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之源——解读中医(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医之源——解读中医(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中医之源一一解读中医(一)前言: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生息中,支持保障身体健康的,是一些植物的根茎和花果(图1)当人类历史上出现大的瘟疫和疾病时,也是它们一次又一次地战胜灾难和痛苦。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救命稻草时,却发现它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已经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被统称为中医。追溯中医的历史,就要从远古讲起。我们的祖先是智慧的,他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象,有一些动物、一些植物,吃了以后,可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态,这就是最早的药物治疗。当他们弄了一些草,把它放在自己身体的外部,会感到舒服,比如把薄荷叶子稍微揉一揉,往脑门上一贴,你就会感到头很清凉,这就是最早的外治
2、的方法。在石器时期,人类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将石器放置在身体某一个部位,可以有止疼的作用,这就是我们最早的硬石,也就是针灸的起源。中医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起来了。在中国的古代,并没有中医这个词。在西方医学没有来到中国的很长的历史时期中,我们的传统医学不叫中医。古人把中医叫什么呢?叫它岐黄之术;叫悬壶,悬壶济世;叫杏林,杏林春满;叫青囊,总之有很多别称(图2)o中国人喜欢名不重复,所以给中医也起了这么多名称。(2)中医有很多别称先说岐黄之术。自开天辟地,有三皇五帝。黄帝是一个很贤明的皇上,生而聪颖,非常了不起,也很有学问。他和大臣岐伯两个人的对话,被记录了下来,就是黄帝内经(图3)。所以后人就
3、把中医称之为岐黄之术。黄帝内经里有这样的记述:黄帝问岐伯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他说,我听说古代的人啊,活一百岁动作都不衰,没有龙钟老态,没有这个咳咳咳的声音。但是,今时之人不然也,现在人不是这个样子了,天之将弃之耶?老天爷不要我们了吗?岐伯告诉他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说,上古的那些有学问的人,贤人,法于阴阳,他们是按照规律来办事;今时之人不然也,现在的人不是这样了,为什么现在人死得早,他不爱惜自己了。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拿酒当水喝能不肝硬化吗?还有酒精中毒,酒精中毒可以震颤,可以得酒精中毒性脑病啊。以妄为常,妄是什么?不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冬天穿个小裤衩
4、出去了,能不打喷嚏,高烧,肺炎?所以你活不了那么大岁数了。这就是黄帝和岐伯的对话,是黄帝内经开篇的一小段(图4)。这就叫岐黄之术,它是中医的源头,是根,代表了中国的传统医学。何为杏林呢?杏林是指医生,指我们中国传统医生。三国的时候,江西有一个医生姓董,叫董奉,这个人人品很好,医德高尚,用现在语言叫拒收红包。你给他红包他是不要的。但是没有说拒收礼品,他收什么礼?收树苗。收什么树苗?限定的,小杏树的树苗。给你治好了病不用谢我,到我家后山上种两棵杏树就可以。几年下来,他房前屋后都是杏树。到了春天杏花一开,蔚然成霞,就跟红霞一样漂亮,所以我们把医生就称之为杏林。青囊是什么意思呢?青囊讲的是华佗(图5)
5、o历史记载,华佗会做外科手术,人家不信啊,其实不用不信,我们在河南出土了五千年以前的颅骨,颅骨上有手术洞口,而且根据骨痂形成来看,这个做了手术的病人存活了两年左右。华佗会做手术,他跟曹操讲,我可以把你的头颅打开,把你的头风治好,曹操把他抓回来,杀了。华佗死之前,把自己所有经验写成的医书装在一个青布做的布袋里,送给看守他的狱吏。传说那个狱吏把这些书烧了。他怕曹操杀他,烧一点,但还留了一些,所以现在还有一些叫华佗神药方的遗书,这些书到底是不是华佗的,无法考证,但就此有了青囊的说法。青囊也代表了中国的医学,我们传统的医学。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叫悬壶济世。后汉书里写了这么个故事:有一个人姓费,叫费
6、长房,这人是个小官,市椽,管理市场的。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头,弄了个大葫芦,在小街的一个角落挂着。老头从这个葫芦里,不停拿药给老百姓,也不收钱。等到散集了,街上没有人了,老头自己一跳跳进葫芦里去了。费长房觉得挺奇怪,第二天就准备了酒和肉,叫奉酒月甫,脯就是肉干,把酒脯送给老头,说老人家,我送点酒肉给你吃,老人很高兴,说你明天再来,还来找我。第二天费长房又去了,老头抓住他的手,一蹦,两个人都进到葫芦里去了。到葫芦里一看,他傻眼了,葫芦里头雕阑玉砌,漂亮的房子红墙绿瓦,好吃的东西,琳琅满目,别有洞天,宛如到了古人描述的仙境。老人就在里头教他看病的医术。教了10天,老人从墙角拿了根小竹棍子,说你骑这个
7、竹棍子回家去吧。他骑着这个竹棍子就从葫芦里飘出来了。一落地,又回到了小镇上,回到家一看,已面貌全非,老母亲头发全白了,孩子也老大了,这当然是传说,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他学会了看病,便长期地给人看病,一直到现在说叫失踪了,蒸发了。有人说他跟着那个老头走了,成仙了。这就叫悬壶济世。那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叫中医的呢?现在算起来,不到200年的时间。在中国近代史上,随着列强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和文化侵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经济侵略。他们在进行经济侵略的时候,往中国销售鸦片烟的同时,还派来了大量的传教土,这些传教士有很多是医生,以医传教。1827年,也就是道光七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有一个叫郭雷枢的眼科医生,他
8、是东印度公司派在澳门和广州的传教士。他在那里开了一个眼科医院,免费给人治疗,也不收红包。就是这个郭雷枢提出了以医传教,还捎带着卖鸦片烟。郭雷枢在1832年第一次提出了“中医师这个概念之后,中医的称谓越来越多,它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的,因为有西医,才有中医。西医来到中国,中国的医学便被称为中医,这就是“中医这个词的来源。大多数的中医大夫在那个年代对西医都是采取了包容的态度。比如清代著名的医家唐容川,他在1892年出版的中西汇通经精义里说,西医初出,未尽周详。他说这个西医啊,也不完全周详,中医沿讹,率多差谬。中医也有它不足之处。西医有所长,中医岂无所短。一个很包容的胸怀,他告诉自己的同仁,告诉国民,西
9、医有它的长处,我们中医也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很伟大的(图6)0随着西学东渐,中西医竞争和并存的局面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因为当时中医缺乏政府的支持,处于劣势的状态。用现在的话说,中医当时没有话语权。一直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一个中医条例,才表明中医这个概念这个称谓,在法律上被确认了,也就是政府认定什么叫中医了。随着中医这个名词的出现,因为有了西方的医学,中医的生存就出现了危机。而且在出现危机后迅速地遭到了诋毁、排挤,甚至有人要废除中医。那么这个中医的废、存之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清朝末年的国学大师俞檄被认为是中国近代主张废除中医的第一人,是始作俑者。自从他发表废医论的百年来,关于中医废存
10、的争论,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停止过。俞檄,字荫甫,晚号曲园,1821年出生在浙江。俞檄自幼聪慧,读书非常刻苦努力,做过翰林院的编修,因为敢于直言得罪了权贵,差点就被杀头。幸亏一个人救了他,这个人就是清末名臣曾国藩。曾国藩虽救了他,俞檄仍被皇上贬为庶民,永不录用。被打发回家以后,他到处讲学,因为他的学问大啊,在江浙上海一带,传说有学生三千,其中很著名的,章太炎就是他的学生。大家知道,中国的中医和传统文化是休戚相关的,所以他也接触到很多医学方面的东西,他写了很多书,首先写了对黄帝内经的批判,还写了一本探踪索隐。他认为黄帝内经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便写下了内经辩言,开始对中医进行全面的否定。他的这套理论从现
11、在看,很多观点是不成立的。可他为什么要否定中医,为什么要废止中医呢?俞檄非常坦然地说,我对中医素未通晓,但是我不同意它,为什么不同意它呢?俞檄19岁成亲,59岁夫人去世,他感情受到重创。他把夫人葬到杭州的右台山,在夫人的坟边盖了三间草屋,就住在那儿。他对夫人的逝世心里不满:请了这么多医生来看,都没看好。恰恰这时,他的长子俞绍莱,已经在河北当了同知,也是个官了,很出息,却英年早逝。另一个儿子得了传染病,虽然救活了,但生活不能自理了。没想到,过了不到一年,他最喜爱的小女儿突然也病逝。妻子、子女相继病演,让俞檄悲愤异常,几经崩溃。此人极重感情,他太太掉一个牙,他也会掉一个牙,他把两人的牙埋在一起修个
12、小坟,他和夫人的感情你说说有多好!他认为自己命运多舛,妻离子散,是医生造成的,是医生不行,所以他就要专列“废医一章,要把中医废了。而那时正好西学东渐,西医又有很多长处被人你传我传,他就要废中医,用西医,叫废中用西。正是这种心理,造成了他老人家对中医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成为中国反对中医第一人。俞檄于1907年去世,活到将近80岁。6年以后的1913年,就出现了第一次、由政府主导的针对中医的漏列案。这是一个反对中医的标志性事件,因为此前对中医基本上还是属于学术讨论,中医好还是西医好,你这个理论怎么样,我这个理论怎么样,只限于学术层面。但从这个时候开始,对于中医,已经上升到了政府干预的层面了。标志性
13、的废除中医事件就是1913年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什么意思呢?就是讲,理工大学可以办,文科大学可以办,但是中医大学不能办。不能搞中医的大学教育、专科教育,不能办相关的中医学校,这就叫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其实它不是漏了,它是故意不列中医。它不列你,你就没有教育权,不能培养自己的接班人,它要让这一个学科,这一门科学后继无人。后继无人了,你这个学科不就消亡了?1913年的1月份,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了一个教育大纲,大纲内容是什么?跟日本学,规范中国的所有教育领域,哪些可以办学,哪些不可以办学,规定了七个大的门类。医工理农大门类中,医分了两个门类,一个是医,一个是药。可以办医学院,可以办药学院,也
14、可以医药一块儿办,但是不能办中医学。这就是当时出现的对中医的一种歧视。政府不同意你中医发展,不让你培养学生,这就是教育漏列案。漏了,不把你写上去了。当时中医界反响强烈,组成了一个请愿团,到南京,到总统府去请愿,申诉中医不能消灭。政府说我并没有反对你中医,就是你不能办学。因为和西医比较你不科学。而且中医不入世界之潮流,世界潮流在往前走,中医不入世界之潮流坚决不让办。这个不让办不光是医生着急啊,还有那些做药生意的,做药厂的那些人,就是我们的民族企业家,他们也非常着急,所以这些人就赞助中医生,大家共同为中医去抗争,去争取。这一折腾就折腾了很多年。直到最后教育部说,我不是要消灭你,但是,中医要办学校,
15、公立的不行,私立的可以。你自己办一个可以,你叫国家给你办,这个不行。很快几个私立的中医院校成立:1915年,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成立了;1917年,广东中医专门学校成立。这两个学校成立之后又都到教育部备了案。这就是中医废存之争第一个事件,第一个事件就是不许你后继有人。其次再从教育体制上对你进行管理,这叫教育部解释。事情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没有。这时候又出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咱还是非讲他不可,他叫余云岫,浙江镇海人。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待了11年,1916年回国。回来后担任了很多要职,上海医师公会会长,商务书社的编辑,一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他还是上海医师公会的会长。还当过国民党卫生行政委员会的
16、委员。他有话语权,中医没有地方说话,在他的医师会里没有中医,你中医药说话到街上说去。他在1929年提出来废除中医,这是中医废存之争第二件标志性事件,他要把中医消灭掉。余云岫在废除中医问题上做得不对,但是他这个人还是爱国的,应该公正地去看。抗美援朝的时候他要求去朝鲜战场,还自己捐资买飞机。而且这个人是一个学术精神很好的人,我们现在不少人,很缺乏这种精神。余云岫从日本回来后,写了一本书内经商兑。他把黄帝内经的话找出来,一条一条按照西医的理论对照,然后评判。你说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他就告诉你,上古之人你考证了没有?你怎么知道过去的人活到100岁,他一条一条地批驳,真做学问,然后
17、出版书,要消灭中医。这一次他要消灭中医,可就是个伤筋动骨的事了。中医界的反响是非常强烈的。余云岫这个东西写得很好,跟你针锋相对,他说如果不消灭中医,就妨碍我们民族的繁息,他说中医是杀人的祸首。最后干脆说了,旧医一日不除,中国的民众思想一日不变。他能把中医作为阻碍我们中国发展的根本原因提出来,也确确实实下了很多功夫。这个余云岫还有一个背景,他留学11年,在日本,他是章太炎的学生;章太炎又是俞槌的爱徒,他从他师爷爷那里就秉承了反对中医的意识。而且日本从明治维新以后就反对旧医,反对汉医,日本人过去所有的医疗都是用我们中国的医疗方法,自明治维新以后它学了西方的医疗方法,就废除了中医,废除了汉医。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鬼子投降了以后,它的中医才重又发展起来。余云岫确确实实在废除中医和消灭中医上,不惜余力地做了很多很多工作。要知道他后面是怎么反对中医,中医又如何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