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僵尸与吸血娜象体现出的中西文化异同在中西方众多的文学形象中,僵尸和吸血鬼是一对典型的极具相似性的形象。同样身为恐怖形象的中国僵尸与西方吸血鬼都源于民间传说,在历代的文献中也有反映。随着传媒的迅速发展,吸血鬼与僵尸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电影,游戏,小说中,为中西方大众所熟悉。本文将对两者的相似性与差异进行研究,并分析造成异同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因素。一、僵尸的起源与传说僵尸一词出于大千录,传说最早的僵尸是轩辕黄帝之女一早越。诗大雅云汉:“早嫄为虐,如恢如焚。”最初,旱物只被作为干旱之神,到明清时期才被演化成为僵尸的一种。清代子不语卷十八:“绞死尸僵,出迷人者,为鬼越。获而焚之,足以至雨;阅微草堂笔记卷
2、七:近世所云旱越,则皆僵尸,掘而焚之,亦往往致雨,唐朝出现“尸变”一说,李冗的独异志中卞壶尸变和李则尸变有简要记述。而僵尸之说的盛行是在明代中后期及清朝,玉芝堂谈荟死尸起舞,耳谈尸异,述异记僵尸鬼,聊斋志异的尸变等都描写僵尸的故事。清朝的中后期,僵尸传说形成独立的体系和正式的分类,袁枚的子不语和纪啊的阅微草堂笔记之中有详细记述。关于僵尸,在民间最有名就是“湘西赶尸”:尸体披着黑色尸布,头上戴着一个高筒毡帽,额上贴着几张书着符的黄纸,赶尸匠敲打着阴锣领着尸体向前走。赶尸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用于将客死异乡的人送回家乡安葬。二、吸血鬼的起源与传说西方吸血鬼起源的版本主要有以下两种:亚当和夏娃的第个儿
3、子该隐,因杀害兄弟而受上帝诅咒,终生吸食活人鲜血:犹大,出卖耶稣而后悔自杀,上帝使他不死,永远孤独,用作惩罚他。14世纪欧洲瘟疫流行,人们因为恐惧,在尚未确定生死前就将病者仓促掩埋。这些人临终前挣扎出来,所以人们看见“尸体”活动、流血、伤人。这在死亡笼罩的欧洲,借助人们的恐慌得以迅速传播。中世纪以后吸血鬼迷信开始形成,引起人们的恐惧和崇拜。而英语中第次出现吸血鬼这个词是在1732年。随着时代发展和浪漫主义的兴起,吸血鬼于进入了文学作品,如拜伦的吸血鬼,柯勒律治的柯里斯特贝尔,济慈的无情的美人、拉弥亚,波德莱尔的吸血鬼的变形。三、僵尸与吸血鬼形象今日的发展现代人时吸血鬼的认识多来源于布莱姆斯托克
4、1897年的著名小说德古拉,苍白、嗜血、恐惧阳光、长生不死的吸血鬼形象确立起来,成为欧洲文化中的一个符号并且普及到艺术领域。1976年,安妮赖斯出版了新形态的吸血鬼小说夜访吸血鬼,而近年来,斯蒂芬妮梅尔的小说暮色系列,更是再次掀起吸血鬼热潮。但是当代的吸血鬼已经从十八、十九世纪的恶魔形象转化成一个具有人性、情感丰富值得同情的形象。对生命的向往、对孤独的恐惧、对爱情的执着、有时甚至被塑造成拯救人类危机的英雄。可以说吸血鬼发展到现在已经变异了,被赋予了更多现代意义和人性色彩。同样,僵尸形象在后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香港不断出现以吸血僵尸为题材的恐怖片,1985年到1989年期间
5、有影响力的僵尸片就有12部之多,逐渐形成了现在大多数人心中的倜尸形象:身着清朝官服,身体僵硬,两手前伸,蹦跳行走。但这时的僵尸题材已经吸收了一些西方吸血鬼的因素,比如以咬颈来吸血,月圆时力量会特别强。四、僵尸与吸血鬼形象背后的共同文化心理1、对人死亡之后肉体的猜想。中西方对生死的看法大体上都是灵与肉的二元对立。旧约创世纪中说:“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中国的九章哀郢:“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礼记祭法中有:人死臼鬼”,又有“鬼,无形而生,可见鬼是指人死去后的魂灵,对死后的肉体的猜想则衍生出僵尸的故事,西方的吸血鬼也是如此,两者的本
6、体都是死后的尸体。西方认为自杀者、暴死者,或没有进行基督教葬礼的人会变成吸血鬼;在中国也有类似的说法,如果人死后没有得到妥善安葬就会发生尸变。可见,僵尸及吸血鬼形象背后是人类生死观的体现。2、对他者的恐惧。僵尸与吸血鬼最可怕的是他们像瘟疫一般传播和繁殖,可以迅速将一个村落同化。对未知物种和外来文化的恐惧、对自身生活领域的担心是所有民族的人们共同的心理,也是人类心理深处最强烈的恐惧。十八、十九世纪吸血鬼文化繁荣的社会因素,很大程度是工业革命的展开,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吸血鬼迷信迎合了当时人们心里空虚、对未来世界和外来文化的恐惧。3、科学技术落后导致的误解与想象。古代的人类缺乏对大自
7、然和人类自身的科学认识,但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中西方很多神话传说及民间风俗便由此产生。现在的人们用客观的科学认识来给僵尸和吸血鬼想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比如“湘西赶尸”中的尸体其实是被人背着前进的,葬久不腐的僵尸是因为所葬地土质酸碱度不平衡,而人们口中的吸血鬼其实是狂犬病的发作,咬人并传播病毒。五、僵尸与吸血鬼形象差异的分析1、从形成上来看,吸血鬼传说起源于人们对血的恐惧与崇拜,而中国僵尸则多源于尸变,这就是为什么吸血鬼以吸食人血而闻名,而传统说法中的僵尸是采集人身上的阳气以及魂灵。旧约利未记:“我对以色列的孩子说,你们不可吃任何活物的血,因为那就是它们的生命,否则你们就会受到惩罚!”,新约中记
8、载耶稣用自己的血拯救人类,于是血又变成了赎罪的象征。这样,在中世纪的基督教里,血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力,吸血鬼迷信日渐盛行。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中有阴阳之说,九歌大司命:乘清气兮御阴阳。王逸注:阴主杀,阳主生。”便是死与生的阴阳对立。尸体放在暗处有精力的地方,就会吸收阳气导致尸变。因此传说中的僵尸要吸取活人的阳气也就是生命力来保持自己的力量。至于认为僵尸也要吸食人血,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吸血鬼形象的同化。2、在形象上的另一个明显不同便是:吸血鬼仍然有自我、有思想,而中国的僵尸则是完全没有思维的行尸走肉。造成这样差别的原因,本质上是中西方灵魂观的不同。中国灵魂观有“魄”这个观念,太平御览有“人之精气日魂
9、,形体日之魄”,中国古人认为人分魂与魄,人死之后,魂归于天,入土之魄则全然是一副空壳。因此中国的僵尸与西方的吸血鬼虽然都是以肉体重返人间,但西方并没有明确把吸血鬼看作脱离灵魂的躯壳,他们有生前的记忆,有爱有恨,更多地被看作附体的幽灵,甚至还能变幻成蝙蝠C其次,这样的差别跟后世的变异有关。吸血鬼形象在十八、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加工下表现出更多神秘、唯美的色彩,而二十世纪德古拉的问世及以此为原型的各种吸血鬼小说、影视的流行,使得吸血鬼具备了更多人性色彩和浪漫情调。而中国的僵尸形象缺乏这样的一个转型,尽管近十几年来也有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影视作品的流行,但其创新主要是劝现代吸血鬼文学的借鉴,因此并没有引
10、起更大的反响和更多突破传统的创作。3、吸血鬼形象具有强烈的反宗教色彩,而僵尸形象则更多地体现为封建腐朽社会的象征。作为基督教文化的产物,吸血鬼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反文化意味。许多影片以吸血鬼为题,揭露出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压抑,质疑理性世界和自然秩序。教会曾借此机会大肆宣扬异教徒、叛教者死后会变成活尸,这就是为什么吸血鬼总和背叛上帝有关。人们认为十字架和圣水都是吸血鬼的克星,而与宗教对立的吸血鬼正体现出一种对于宗教力量开始质疑的情绪。同样具有反主流文化倾向的中国僵尸则直接表现为封建礼教和腐朽社会的象征。我们最常想起香港电影中的僵尸形象:身着清朝官服,头戴花翎官帽,双手伸直,跳跃前进,便是对封建腐朽制度和僵化思想的讽刺。香港在清朝末期被清政府割让给英国,香港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清朝僵尸形象体现着对清政府的不满和调侃。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的僵尸与西方的吸血鬼形象势必会产生更大的流和碰撞,而今后两者各自的形象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这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参考文献:刘仲字.中国精怪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2JeanMarigr,(译)吴岳添.吸血鬼一暗夜里寻找生命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