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模块教材培训赵河林.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769118 上传时间:2023-08-18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3.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模块教材培训赵河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有机模块教材培训赵河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有机模块教材培训赵河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有机模块教材培训赵河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有机模块教材培训赵河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模块教材培训赵河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模块教材培训赵河林.ppt(1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简介,向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赵河林,第一章 初步建立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以烃为载体;第二章 建立有机反应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的联系,以烃的衍生物为载体;第三章 建立有机合成、应用与其他各要素的联系,以有机合成高分子为载体。,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学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三节 烃,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理论知识与有机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本章教材整体说明,各节教材解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深广度,编写意图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第一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烃,本章编写意图,按类别学习烃的知识成为可能1-3,本章教材内容框架,课时安排,本章计

2、划教学时间为11课时,建议分配如下:,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学 编写意图,1、在学习必修有机化学知识基础上,展示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研究领域;2、有机化学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揭示生命奥秘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21世纪有机化学面临的挑战,让学生感受有机化学世界的神奇和美妙。3、介绍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为从物质类别出发研究有机物打下基础。,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学 内容结构及主要栏目,有机化学以有机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萌芽和形成阶段,发展和走向辉煌时期,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图1-1-4从理论、测定方法和合成设计方

3、法三个角度介绍了20世纪有机化学的发展的维度和历程。可以板书此图,教师可以依据该图的框架进行教学。,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图1-1-7在教学中的应用:,(1)对分类知识的建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一般分类方法,建立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框架,了解有机化合物的主要类别并能通过所学方法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2)分类思路的建立:通过“交流研讨”活动,让学生体会有机化合物分类方法和分类角度的多样性。,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表1-1-1列出了主要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及其官能团,并举出了相应的实例,这样的编排方式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注意:醛(羰)基与酮(羰)基的名称问题,分类,表1-1-1教学深广

4、度的控制:对于单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要知道这些官能团的结构特征,会识别、书写这些官能团。给出物质类别、官能团、物质举例中的任意一项,学生应能判断出其余两项;判断物质类别时只限于单官能团化合物。对于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学生要能判断出所给物质中都含有哪些官能团,能识别所含官能团的的种类。至于具体属于哪个物质类别在本模块教材的教学中不作教学要求和考核要求。但并不能强求一步到位!,教学建议:,命名,同系列与同系物例如:烷烃同系列 甲烷、乙烷、丙烷,互为同系物,本章核心知识点的评价标准建议,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学,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编写意图,讲理论依托的是必修所学的有机化合物具体知识和共价键

5、等结构的知识。,拿到一个有机物时,我们看什么?关注什么?,本节教材内容及主要栏目的呈现顺序,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教学深广度的控制:,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不能涉及烃的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留待在第二章解决。,只涉及结构异构,不涉及立体异构(顺反、对映异构),第三节 烃,讲有机化合物知识依托的是自建的理论基础。,1、1-1从碳骨架和官能团的角度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结构分析;2、1-2以简单有机化合物为载体进一步探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1-3将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回应到各类烃的结构和性质中,帮助学生搭建起有机化学知识结构的部分框架4、讲有机化合物知识是依

6、托着自建的理论。,1-2,官能团,分类,1-1,性 质,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烃,烃的概述,烃的分类、命名、存在及物理性质,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1、与卤素单质反应2、与氧气的反应,1、卤素、卤化氢等反应2、酸性KMnO4溶液反应,1、与卤素单质、硝酸、浓硫酸反应2、与氢气的反应3、与酸性KMnO4溶液的反应,对试剂的学习是具体化的试剂!,对物质的学习抓官能团,按类别学习。,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概括性介绍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以及广泛存在,旨在引导学生整合地认识这几类开链脂肪烃。,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本节教

7、材的几点说明,图示的形式将名称以及命名时需要突出的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便教利学。只有烃的命名在正文中。考核只要求单烯烃和单炔烃。,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1)复习必修中的甲烷旧知识;2)根据烷烃的结构特点;3)根据结构预测和分析化学性质的学习思路;,由甲烷到烷烃,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个别,1-2节的具体应用,由于结构相似,合并进行讨论,乙炔,烯烃,炔烃,乙烯,苯的结构信息,烯烃的结构特点,烯烃的加成与氧化反应,苯的化学性质(必修),有利于帮助学生体会由个别到一般的推论方法;体会相关知识之间“相似类比”和“差异类比”的比较方法。,本节教学深广度的控制:1、烯烃和炔烃的加成反应的不同之处在第二章第

8、1节“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中进行。2、在这一节中教材只要求掌握乙烯、乙炔与氢卤酸的加成反应,不要扩展到分子结构不对称烯烃、炔烃与氢卤酸的加成反应。第二章第1节对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进行讨论时会给出加成反应产物的规律,这样在规律指导下进行理解,学习难度就要小得多。3、甲苯被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问题:有关-H 的活泼性建议出现-H后再提(第二章第1节中),只知道是甲基与苯环相互有影响即可。,4、对于卤代烃的内容第一次出现,在本教材中三次出现,注意分阶段落实。,卤代烃的组成、存在,有关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举例(卤代烃),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整合),第一章第3节,第二章第1节从键的角度,第三章第1节从反

9、应条件、转化和新官能团生成角度,第三节烃,第一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二节 醇和酚第三节 醛和酮 糖类第四节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烃的衍生物,理论知识与有机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本章编写意图 本章在全书的地位,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本章在全书的地位,课时安排,本章计划教学时间为15课时,建议分配如下:,第一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讲理论,依托的是的1-3烃的知识和前面自建的理论知识。,第一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学生已有关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知识,学生已有的关于有机化学反应的具体知识,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第二章,第三章,第一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内容结构,

10、本节教材内容及主要栏目的呈现顺序,氧化还原反应是加成、消去等反应的复合。,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本栏目设置意图 从已有知识出发提出问题,并且给出有机化学反应的分析框架示意图。,本栏目教学建议 举例 整合 分析讨论 归纳总结,1-1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本栏目设置意图 1、从反应部位共价键的极性和电荷分布的角度分析加成反应的实质和条件。2、学习反应的官能团与试剂的对应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判断生成物和自主书写相关反应方程式的能力。,本栏目教学建议阅读 举例 说明,1-1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1、在本节要注意烯烃和炔烃的区别,注意两类加成试剂,炔烃可以和两类试剂加成。但是

11、不提倡对所有学生讲亲核试剂和亲电试剂的问题。若少数学生问起,教师可以介绍。多数学生只要知道能与碳氧双键、碳氮叁键加成的试剂有HCN和NH3两个例子即可!2、在此处,我们是讲一些总结的规律问题,并非机理。教学中没必要讲机理。,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加成反应类型教学中注意:,建立新的认识,使学生由原来的对典型示例的认识深入到对类别、官能团的认识,从反应物、试剂、生成物、反应条件等多角度认识反应类型和反应规律。,必修化学阶段和1-3烃的学习,学生已有经验,“消去反应”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教材给出消去反应的定义后,对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和试剂分别进行扩展,建立了有机化合物和试剂的

12、对应关系,指出了消去反应的应用。,什么样的有机化合物在什么样的试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同时明确脱去的是什么样的小分子。,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在对氧化数教学中,不要死抠氧化数的概念,不要求计算关键原子的氧化数,只要求学生利用给定的氧化数,判断氧化数的升降趋势,推测能否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内容深广度,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内容深广度,对有机化合物性质学习的阶段性,第二节 醇和酚 编写意图,讲有机化合物知识,依托的是前面自建的理论方法平台。,第二节 醇和酚 内容结构,实践2-1的预测反应的理论,学习烃衍生物性质,实践1-2中不同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与有机物性质的关系,交流研讨观察思考,活动

13、探究,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1、要将官能团与可能发生反应的部位落实;2、可将图2-2-6与学生讨论配合使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如何根据结构推测反应。,苯酚中含有苯环和羟基,让人联想到可能具有苯和醇的性质。应用“活动探究”栏目讨论苯酚的性质与醇和苯性质的关系,并给学生时间用实验检验自己的假设。同时,有助于学生认识实验在有机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有关实验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科书内容的组织要有利于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命名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编排方式。烃命名集中编排

14、,在正文中;烃的衍生物的命名分散编排,在各节以“知识支持”栏目的形式出现。,拉近化学与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教材在主体上依据学科中心思想组织教学内容同时,也选取生产生活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甲醇、乙二醇、丙三醇和酚类物质组织教学内容。通过甲醇、乙二醇、丙三醇的有关介绍,让学生了解生活中三种常见的醇及其用途。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到酚类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内容深广度,内容深广度,内容深广度,第三节 醛和酮 糖类,编写意图:,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表格的作用,提供知识支持辅助学生活动充当工具使用,教学中不要求掌握乙醛加成产物的命名。,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栏目设置

15、意图 使学生通过对醛、酮鉴别实验的探究,一方面增强其实验能力,另一方面使其对醛、酮还原性差别的认识更加具体化。,栏目教学建议 事先强调试剂配制,提供足够的动手空间,引导学生由现象分析反应。,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不要求学生书写此方程,了解即可!,本节教材对醛、酮加成反应的处理采用了多角度、大视野的手法。对氢氰酸与醛、酮的加成侧重于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对氨及衍生物侧重于用其解释生活现象;对金属有机物与醛、酮的加成侧重于历史回顾。,同分异构的问题分散处理,逐渐加深。实施中不可一步到位。,第四节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编写意图,第四节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内容结构,交流研讨,活动探究:制肥皂,本节

16、教材的几点说明,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在交流研讨活动中,由于羧基结构的特殊性,学生的一些预测可能与羧酸的性质不符。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原始想法,说明预测与事实间的矛盾,使学生理解官能团间的相互影响。,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辅助学生活动提供知识支持充当工具使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蛋白质的故事,Protein slide,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表2-4-1以通式的形式总结了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所在。对羧酸的化学性质均给出了实际用途,是希望学生认识到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使学生能够从合成与应用的角度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第四节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内容深广度

17、,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第三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第三章 有机合成及其应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本章教材整体说明,各节教材解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深广度,编写意图教材主线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课标与教材的关系,4.认识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结构特点,知道它们的转化关系。,5.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6.结合实际了解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课标要求,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教材内容: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 合成(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卤代烃对环境的影

18、响),课标与教材的关系,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2.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2.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3.举例说明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优异性能及其在高新技术领域中的应用,讨论有机合成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贡献。,教材内容: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 合成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结 构的测定第三节 合成高分子化 合物,本章教材在全书中的地位,课时安排,本章计划教学时间为10课时,

19、建议分配如下,第1节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编写意图,第1节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本节教材主线,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活动:迁移应用增长碳链的途径,活动:交流研讨各种官能团的引入观察思考:卤代烃,活动:交流研讨,资料在线,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评价标准建议,第2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编写意图,第2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本节教材主线,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确定,知识支持资料在线,方法导引,拓展视野,方法导引,本节教材的几点说明,第三章 第2节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测定,第3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编写意图,第3节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本节教材主线,高分子化合物,合成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反应,高分子化合物 的组成,高分子化合物 的合成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活动:迁移应用,活动:活动探究,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新课程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注意:高分子化学反应是有高分子化合物参与的化学反应,通过高分子化学反应,可以合成带有特定功能基团的新的高分子化合物,不是指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聚合反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