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项链.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16733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0 项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3.10 项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3.10 项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3.10 项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3.10 项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0 项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0 项链.docx(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家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玛蒂尔德,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及其作用。3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1 .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2 .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3,赏析对人物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发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教学难点全方位地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人物,从而领悟小说所表现的深刻主题。教学方法1 .运用点拨法、比较阅读法、小组学习法等教法,引导学生多读多思,教师抓住重难点适时点拨,并鼓励学生对小说进行合作探究式阅读。

2、2 .以小组讨论研究为主要交流方式,以学生畅所欲言的个性表达方式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一)运用网络查阅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等。(一)查询有关小说创作背景的资料。(三)阅读小说,疏通字词,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并思考以下问题:1 .小说行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小说都写了哪些情节?2 .你对小说中的哪一个情节印象最深?为什么?二、课文导入在外国文学史中有三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他们分别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这三位作

3、家都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而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主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今天我们要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另一篇代表作项链。三、作家作品1 .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他出生于法国诺曼底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870年,他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中短篇小说约350

4、多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代表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漂亮朋友等。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之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故事情节变化多端,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2 .写作背景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糜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一种恶劣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在小资产阶级当中同

5、样盛行。这个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他们总想摆脱这种处境,跻身于上流行列。但是只有少数人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在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落入更悲惨的遭遇。然而在当时,羡慕上流社会、追求虚荣已经成为这一阶层人们的普遍心理特征之一。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写了不少作品讽刺揭露他们的庸俗、势利和虚荣。项链就是其中之一。(以上环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并讨论交流,最后由教师出示幻灯片做小结归纳。)四、理清思路1 .正字正音(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寒伦(chen)咕哝(gunong)惆怅(ch6uchng)租堡(Iin)(2)积累词语打股(dun)玫瑛(gui)娜(qu

6、)惊惺失措(huang)W鱼(Iu)债券(quan)誉写(teng)自惭形秒(hui)丰韵:优美的姿态(多用于女子),也作“风韵二资质:人的素质。寒伦:同寒醪寒酸、破陋、贫穷、不体面的意思。艳羡:十分羡慕。光临:敬词,称宾客来到。招致:招来,引起。多指不良后果而言。惆怅: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情绪。陶醉:原指酣畅地醉饮,引申为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自惭形秽: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怨天尤人:指遇不顺心事时责怪别人。尤,责怪,归罪。面面相觑:互相望看(显出惊惧或无可奈何相互望着的样子)。觑,偷看。沽名钓誉:故意做作或用某种手段骗取名誉。沽,买。2 .概述主要情节这篇小说写了一个耐人

7、寻味的故事,故事由女主人公丢失项链的前前后后构成。一个小职员的妻子一一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一心追求高雅奢华,为参加舞会借了项链,结果不慎丢失,跌进了穷苦的深渊,到头来才知道自己为之付出惨重代价的项链原来是假的。3 .理清情节脉络(1)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在文中这一件“极细小的事”是什么事?点拨:玛蒂尔德借项链的事。(2)标题“项链”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在“项链”的牵动下,都写到了哪些情节?点拨:小说采用“物线法”结构。“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直接决定了作品人物的遭遇、命运。在“项链”的牵动下,写了四个情节:借项链一丢项链一赔项链一识项链。(3)本文情

8、节发展中两个重要的曲折波澜是什么?明确:丢项链一一主人公命运的最高点和转折点识项链一一主人公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故事的高潮)4 .教师小结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一一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开端一一借项链(参加舞会)发展一一丢项链(舞会结束)赔项链还债务(十年艰辛)高潮、结局一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五、赏析心理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而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法之一,项链的心理描写细腻、深刻,作者除直接心理描写外,有时还通过间接心理描写一一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1) 出不同情节中作者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分析

9、人物心理、性格发展的过程。(1)序幕部分:七个“梦想”: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华贵的壁衣;“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妒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微笑听客人密谈。明确:写出了女主人公性格的一个方面: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表现她渴望摆脱寒酸、黯淡、平庸的生活,而置身于上流社会,成为生活优裕、受人奉承的上流社会贵夫人的梦想。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她一向就向往着得人

10、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揭示出主人公痛苦的根源:梦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这一部分的心理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2) “借项链”部分玛蒂尔德接到晚会请柬后的情绪变化:“高高兴兴”一一“懊恼”一一“恼怒”一一“不耐烦”一一“悲痛”。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已。再次体现了她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玛蒂尔德在借到钻石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犹豫不决”“不断问”一一没有见到项链时的不安“心跳”“发抖”“出神”一发现钻石项链时的激动、神往“迟疑”“焦虑”一一担心

11、对方拒绝时的犹豫不安“跳”“接”“亲”“跑”一一得到允许后的兴奋作者通过一系列神态、动作描写刻画她在借项链时的几个心理变化,淋漓尽致地揭示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精神世界。(3) “丢项链”部分舞会上的四个“陶醉”:“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羡妒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陶醉在妇女们所认为最美满最甜蜜的胜利里。”运用排比的手法,从多个角度写出了玛蒂尔德梦想得到实现、虚荣心得到满足时的狂热兴奋,她欣喜若狂,忘乎所以,简直有些飘飘然了,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预示了玛蒂尔德悲剧的必然性。舞会结束后赶快“逃”走:“逃”说明玛蒂尔德不想露

12、馅的心理,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4) “赔项链”部分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写出女主人公性格的另一方面: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忍耐和吃苦的精神。但是有时候,她丈夫办公去了,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那个晚上,她多么美丽,多么使人倾倒啊!这段话写出玛蒂尔德回忆当年风光刹那的感受,写出她对那一时刻美好的追忆,精神上得到了满足。突出成熟的玛蒂尔德对年轻幼稚的当年的留恋。(5) “识项链”部分她要上前去跟佛来思节夫人说话吗?当然,一定得去。而且现在她把债都还清,她完全可以告诉她了。为什么不呢?写出

13、女主人公已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为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女主人公完成了性格的渐变过程,心理成熟了。2.小结:心理描写的目的就在于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而本文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细腻的描写,惟妙惟肖地揭示了玛蒂尔德的内心世界,突出了她的性格特征。我们联系全文还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就是性格发展的过程,而性格决定命运,小说情节的发展就是由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力量所推动的。本文的心理描写极为成功,体现了作者不凡的艺术造诣,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六、分析形象在赏析小说心理描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评价女主人公玛蒂尔德。1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成正反两

14、方,针对辩题展开辩论。辩题:对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梦想挤入上流社会,到底应该怎么看?是不是正当的?她为了一夜风光而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到底值不值得?2 .各小组选派代表对本组的观点进行小结,并阐述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可针对学生的看法进行相应的评价,但只要学生说的有理,都要给以肯定。3 .教师总结归纳:(1)玛蒂尔德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历来众说纷纭。最后的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析过程,只要能言之成理,哪一种结论都应该肯定。希望同学们能广开思路,试着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这一人物形象,见仁见智;(2)小说三要素中对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钥

15、匙,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立体的、发展变化的,所以我们在解读的过程中要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追寻人性发展的轨迹。玛蒂尔德是一个有着人性复杂性的人物形象,历来争议很大。她有着对梦想的渴望,不甘于现状,从人性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正常的生活追求,渴望幸福生活本是无可非议的,况且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虚荣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看做是一个人有上进心的表现。但是如果这种对梦想的渴望仅仅停留在整天的幻想之中,并且超过了合理的度,这就是玛蒂尔德人性的弱点了,她输给了自己性格的弱点。当然,在小说中除了虚荣的玛蒂尔德,我们还看到了一个诚实守信、勤劳坚忍、敢作敢为的玛蒂尔德,作品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活生生的,是符合生

16、活实际的,因为人性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好人”或“坏人”来评判一个人,试图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复杂的人性是不太客观的,而且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玛蒂尔德,可以说莫泊桑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玛蒂尔德这个不朽的典型形象。(3)联系我们平时的写作,我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无论是写人还是评事,我们都不能片面化,应当辩证地看待人与事,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实际来写,否则就会削弱作品的说服力和艺术性。4 .比较阅读学生讨论交流:玛蒂尔德与简爱在性格内涵和对待命运的态度上有可比之处吗?明确:我们应该承认,人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可贵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不仅正常而且体现着人

17、类向前迈进的追求。但关键是看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遍大众的思想追求。而玛蒂尔德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她渴望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就使她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虚华财富装扮自己以得到暂时心理满足的选择。而简爱相貌平平,她也是由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而奋起反抗,而她所追求的是个性的独立和自由,是自立于社会的获得平等、尊重的权利,惟独没有对物质利益的占有,并且立志一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而实现。简爱显然比玛蒂尔德的人生追求高远得多了。(尽管如此,玛蒂尔德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渴望过好日子,渴望充

18、当被社交界承认并追慕的角色也并不为过,更不是什么错误。)七、布置作业1 .课后练习题一、三。2 .写一篇想象作文,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作文内容:玛蒂尔德得知真相以后会怎样呢?请将小说续写下去。要求:(1)想象合理,注意心理描写。(2)题目自拟,500字左右。板书设计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一一玛蒂尔德的“痛苦”与梦想开端一一借项链(参加舞会)发展一一丢项链(舞会结束)赔项链还债务高潮、结局一一识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第二课时一、品读主要情节,把握小说主旨1 .恩格斯曾经说过:“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J小说最后这一“偶然性”结局也有其必然性因素。那么,造成女主人公这一偶然性结果的

19、必然性因素都有哪些呢?点拨:个人原因一一爱慕虚荣社会原因一一价值取向2 .分析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社会原因。点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正如德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J当时法国社会的风气是女性只有凭借美貌与风姿才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女性的意识与价值只有在男子目光的观照下才得到承认,“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妇女毫无独立价值、社会地位可言,她们只是作为男性的玩物而存在于当时的社会之中,玛蒂尔德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她无法

20、也无力改变现状,只好改变自己,包装自己,希望自己能时来运转、出人头地,能步入上流社会。应该说当时法国社会视女性为玩物的恶劣价值观念,弥漫于整个社会的追求享乐、爱慕虚荣的风气,正是导致玛蒂尔德悲剧的深层社会原因,是制约玛蒂尔德们人生理想、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锁。3 .丢项链这件事对玛蒂尔德是成全还是败坏?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持什么态度?是批判,还是赞扬,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二者都没有?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求统一答案,自圆其说即可。4 .探讨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自然完成的,正如对玛蒂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一样,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历来有较大的争论

21、,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尚无权威定论。综合这些争论,大概有以下几种观点可供参考(投影出示),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自由发言,在比较中得真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同时,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不惜弄虚作假的生活方式作了抨击和暴露。传统的看法是,这篇小说尖锐地讽

22、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出乎意料的结尾加深了这种讽刺,又带有一丝酸楚的感叹其中有对玛蒂尔德的同情。这种看法的根据是,小说中尽管没有一句谴责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的话,但在人物描写和情节安排中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态度。比如,开头写玛蒂尔德如何把大资产者的奢华生活当理想,后来写她收到请帖后如何费尽心机抠出丈夫的积蓄,这一系列描写表现出这个小资产阶级妇女灵魂的庸俗鄙陋。另外,写玛蒂尔德的一个晚上的满足带来十年的艰辛,这是对她的虚荣心的惩罚。小说最后写到十年艰辛不过是为了一件盛品,这又是对她的辛辣的讽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有一定的典型性。不安于辛苦劳动而得以糊

23、口的小康生活,看不起比自己更穷苦的人,一心想上升为大资产者,而且希望走捷径,借侥幸的机会发迹,这是人的劣根性的表现。当然,只有少数小资产者获得了成功,而大多数小资产者在竞争中沦落到更加悲惨的境地。项链嘲讽了阶级社会这种追求虚荣的可鄙风气,而且帮助我们去认识产生这种风气的社会原因。另外一种看法是,作者无意(我们读者也应该如此)对人物作明确的价值判断;他所感兴趣的,或者说发生在人物身上的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引起心灵震撼与深思的,是人自身对于这种变化的无能为力。这种看法的根据是:第一,在玛蒂尔德看来,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何况“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而不是忍受种种贫困与丑陋

24、。不能因此而指责她有虚荣心和追求享受的思想。在这指责背后隐藏着“安贫乐道”的价值标准,而这种将贫困道德化的价值观是十分可疑的。第二,作者对一心追求享乐生活并没有批判,对以十年艰辛还清债务也没有赞颂,对二者没有做出明确的倾向性选择,只是说:“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还有一种看法是,小人物面对金钱很无奈,而对人格却有不懈的追求,项链为我们塑造的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学画廊中追求人的自尊和人的尊严的女性,十年时间的星移斗转,玛蒂尔德的美丽丰韵被粗壮耐劳所代替,但她追求人的自尊和守护人的尊严的生活目标一直是明确的,她积极进取的思想一直是美好、可爱的尽管她身上

25、也有过度追求奢华生活的烙印。但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追求人格尊严是要付出代价的。二、鉴赏小说的结构艺术这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主要体现在小说构思的精巧上,可谓是匠心独运,这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1.小组讨论(1)丢失项链这件事是偶然的,但有没有必然性?(2)假如作者安排玛蒂尔德没有丢项链或者一开始就知道项链是假的,可以不可以?(3)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 .讨论明确这篇小说构思的精巧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1)跌宕起伏的情节文似看山不喜平,此文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为了突出主题,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从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逆境

26、的曲折经历。起初,玛蒂尔德在婚姻上的失意,似乎使她陷入了逆境。但是,教育部长举办舞会的请帖,给她打开了希望之门。舞服和首饰的解决,使她更接近成功。舞会上大出风头,眼看踏上了成功之路。不料,丢失了项链,使她再次坠入了厄运。小说以“失项链”为转折点,写出了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命运的前后鲜明对比:一时欢乐,十年辛酸。而结尾又一次突转,既让读者为主人公又让主人公为自己而哭笑不得。这样,逆境顺境-题因此而更加突出。逆境的转换,使人物的境遇越发显得悲惨,主(2)铺垫与伏笔项链是品,直到最后才道破,不仅使主人公大吃一惊,也使读者感到十分意外,但仔细想想,看似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已于前文作了三处

27、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J这说明项链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三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这样描写就更能增加情节的波澜,为情节的展开提供了依据,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深思。同时项链中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如丢失项链等,看似偶然,但其实偶然中蕴涵着必然的因素,都与作者作了一系列铺垫是分不开的。(3)戏剧性的结尾前苏联作家苏曼诺夫曾经说过:“艺术的打击力量要放在最后。”小说在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戛然

28、而止,这样戏剧性的结局令人拍案叫绝,因为这样的结尾可以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同时小说的结尾不仅是一个深刻的悬念,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是对玛蒂尔德追求虚荣的极为强烈的讽刺,无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运的不幸与可悲,也暗示了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的虚伪,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收到了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3 .思维扩展思考:还有哪些文学作品的结尾与项链的结尾有异曲同工之妙?点拨:如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建议学生课下阅读,进一步体会。三、总结全文项链不仅是一篇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短篇小说,更是一篇揭露人性弱点的小说。作品反映当时法国社会中小人物的想望和痛苦,追

29、求和遭遇,感慨社会的不平和人性的弱点,感慨命运对小人物的残酷。其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精巧缜密、匠心独具的艺术构思,使之成为世界短篇小说苑囿中的一朵奇葩。鲁迅先生生前就十分推崇项链,认为项链“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达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要求具备的高度四、迁移训练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命运变化对我们认识生活有什么启发?请每个人当堂写一句话概括自己真实的想法。五、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谈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曾经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形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感悟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4 .世界文学史上还有许多像玛蒂尔德一样有着复杂性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安

30、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红与黑中的于连,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等。我们在阅读中都应辩证地分析、评价这些人物形象。六、布置作业1 .选取小说中的一个场面将其改编为课本剧。2 .引导学生阅读红与黑包法利夫人安娜卡列尼娜并组织学生讨论,把于连、爱玛、安娜同玛蒂尔德作比较,尝试以性格的全面观、发展观分析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板书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写作特色铺垫与伏笔戏剧性的结尾【附录】莫泊桑介绍莫泊桑(MaUPaSSant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他擅长从

31、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人物语言和故事结尾均有独到之处。一、评价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托尔斯泰认为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J二、生平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母

32、亲出身并非名门望族,但是是殷实的资产阶级家庭,聪慧绝伦、温文尔雅,通晓四、五种外语,酷爱文学艺术,与福楼拜是莫逆之交。莫泊桑出生不久,父母因感情不和而分居,莫泊桑跟随母亲,在母亲身边度过了幸福的童年。10岁时,莫泊桑就开始听母亲为他朗读莎翁的作品。莫泊桑不少短篇都是母亲为他提供的题材.,即便在他成名以后,母亲仍是他的忠实的读者和直言不讳的批评者。莫泊桑的父亲偷香窃玉、穷奢极侈,侵吞母亲的财产,以致造成父母间关系的最后决裂。这就是莫泊桑日后写了大量以父母离异而造成家庭悲剧为题材的短篇小说的原因。13岁母亲将他送进一所教会学校。没多久因为写了一首爱情小诗,学校当局认为他无心向学、桀瞥不驯而将他除名

33、。当年莫泊桑进入鲁昂的高乃依中学,在这他的文学修养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著名诗人和戏剧家路易布耶成了他的导师,布耶欣赏他的一首诗歌:“人的生命有如船在海上驶过的水痕,慢慢儿远、慢慢儿淡J另一位严师则是福楼拜。福楼拜着力培养莫泊桑力透纸背的文笔,洞察事理的眼力以及削切中理的遣词造句的能力。这位大师告诫他:“不论一个作家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词可供他使用,用一个动词要使对象生动,一个形容词要使对象的性质鲜明。因此就得去寻找,直到找到了这个词,这个动词和形容词,而绝不要满足于差不多。”这两位严师把莫泊桑的学步之作统统当做废纸,禁止他发表。中学毕业前,布耶过世,莫泊桑与福楼拜相处默契,成了忘年交。1

34、869年莫泊桑通过中学会考进入巴黎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律。这一时期莫泊桑查阅了形形色色的案例,这些案例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可惜不到一年时间,普法战争爆发,莫泊桑受爱国主义感染,手持猎枪深入密林展开游击活动。时间虽短,但是印象深刻,此后,他创作了大量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在他一系列描写普法战争的小说中,充分地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无能,占领军无耻的荒唐行为、以及一些“残忍”的农民的英雄壮举。他认为这一切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滑稽可笑的世界恐怖上去。从1872年起,莫泊桑定居巴黎,为了谋生,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职,长达数十年,这些经历使他对小职员的生活状况和精神境界有了深刻的认识,成为他日后创

35、作的重要主题。1874年,莫泊桑在巴黎福楼拜的寓所结识了左拉。后来又通过福楼拜的介绍结识了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曾替莫泊桑审读手稿,并鼓励他阅读俄国作家的名著。1875年,25岁的莫泊桑首次发表小说人手模型,杀人犯的手做成的模型竟复活了,而且重又图谋不轨,最后“断手再植”方才平静下来。这篇小说受到福楼拜的批评,告诫莫泊桑不要向壁虚造,而要立足于生活。1876年左拉、莫泊桑、阿莱克西等人成立了自然主义文学集团,文学史是称其为梅塘集团。莫泊桑倡议每人以普法战争为题材写一篇小说,1880年结集出版,是为梅塘之夜。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即在其中。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重要小说,一举成名。文学生涯自此开始。莫

36、泊桑的传世佳作大多是在1880T890这十年间创作的。莫泊桑自1880年起偏头痛的发作日趋频繁,右眼的调节功能全部丧失,心跳紊乱,再加上他放浪形骸,因而宿命论和悲观主义情绪屡见不鲜。自1885年后,他转向长篇小说的创作,六部中除了一生外,其他五部都是这个时期的创作。到了80年代末期,由于莫泊桑思想上阴郁苦闷与绝望情绪的加强,以及法国文学艺术中颓废倾向对他的影响,不仅他的作品中的批判力量锐减,而且他观察研究社会现象的兴趣也日趋淡薄。他变得越来越内向。因此,社会的主题消失不见了,而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现象乃至病态心理成了他作品中的主要内容,如皮埃尔和若望我们的心。莫泊桑于在1893年7月6日逝世

37、,享年仅43岁。在此以后,莫泊桑除了原有的诸种疾病外,神经分裂症渐渐恶化。1891年病情急转直下,求生的欲望使他四处求医,但又继续迷恋于放浪的生活。1892年1月2日,莫泊桑自杀未遂,渐渐失去康复的信心。五天后他被送入精神病院。1893年与世长辞,年仅43岁。左拉致悼词,预言莫泊桑的作品将不朽,将“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故事。三、创作(一)莫泊桑的三百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从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反映普法战争的:在这类题材的作品里,莫泊桑揭露了普鲁士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法国军队的无能,歌颂了法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者的爱国精神如羊脂球(1880)、

38、米龙老爹(1883)(必读)、两个朋友(1883)等。羊脂球是写被敌军占领的里昂城里十几位居民同乘一辆马车出逃的故事。一辆马车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作者通过乘客们出逃的不同原因,一路上的表现,特别是对羊脂球前后不同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他们不同的社会身份和性格特征。2 .描写资产阶级市俗生活,揭露资产阶级道德堕落的,如项链(1884)、戴家楼(1881),表现世态炎凉的我的叔叔于勒(1883),描写小市民吝啬的雨伞(1884)等。3 .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痛苦以及优秀品质的,如西蒙的爸爸(1881)、一个女长工的故事(1881)等。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特色: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追求的

39、首要目标。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无艺术,也是他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重要标志。较之于19世纪前期巴尔扎克、斯汤达与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经摆脱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更抛弃了传奇小说的一切手法。1 .在选材上,莫泊桑对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兴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图景为内容,摹写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态。平淡准确一如现实生活,没有人工的编排与臆造的戏剧性,不以惊心动魄的开端或令人拍案叫绝的收煞取胜,而是以一种真实、自然的叙述艺术与描写艺术吸引人。由于作者观察精细、善于开掘,却深刻地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和社会的本质。篇幅虽短,蕴含极深,平淡小事,意义不凡。给人以以小见大的艺术享受。2 .情节并不复杂,

40、但构思布局非常精妙,别具一格。(1)莫泊桑在有的作品中,甚至不用情节作为短篇的支架与线路,他总以十分纤细、十分隐蔽、几乎看不见的线索将一些可信的小事巧妙地串联起来,聪明而不着痕迹地利用最恰当的结构上的组合,把主要者突出出来并导向结局。如一家人写的是一个公务员家庭从头一天晚上到第二天晚上所发生的日常生活,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某种现实。一一情节淡化与生活图景自然化,是现代小说的一个特点。(2)有的采取矛盾“层递法”,通篇小说起伏跌宕,或一开始就造成极大的悬念,然后出人意料的急剧转折。一一多姿多彩、生动有趣。3 .在表现形式上,莫泊桑是炉火纯青的技艺的掌握者,他不拘成法、不恪守某种既定的规则,而自由自

41、在地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法。在描述对象上,有时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时是事件的某个片段,有时是某个图景,有时是一段心理活动与精神状态。既有故事性强的,也有情节淡化的甚至根本没有情节的。既有人物众多的,也有人物单一的,甚至根本没有人物的。在描述的时序上,有顺叙、有倒叙、有插叙,有目前与过去两重时间的交叉。在描述的角度上,有客观描述的,也有主观描述的,有时描述者有明确的身份,有时又身份不明。一一描述方式的多样化与富于变化,提高了叙述艺术的水平,大大丰富了短篇小说的描述方式。4 .采用自然朴素的白描手法,写景状物能抓住神髓,细致、准确传神。5 .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凡化。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

42、然状态与在一定境况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的心理与性格真实。不回避英雄人物身上的可笑之处与缺点错误。人物性格都是通过情节开展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很少斧凿痕迹。6 .语言规范、优美,清晰、简洁、准确、生动。(二)长篇小说莫泊桑的六部长篇小说。代表作是一生(UneVie)和俊友(Bel-Ami)o一生(1883)描绘了贵族少女幻想破灭的凄惨的一生,通过约娜的悲剧反映出了在资本主义经济在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冲击下,土地贵族生活方式必然崩溃与瓦解。漂亮朋友(1885)通过对冒险家杜洛阿利用女人为进身之阶,发迹过程的描写,反映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政治生活的黑暗与腐败,

43、资产阶级的淫荡,特别是报界的污秽。契诃夫简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I8601904)。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他的小说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堪

44、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在舞台上得让一切事情像生活里那样复杂,同时又那样简单。人们吃饭,仅仅吃饭,可是在这时候他们的幸福形成了,或者他们的生活毁掉了契诃夫欧亨利简介1862年9月11日,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欧亨利(O.Henry)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个小镇。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父亲是医生。15岁在叔父的药房里当学徒。五年后去得克萨斯州一个牧场放牛。1884年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和银行

45、出纳员。1896年,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1897年,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判处5年徒刑。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写作。他开始以欧亨利为笔名写作短篇小说,于麦克吕尔杂志发表。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与国王(1904)、四百万(1906)、西部之心(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为最著名。他把那儿的街道、小饭馆、破旧的公寓的气氛渲染得十分逼真,

46、故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他曾以骗子的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短篇小说。作者企图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会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级的骗子,成功的骗子。欧亨利对社会与人生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较浅薄,但他一生困顿,常与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艺术手法表现他们复杂的感情。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二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如爱的牺牲(AServiceof1.ove).警察与赞美诗(TheCopandtheAnthem)带家具出租的房间(TheFurnishedRoom)麦琪的礼物(TheGif

47、toftheMagi)、最后一片藤叶(The1.ast1.eaf)等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中。从艺术手法上看,欧亨利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漫画般的笔触勾勒出人物的特点。作品情节的发展较快,在结尾时突然出现一个意料不到的结局,使读者惊愕之余,不能不承认故事合情合理,进而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动活泼,善于利用双关语、讹音、谐音和旧典新意,妙趣横生,以含泪的微笑著称。他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在纽约,由于大量佳作出版,他名利双收。他不仅挥霍无度,而且好赌,好酒贪杯。写作的劳累与生活的无节制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1907年,欧亨利再婚。可惜,第二次婚姻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1910年6月3日,他病倒了。两天后,即6月5日,与世长辞,死于肝硬化,年仅48岁。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