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和还原及形象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和还原及形象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提要:阿喀琉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著名人物,今人对其形象的了解和认识,多集中在他的愤怒、勇猛、任性、荣誉、友谊、刀枪不入、“阿喀琉斯之踵”和“早死的”上,把他看成是一位英年早逝的英雄,总体上持肯定态度。然而,这些看法并非无懈可击。多数人认识的是被层层包装后的、而非荷马史诗中那个原始的阿喀琉斯。本文对阿喀琉斯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进行研究分析,还原“荷马史诗的阿喀琉斯相传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最强大的英雄,其行为对战局发展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譬如他的罢战导致己方节节退败、他重新参战并杀死特洛伊联军主将赫克托尔则直接宣布了特洛伊必亡的结局。最后,他战死沙场,希腊人为他举办隆重的葬礼。阿喀琉斯最为
2、今人熟知的主要特征,是他的愤怒、勇猛、任性、荣誉、友谊、刀枪不入、“阿喀琉斯之踵”和“早死的”,总体上得到肯定。然而,今人对阿喀琉斯的认识实际上存在片面性,因为他们知道的是那位经过层层包装后的阿喀琉斯,而非荷马史诗中原始的阿喀琉斯。结合荷马史诗的记载和已有研究成果,分析阿喀琉斯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特点,并在去伪存真的基础上,深化完善合理观点和纠正诠释错误之处,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本文先分析阿喀琉斯的“肖像画。进而根据其形象演变的主要时期分3方面进行深入考察,并力图还原其在荷马史诗中的原始形象。一、阿喀琉斯的“肖像画”阿喀琉斯的基本形象由荷马史诗奠定,并得到传承和发扬。从希腊古风时期到罗马帝
3、国时期的各类古典文献和艺术作品(如诗歌、戏剧、哲学著作、史书、演说辞和绘画等)中,都能看到阿喀琉斯的身影。其故事甚至影响后世的政治人物,如相传亚历山大曾拜谒阿喀琉斯等英雄的坟墓。因此,阿喀琉斯在希腊和罗马地区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神话角色,受到人们的高度尊重。从近代开始,得益于希腊文明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希腊神话和英语俗语的普及,阿喀琉斯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阿喀琉斯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品德,莫过于他的勇毅、荣誉感和友情。在勇毅方面,他能以一己之力扭转战局;在荣誉感和友情方面,他因自觉受到阿伽门农的侮辱而罢战;他后来因好友帕特罗克洛斯的阵亡而重新参战。其中,阿喀琉斯明知死期会在赫克托尔死后到来、也
4、要为好友报仇的一幕,得到后人的称赞。这些都是人们在阅读荷马史诗后较容易得出的直观认识。研究荷马史诗的著作多会提及阿喀琉斯,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甚丰,并影响国内学者。陈中梅、程志敏和晏绍祥的著述包含不少国外学者的观点。今人对阿喀琉斯形象的认识,大体可归纳为“阿喀琉斯除具有史诗英雄的一般共性如体魄矫健、勇猛善战之外,还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强悍暴烈、凶猛可畏、坦率正直、光明磊落,爱憎分明、重荣誉、讲义气,同时又横蛮任性、报复心强,有点心胸狭窄和自私,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是原始氏族首领中蛮勇骁悍的典型。他的性格复杂性表现在:既凶猛任性又富于友情,既残忍暴戾又不失同情心总体而言,今人对阿喀琉斯的评价是褒大于贬
5、的。当然,有关阿喀琉斯性格形象的讨论不止于此,因为看似无懈可击的传统观点其实存在谬误和片面之处,有深入探讨和扩展补充的空间。譬如,阿喀琉斯的“刀枪不入”和“早死”是极具代表性的谬误观点,其虽为流行看法,实际似是而非。又如研究阿喀琉斯的荣誉感和友谊观的成果虽多,但基本只满足于片面地就事论事而缺少多角度思考,内中其实大有文章。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受到近现代希腊神话读物的影响,转述时使用非荷马史诗的内容;二是对荷马史诗断章取义,或是没能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又或是未能结合荷马社会的特点进行思考,导致结论产生偏差或片面。要还原阿喀琉斯的原始形象,必须要清楚希腊神话的发展特点。大体来说,希腊神话的发
6、展阶段(种类)有三。第一,古希腊本土的口头、文字和艺术上一切有关神明、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包括被希腊人继承改造的外来神话和前希腊人的本土神话,即“古希腊本土神话”,分两期,以古典时代末为界。第一期,神话主要由诗人们公开吟诵传播和根据听众口味改编,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并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如同性恋风气导致神话中不少男性神明和英雄都有同性伴侣),至古典时代基本定型。从希腊化时代即为第二期,诗人们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被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取代,虽然希腊神话仍非常流行并有新神话出现,但其传播方式已明显有别于之前。至罗马帝国时期,希腊各城政治上已失去重要性,这些旧城邦神话随之被赋予了承载本城历史、别异我
7、他的意义。第二,时间和空间范围更大的“有关古希腊的神话”,包含古希腊本土神话和其他民族尤其是罗马人的作品,即“希腊罗马神话,第三,从文艺复兴至近现代,又以19世纪初为界。在初期,希腊神话难言普及,带有个体化、独立化的特点(如成为艺术作品、诗歌等题材),且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和个人风格(如艺术家、作家和音乐家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理解选取片段创作并加以修改,未必忠实原著)。从19世纪开始,近现代作家整理和融合古代著作,编写出流行至今的各类大众读物,这是希腊神话的主要普及时期。比较之下,可见第一类方为正宗,是古希腊人自己的神话;后两者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希腊神话”即便希腊文化影响了其他民族,但后两者改编
8、增补的“关于希腊的神话”何以能等同希腊人的神话?故而,就定义来说,“希腊神话”应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前者指古希腊人自己的正宗神话,后者指在前者基础上、还包含由非古希腊人加工增补的内容。对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而言,必然也经历了这个过程,而这正是下文所要探讨的重点。二、古风古典时期的演变:被同性恋化和青少年化从古风时期开始,同性恋风气在希腊形成和发展,至古典时期呈现出一种年长者和青少年结合的“老少恋”模式特征,这影响了神话。至古典时代末,多位男性神明和英雄被塑造成至少拥有一名男性伴侣的双性恋,如宙斯、波塞冬、赫拉克勒斯和阿喀琉斯等。(11)对阿喀琉斯来说,他不仅被描绘为同性恋,且其形象也从中年人变成
9、青少年,并由此衍生出“阿喀琉斯是否早死”的问题。在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明显是异性恋,这从其宠爱布里塞伊斯和其母劝其找女人作乐可知。(12)此外,帕特罗克洛斯是阿喀琉斯最亲密的朋友,两人的友谊超越生死。(13)正因如此,两人的关系在同性恋风气盛行的古风古典时期被理解为爱情。(14)柏拉图在讨论其理想的爱情时,便高度赞扬了两人。他认为阿喀琉斯是个没胡子的青少年,并因珍惜和帕特罗克洛斯的爱情而被诸神送去福岛。(15)该说法明显受到当时“老少恋”同性恋风气和荷马的影响,后者交代了“阿喀琉斯比帕特罗克洛斯年轻”(16)和阿喀琉斯是“早死的”。由此衍生的问题是:阿喀琉斯是否是一位“早死的”青少年英雄?即使
10、在今天,阿喀琉斯也常被误会为一个青少年,包括荷马史诗研究者。(17)这一方面是因阿喀琉斯被青少年化后的形象被广为接受,另一方面是因荷马史诗有关其“早死,的记载饱受人们的误解。结合古希腊语文本,很容易看出这个“早死的”的实情。在史诗中,有3个词用于修饰阿喀琉斯的早死。第一个是仅出现1次的,E0tvdpo,,(注定早死的):阿喀琉斯说佩琉斯本应很幸福,但身为凡人却娶女神为妻,后又被神明加害,“那就是在他的宫殿里,没有生下王子们的后代,反而生下一个注定早死的孩子。”(18)第二个是含“短命、短暂(Shortlive)”之意的.vvo在伊利亚特中出现6次,分别是阿喀琉斯对忒提斯说自己是短命的(1.35
11、2);西摩埃西奥斯因短命而死于埃阿斯枪下(IV.478);宙斯亲自保护赫克托尔,“因为他注定是短命的”(XV.612-613);希波托奥斯因埃阿斯的长枪而短命(XV11.302);吕卡昂向阿喀琉斯求饶时说自己是短命的(XX1.84);普里阿摩斯劝说赫克托尔进城时说,就算吕卡昂和波吕多罗斯被杀,特洛伊人只是“短暂的伤心”(XXI1.54)。其在奥德赛中出现2次,分别是伊菲墨得娅的两个儿子“但生下短命”(X1.307);佩涅洛佩说“但凡人都是短命的(XIX.328)。除“短暂的伤心”和最后的用法外,该词主要指死于非命的“短命”,是被外力杀死的结果。第三个是“心西塞罗(PrOArchia.10)阿里
12、安(AnabaSiSofAleXander,1.XI1.1-2)和普鲁塔克(AIeXander,XV.4)都有所提及。如巴库利德斯和品达都曾歌颂阿喀琉斯的勇猛。见BaCChylideS,ForPytheasofAeginajnBacchylides,Corinnaandothers,Greek1.yricvol.4,editedandtrans.byDavidA.Campbell,1.C1.,CambridgeiHarvardUniversityPress,1992,pp.188-201;PindarJsthmian8,inPindariNemeanOdesJsthmianOdes,Fragments,editedandtrans.byW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