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只要善于发掘物理实验中适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切实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才能达到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是一种探究过程”。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形成理性认识,从而达到增加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和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利用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几个方面。1.1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是科学探究的

6、一种基本方法。正是由于人类的不断观察、探究,才积累了浩瀚的物理学知识。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1在观察物理实验现象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观察整个物理实验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的条件和特征等。这样,观察才能抓住重点,注意力才能集中到要观察的目标上,观察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 l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 2 )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3 )把用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靠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

7、察、思考,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等结论。对于复杂的物理现象,还应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一步地仔细观察,观察要做到全面、完整、深人、细致,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可按下面步骤引导学生观察:( l )当物距u 2f 时,得到的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 2 )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 3 )是实像还是虚像?( 4 )像与物是同侧还是异侧?当把物体向透镜靠近,但仍使u 2f 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有什么变化?像的倒正、大小有什么变化?2生毕业论文(设计)3像与物相比较仍是缩小的吗?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思考,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

8、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做好实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1.2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物理实验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将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认识并获得知识和技能。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分工合作的办法。两人一组的实验,一人操作,一人记录,相互配合,然后对调,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注意按照技能形成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例如:在做“测定小灯泡的电阻”的实

9、验时,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了解实验的步骤,然后让课前培训的实验骨干学生在每小组做示范,最后分组分工让每个学生分别动手操作。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学生错误的操作加以纠正,好的操作给予表扬,并予以考评。持之以恒,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学会了合作,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这样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1.3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们间接地概括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人们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的必备条件,也是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基础。在实验时,不仅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更重要的

10、是在观察后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巧妙的设疑,适当的启发,以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2例如:“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及“测定小灯泡的功率”这两个实验,对于巩固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概念,掌握伏特表、安培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以这两个实验为中心,反复演示安培表、伏特表和变阻器的操作规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引伸,提出以下问题:在“伏安法测导体电阻”的实验中,若把安培表与伏特表的位置对调、如果被测电阻断路、如果伏特表被短路,在这几种情况下,当接通电源时,各出现什么现象?经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再用实验验证明。在“测定小灯泡

11、的功率”第一章 实验能力的实验中提出:接通电源后,安培表的示数正常,伏特表的示数为零、接通电源后,安培表、伏特表的示数均为零、若伏特表的示数正常,安培表的示数为零,在这几种情况下分析故障的原因,并用实验加以证实。学生通过对这些灵活多变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既巩固和提高了实验的操作技能,又使所学的知识不断地得到强化和升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1.4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实验是探索物理问题,创造物理情境的主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调整实验内容、创设新情境来发展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现代

12、教育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就是说教会学生学习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结合教材内容,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来探求新知识,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学习。3例如,我们让学生设计了一个“探究橡皮筋的伸长和外力的关系”的探索性实验。要求用一根较长的橡皮筋、20g的钩码一只、细绳一段,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橡皮筋伸长和所受拉力的关系。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思考、解决下列问题:( l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获得比20g更大的拉力?( 2 )你打算如何测量橡皮筋的伸长和拉力的

13、大小?( 3 )请你猜想一下橡皮筋的伸长和拉力的图线是什么样的?( 4 )你准备怎样处理数据和作图?( 5 )你作出的图线有什么特点?怎样解释?( 6 )在逐渐加大拉力作出一条图线后,再逐渐减小拉力回到原来的初始拉力大小,再作图线,这两条图线是否重叠?这能说明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购置橡皮筋,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操作测量,设计实验报告,推证有关结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此外,我们还把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适当改成探索性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通过积极的思考、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案来进行探究。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对探索性实验的设计和探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探究为学生

14、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机会和锻炼机会,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创新的时间、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4生毕业论文(设计)1.5 利用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变教师设计实验为学生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教师不必自己设计好实验让学生按部就班分组操作,那样,从表面上看,实验井然有序,成功率很高,实质上是在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中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实验能力和创造力,只要教师精心设疑,加上鼓励和引导,并通过学生的相互讨论,就能设计实验方案来。例如:实验的内容是测定某一给定的电阻,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设计实验

15、电路,画出电路图。操作部分要求学生正确地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怎样选配仪器;怎样布局,即如何摆放仪器,才便于操作和观察;如果电路中有可动部分,例如变阻器,还应考虑在电源接通前,滑动片的最初位置应放在什么地方;怎样连接最节约导线;怎样操作;怎样读取数据等。总之,要解决怎样放、看、读、记、算等问题。5第二章 观察能力2 观察能力物理学又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多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各种现象以及对各种实验的具体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从外界所接受的信息,大部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

16、没有敏税的观察力,就不会有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良好的记忆力。观察是获得知识的最基本途径,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更是思维的基础。“科学的原理起源于实验的世界和观察的领域。”而观察是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履而来的前进。任何实验都离不开观察,物理实验更是如此。通过观察获取的实验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整个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首要前提。1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作为物理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

17、能力,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2观察能力是指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在物理学习中,观察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观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也是学生的重要心理特征之一。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一种心理品质,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而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又不是自发进行的,要靠教师的诱导、启迪。因此,教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我们在教学中探讨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此浅谈的几点见解2.1 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

18、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例如,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在一次讲学报告中得到了惊人的6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瓦特发明蒸汽机是从细心观察壶盖的跳动开始的,牛顿发生毕业论文(设计)现有引力是从看到苹果落地受到的启发,伽利略是在观察灯的晃动时,着手研究发现摆的等时性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培养这种善于观察的意识,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鼓励学生要观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物理现象,做生活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

19、的主动性。2.2 激发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但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然后做出观察行为,产生知觉。3所以,若要求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对该事物产生兴趣。激发兴趣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引入竞争、趣化知识等方法去实施。 但学生由兴趣引发的观察行为可能漫无目的、杂乱无章,未必能达到教学目的。瓦托斯基说:“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扫描,而是一种受观念支配的寻找证

20、据的活动。” 观察的效果取决于观察的目的和观察的要求明确到何种程度。观察的目的、要求愈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映愈完整、愈清晰,观察效果就愈好。因此,激发兴趣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的观察加以引导,明确观察目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少数事物或事物的重要方面,排除次要事物的干扰,从而收到理想的观察效果。2如在做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前,可提出如下问题引导思考:“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不同?”、“这两(几)次实验中,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此次实验与前次实验,有哪些共同点(或不同点)?”等。另外还可引导学生观察结果,由学生自己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如“这两(几)次实验,结果有变化吗?”“此次实验与

21、前次实验,结果有没有不同?”等。在条件具备后,还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如:“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从中得出什么结论?”等。 2.3 学会观察方法,注意观察顺序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独立、系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拟定观察顺序,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2.3.1 全面观察7第二章 观察能力对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观察时,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不要只局限于某一个点上看问题,而应该全面地进行考虑,这是观察事物重要的环节。有关现象可按如下步骤进行观察:(1)观察分析结果出现的若干场合,以获得结果变化的有关情况。(2)观察分析这些场合中的先行情况,以获

22、得其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 例如,阿基米德从跨入浴盆洗澡发现水从浴盆中溢出而受到启发,从而发现了浮力定律。又如力学中的例子:在杂技表演中,演员平躺在沉重的钢板下,两个大力士用铁锤轮番敲击置于钢板上的砖块,结果砖碎,人却丝毫未受损伤。对以上现象,我们要全面地观察整个过程,而不只看局部,则可运用动量定理,揭示杂技表演的秘密。2.3.2 重点观察 既要全面观察,又要抓住重点。观察的片面性必然导致思维的局限性,必须防止“挂一漏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倾向。观察时,尽量调动多种器官参加活动,比较其异同点,得出正确结论,形成完整概念。物理学中很多规律都是在对大量个别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

23、总结而获得的。例如,牛顿在总结了伽利略等前辈对自然界机械运动的观察与实验结果基础上,归纳出了著名的牛顿运动三定律。同时还要注意抓住重点要素进行观察分析,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或多种现象并存,教师应让学生由局部到整体,给学生有重复观察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实验的特定要求,重点观察实验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 2.3.3 对比观察 一般教师在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实验观察的一般方法,从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不同阶段进行对比。对比观察法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较其异同的方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

24、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例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又如:在河边玩耍时,观察到两位女士在河边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她们体重看起来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8生毕业论文(设计)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的差异,由此自然联想到压强的概念,对正确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有很大的帮助。利用对比观察法,使各项观察点既清楚明白又容易记忆,避免了观察内容的混乱。2.3.4 循序观察 循序观察法是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例如,如对部分

25、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循序观察法是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观察,观察详尽而条理清晰,避免了遗漏观察点的现象.2.4坚持长期观察,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某种意义上,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知识本身更重要。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常发生这种典型事例:本来只要看一下接线板背面就可了解4个接线柱之间的关系而正确接线,一些学生却习惯于询问教师,或者盲目接线。针对这种反映学生缺乏观察习惯的例子,实验课上应督促学生从观察仪器铭牌、面板旋钮标识、仪表读数系统等入手

26、,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各种物理现象和正确记录这些现象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有了观察的习惯,就会随时随地关注周围的一切,而不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1、要注意变换方位。同一件事物,方位不同,它所呈现出的状貌将不一样,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是这个道理。2、要养成自觉意识。要注意养成自觉观察身边人事的良好习惯,随时做个“有心人”。 3、要善于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一个首要的步骤。”在观察中,还应注意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所获,而不致使观察所得如同“过眼烟云”。2.5 做好观察总结,概括科学结论观察仅仅是一种手段,而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

27、高,是为了得出某些结论。观察告一段落后,要善于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比较、分析、归纳、综合等,然后得出结论或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教会学生各种科学的观察方法外,还要指导学生按具体要求如实地绘图、记录,并且分析资料,讨论观察结果。启发学生积极思9第二章 观察能力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自然规律。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作为物理教师,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养成善于观

28、察的良好习惯。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10生毕业论文(设计)11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应用题教学,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探索总结出自己

29、的一些认识。3.1 处理教材内容、精心选择、编制应用题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在教学中,我们应客观分析教学内容,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处理教材内容,精心选择教学策略、编制一些切近实际生活的应用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1 结合现实生活、提高应用题的人文性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丰富的数学问题,这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对生活现象提出数学问题,成为有数学头脑的人。例如,结合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北京市朝阳

30、区的一位名师编了下面一题:例1、近几年春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飞尘扬沙和风暴天气,有关专家指出,这是由于乱砍乱伐树木,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致,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目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某地区原有森林面积50万公顷,因人为毁林,到1999年底森林面积已减少了10,为此,当地政府决定从2000年开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计划在2001年底使森林面积增加到64.8万公顷。(1)求该地区1999年底森林面积为多少万公顷?(2)求该地区2001年比1999年造林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几?学生通过对这样的应用题的解决,不仅获得了知识和方法,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状,提高学生

31、的综合素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第三章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1.2注重学生思维过程、提高应用题的开放性应用题应尽可能地体现开放性,一方面为解决某个问题而提供的信息可以不足,也可以有冗余,促使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或补充、筛选,以获得有效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从某些信息所得到的结论要有开放性,只要合理都应得到肯定。例如,在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北京宣武区的一位老师出示了下面一题:例2、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78人,在参加植树劳动派一位同学去商店购买果汁,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同学都能喝到一盒果

32、汁,并且又最省钱?她组织学生认真讨论,进行分析解答,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了以下几个购买方案:(1)、买单盒79盒:279158(元)(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既让每个同学喝一盒果汁还剩余1盒,又最省钱。学生通过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更能体现他们思维过程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3.2 培养认真分析题目,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意 3.2.1抓住关键的数学信息点在应用题中,有一些关键的数学

33、信息点,抓住了这些数学信息点,就象拿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例如教学了“分数应用题”后,北京朝阳区的另一位老师出示下列一题:例3、某人计划要加工200个零件,结果2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照这样计算,加工这批零件只要用几天?这题的一般解法要先求出2天加工的零件个数,再求出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最后再求出加工这批零件要用的天数。她启发学生找出这题中的一个重要条件:“2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再问学生,从这个条件可以想到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很快能说出,因为2天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因此,可得,加工完这批零件要用的天数即为:22/55(天)12生毕业论文(设计)3.3 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权13在

34、应用题教学中,我们教师为了解决难点,讲得往往太多,规范性的要求也提得太多,学生的解题策略仅仅是遵照老师指定的某一条路径去进行,虽然能在类同的练习中发挥较好,但一旦遇到新的类型就无从下手。为此,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尽可能精讲,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的解答时间,并做到以下两点: 3.3.1 探索解决问题的规律,允许解答的个性化教学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应用题的分类,这样学生一拿到应用题就生搬硬套,套上一个类型,然后按老师的要求按步就班地解答。长期如此,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淡化应用题的分类,淡化应用题的解答方法的标准化要求,引导学生只要思维策略有效就正确,并让学生

35、真正体现解题的个性化。例如:北京市的一位特级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下列一题:例4、某校要在1000米的马路一边植树,要求每棵树相距10米,求一共能植多少棵树?这道题的解法是采用除法马上就求出树的棵数,结果忽略了其中隐含的规律性,即使有些老师把其中的规律给学生交代了,学生也记得不会很牢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自主探索其中的规律。而这位老师而巨额该问题时做了大量的工作,让学生准备了一些材料,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出所分段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棵数比段数多一)然后再进而解答,100010100 100+1=101(棵),这样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也拓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个性化解答,不但达到了我们教师教学

36、的一定标准,而且,真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3.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应该是新奇独特、别出心裁、突破常规或几方面兼而有之。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当然,这就要求给学生的思维以较大的自由空间,给学生以较多地选择余地。首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通畅,创造才能可能。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地解答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应用题复习时,有一位特级教师出示了下列一题: 例5、某人要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630个,10天完成,后来因为采用了新工艺,实际只用了9天就完成了任务,求

37、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几个第三章 解决问题的实际零件?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要求出这批零件的个数,再进而解答,我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分析,找出更简捷的解答。有的学生提出,因为原计划每天加工630个,要10天才能完成,实际只用了9天就完成了原来10天才能完成的任务,即把原来1(109)天的工作量平均分配在9天完成,因此可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的零件个数为:630970(个)。这种解法真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法。3.4引导学生加强课外实践、拓宽教学时空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解决具有新背景的问题,但知识背景不是教师所能全部传授的。因此,应用题教学的时空范围,应突破课堂和教室这狭窄的时间和空间

38、,更多地融入社会,体现教学的过程性,这也是数学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或为课堂教学收集材料,或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例如:向学生布置下列一些研究课题:1、某商店某一类商品每天毛利润的增减情况;2、银行存款中年利率、利息、本息、本金之间的关系;3、如何利用估算来估计某建筑物的高度?学生围绕某一研究性课题开展调查,让学生多了解利息利率、市场经营、住房建筑等实际知识,之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将某一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之。教学的重点,不能再停留在自变量的选取,等量关系的寻找上,而是通过实践、分

39、析、讨论、探索,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它。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增加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经验,有利于解应用题的素材结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激发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认真落实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应用题将促进素质教育,学生素质也将会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的提高。3.4.1 “解决实际问题”要以计算教学为准备14生毕业论文(设计)解决实际问

40、题教学的起点应当是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是遇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习题才去教,要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推前到计算教学过程中。其实在计算教学中就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影子”了,计算中的列式的道理就是学生解决问题时列式的思维方式,就是数量关系的启蒙,所以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就应当帮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列式的思考方法,而不是单纯地教计算方法。3.4.2 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还是以问题解决为目标的,怎样才算是解决了问题呢?一般是以通过列式计算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标志,这是与传统的应用题的相同之处。要列式计算就使用数量关系进行分析和推理,所以教学中要以帮助学生掌握分

41、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为重点。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人们常用的思考方法,现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也摆脱不了这两种思考方法。1分析法是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思考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再看这些条件是已知还是未知,未知的条件就是先求的问题,从而找到“中间问题”,为解决问题找到了准确的切入口;综合法就是从条件进行思考,先思考哪两个条件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求出什么问题,先求出的问题与什么条件搭配又可以求什么问题,直到求出最后的问题为止。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先算这个问题?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就为学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扫清思维障碍。3.4.3

42、 加强扩题、缩题和改编的一题多变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不能一例一教、一题一练,教学时要经常进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把习题用足、练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牢固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首先,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变题的方法,一步计算问题变两步计算问题的有三种方法:一是增加条件,二是拆分条件,三是改变问题,反之两步变一步也有三种方法:一是减少条件,二是合并条件,三是改变问题。4如:“同学们做了25朵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与“同学们做了18朵红花和7朵黄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就是应用拆分条件、合并条件进行互相变化的;“同学们做了25朵花,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与“同

43、学们做了25朵花,后来又做了18朵,送给幼儿园8朵。还剩多少朵?”,就是应用15第三章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条件和减少条件互相转化的;“一套衣服上衣12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45元。裤子多少元?”与“一套衣服上衣12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45元。一套衣服一共多少元?”,就是应用改变问题互相转化的。改编应用题就是把条件和问题交换位置,如:“一套衣服上衣12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45元。一套衣服一共多少元?”与“一套衣服一共211元,上衣128元,裤子比上衣便宜多少元?”就是交换条件和问题实现的。其次,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进行扩题、缩题和改编练习,使学生明白一步计算的问题与多步计算问题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

44、之间的变化规律,以此帮助学生掌握应用题的结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灵活应用数量关系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具有“有兴趣(学习)、有意义(培养)、有可能(探究)”的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创造充满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慧,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16生毕业论文(设计)17参考文献 1舒达,蒋长好.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285-3792文辅相.素质方法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1999.178-2033 云南教育,云南教育报刊社,2008年第6期.97-1174柳斌.教师素质培养手册,人民日报出版社.213-315致谢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