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认识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图片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5832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认识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图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 认识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图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 认识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图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 认识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图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 认识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图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认识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图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认识船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图片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认识船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图片版)第10课认识船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利用建模开展强化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本节课在多个环节中使用建模的方法,通过一连串的探究活动,强化学生认识船的结构,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理论依据:1.建模教学理论。科学建模教学是一种科学学习和教学的模式,建模教学理论的创立者赫斯顿斯认为人是建模的动物,人总因模型或建模思想来表证客观世界的情景,利用已知的各种模型对客观世界进行思考、分析解释和预测。在科学研究中,对客观对象进行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所有获得的科学事实进行初步的概括后,常常利用想象、

2、抽象、类比等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2.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以进一步的加强、重复出现,凡是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物。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认识船这一课是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制作小船的第一节课,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内容。这个单元分为三个内容认识小船设计和制作小船改进小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

3、一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到船是为了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困难被人类设计出来的,有了船的帮助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更便捷。学生能够认识生活中的船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并知道船的各部分名称。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上个学年学生对工程技术的了解和使用简单的工具是学习的准备,同时学生对船的结构的认识本单元内容学习设计船、制造船的基础,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较为复杂的设计和制作内容。所以本节课在本单元有着尤为重要的位置。学生情况:1.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二年级的学生现在7岁左右,认知发展水平正处于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Stage(2一6、7岁)向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sS

4、tage(6、7岁11、12岁)过渡的时期。学生通过考察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研究发现,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此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结构正在逐渐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该时期的心理操作逐步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的多次模型建构就是给予学生船的形象具体的支持,帮助学生思维活动的进行,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2.学生的知识基础: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外出游玩乘坐过船、电视或者书籍上都看到过船、幼儿园期间讲故事画画也少不了船,所以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交通工具,但是对于船的结构并没有细致的分析讲解过。本节课就

5、是想通过建模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船的结构,为下一节课设计船、制作船做好知识的完整储备。另一方面本节课属于工程技术的领域,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通过使用工具、制作笔筒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对这一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学习,并且已经具备了本节课需要的观察、比较等思维方法,学生能够利用语言和简单的绘图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为本节课学生认识船做好了学习方法上的能力储备。教学方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就是通过拼图建模、比较图形建模、绘图建模等多种建模的方式,让学生在多次建模的探究活动中,形成对船的认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如下

6、几个教学策略:1 .图形拼摆初次想象船的外形。通过各小组拿到的船的一小部分碎片,让学生根据图形碎片进行想象进行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学生会以碎片为基础,在头脑中迅速展开想象,最终将手中的碎片与生活中见过的船的样子建立关联,完成第一次在头脑中的建模。2 .图形比较建立认识船的结构。生活中船的种类很多,功能也不尽相同,但是主要的结构都是一致的,通过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比较,发现这些船的相同点,最终概括出船的基本结构。生活中的船很大,种类又多,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直接观察,所以我才用图片先观察后比较的形式,帮助学生将生活中的船尽量在课堂上进行还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完成第二次建模。3 .绘图设计巩固船的认识。

7、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船是生活中的人们设计的交通工具,能给人民带来便捷的生活,并通过自己的设计,利用废弃物实用工具制作出一艘小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了解了船的结构之后,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画出一艘自己设计的船。教师通过学生的绘图可以了解是否掌握了船的结构,完成在头脑中的第三次建模,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创新设计小船打好基础。技术准备:课件、拼图模型、微录仪。对主题活动(研究课题)的描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符合二年级学生见过船,但对船各部分结构没有清晰认识的特点,教学内容由浅入深,从猜船一拼船一认船一画船一说船,紧扣着学生的兴趣步步深入,让学生对船的认识越发清晰。主要用了游戏教

8、学(猜船、拼船),对比教学,学生示范等策略,通过合适的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充满童趣、富有探究意味的学习氛围。教学目标(内容框架)科学知识:知道船是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船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对图形的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够认识船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知道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船,它们有不同的用途。科学探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船是生活中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观察发现船的结构都有哪几部分,知道船的各部分名称。科学态度:学生能够将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能够主动的探究,形成认真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能够将自己的发现和同学进行积极的交流,分享自己对船的认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船

9、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船在生活中对人类有很重要的作用,发现技术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激发学生对设计与制作的兴趣。问题框架(可选项)通过手中的图形碎片你能猜出这是谁的一部分呢吗?头脑联想完成第一次建模比较这些船它们有没有相同的结构?观察比较后形成完整认识完成第二次建模请你指出自己画的船各部分名称都是什么?巩固练习完成第三次建模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板书设计10、认识船学习效果评价设计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习成果评价评价方法:1 .教师在课堂观察学生的表现后对学生进行评价。2 .课后对学生画的船和标注情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合作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等方面进行评价。2 .课

10、后对学生的绘图情况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能够准确标注船的各部分结构。评价量规: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利用建模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1.反复多次强化记忆,提升学习效果。所以在本节课中在多个环节中使用建模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船的结构,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想象等思维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前后一共三次的建模,这种反复多次的重复出现,可以强化了学生头脑中的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课堂的时效性。3 .以建模为手段,增进小组合作。每个头脑中学生对船的印象和了解都不尽相同,通过小组建模的形式,可以凝聚所

11、有学生的想法,集中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上表现的不会过于的发散,在整体了解船的结构之后,学生在自由绘图进行建模的环节再发挥自己个性,利用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利用建模完成了小组思维的先聚焦、再发散。4 .利用图形建模,将实物模型化,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生活中的船种类多、体型大,全都搬进课堂是不能做到的,所以在本节课上只有借助一些拼图、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近距离的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而二年级时属于由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虽然能够进行一些逻辑思维的思考,但是还需要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作为支柱。本节课图形建模将实物模型化,作为学生思考的抓手,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教

12、学反思1 .本节课利用学生在头脑中的建模帮助学生认识船,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广度、发言内容、记录单的填写、船的设计几方面来说都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虽然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不难,但是需要学生的想象、分析、推理等思维活动参与其中。在课后我特意访谈了几位同学,在进行图形拼摆的时候你为什么拼的又快有成功,大部分同学的回答就是在头脑中想象着船的样子,根据想象进行拼图。其实学生在无意当中就完成模型建构过程。2 .分小组使用无线微录仪进行展示学生的作品,本节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但是学生们也需要分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探究任务,使用微录仪给每个组的学生都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学生在课堂上参

13、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且利用微录仪的对比展示功能,也可以让同学们互相看到彼此之间的差距,互相进行观察、学习。3 .在课堂中临时调整了教学设计,先认识船的结构,再发现生活中船的结构,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学生因为船的不同种类而无法概括出船的结构特征。在实际上课时,先让学生了解船的结构,然后再利用思维的迁移活动,在生活中不同的船中找到船的各部分名称。4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船虽然常见,但是在课堂上仍然需要学生将书上的内容与头脑中的形象建立联系,而中间的这个联系就是建模学习,本节课是使用了平面拼图的形式,但是因为船是立体的,图片毕竟是平面的,比如两边的船舷或者图片中互相遮挡的部分不便于学生的细致观察,所以如果有机会再教授这节课,给学生展示一些多种船的立体拼插模型,学生感受可能会更加直观,效果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