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6338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60机也类学生科技创新体余的建设与实践成果举荐书成果名称: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完成人:都安民刘颖王志良刘鸿飞牟世堂成果完成单位:北京科技高校获奖等级:二等序号:60举荐单位:北京市举荐时间:04/12/06成果科类:工学二级科类:机械类代码:085122编号:911161省(部)名称:北京市教化对象:本科教化类型:一般教化成果属于:教学改革是否教材:False用户名:1.G07组名:理工7组分组序号:06获奖分组:1.GHJ特一等奖组内序号:成果简介:起始时间:1994-09-01完成时间:2004-10-20主题词:机电类;学生;创新教化;体系;建设;实践曾获嘉奖状况:20

2、04年12月教学成果一等奖6000北京市2004年6月教学成果一等奖1000北京科技高校2002年12月试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000北京科技高校2001年1月试验技术成果一等奖1000北京科技高校1999年1月试验技术成果一等奖300北京科技高校成果内容:主要内容创新点应用状况成果的主要内容:(1)建立全新培育模式建立全新的学生科技创新培育模式,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相识一理解一联想一创建”的工程教化模式;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出师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方法、制度及实施细则。1)组织形式学生科技创新教化基地由机械学院、信息学院、工程训练中心和团委共同领导建设;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聘请指导老师,两学院

3、的机电系统试验室、电子操作室等7个试验室作为学生的制作场所,创新基地下设学生竞技机器人工作室、综合科技独创室等8个单位。2)创新教化平台第一层:基础训练,一二年级通过实践课程完成相识过程的基础训练。其次层:机电系统训练,二三年级通过机、电类系列课程试验和综合型、设计型试验完成机电系统的理解训练。第三层:科技幻想训练,三年级通过自拟创新课题、电子产品整机制作和参与摇篮杯、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完成科技幻想的联想训练。第四层:科技创新训练,三四年级通过各种大中型竞赛完成科技创新创建训练。(2)改革教学安排重点探讨了教学体系与改革目标的冲突,增设“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必修课;增设“应用电子技术”等5门选修

4、课程:在实践性课程中,将原来的三周专业课程设计改为“机电系统综合试验”课;把五周的实习调整为两周工厂企业相识,三周校内特性创新实践。将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科技竞赛作为毕业设计课题。(3)编写适用教材先后出版发行了教材和讲义7部,即: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测试技术;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质量检测与限制;应用电子技术:现代制造新工艺;编写试验指导书4部:电子创新工艺试验室实习指导书;应用电子技术试验指导书;机电系统试验台操作及试验指导;可编程限制器P1.C实习指导书;制作了6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在于突出了培育学生创新实力所需的机、电、液、计算

5、机、传感器等技术基础,强调系统思想,引用大量工程实例;训练学生动手操作并进行试验设计。三本教材获得北京科技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被国内一些高校选用。(4)建设试验基地多方筹集资金,其中包括老师的科研经费,建成7个试验室;自行设计开发的试验装置有:”机电系统试验台”:“多功能机器人教学试验台”;“工业机器人教学试验工作站”;“大型工业机械液压仿真试验平台”;“变频调速试验装置”,“步进电机试验装置”:“P1.C试验柜”等。其中,三个项目在连续三届的学校试验技术成果奖评比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两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一个项目获得三等奖。“机电系统试验台”还被江西理工高校等三所高校定购。(5)开发创新教

6、化项目全国高校朝气器人电视大赛,全国高校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摇篮杯,综合科技独创等:并屡获国家级竞赛大奖。成果的创新点:(1)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相识一理解一联想一创建”的工程教化模式;建立了全新的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完善老师学生参与该体系教学活动的嘉奖机制。(2)以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的教化教学为目标,改革教学安排,增设机电类技术基础和系统综合课程,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动手训练,以创新教化体系为主线,将课程讲授、试验实践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融合为一体。(3)编写适用于科技创新教学的系列教材,突出基础技术、系统学

7、问融合和工程意识训练;开发出7类28套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强的学生创新教学试验装置和系统,实现开放训练。(4)不断挖掘和扩展学生科技创新教学项目,重视跨专业、大门类、交叉型的项目建设,在学校形成了深厚的科技创新学风,并在多项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显著的实施效果。(5)广泛开展校际沟通,推广创新教学试验装置,培训指导老师,接待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和其他高校学生教学训练,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成果的应用状况:新体系边建设边实施,应用在教学、试验、训练和学生科技竞赛等方面。每年创新基地接纳全校7个学院的65个班221340人时的相识过程训练.两院和中心试验室担当机电类课程试验和综合型设计型试验,实行开放

8、管理,平均每年接纳全校各专业520名学生106800人时的科技独创制作及竞赛的作品制作、试验和调试。20002004年,实习中融入创新教学内容,为后续的各种竞赛铺垫基础;20022004年,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合,100余人以机器人大赛等为课题精彩地完成了毕业设计。“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等四部教材被国内高校选用;三本教材获得北京科技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三个项目试验装置和系统在连续三届的北京科技高校试验技术成果奖评比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两个项目获得二等奖;一个项目获得三等奖。“机电系统试验台”被江西理工高校等三所高校定购。学生在三届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中分别获得季军、冠军和亚军;在2

9、003年全国高校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北京市高校朝气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高校朝气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全国“挑战杯”中获二等奖,获好用独创专利一项;等等。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缔造传奇机器人大赛揭秘一书;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7篇。创新试验基地接收了中国矿业高校等15所院校38个班1091名学生87000多人时的实习教学工作,以及8个班210名学生1840人时的试验教学工作。担当青少年科普夏令营的教学工作,接待了来自全国的7批400余名中小学生在试验室进行参观与制作活动。与北科大附小建立起“大手拉小手,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

10、期合作关系。另外,接待了30余所高等院校的同行参观沟通。我校指导老师应江西理工高校、华北科技学院和广西民族学院的邀请,在三个学校做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工科教化关系的思索”的学术报告。中心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十余家媒体曾做过相关报道。主要完成人状况:第一完成人其次完成A第三完成第四完成第五完成AAA第六完成第七完成第八完成AAA完成人序号:1完成人姓名:都安民完成人性别:男诞生年月:1957年2月最终学历:博士探讨生参与工作时间:1975年1月高校教龄:23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党政职务:工程训练中心常务副主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工作单位:北京科技高校机械学院联系电话:6233255

11、7现从事工作:机械电子工程电子邮箱:xianminme.ustb.edu通讯地址:北京科技高校机械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0083曾受嘉奖:2003年北京市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994年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老师:1989、1994年分获冶金部、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主要贡献:1 .领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突破传统教化理念,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相识一理解一联想一创建”的工程教化模式;2 .主持新教学安排的制订与实施;3 .主编及编写教材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应用电子技术和机电系统试验台操作及试验指导,其中三本教材获得北京科技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4 .组

12、织开发了“机电系统试验台”、“工业机器人教学试验工作站”、“多功能机器人教学试验台”、“变频调速试验装置”、“步进电机试验装置”等多套试验设备;其中,两项获北京科技高校试验技术成果一等奖,一项获二等奖;一项获三等奖:5 .主持扩展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连续三年指导全国高校朝气器人大赛,获得季军、冠军和亚军;6 .组织该项目的校际沟通研讨,扩展辐射作用。完成人序号:2完成人姓名:刘颖完成人性别:女诞生年月:1956年2月最终学历:工学硕士参与工作时间:1973年4月高校教龄:23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现任党政职务:机电工程系党支部书记工作单位:北京科技高校机电工程系联系电话:6233255

13、7现从事工作:机械电子工程电子邮箱:liuy868126通讯地址:北京科技高校机电工程系邮政编码:100083曾受嘉奖:1994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负责人:主要贡献:1 .参与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2 .参与新教学安排的制订;3,编写教材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和机电系统试验台操作及试验指导(主编),其中,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获北京科技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4 .参与“机电系统试验台”、“工业机器人教学试验工作站”、“多功能机器人教学试验台”、“变频调速试验装置”、“步进电机试验装置”等多套试验设备的设计与开发,其中三项获北京科技高校试验技术成果奖:5

14、.组织领导“机电系统试验台”的推广应用;6 .参与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7 .参与该项目的校际沟通研讨,扩展辐射作用;8 .撰写教学探探讨文:9 .在新教学体系的教学中担当课堂教学、试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不同层次的授课任务。完成人序号:3完成人姓名:王志良完成人性别:男诞生年月:1956年12月最终学历:博士后参与工作时间:1975年10月高校教龄:15专业技术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党政职务:电子信息系系主任工作单位:北京科技高校联系电话:62332641现从事工作:电子信息及自动化电子邮箱:Zhiliang-W通讯地址:北京科技高校信息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0083曾受嘉

15、奖:无负责人:主要贡献:1 .参与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2 .参与新教学安排的制订;3 .领导电子信息试验室建设;4 .参与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连续三届指导全国高校朝气器人大赛;指导过程中,注意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实力,使竞赛连续获得大奖;5 .参与该项目的校际沟通研讨,扩展辐射作用;6 .撰写教学探探讨文;7 .在新教学体系的教学中担当课堂教学、试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不同层次的授课任务。完成人序号:4完成人姓名:刘鸿飞完成人性别:男诞生年月:1965年12月最终学历:工学博士参与工作时间:1992年4月高校教龄:13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现任党政职务:机械电子

16、工程系副主任工作单位:北京科技高校机电工程系联系电话:62332916现从事工作:机械电子工程,工业机器人技术电子邮箱:CtStC通讯地址:北京科技高校机电工程系邮政编码:100083曾受嘉奖:1999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负责人:主要贡献:1 .参与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2 .参与新教学安排的制订,并主持制订了机电类05版教学安排;3 .编写教材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和机电系统试验台操作及试验指导;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获北京科技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4 .组织指导机电试验室建设和多套试验设备的设计与开发;5 .参与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连续三届指导全国高校朝气

17、器人大赛,指导过程中,注意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实力,使竞赛连续获得大奖;6 .参与该项目的校际沟通研讨,扩展辐射作用;7 .撰写教学探探讨文:8 .在新教学体系的教学中担当课堂教学、试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不同层次的授课任务。完成人序号:5完成人姓名:牟世堂完成人性别:男诞生年月:1950年2月最终学历:高校参与工作时间:1968年9月高校教龄:28专业技术职务:高工现任党政职务:信息学院电子实习基地主任工作单位:北京科技高校信息学院联系电话:62332273现从事工作:电子技术应用电子邮箱:msjdies.ustb.edu通讯地址:北京科技高校信息工程学院邮政编码:100083曾受嘉奖:19

18、94年获北京市优秀老师奖负责人:主要贡献:1 .参与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工作;2 .参与新教学安排的制订;3 .领导电工电子试验室、电子信息试验室及电子实习基地的建设;4 .参与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项目,指导全国高校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其它科技创新项目;指导过程中,注意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实力,使竞赛连续获得大奖:5 .参与该项目的校际沟通研讨,扩展辐射作用;6 .在新教学体系的教学中担当试验实习的授课任务。主要完成单位状况:第一完成单位其次完成单位第三完成单位第四完成单位第五完成单位单位序号:单位名称:主管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添表时间:

19、1北京科技高校教化部杨鹏62332526010-62332526pyangadmin.ustb.edu北京科技高校教务处1000831899-12-30主要贡献:1 .作出在本科生中大力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确定,推动高水平探讨型高校的建设。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造就一批“宽口径,高素养”的优秀本科毕业生;2 .成立学校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组织教务处、团委、人事处。学生处、科研处、财务处、探讨生院和试验室管理处等单位,制定管理实施条例,老师工作量考核与嘉奖条例,学生免修、免试、保研和嘉奖条例;3 .支持指导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结合世行贷款、211工程项目的投入,向其试验基地建设倾

20、斜,为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4 .定期检查、指导、督促创新活动的进展,大力宣扬表彰在活动中取得优异成果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学生,形成创新为荣的良好学风;5 .拨出专款,支持各类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成果总结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举荐书附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总结成果名称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完成人成安民、刘颖、王志良、刘鸿飞、牟世堂成果完成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高校2004年12月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北京科技高校1 .建设背景与内容1.1 建设背景在先进国家,高校生第2学期进入试验室。在导师的指导下,一面进行理论课的学习,一面与高年级同学一起开展试验验证和科学探讨。

21、他们学习目的明确,爱好深厚,动手机会多,主动性高,多数实习和试验由学生自己设计、自主实施,踏实地走过每一个教学环节,所以才有较强地工程意识和动手实力。我国的明显差距在于:试验室数量与学生数量的冲突;试验室设备条件;试验老师的水平和数量;试验资金严峻不足;教学体系的制约;企业接待实习的质量。造成了普遍重课堂、轻实践,重考试,轻创新的现象。为此,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已经成为当前本科教化非常迫切而主要的任务,建设适应于创新实力培育要求的教学体系,搭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创新教化教学、提高人才培育质量就成为本项目的工作目标。近十年来,我们结合学科建设、世行贷款项目、211工程项目和教化部2

22、1世纪初高等教化教学改革项目一一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在“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做了一些详细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2 建设内容我校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亲密协作,以培育、宽口径、重实践、综合型、高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学校教务处、团委、学生工作处、试验室管理处和探讨生院等单位的支持下,探讨了建设工作的详细细微环节,确立了建设内容和实施方法,克服重重困难,大手笔改革传统教学体系,并逐年付诸实施。详细建设内容有:建立全新培育模式和学生创新教化体系;改革教学安排;编写适用教材;建设试验基地;开发创新教化项目。本着边建设边实施的原

23、则,将创新实践落到实处,实现培育目标。2 .主要成果简介2.1 建立全新培育模式和学生创新教化体系建立全新的学生科技创新培育模式,首次提出贯穿本科四年的“相识一理解一联想一创建”的工程教化模式。(1)组织机构学生科技创新教化基地由两学院、一中心和团委共同领导建设;设立日常管理办公室,聘请指导老师,两学院的机电系统试验室等7个试验室作为学生的制作场所,创新基地下设学生竞技机器人工作室等8个单位。组织和机构形式如图所示:指导教师及教练工程训练中心学生科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基地生技器工室学竞机人作国学电设工室全大生子计作国械计新计全机设创设室挑战杯竞赛组摇篮杯竞赛组机翔工作室索奥科技中心综合科技发明室

24、机电系统实验室电子操作室一电子制作室一金属工艺学实国电工电子实验f机械设计实验专电子信息实验室(2)创新教化平台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教学体系分四个阶段,低年级属基础训练,高年级时把毕业设计、科技创建活动作为真刀真枪的演练,培育他们独立思索和开展工程项目探讨及实施的实力。第一层:基础训练高校一、二年级,通过实践课程完成相识过程的基础训练。主要目的:对仪器设备的运用方法、一般工作过程、常用工艺的基本操作训练,零件或单一工艺的创意设计与制作。训练途径:金工实习(2-5周);电工电子实习(1-4周)其次层:机电系统训练高校二、三年级,通过机、电类系列课程和综合型、设计型试验完成机电系统的理解训练。主要目

25、的:提高机电液综合学问和系统分析的实力,强化工程意识,培育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力。训练途径:机、电类的课程试验;机电系统综合试验课(3周);综合型或设计型试验。第三层:科技幻想训练高校三年级,通过自拟创新课题、电子产品整机制作和参与摇篮杯、挑战杯等竞赛活动完成科技幻想的联想训练。主要目的:培育学生初步的创新设计和系统设计实力,激发学生创新热忱和参与创新活动的主动性。训练途径:生产实习中的创新设计(3周);电子产品整机制作、摇篮杯、挑战杯等竞赛活动。第四层:科技创新训练高校三、四年级,通过各种竞赛完成科技创新创建训练。主要目的:强化学生创新设计、创新制作的综合实力,完成培育、宽口径、高素养优秀

26、人才的培育目标。训练途径:参与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全国高校生电子设计大赛、摇篮杯、挑战杯、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各类学生自拟的设计、制作科技活动。2.2 改革教学安排重点探讨教学体系与改革目标的冲突,择优去劣,必修课程中,增设了“机电系统原理与应用”;选修课程中增设了“应用电子技术”“传感器原理”、“数控技术及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机电一体化概论”等课程。在试验及实践性课程中,将原来的三周专业课程设计改为“机电系统综合试验课”,加大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在生产实习中,针对目前工厂、企业接待实习质量较差的现状,把五周的实习调整为两周工厂企业相识实习,三周校内特性创新实践,即学生自己

27、提出课题,在试验室进行制作或验证,完成设计。把毕业设计作为学生科技创新的平台,机器人大赛等大中型科技竞赛作为毕业设计课题。2. 3教材建设在探讨培育模式和教学安排的基础上,调研了多所高校现有教材的特点和内容,推弃陈旧教材,选用优秀教材,确定了自编教材安排。 先后出版发行教材和讲义7部,即: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测试技术(高等教化出版社);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高等教化出版社);质量检测与限制(高等教化出版社);应用电子技术(北京科技高校);现代制造新工艺(北京科技高校)。 编写试验指导书4部:电子创新工艺试验室实习指导书(北京科技高校);应用

28、电子技术试验指导书(北京科技高校);机电系统试验台操作及试验指导(北京科技高校);可编程限制器P1.C实习指导书(北京科技高校)。 制作了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等6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或电子教案。这些教材的共同特点在于突出了培育学生创新实力所需的机、电、液、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基础,强调系统思想,引用大量工程实例。如“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作为必修课教材。注意以机械结构为主线,机、电、气、液、计算机等的结合为特点,深化分析每一个机电系统。力求使学生将相对独立的技术基础学问统一起来,全面系统地驾驭机电一体化设备,理解和驾驭广义的机电系统和相识分析系统的方法;再如“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把编写重点放在机器人的

29、理论分析、总体设计原则和大量应用实例上,以老师的探讨、设计和应用中的阅历为主要素材,其中有关工作站和生产线的构成及设计原则是作者首次提出的基本理论;机器人工作站和生产线多数是作者在国内外主持或参与过的实际工程项目,尤其对机器人竞赛具有干脆指导意义;而“机电系统试验台操作及试验指导”则是指导学生在试验台上实地动手操作并进行试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试验室完成一次实际工程项目的配线、配管和调试训练。并依据指导书,依据个人的设计思想,重新构思新的试验内容,搭建新的试验系统。有四部教材被国内一些高校选用。2.4建设试验基地试验室是学生科技创新教化的基地和必备的基础条件,十年来建成了“机电系统试验室”等7个

30、试验室。同时,为满意学生以机电结合的方式,能够自己动手拆装、调试、编程的实践要求,多方筹集资金,其中包括老师自己的科研经费,自行设计开发且学生参与制作调试的试验装置有: “机电系统试验台”; “多功能机器人教学试验台”; “工业机器人教学试验工作站”; “大型工业机械手液压仿真试验平台”; “变频调速试验装置”; “步进电机试验装置”; “P1.C试验柜”等。其中,三个项目在连续三届的北京科技高校试验技术成果奖评比中排名第一,获得一等奖;“机电系统试验台”由于教学效果及性价比好,被西北轻工业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和江西冶金学院等高校定购。2.5开发创新教化项目新的教学体系实行边建设边实施的方式,现

31、已开发出的项目有:全国高校朝气器人电视大赛,全国高校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挑战杯,摇篮杯,综合科技独创等。3 .建设成果获奖及出版物本项目于2004年获得北京科技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建设内容中的“机电系统原理及应用”等三本教材获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试验装置多次获得校级励;在北京市及全国的学生科技竞赛中屡获大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缔造传奇一机器人大赛揭秘一书;发表教学改革论文17篇。部分获奖状况如下:试验技术成果奖成果名称授奖单位获奖级别获奖时间主要完成人多功能机器人的研制及教学试验设计北京科技高校11999鄢安民、刘颖等机电系统教学试验台北京科技高校12001都安民、刘颖等大型

32、工业机械液压仿真试验台北京科技高校12002许万凌等工业机器人教学试验工作台北京科技高校22002都安民、刘颖等机器人柔性限制系统一辐道限制试验平台北京科技高校22002王尚君等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尝试北京科技高校31999都安民、刘鸿飞学生创新教化项目主要获奖名称授奖单位获奖级别获奖时间主要完成人首届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教化部、科技部、中心电视台季军2002都安民、王志良、刘鸿飞等其次届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教化部、科技部、中心电视台冠军2003鄢安民、王志良、刘鸿飞等第三届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教化部、科技部、中心电视台亚军2004都安民、王志良、刘鸿飞等全国高校生电子设计大赛教化部12003孟凡

33、伟等北京高校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市教委12003孟凡伟等全国高校朝气械创新设计大赛教化部高校机械学科教指委32004穆树亮等首都高校其次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北京市教委12004穆树亮第八届“挑战杯”全国高校生科技作品竞赛团中心22003张欣如等全国高校生电子设计大赛教化部22003牟世堂等全国高校生数学建模与计算机应用竞赛团中心北京市12002郭如等4 .应用状况及辐射效应5 .1应用状况每年创新基地接纳全校7个学院的65个班221340人时的相识过程训练;两院试验室担当机电类课程试验和综合型设计型试验,实行开放管理,每年平均接纳全校各专业520名学生106800人时,进行科技独创制作及竞赛的作品

34、制作、试验和调试。多次获教学改革和试验技术成果奖。20002004年,实习中融入创新教学内容,为后续的摇篮杯、挑战杯及各种大型竞赛铺垫基础;20022004年,将毕业设计与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合,100余人以全国机器人电视大赛和挑战杯等为课题精彩地完成了毕业设计。屡获全国竞赛大奖。6 .2辐射效应创新基地共接收了中国地质高校(北京)、中国矿业高校(北京)、北京联合高校、华北电力高校(北京)、华北科技学院、石家庄高职技术学院、北京皮革学校等15所院校38个班1091名学生87000多人时的实习教学工作,8个班210名学生1840人时的试验教学工作。担当青少年科普夏令营的教学工作,接待了来自全国7批

35、400余名中小学生在试验室进行参观与制作活动。与北京科技高校附属小学建立起“大手拉小手,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期合作关系。另外,还接待了30余所高等院校的同行参观沟通。我校指导老师应江西理工高校、华北科技学院和广西民族学院的邀请,在三个学校做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工科教化关系的思索”的学术报告。中心电视台、北京日报等十余家媒体曾做了相关报道。7 .鉴定看法2004年10月30日,北京科技高校组织召开了“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教学成果鉴定会。聘请吴鹿鸣、傅水根、陈金水、张春林、方跃法、余跃庆、张美麟等7位专家。鉴定委员会仔细听取了都安民教授的汇报。经过质疑、现场考察和反复探讨,

36、鉴定委员会一样认为:(1)该项目在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化理念,提出“相识一理解一联想一创建”的工程教化模式,在教学安排、教材建设、试验基地建设和学生创新教化体系等方面,探究出一种全新的培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创新性。(2)在机电类学生的培育过程中,注意以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为中心,改革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贯穿特性发展和创新思维实力培育,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综合实践训练,将课程讲授、试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融为一体。(3)编写了适用于科技创新教学的系列教材,开发出7类28套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学生创新教学试验装置和系统,并产生了很好的辐射作用。(4)创建了

37、较完善的创新组织形式,搭建了集基础训练、机电系统训练、科技幻想训练和科技创新训练为一体的创新平台,建立了激励机制,不断扩展学生科技创新的教学和实践项目,增加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设计实力。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将创新教化贯穿于人才培育的全过程,具有显明特色,成果显著,在全国机器人电视大奖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竞赛大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育模式的确立具有示范性。鉴定委员会一样同意通过鉴定。8 .结束语十年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育高素养的优秀毕业生是我们高校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将激励我们在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上接着做出新的探究和贡献!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38、举荐书附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成果名称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第一完成人及其他完成人姓名都安民;刘颖;王志良;刘鸿飞;牟世堂成果第一完成人及其他完成人所在单位名称北京科技高校组织鉴定部门名称北京市教化委员会鉴定组织名称北京科技高校鉴定时间2004年10月30日鉴定看法:鉴定看法见后页鉴定组织负责人签字:年月日组织鉴定部门看法:盖章填写人签字:年月日鉴定成员姓名在鉴定组织中担当的职务工作单位现从事专业专业技术职务职务签字见后页鉴定方式:会议鉴定鉴定意见:2004年IO月30H,北京科技大学组织召开了“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可实践”教学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郡安民

39、教授的汇报。经过质疑、现场考察和反复讨论,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1 .该项目在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过程中,突破传统教育理念,提出“认识一理解一联想一创造”的I.程教。模式,在教学计划、执材建设、实验基地建设和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等方面,探索出种全新的培养模式,Jl有明显的创新性。2 .在机电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中心,改革救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贯穿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综合实践训练,将课程讲授、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融为一体。3 .编写了适用于科技创新教学的系列教材,开发出7类28套J4有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学生创新教学实验装

40、置和系统,并产生了很好的辐射作用。4 .创建了较完善的创新组织形式,搭建了集基础训练、机电系统训练、科技幻想训练和科技创新训练为体的创新平台,建立了激励机制,不断扩展学生科技创新的教学和实践项目,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设计能力。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将创新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JI彳鲜明特色,成果显著,在全国机器人电视大奖泰、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得竞赛人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具有示范性。鉴定委员会致同意通过鉴定。鉴定会主任委员:力鉴定会副主任委员:傍坦1.北京科技大学“机电类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成果鉴定委员会名单鉴定委员职务姓名现从事专业职称职务签字主任委员吴鹿鸣机械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全国高校教学名师、曾任教育部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傅水根机械清华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彳1.委员陈金水机械天津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M委员张春林机械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委员方跃法机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导委员余跃庆机械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委员张美麟机械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教育部机械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鉴定会时间:2004年10月30日地点: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楼办公楼401会议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