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098400 上传时间:2024-06-14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4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183自考消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0183消费经济学自考资料第一讲绪论消费经济学是探讨消费的经济学,因此,要弄清什么是消费经济学,首先就必需弄清晰什么是消费。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是指满足须要的行为,是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因此,广义的消费包括两个部分,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1)生产消费:生产过程发生的各种生产资料及劳动者体力、脑力的消耗,明显,生产消费属于生产行为或生产过程本身,包含在生产之中,属于中间消费。(2)生活消费: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须要而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的运用与消耗,由于产品经过生活消费,其运用价值就消逝了,因此,他属于最终消费。狭义的消费,指的就是生活消费。同生产过程必

2、需具备三个要素样,任何消费过程也包含三个要素:消费者:即人,是消费的主体,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消费者。消费对象:指被消费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及劳务消费工具:指将消费者和消费对象结合起来的媒介物,又称之为消费手段。消费对象和消费工具构成消费资料,是消费的客体。消费主体对消费客体发生作用的力气或实力,也就是消费者消费各种消费资料的力气或者实力,我们称之为消费劲,通俗点讲,消费劲就是指居民购买各种消费品和劳务的支付实力。因此,从这个角度讲,消费劲反映了消费者须要得到满足的可能性。消费的两重属性自然过程属性一自然属性指商品的运用价值发挥作用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商品用来满足人们生活须要的行为和

3、过程,自然属性所满足的是人们的生存性和功能性须要,比如人们时衣食住用行的须要,因此,消费的自然属性是生理学、养分学、商品学等学科探讨的对象。社会过程属性社会属性是指消费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行为,而总是在确定生产关系之月下,在人们相互的经济关系中进行的社会行为与过程。消费的社会属性,具体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消费主体的社会性:消费主体不是孤立的,抽象的个人,而是处在某种关系中的人,人的社会性确定了消费的社会性。消费观念的社会性:不同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制约着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群体、阶层和名族常常有不同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的社会性:个体消费行为受参照群体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相识

4、和探讨的历史演化消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消费在社会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消费相识的发展密不行分。一、古典经济学对消费问题的相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佩蒂是最早对消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的经济学家。在他生活的年头,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建立和快速发展的阶段,为了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积累被提到首要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佩蒂对消费有一个基本观点:即主见节制不必要的消费,以保证资本积累和财宝增长。并且,他认为“赋税”是实现这主见的有力手段,通过对那些不利于生产的消费支出进行征税,可以达到节制消费,增加积累的目的。佩蒂的思想被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继承卜.来,他们认为

5、:消费,特殊是奢侈性消费是非生产性的,不利于国民财宝的增长。亚当斯密语录:人们有两种欲望,一种是“现在享乐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热情,简直难以抑制工另一种是“改良自身状况的欲望。这种欲望虽然是冷静的、镇都的,但我们从娘胎里出来始终到死,从没有一刻放弃过这种欲望J在亚当斯密看来,就一个人而言,这两种欲望往往是相互冲突的,前一种占上风就是奢侈性消费,后一种欲望占上风,就是节制消费,促使人们借鉴,但对整个社会而言,通常是节俭占上风,所以社会才能进步,国民财宝才能增长。同一时期的法国,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受到严峻阻碍,在这样的条件下,法国古典经济学家对消费问题的相识,有着自己的

6、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是魁奈和西斯蒙蒂。魁奈是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把消费品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他认为,农业供应的是生活必需品,而工业中有些工场则生产奢侈品,由于必需品的消费会增加财宝和收入,而奢侈品的消费不利于财宝和收入的增加,因此,他主见削减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爱护农业,以保证必需品的供应,因此,魁奈认为只有让农夫富有起来,让他们消费更多的产品,才能促进社会的旺盛,这是魁奈对经济学理论的一大贡献,他把消费水平的提高看成是一国旺盛昌盛的保证。西斯蒙蒂经验过经济性危机,因此,他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有所相识,对消费的相识也有所发展,他认为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须要,消费确定和创建者生

7、产。因此,生产者必需面对市场进行调查探讨,必需了解消费者的须要和收入状况,从消费确定生产这一前提动身。西斯蒙蒂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尖锐冲突,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危机,并用消费不足来说明经济危机产生的缘由。为了减轻危机,他主见政府应实行措施关切消费者的利益和过问消费方面的事物。虽然西斯蒙蒂相识到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并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危机的必定性,但他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来说明危机产生的缘由并提出消退危机的方法,造成了其理论的缺陷。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30年头以前19世纪中期以后,经济学家从各种角度对消费进行了探讨,这些探讨不仅奠定了当代经济学的基础

8、,而且对消费经济学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庞巴维克:边际效用价值论凡勃仑:社会阶层消费学说马歇尔:需求理论这三位经济学家虽然对消费地位的相识没有超过前人,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对经济学做出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马歇尔,马歇尔把需求看成是人们的主观欲望所确定的一种心理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他的消费学说一一需求理论,包括欲望饱和理论(效用递减规律)、需求规律以及需求的价格弹性等等。此外,马歇尔还对社会消费发展的长期趋势作了分析,他认为,社会消费水平会随着技术进步而提高,他还意识到人们对闲暇的重视可能对消费支出格局产生影响一一当然,这些都被后来的实践所证明。但马歇尔同时也认为,资

9、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善的,市场机制的自发调整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全面的生产过剩和常常性的事业是不会发生的,但这个神话很快被资本主义世界普遍发生的大危机的事实所打破。三、消费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的地位20世纪30年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波及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一次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也孕育了凯恩斯经济学,依据资本主义经济的显示,凯恩斯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发的调整是不能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因此,必需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整和干预。在凯恩斯经济学中,有效需求理论是其整个理论的基础,因此,对消费问题的探讨,在凯恩斯经济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缘由在于

10、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源在于一下三个方面:消费修向递减人们的消费支出并不随收入的增长而同比例增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一一人们所预期的利润率将随投资的增加而递减。流淌偏好-人们乐意在手头保持现金,达不到确定的利息率水平就不愿把钱存入银行因此,他提出政府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人为的刺激需求,以达到消退危机和事业,保持社会稳定的目的。虽然凯恩斯承袭了前人的观点,但他看到了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四、当代经济学对消费理论的贡献凯恩斯经济学在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政策中占统治地位长达几卜年,但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更,特殊是20世纪60-70年头,西方国家普遍出现了经

11、济衰退,从而使更多的经济学家在凯恩斯理论之外找寻答案,但消费在经济学中仍旧占有重要的地位。1976-1992年,有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获奖都与消费探讨有干脆的关系。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在消贽分析、货币史、货币理论及对稳定政策困难性的实证探讨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985,佛朗哥-摸底利亚尼:在对储蓄和金融市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分析。1992,加里-贝克尔因:把微观经济学分析的范围扩展到人类行为及其相互作用的更广泛的领域。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生产和消费关系的分析马克思把经济看成是由生产一一交换一一安排一一消费诸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从再生产过程分析,首先是生产,然后是安排,再经过交换,最终

12、进入消费,结束一个经济过程之后,又进入下一个经济过程。在社会中,人是主体,要使社会能够生存和发展,就要使社会的主体,确定经济关系下的人能够维持生命,这就须要消费。要消费,首先要创建可供人们消费的对象一一产品。这就须要生产,通过生产,人们创建出能够满足社会须要,具有运用价值的产品。但人们在消费这些产品前,还必需确定这些产品归谁全部,也就是确定人们占有社会产品的份额,这就是安排,但安排只是产品转入消费的前提,要使产品能够真正进入消费,还必需使人们能够得到产品,这就有赖于交换,通过交换,占有各自的产品,人们得到自己的产品之后就是进行消费,从而实现了生产的目的,因此,马克思认为:一方面生产确定消费。生

13、产为消费创建作为外在对象的材料;生产为消费供应对象;生产力水平确定消费水平;生产的发展速度确定着消费的提高速度;生产确定着消费的方式和结构。另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主动的反作用:生产要以消费为转移,要以消费为最终归宿:消费在主观上提诞生产的对象;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消费经济学的探讨对象消费经济学是以消费为探讨对象的经济学,随着消费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消费经济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知道,经济学依据考察对象和分析立足点的不同,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近几年两者有相互融合和渗透的趋势),我们消费经济学对消费的探讨也分化为两个方向:微观消费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探讨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

14、的消费行为、储蓄行为、劳动供应行为等。宏观消费问题:考察全社会的消费活动、总消费支出的变更、社会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更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其次讲消费决策下面,我们从探讨微观消费问题的角度动身,以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为假设前提,探讨消费者是如何作出支出确定、怎样进行消费选择方面的系列问题。这就是我们即将要讲的一个很重要的学问点一一消费决策问题。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问题,就是要考察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安排他们收入,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受到收入、价格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既然,消费者被假定为完全理性的经济人,那么消费者时每种消费的可能性都会衡量他的代价和收益,因此,消费者在进行决策时,总是追求以最小的代价来换取自

15、身的最大利益。当我们把消费者看成为追求最大满足的理性人时,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就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消费者面临的限制性条件,二是最大化目标。前者与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有关,后者与效用和偏好相关。预算约束所谓预算约束,是指消费者只能在自己有限收入的妁束下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在市场上,消费者获得任何商品或服务都是须要支付确定的货币,因此,消费者在消费时不行能无限制的选择满足程度最高的产品。换句话说,消费者只能在他收入限定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和购买。假定某一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是每月2000元,这一-收入就是他的预算约束。他们每月全部物品的消费的总开支不能超过2000元。再假定市场上有两种商品X和Y,他们的价

16、格分别为100元和5元,那么,这个图(见课件)显示的就是该消费者的个人预算约束集。图中,横轴表示该消费者购买商品X的数量,纵轴表示购买商品Y的数量。直线EF与X轴和Y轴围成的这个三角形就是该消费者可能购买的这两种商品的组合。其中,直线EF我们称之为预算约束线。所谓的预算约束线指的是消费者用完他的全部收入能买到的价格既定的两种产品的可能的全部组合。因此,预算约束线以外的部分是消费者现有收入所不能购买到的产品组合点,而预算约束线以内的部分是消费者现有收入可以购买到的产品组合点。在这个例子中,假如消费者将他余部的收入都用来购买商品X,那么他可以购买到20个定位的X商品,也就是预算约束线上的F点。假如

17、他将全部的收入都花费的商品Y上,那么他可以购买到400个单位的Y商品,也就是预算约束线上的E点。他也可以选择预算约束线上的任何一点。比如购买300个单位的Y和5个单位的X或者100个单位的Y和15个单位的X。当然,他还可以选择预算约束线以内的随意一点来选购这两种产品。虽然预算约束线内的任何点都是消费者可以选择的点。但事实上只有预算约束线EF上的点才是经济学家所真正关注的,至于为什么,我们后面将会提到。从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预算约束线是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事实上这根线还说明消费者在购买X和Y的时候面临着一种替换。为了多得到商品X,就须要放弃一部分的商品Y,比如图中A和B这两点。在A点,

18、消费者购买5个单位的X和商品和300个单位的丫商品,但假如他想得到更多的X,比如他想得到10个单位的X产品,那么就只能购买到200个单位的丫产品,也就是B点也就是所,为了多得到5个X,而必需放弃100个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替换。当然,替换比例是由这两种商品的价格所确定的。在这个例子中,X的价格是Y价格的20倍,因此,为了多得到1个单位的X,就必须要放弃20个单位的丫。我们假定假定消费者收入为M,商品X的单价为Pl,而商品Y的单价为P2,预算线可以表示为:M=PlQl+P2Q2其中,Ql和Q2分别表示购买X和Y的数量。我们可以看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一Pl/P2。由于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斜

19、率为负数。假如考虑其确定值,本例中斜率应当就=20,正好是这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实质上,月算约束线的斜率就是由这两种产品的相对价格确定的。因此,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相对价格以及刚才所讲的替换,他们是完全相同的。上面分析的其实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在现实中,市场上不只一种产品,假如多种产品我们怎么去分析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把我们重点分析的产品放在横轴上,而把其他全部的产品放在纵轴上。预算约束线的变动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知道,预算约束集的特征完全走由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确定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预算约束线的变动,一般来讲,预算约束线的变动有两个缘由:即商品价格的变动和消费者收入的变动。我们还是用这个例子

20、来具体说明收入和价格的变动对预算约束的膨响。价格的变动首先我们来看看商品价格的变动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商品X和商品丫这两个商品中随意一个价格发生变更,都会引起预算约束线的变更,比如,当X商品价格上升时,我们会发觉,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左旋转,因为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会围绕E点向右旋转。预算约束线的转动,反映的是消费者增加个单位X的消费而不得不放弃其他商品数量的变更。分析图中的A和B结论,在收入不变的状况下,X价格越高,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数量也就会越少。收入的变动下面我们来看下收入的变更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我们来看这张图,收入的变更会引起预算约束线平行的向外或向内移动。这时预算约束

21、线没有发生旋转,因为假如仅仅是收入变动,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免,那么这两类产品的替换关系就会保持不变,即斜率保持不变。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右平移,如当收入由每月2000元增加到每月3000元时,预算约束线会由EF向右平移到CD,换句话说,当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可以选择的范围扩大了,当收入削减时,预算约束线会向左平移。如当收入由每月2000元下降到每月100O元时,预算约束线会由EF向左平移到AB,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也就缩小了。收入与消费我们知道,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因而,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决策的最根本因素。当收入变更时,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数量及其消费支出结构都会

22、发生变更。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消费者收入的变更如何变更商品的消费数量,以及消费收入的变更对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影响有多大。刚才我们讲了,假如商品价格不变,而收入增加,那么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平行向外移动,我们来看这张图,当消费者收入增加,该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由EF向外平移到CDo一般来说,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量会增加,那种消费量随着人们的收入增加而增加的商品,我们称之为正常商品。比如在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消费者的选择有A点移到B点,他对商品X和其他商品的消费都增加了,那么我们可以说商品X和其他商品都是所谓的正常商品。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体会

23、,当收入增加后,有个别商品的消费量反而下降了。当然,这是一种特殊状况,这种消费数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削减的产品,我们称之为低档商品。这种现象在右边的这张图中就能直观的显示出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消费者的选择由A点移动到B点,他只增加了对其他商品的购买量,对商品X的消费量反而削减了,此时的X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档商品。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特别多,自有发挥。因此,收入变更对商品消费量的影响完全取决于商品的性质,取决于商品究竟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但是,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划分不是确定的。不仅对于不同收入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内容可能不一样,而且对于同一个消费者而言,正常商品和低档商

24、品的内容也可能随着他们收入的提高而发生变更。那么,我们划分正常商品和低档商品的的标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需求的收入弹性假如我们收入增加了,那么我们对各种消费品消费的数量变更是一样的吗?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因为一个概念,叫做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更的关系。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更,比如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更。弹性表示的就是作为因变量的相对变更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变更的反映程度或者灵敏程度。因此,需求收入弹性就是指在确定时期内某一个商品的需求量时收入变更的反映程度。因此,需求收入弹性就等于需求量变更的百分比与收入变

25、更的百分比的比值。弹性的大小我们用弹性系数来表示。一种商品需求收入弹性的符号取决于需求量变动相对于收入变动的方向,对于正常商品而言,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即NQ/A打大于零,所以它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对于低档商品而言,需求量随收入的增加而削减,AQ/Al小于零,所以它的需求收入弹性为负。因此,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区分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低档商品。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假如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表明需求量的增加的百分比超过了收入增加的百分比,因此,这种商品我们叫做奢侈品,或者说是高档商品,反之,假如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但大于0,那么这种商品我们叫做生活必需品。当然,假如需求收入弹性小于

26、1,就是我们所说的低档商品。预期收入下面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概念一一预期收入。预期收入(又叫作将来收入),即消费者对自己将来收入水平的预期,它能够调整消费者在现期消费与将来消费之间的选择。假如消费者预期收入提高,那他就会提高现期消费支出的水平;假如预期收入降低,那他就会增加储蓄,以支持将来的消费水平。因此,预期收入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也有着特别重要而显著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第三讲:消费者的信贷决策中具体讲解。价格与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因此,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收入,除了要考虑收入外,消费者还对另外一个东西特别关注,那就是商品的价格。那么商品价格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消

27、费决策的呢,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学问点一一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函数关系。因此,需求曲线描绘的是在不同价格下某个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消费来那个。我们通过分析商品价格变动对预算约束线的影响,我们就可以推导出商品的需求曲线。课件现实,假如X的最初价格为100时,消贽者会在B点进行消费,即购买12个单位的商品X,当商品X的价格上升到200时,他会在C点消费,即只购买8个单位的X,假如当X的价格下降到50时,他就会在A点进行消费,即购买20个单位的X产品。我们把以上这组数据可以用另外一个坐标来表示。那么这跟线我们就把他叫做需求曲线。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也就是说

28、,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削减,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我们经济学把这种价格和需求量按反响变更的趋势称之为需求规律。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这两个方面作用的结果。替代效应指替代效应指商品价格上升后,消费者改用其他商品来满足需求。比如,猪肉的价格上涨后,消费者可能会选择其他肉类产品来替代猪肉,比如选择鱼肉或鸡肉来替代猪肉,以满足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须饕。我们通过这张图可以看出,当商品X价格增加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向左旋转。商品价格上升意味着个人为了增加一单位这种价格上升的商品就必需放弃更多的其他商品。新的替换关系会导致消费者削减对这种商品的消费量,而

29、用其他商品来替代该商品。即随价格的上升,替代效应削减了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替代效应反映了个人所面临的替代关系的变更。而收入效应则反映了个人生活水平的变更。比如,假如价格上升,预算约束线向左旋转,同时会缩小可选择商品组合的范围。尽管消费者的收入没有变更,但用这些收入能够购买的东西削减了,即消费者收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了。对于消费者而言,他所关系的不是收入表现为多少货币,更重要的是这些货币能购买多少东西。假如商品价格上涨但收入不变,那么实际收入便下降了。这就是价格的收入效应。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消费者在预算约束线上究竟选择那个点进行消费,这个取决与消费者自己的偏好。为了帮助

30、我们分析那个点会被选中,经济学家运用了一个重要概念,叫做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显示的是若干个可以给一个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比如在课件上,I和Il就是关于商品X和丫的无差异曲线,在I上的A点和B点虽然商品组合不同,但他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一样的。对于消费者来讲,效用越多越好,依据效用越多越好的原则,我们可以知道,C点的效用大于A点,也大于B点,因为口上全部的点的效用都=C点,所以11上全部点的效用都大于I上全部点的效用。因此,无差异曲线离远点越远,他所代表的效用就越高。此外,无差异曲线是不行能相交的,否则会出现逻辑冲突。通过无差异曲线,我们就可以精确的计算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课件上画

31、出了三种商品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这三种商品分别是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古芬商品。这张图描绘的是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分解过程,当商品X的价格下降时,预算约束线向右旋转。假定商品X和商品Y两种商品的替换没有变更,消费者对商品X的需求量会由X增加到Xl,这就是收入效应引起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者的选择有点A移到了点B,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觉问题:B点在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之外啊,是消费者的现有收入约束下不行能达到的点。不过没有关系,因为C点是可以达到的,对于消费者来说,B和C的效用是一样的,所以消费者最终的消费点是C,从而由Xl移到x2,这是替代效应作用的结果。因此,消费者消费决策的变

32、更,是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对于正常商品,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方向是一样的。比如价格下降,替代效应使得对该产品的需求上升,收入效应也使得对产品的需求量上升,所以,在两个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价格下降,购买量会上升,因此,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替代品与互补品有时候我们发觉,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影响该产品自身的须要,同时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也会产生确定的影响。假如两种商品中的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一种商品价格的下降会导致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削减,即两者是相互替代的关系,我们就称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品。比如茶和咖啡,他们就有互为替代的关系,当茶叶的价格上升

33、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会向左旋转,但咖啡的需求量会增加,有F点移到E点。假如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削减,即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比如球和球拍的关系就是一种互补关系。两种商品之间究竟是相互补充的还是相互替代的呢,我们经济学用一个指标来衡量,这个指标就是一一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指商品自身价格、消费者收入和偏好都保持不变时,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种商品价格变更的反应程度。假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就是替代品。假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就是互补品。假如接近等于零,那么这两种商品就是互不相关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需求的收入弹性类似,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商品需求量对它本身价格变更的反应

34、程度。它等于需求量变更的百分比与价格变更的百分比相除之比。假如用P表示价格,np表示价格弹性系数,需求价格弹性公式:npWQ7P通常状况下,商品的辐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上升需求削减,价格下降需求增加,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负数。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我们常常取价格弹性系数的确定值。依据需求价格弹性的确定值的大小,我们可以将需求价格弹性分成5个类型。11plo弹性足够或有弹性。在这种状况下,价格的下降会引起需求量的较大的增加,因此,企业通常会通过降价来增加收益。11P=k弹性为1或等1弹性。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变动价格不会引起总收益的变更。nP1.弹性不足或缺乏弹性。种状况下,价格的下降会引起

35、需求量的较小增加,因此降价会削减企业的总收益。np=8完全弹性或无限弹性。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只能接受市场的价格,而不能以高于或低于其的价格来销售。HP=O完全无弹性。效用与满足程度消费者在做出消费决策时候,有两个东西他确定会考虑,一个就是消费的成本,另一个就是消费的收益。我们用效用来描述人们从他们所消费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收益。所谓效用,就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消费者欲望或须要的实力。换言之,效用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对于消费者而言,追求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行为的一个基本准则。但效用是人们主观感受的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不能确定统一的效用标准。但对于某一个确定的消费者来说,他

36、可以判定某种商品对他的效用大小。比如品牌选择问题。为了能够测量效用,经济学家想了好多方法,我们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洁的方法:测量消费者为了获得某种商品组合情愿支付的金额,即支付意愿,用支付意愿来衡量消费效用。比如,你在纯净水和矿泉水之间选择,你更喜爱矿泉水,那么刚好矿泉水要比纯净水贵,你也会购买矿泉水而不是纯净水,为什么呢,缘由很简洁,因为矿泉水能给你带来更大的效用,你情愿为得到矿泉水而支付更多,当然,一个人情愿支付更多,并不意味着他就必需支付更多,消费者必需支付多少取决于市场的价格。我们在购买商品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个状况,商家会实行这样的销售方式:买一个:100买两个:180买三个:240他

37、之所以这样卖,是因为有消费者情愿这样买,你假如你情愿这样买,那么对你来说:买一个:给了你100个单位的效用买两个:给了你180个单位的效用买三个:就给了你240个单位的效用可见,你的支付意愿会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缘由很简洁,更多的商品会给你带来更大的效用。我们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叫做边际效用,所谓的边际效用指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的增加。我们来看这张表。表的最终一列的数值就是消费者增加最终一个单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当他有一个单位商品时,增加一个单位的相同商品的边际效用为80,当他有两个,再增加一个的边际效用是60,刚才这个图就画出了这个消费者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

38、曲线。不管是效用曲线,还是这张效用表都显示出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这就是我们说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他指的是消费者在确定时间内消费某一商品时,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或效用增量趋于递减。当消费者面临给定的预算约束,而且要在不同商品之间进行选择时,他的选择将会使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相同。也就是说,消费者会把消费调整到这样一点,在这点上,花费每一分钱在不同商品上得到的边际效用相等。因为在这点,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任何变更都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总效用。消费者剩余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当新增加的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等于商品价格的时候,消费者就会停止购买,也就是说,消费者消费最终一个单位商品的效

39、用等于商品的价格。但在市场上,消费者只需为他购买的商品支付固定的价格,所以就存在这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指的是消费者情愿支付的货币量与其实际支付的货币量之差,即消费者通过消费在心理上所获得的收益。我们来看这张图,他们能帮我们更好的理解消费者剩余。我们引用刚才的例子,假定市场上该商品的价格为40元,那么依据边际效用等于价格的规律,那个消费者应当会购买4个单位的产品,当然,他说购买的每一个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消费者对这四个产品所情愿支付的价格是不样的:他情愿为第一个支付:100他情愿为其次个支付:80他情愿为第三个支付:60他情愿为第四个支付:40但是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40,因

40、此,他为每一件产品都只须要支付40,也就是说,他支付160就可以得到4个产品,而他情愿的支付,或者可接受的支付是280,那么他必需支付的和他情愿支付的金额之间就存在这差额,这个差额我们就叫做消费者剩余。这个例子中,消费者剩余=120,图中的阴影部分就代表着消费者剩余。除了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之外,消费者的消费据侧还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简洁的讲下其他因素对消费决策的影响。略第三讲:储蓄决策这一讲,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消费者的储蓄决策。在这一讲,首先我们将一起来分析一下消费者之所以有储蓄行为,那么是什么缘由导致消费者有这样的行为,因此,我们首先要对消费者储蓄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然后,我们

41、讲解利率因素和非利率因素对消费者储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就是我们课件上显示出来的其次部分和第三部分。下面,首先我们先来弄清晰什么是储蓄?对于储蓄,我们的理解也许是会把储蓄等同于收入超出消费的那部分。其实,在我们现代经济理论中,储蓄是指一个经济体(居民个人、企业、集团或政府)为在将来创建收入而留出部分产出的过程。在-般状况下,居民个人、企业等都会有储蓄行为,但我们消费经济学主要是探讨居民个人的储蓄行为。探讨的是居民个人把他的货币收入在当前消费和将来消费之间如何安排。但居民储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居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广义】指货币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包括银行存款、保险、有价证券、固

42、定资产、实物投资以及现金。我们所即将要探讨的是广义的居民消费问题。好的,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们要探讨的问题给界定清晰了:即储蓄中的广义的居民个人储蓄。那么为什么为产生居民个人储蓄呢,卜面我们就来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储蓄动机介绍给大家。首先我们来看生命周期储蓄退休或丢失劳动实力是储蓄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个动机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人们在他们工作的时期存钱,以便在退休后能够享用消费,这是麻省理工学院诺贝尔奖获得者佛兰科莫迪利安尼强调的储蓄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生命周期储蓄理论认为:个人是在比工作年数更长的时间范围内支配他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的,人们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为目标,把储蓄看成是为年

43、老时的消费所做的打算。课件上的这张图是对生命周期储蓄模型的一个简洁的描述。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一个人的总的财务为过去的储蓄的总和。这张图表明的就是一个人的储蓄和他积累的财宝。这张图意思是说:这个人在他25岁时得到第一份工作,到60岁时退休,预料可以活到95岁。假设这个人从25岁到59岁每年赚的钱和储蓄的钱一样多,那么,在他25岁之前没有储蓄,在60岁的时候储蓄达到顶峰,此时,由于退休,没有收入,因此,起先花费自己的储蓄,知道95岁时花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生命周期比这个简洁的图形所表示的要困难的多。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简图还是让我们对一般的储蓄行为方式有一个大致的概念。生命周期储蓄的决策过程

44、为了说明生命周期储蓄的决策过程,我们考虑最简洁的一种状况,我们假定: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某人从其生命的第一年起先工作且没有积累任何财宝:他预料能活N年,其中要工作M年,并且工作期间每年赚取收入Y:储蓄不赚取利息,价格水平保持不变,从而当前的储蓄将等额的转换为将来可能的消费。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我们比较关切一下两个个问题:个人生命周期的消费可能是多少?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安排储蓄与消费?给定工作时间M年(来自于个人劳动的)终身收入为丫XM,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最大可能消费支出为YXM。个人如何在其生命周期内安排储蓄与消费?生命周期内消费等于终身收入CXN二YM(3.1)两边同除以N就得到每年的支配消

45、究水平C:C=YXM/N(3.2)M/N:一生中用于工作的时间比重储蓄函数S=YX(N-M)N(3.3)举例:假设某人从20岁起先工作且支配工作到65岁,该人将在80岁时去世。因此工作时间M为45年(6520),生活年数N为60年(8020)(这里假定该人20岁之前的生命开支由其父母为其支付,不由自己支付)。每年劳动收入Y为30000元,终身收入=YXM=30000X45=1350000(元)年均消费C=1350000/60=22500=MNXY=4560X30000=0.75X30000年均储蓄S=(N-M)NY=X30000=0.25X30000在这个例子中,该人工作期间每年劳动收入的75

46、%用于消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75%是他一生中(20岁之后)工作时间所占的比率。每年收入的25%是他为一生中25%的退休时间的消费而进行的储蓄。因此,我们总结一下:我们在工作期间进行储蓄从而积累财产;退休后我们起先靠这些资产为生,因此,退休后始终到死,我们进行的都是负储蓄。下面这张图很好的说明白消费,储蓄和负储蓄的生命周期模式。消费支配的制定,简洁表述就是在高收入时期储蓄而在低收入时期负储蓄,以实现平滑的或者匀称的消费跨时期配置。更具有一般意义的是,生命周期理论预料人们在他们的收入相对于终身平均收入较高时储蓄较多,而在其收入相对于终身平均收入较低时进行负储蓄。遗产动机及其对储蓄的影响遗产动机是

47、指人们为了能给孩子留下一份遗产而进行储蓄。遗产动机越大,人们在有实力的工作年间进行的储蓄就越多;遗产动机越小,人们工作年间增加的储蓄就越少。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总量上,少数相对富有的人的遗产储蓄要大于多数较穷的人们的生命周期储蓄。谨慎动机及其对储瞽的影响谨慎储蓄来源于生命周期储蓄无法解决的另个问题。即一些人们想要得到的重要东西市场上并不存在。比如,一个人在一生的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风险。一部分风险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得以转移,但是保险的范围终归是有限的。为了保证在这些紧急状况出现时有钱应付,人们就必需储蓄。谨慎动机的大小与储蓄的多少是同方向变动的。谨慎动机越大,储蓄得越多;谨慎动机越小,储蓄

48、得越少。随着社会进步程度的提高和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谨慎储蓄动机将不断得弱化。目标储蓄及其影响目标储蓄是指人们为了一些特定的目标,诸如支付购买住宅的现金、或为了支付孩子的教化费用而进行的。也被称为定向存款。特点:稳定;存货款融于一体;存款时间相对来说较短。其他类别的储蓄动机理财储蓄。储蓄的最干脆动机是追求利息,利息率常常对消费产生影响。当利息率上升,这种储蓄回报的增加变更了将来消费和现在消费之间的相对价格,使得推迟消费更具吸引力。所以,实际利息率的增加对储蓄率有正效应。节俭储蓄。这是典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储蓄动机和倾向。我国人民素有节俭的传统,节俭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加上现有金融资产选择余地狭小,以平安性、稳定性、敏捷性为特征的储蓄存款天经地义成为老百姓的首选,使储蓄存款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预算约束、利率与储蓄我们刚才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