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讳轼,姓苏,手子瞻,世家眉山。自密徒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汝等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城。公履屣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日:“太守犹不避水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锚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曷于城。堤成,水至提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至登州,召为名邺郎中。公旧善门下侍郎君实、知
2、枢密院子厚,然二人冰炭不相入。子厚每以谑侮困君实,君实苦之,求助于公。公见子厚日:“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日:“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子厚以为然,君实赖以少安。三年,公权知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不能言。公宽其禁约,使得尽其技。而巡铺内臣伺其坐起,过为凌辱。公以其伤动土心,亏损国体,奏之。有旨送内侍挞而逐之,士皆悦服。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岁适大旱,饥疫并作。公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贵。明年方春,即减价柴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公又多作健粥、药剂,遣吏抉医,分坊治病,活者甚
3、众。公曰:“杭,水陆之会,因疫病死,比他处常多。“乃得铜钱二千,复发私囊,得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以待之。至于今不废。四年秋,维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瑞明墓志铭,有删改)【注】司马光,字君实。章惇,字子厚。常平米:汉宣帝时政府修建粮仓,谷贱时用较高价购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平抑物价,称为“常平米二10 .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靖之A浮B誉C播D流四海E若不加礼F必以G贱H贤为累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的名与字在意思
4、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所以字又叫“表字”,苏轼字子瞻,取“凭轼而瞻”的意思。B.礼部:是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的中央机关,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C. “尾属于城”的“属”与举匏樽以相属”的“属”读音相同,意思不同。D. “被病”的“被”是“遭受,遭遇”的意思,与“如被冰雪”的“被”意义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在徐州任职时,恰遇黄河决口,河水泛滥,徐州城面临被淹的危险。当地驻军卒长带领部队主动抗洪救灾,保住了徐州城。B.司马光虽然名望很高,但面对章子厚的嘲笑侮辱,也没有办法。后来,在苏轼的劝说下,司马君实才稍得安宁。C.面对巡铺内臣对参加
5、礼部进士考试的考生的凌辱,苏轼将相关情况上奏朝廷,这些巡铺内臣得到了应有的处罚。D.在做杭州太守时,苏轼面对大旱带来的饥荒以及同时发生的疫病,采取了多种得力措施,不仅让百姓免于大旱之苦,而且救活了很多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太守犹不避水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4分)译文:(2)子厚每以谑侮困君实,君实苦之,求助于公。(4分)译文:14、苏轼去世后,“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其原因是什么?(3分)【答案】10.CEF11D12.A13 .(1)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士卒,正是效力的时候。(2)子厚常常嘲笑侮辱君实,君实为此感到十分痛苦,向苏轼寻求帮助。14
6、 .苏轼在危险面前,英明决策;不畏权贵,主持正义;以民为本,爱护百姓。【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许靖的虚名,传播天下,如果不加礼遇,必然会因为看轻贤人而受牵连。“靖之浮誉”是“播流四海”的主语,主语较长,其后C处断开;“若不加礼”和“必以贱贤为累”构成假设关系复句,“若”前E处和两句中间F处断开。故选CEFo16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都读“zh口”。连续;劝酒。句意:一直连接到城门口。/举起酒杯互相敬酒。D.错误。用法相同,意义不同。都是动词。遭受,遭遇;覆盖。句意:得了病。/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
7、样。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主动抗洪救灾”错误,由原文“公履屣杖策,亲人武卫营,呼其卒长”可知,是在苏轼的要求下才去的。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犹”,尚且:“侪”,同类的人;“秋”,的时候,(2) “每”,常常;“苦”,意动用法,以为苦。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驱使复入城。公履屣杖策,亲人武卫营,呼其卒长”可知,苏轼在危险面前,英明决策;由原文“而巡铺内臣伺其坐起,过为凌辱。公以其伤动土心,亏损国体,奏之”可知,不畏权贵,主持正义;由原文“公宽其禁约,使得尽其技”“公请于朝,兔本路
8、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贵。明年方春,即减价柴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公又多作僮粥、药剂,遣吏抉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可知,以民本,爱护百姓。参考译文:先生讳名轼,姓苏,字子瞻,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苏轼从密州调任到徐州。这年,洪水决堤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溢出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你们如果都出了城,民心就会动摇,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这里,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又赶回城中。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呼出,对他说:“河水将要冲毁城墙,事情很紧迫了,即
9、使是禁军也要为我尽力!”卒长回答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士卒,正是效力的时候。”于是拿着槌回到队伍中,率领他手下众人穿短衣赤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门口。长堤造成,水涨到长堤下,没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到了登州,征召他做礼部郎中。苏轼过去与担任门下侍郎君实和任职枢密院子厚有交情,然而这二人像冰火一般互不相容。子厚常常嘲笑侮辱君实,君实为此感到十分痛苦,向苏轼寻求帮助。苏轼见了章惇说:“司马君实在当前名望很重。从前许靖因虚名而无实用被蜀先主所鄙视,法正说:“许靖的虚名,传播天下,如果不加礼遇,必然会因为看轻贤人而受牵连。先主接纳了,于是让许
10、靖做了司徒。许靖尚且不可慢待,何况司马君实呢?”章惇认为对,司马光靠这稍得安宁。元祐三年,暂代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土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窕探这些土子的行动,常过分地侮辱应试土人。苏轼认为这些做法会伤害动摇土人心,对国家大体有所亏损,于是上奏了这件事。皇帝下旨将这些宦官送到内侍省鞭打并驱逐了他们,土子都高兴并佩服苏轼。元祐四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杭州知州,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过去的米价也不上涨。第二年刚开春,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百姓于是免于大旱之苦。他又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这种做法到了今天还没有废止。四年秋,得了病,在毗陵去世。吴越的百姓,在集市上相聚而哭。当地的君子在家祭奠。死讯传到各地,无论贤者还是愚人,大家都叹息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