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袋空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一袋空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识一袋空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这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聚焦问题: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2.探索活动:将空气与木块和水进行比较;3.研讨交流: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再描述的基础,对水和固态物体的许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如颜色、轻重、形状等,并会用适当的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有了这些知识经验,本节课将用问题的方式,提示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不同的方面用科学词汇描述一袋空气的特征。【学生分析】气体是物质存在的另
2、一种形态,空气是气体。学生将面临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方法研究一袋空气。由于空气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观察活动对学生来说会有较大的困难。本节课学生将运用和前几课相同的实验方法一一对比,将空气与研究过的木块、水进行观察比较,从而完成对一袋空气的初步研究。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利用科学记录表和简单的工具进行有序的探索,以保证研究的效果。这节课也是一节小结课,学生将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发展自己在物体方面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与木块
3、、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难点:虽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方面用科学词汇描述空气的特征。【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装有水的透明烧杯、放有木块的透明烧杯、学生活动
4、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1、教学导入(1)播放笑笑同学得了“空气污染过敏症”,想要求助同学们送给她新鲜空气的视频。(2)你们愿意帮助笑笑吗?既然要送空气给笑笑,那你们认识空气吗?它是什么样的?生:看不见、摸不到、很轻(设计意图:通过笑笑同学因为空气污染生病了向大家求助新鲜空气的视频导入新课,既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很好的引导学生思考空气都在哪里呢、是什么样的?回顾与空气相关的生活经验,为后续对空气的研究做好了铺垫。)2.聚焦问题。(1)老师有个疑问既然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才能“逮住”它去送给笑笑呢?谁有好方法?提示
5、: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透明塑料袋,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方法了吗?(学生上台示范)(2)活动:收集一袋空气请同学们动手试着收集一袋空气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一袋空气。(设计意图:以问题牵引,鼓励学生思考如何“逮住”空气,这里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由学生提出的用袋子装的方法入手,在装一袋空气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很轻的。学生演示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教会一年级的孩子扎紧塑料袋的方法,这也为后续观察一袋空气做好活动准备。)二、观察比较,探究发现1、回顾研究物体的方法师:同桌互相说一说,可以用我们之前学的哪些方法来观察这袋空气呢?指导要点: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
6、一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一闻”气味注意:教师对学生进行“闻”、“摸”等的实验安全教育。(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节课研究物体的方法,进而将已有的认知迁移到新的研究对象上来,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在回顾的时候可能会说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等,以及用鼻子闻等方法,这些都是对已有认知的迁移运用,教师及时把这些方法以关键词(图片)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时刻提醒着同学们本节课继续要借助这些方法去认识一袋空气的特征。)2、回顾描述物体特征的词汇(1)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以借助手、眼、鼻分别去看
7、一看、摸一摸或闻一闻去认识它,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前几节课中借助了这些方法,去研究了水和木块哪些方面的特征呢?生:颜色、气味、形状(2)出示活动手册中有关木块与水进行比较的科学记录单特征物体木块水颜色有颜色无色气味有气味无味形状方形无固定形状轻重较重较轻粗糙程度粗糙是否透明不透明透明(设计意图:在上一环节中,学生明确了本节课实验研究的方法,为了保证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这里还应该让学生明确要从哪些方面去研究物体的特征,既然本节课也是一节单元小结课,所以更有必要带领学生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通过呈现活动手册中有关木块和水的科学记录单,为后续的空气的研究做了方法和内容上的指导,也方便把接下来
8、空气的特征总结补充在记录单里,形成整个单元的科学记录。)3、将这袋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1)你能把这袋空气与水和木块也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可以先互相讨论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2)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3)教师巡视和指导。生:用眼睛观察到空气是透明、无色的,但水可见,空气不可见;用鼻子闻一闻空气是无味的(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小组内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空气的特征,教师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是否在认真进行实验探究,有没有遇到困难,是否在学生活动手册上及时记录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指
9、导,关注学生在表达上有没有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4)为什么刚开始收集空气时,一袋子空气满满的鼓鼓的,可是现在袋子没那么鼓都扁了,这是怎么回事呀?生:漏气,因为空气跑了。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用眼观察袋子扁了,知道空气跑了,也就是空气和水一样会流动。除了这种方法,你们还有别的办法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感受到空气会流动吗?指导要点:1、袋口漏有小孔,用手挤压塑料袋时会感受到有风吹过,可以感受到空气的流动。2、用力拍袋子会啪的一声,听到空气把袋子撑破跑出来的声音,也可以说明空气会流动。(设计意图:教学要根据学生的操作
10、实际出发,努力解决实验探索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在反复的扎紧塑料袋,询问后得知在摸一摸、捏一捏感受这袋空气时,原本装满空气的鼓鼓的塑料袋变得扁扁的,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课堂的生成,才使得教学变得更有意义和生命力。基于此,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袋子变扁的原因,深入探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空气的流动性,经过这个活动体验,把空气抽象的流动特性变得生动有趣,更易于一年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5)在师生交流中补全活动记录单特征物体木块水空气颜色有颜色无色无色气味有气味无味无味形状方形无固定形状无固定形状轻重较重较轻较轻粗糙程度粗糙是否透明不透明透明透明是否可见可见可见不可见是否流动不
11、会流动会流动会流动(设计意图:作为一个单元的小节课,带领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和学习方法进行梳理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地科学态度,在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三、描述特征,总结知识1、我们已经知道了空气这么多的特征,现在谁试着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了解了空气的哪个特征?生:我是用眼睛看的方法,知道了空气是无色透明、看不见的。我是用鼻子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所以空气是无味的。2、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3、这一单元,我们学会了用颜色、形状、气味等科学词汇从不同的方面认识了物体的特征,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的
12、表现很不错,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物体。(设计意图:对空气研讨完毕后,作为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的回顾和总结,教师通过“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了解了空气的哪个特征”这样的问题,巩固所学,知道可以利用学习方法去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物体。)四、联系生活,环保升华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直都在认识空气的特征,那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人类到底有多么重要吗?一个人不吃饭不喝水,能存活5天左右,而一个人不呼吸空气一般不会超过3分钟。2、(课件出示环境污染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保护环境3、介绍世界环境日(6月5日),倡导环境意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保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设计意图:一节课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书面上的知识,更要考虑教育的长远发展,因为空气对我们很重要,所以才要去认识它研究它,更要去保护它。要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为,首先就要从学生做起,在课堂中学习,回到生活中去,养成保护环境的好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