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46991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467.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技术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技术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技术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技术规程.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Q/CR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Q/CRXXXX-XXXX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技术规程Satellitepositioningandremotesensing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ailway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16年4月)2016一XX发布2016一一XX实施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1总贝!l1.0l为统一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方法的技术要求,实现铁路工程测量方法的标准化,流程化,保证测绘成果满足铁路工程建设需要,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摄影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方法进行的铁路工程测量工作,其

2、中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测量方法同属于遥感测绘领域。1.0.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平面坐标系统可采用国家坐标系统或铁路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并宜于铁路工程建设坐标系统一致,采用工程独立坐标系统时宜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1.0.4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有困难时可采用其它系统或独立高程系统,但全测区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1.0.5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工作中所使用的测绘仪器、设备及工具应定期进行检校和鉴定,并做好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工作状态正常。1.0.6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测量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书写清楚、签署完善,

3、并应复核和检算,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各种测量原始记录(包括电子记录)、计算成果和图表应妥善保存。1.0.7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工作中应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并结合铁路各种测量方法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1.0.8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行业等有关保密规定,做好保密工作1.0.9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测量工作中采用本规程未涉及的新技术时,应符合国家及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规定并经主管部门审定。1.0.10铁路工程卫星定位与遥感测绘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 铁

4、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2.1.1 基线baseline由同步观测的载波相位数据计算的两测量点间的向量。2.1.2 观测时段ObSerVationsessio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收,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2.1.3同步观测simultaneousobserv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2.1.4同步观测环simultaneousobservation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2.1.5独立基线independentbaseline由独立观测时段所确定的基线称为独立基线。任意m台接收机同步观测时,只有m

5、1条基线为独立基线。2.1.6独立观测环independentobservation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独立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简称独立观测环。2.1.7自由基线freebaseline不属于任何非同步图形闭合条件的基线。2.1. 8广播星历broadcastephemeris卫星发播的无线电信号载有预报一定时间内卫星轨道参数的电文信号。1.1.2 1.9精密星历preciseephemeris利用全球或区域导航卫星跟踪站网确定的导航卫星精密轨道信息。2.1.10 边连式baselineconnectedmethod相邻两个同步图形之间有一条公共边相连。2.1.11 网连式networ

6、kconnectedmethod相邻两个同步图形之间有两个以上公共点相连。2.1.12 天线高antennaheight观测时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1.1.1 1.13数据剔除率percentageofdatareject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与获取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2.1.14 无约束平差no11-constrainedadjustment在一个控制网中,不引入外部基准,或虽引入外部基准,但并不产生控制网非观测误差引起的变形和改正的平差方法。2.1.15 约束平差constrainedadjustment在一个控制网中,引入外部基准,使控制网与外部基准强制吻

7、合。2.1.16 施工坐标系constructioncoordinatesystem供工程建筑物施工放样用的一种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一个坐标轴与建筑物主轴线一致或平行,原点的坐标值可为假定值。2.1.17 1.17工程平均高程面engineeringmeanheight-level工程平均高程面是一个假想的平面,其高程等于工程的平均正常高程。常作为施工坐标系的基准面。2.1.18 工程独立坐标系independentcoordinatesystemforengineeringsurvey采用与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年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GS-8

8、4)的参考椭球面平行、与铁路工程平均高程面相切的椭球面为投影面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2.1.19 实时动态定位(RTK)realtimekinematicRTK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能够实时地提供测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2.1.20 参考站referencestatio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距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称为参考站。2.1. 21流动站rovingstation在距参考站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2.1.22数据链datal

9、inkmessages数据链是在参考站通过无线电台实时地发送参考站的WGS-84坐标、载波相位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的无线电信号。2. 1.23初始化initialization初始化是指开始RTK测量前,在流动站上通过短时间的观测,准确地测定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度的过程。2.1. 24静态定位测量staticpositioning通过在多个测站上进行若干时段同步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测量。2.1.25快速静态定位测量rapidstaticpositioning利用快速整周模糊度解算法原理所进行的静态定位测量。2.1.26观测单元ObSerVationunit快速静态定位

10、测量时,参考站从开始接收卫星信号至停止连续观测的时间段。2.1.27世界大地坐标系1984(WGS84)WorldGeodeticSystem1984由美国国防部在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4.0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2.1.28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YYInternationalTerrestrialReference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IERS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系。2.1.29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NationalGeod

11、eticCoordinateSystem20002000年颁布命名的以包括海洋和大气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为原点,以2000国家参考椭球为基准面,用以表示地面点位置的参考系。2.1.30框架控制网horizontalcontrolpointsforbasicframenetwork为满足高速铁路平面控制测量起算基准的要求,沿线路每50km左右建立的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作为全线(段)的平面坐标起算基准。2.1.31连续运行参考站continuouslyoperatingreferencestations一个或若干个固定的、连续运行的卫星定位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1.AN/WAN)

12、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卫星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卫星定位服务项目的系统。2.2铁路工程摄影测量2.2.1常规航空摄影测量filmaerophotogrammetry采用胶片摄影方式的航空摄影测量。2.2.2相对航高relativeflyingheight摄影中心相对于测区平均高程基准面的垂直距离。2.2.3航空摄影比例尺aerialphotographicscale摄影仪焦距与相对航高之比。2.2.4立体像对stereopair相邻摄站所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影像的一对像片。2.2.5机载GNS

13、S/IMU辅助摄影GNSS/IMUassistedaerialphotograph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和惯性测量装置(InertiaImeasurementunit)组合导航技术,在航空摄影的同时直接获取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的摄影方法。2.2.6摄影基线photographicbaseline相邻两摄站间的距离。2.2.7明显地物点OUtStandingpoint在实地和像片上均能准确辨认的同名地物点。2.2.8航带设计flightstripdesign为保证测绘范围和测绘质量,根据线路走向和航空摄影的相关要素,设计并确定航空摄影的

14、比例尺、范围、摄影焦距等相关的技术工作。2.2.9测段photographicblock铁路工程摄影测量的航带设计中,根据测区范围及形状所布设的航摄分区。2.2.10解析空中三角测量analyticalaerotriangulation利用航摄像片与所摄目标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根据少量像片控制点,采用数学公式,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计算出像片外方位元素和其它待求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摄影测量方法,简称空三。2.2.11加密点passpoint由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方法测定其空间位置的点。2.2.12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简称DOM)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将扫描数字化的(或直接

15、以数字方式获取的)航空像片(或航天影像),经数字微分纠正、数字镶嵌,再根据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集。2.2.13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elevationmodel(简称DEM)定义在Ky域(或经纬度域)离散点(矩形或三角形)上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据集。2.2.14数据采集datacollection将空间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的工作。2.2.15图形编辑mapediting借助图形终端,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将所要编辑的图形进行修改、删除与增补等工作。2.2.16正直摄影normalcasephotograph在摄影基线两端,两摄影机摄影时光轴保持水平,并与摄影基线方向垂直的

16、摄影。2.2.17等偏摄影ParaII影avertedphotograph在摄影基线两端,两摄影机摄影时光轴保持水平,并与摄影基线垂直的方向都同向偏转相同角度的摄影。2.2.18等倾摄影equallytiltedphotograph在摄影基线两端,两摄影机摄影时光轴保持平行,但两摄影机光轴向上或下倾斜相同角度的摄影。2.2.19影像分辨率imageresolution数字影像最小基本单元(或像素)。2.2.20地面分辨率groundsampledistance数字影像最小基本单元所对应的地面距离。2.2.21地面三维模型squaremodel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依据地面的测量数据或

17、设计资料制作的三维模型,主要表达自然或人工修筑地面区域的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及外观效果。2.2.22细节层次levelofdetail针对同一物体建立的细节程度不同的一组模型。不同细节程度的模型具有不同的几何面数和纹理分辨率。2.2.23纹理texture经过正射纠正和统一匀光处理的用于表示物体色调、饱和度、明度等特征的影像。2.2.24纹理分辨率textureresolution纹理表现细节程度的单位,通常用一个像素代表的实际长度来表示。2.2.25航摄漏洞aerialphotographicgap航空摄影时,像片或影像重叠度过小或没有重叠部分。2.2.26航向重叠forwardoverlap

18、本航线内相邻像片上具有同一地区影像的部分,通常以百分比表示。2.2.27旁向重叠sideoverlap相邻航线的相邻像片上具有同一地区影像的部分,通常以百分比表示。2.2.28像片倾斜角tiltangleofphotograph航空摄影时,航空摄影机主光轴与铅垂线的夹角或地面摄影时,摄影机主光轴相对于水平面的夹角。2.2.29航线弯曲度stripdeformation一条摄影航线内各张像片主点至首末两张像片主点连线的最大偏离度。2.2.30无人机unmannedaerialvehicle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2.2.31有理多项式系数rationalpolyn

19、omialcoefficients通过有理函数构建物方点与卫星图像像方点的空间几何关系的数学模型的系数,包括有理函数系数和规格化参数。2.3 铁路激光雷达测量2. 3.1激光雷达1.idar发射激光束并接受回波获取目标信息的三维系统。3. 3.2定姿定位系统PositionandOrientationSystem;POS用于确定传感器空间位置参数和姿态参数的系统,一般由GNSS接收机和惯性测量装置(IMU)集成。4. 3.3机载激光雷达Airborne1.idar在航空平台上,集成激光雷达、定姿定位系统(POS).数码相机和控制系统所构成的综合系统。5. 3.4点云PointCloud以离散、

20、不规则方式分布在三维空间的点集合。6. 3.5点云密度densityofpointcloud单位面积上的点的平均数量。7. 3.6点间距distancebetweenpoints点云中相邻两点之间的距离。8. 3.7点云拼接pointcloudregistration把不同站点获取的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形成统一坐标系下点云数据的过程。9. 3.8地面点groundpoint点云中反映真实地表面形态的点10. 3.9标靶target用特殊材质制作的特殊形状的标志,该类标志在点云中能够很好的被识别和量测。11. 3.10检校Calibration基于转台、控制场、准直光管等外部高精度位

21、置、姿态基准,对测量系统的传感器内外参数、各传感器间的线元素偏移、角元素等偏移进行标定、补偿的工作。12. 3.11地面模型terrainmodel用于表示地面起伏形态的三维模型。2.4 符号A摄影基线长度像片基线长度1一地形图比例尺分母或模型比例尺分母丁像片比例尺分母或摄影比例尺分母z-航摄仪焦距相对航高”仪器上的相对航高一地面摄影的纵距平均值一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一置镜点数、单向测回数1.影像分辨率E1.正射影像分辨率G5Z=地面分辨率a一地面坡度m佐一多余像控点中误差(m);m公一区域网公共点中误差(m);一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m);d-相邻区域网间公共点的较差(m);n一

22、评定精度的点数。R标志尺寸;f-摄影机焦距;p影像最小量测值。m.一连接点的平面中误差m连接点的高程中误差m.一视差量测的单位权中误差n航线方向相邻平面控制点的间隔基线数H相对航高K像片放大成图的倍数8一航飞过程中的“8”字3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3.1 一般规定3.1.1 卫星定位测量方法根据定位测量模式可分为单点定位(绝对定位)、相对定位、差分定位;根据定位测量时接收机天线的移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定位、动态定位;根据定位测量时效可分为实时定位、事后定位;根据观测值类型分为伪距测量、载波相位测量。3.1.2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可根据项目特点,任务情况、技术设计和精度要求分别采用静态定位测量(含快

23、速静态定位测量)、实时动态定位(RTK)测量、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测量等测量模式和方法。3.1.3 3静态定位测量适用于铁路所有等级控制测量工作,快速静态定位测量适用于铁路四等及以下控制测量工作。两种测量模式和方法可应用于铁路精密控制测量、隧道及桥梁等施工控制测量、高精度变形监测等测量工作。3.1.4 实时动态定位(RTK)测量适用于铁路航测像控点测量、地形图测绘、中线测量、曲线查定、横断面测量、钻孔放样、施工放样等工作。3.1.5 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适用于铁路常规地形测量各等级控制测量、地形测绘,中线测量、横断面测量、像控点测量、施工测量以及变形监测等工作。3.1.6 卫星定位

24、测量采用广播星历时,坐标系应采用世界大地坐标系WGS84。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以及主要的几何和物理常数见本规程附录A大地坐标系参数。卫星定位测量采用精密星历时,坐标系应采用相应历元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YYo当换算成大地坐标系时,可采用与WGS84相同的地球椭球的基本参数以及主要的几何和物理常数。3.1.7 7当需要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或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时,应通过坐标转换求得,三个坐标系的参考椭球基本参数见附录A大地坐标系参数。3.1.8 当需要采用施工坐标系或其它独立坐标系的坐标时,应具备下列技术参数:1测区参考椭球及基本参数;2测区中央子午线

25、经度值;3测区平均高程异常;4工程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高程;5起始点坐标和起始方位角;6纵横坐标加常数。3.1.9 卫星定位测量获取的测点大地高转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的高程时,可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联测一定数量的等级水准点,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3.1.10 卫星定位测量应采用协调世界时(UTe)记录,测量手簿可采用北京时间记录。3.1.11 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应按控制网精度划分为一、二、三、四、五等。3.1.12 各等级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长度中误差应按式3.1.12计算。=-a2+(b.d)2(3.1.12)式中。一一基线长度中误差(nun);a固定误差(mm

26、);b比例误差系数(mmkm);d相邻点距离(km)。3.1.13 各等级网的精度指标应满足表3.I.13的规定。表3.1.13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宓边长相对中误差一等框架控制网50.5一1/2000000专用网510.91/5000001/250000二等511.31/2500001/180000三等511.71/1800001/100000四等522.01/10000017(XXX)五等10432323注】d为测量距离,以km计。3.3.2新购置或经过维修的接收机应进行全

27、面检验,使用中的接收机应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相应等级控制网的测量。3.3.3接收机的全面检验应包括一般检视、通电检验和测试检验。3. 3.4一般检视应符合下列规定:1接收机及天线型号应正确,外观应良好。2各部件和附件应齐全完好,需紧固的部件不得有松动和脱落。3设备手册、后处理软件手册应齐全,软件必须有效。3. 3.5通电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信号灯工作应正常。2按键和显示系统工作应正常。3应通过利用自测试命令进行的测试。4接收机锁定卫星时间快慢、信噪比、信号失锁后重新锁定的时间以及RTK初始化时间等应符合厂方指标。3. 3.6一般检视和通电检验完成后,应进行测试检验,其内容包括:1采用

28、超短基线法进行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测试。2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检验。3接收机作业性能及不同测程精度指标测试。3. 3.7接收机附属设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线连接件、各种电缆的型号及接头应配套完好;2基座光学对中器、天线或基座或单杆圆水准器、天线高量测杆的长度应进行检校。3电池、充电器功能应完好。4接收机数据传输接口配件、数据传输性能应正常。5软件功能齐全,计算结果应包括相对定位坐标及其方差一协方差阵,网的边长、方位角及其精度等。新启用的软件需经试验、鉴定和业务主管部门批准。3.3.8接收设备检验项目和检定周期应符合表3.3.8的规定:表3,3.8接收设备检验项目表检定项目类别III接收

29、机一般检视+接收机通电测试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测试+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检验接收机作业性能及不同测程精度指标测试接收机附件的检验+数据传输软件、数据处理软件性能测试+注:1I代表新购置的和修理后的接收机的检定;2 H代表使用中的接收机的定期检定;3 II类项目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4 代表必检项目;“一”代表可检可不检项目。3.3.9接收机应由专人保管。外业期间应派专人押运,并应采取防震、防潮、防晒和防尘措施。3.3.10接收机的接头和联接器应保持清洁,并定期用万用表进行导电检查。连接外接电源时,应检查电压是否正常。电池正负极严禁接反。3.3.11天线电缆不应有扭转,不得在硬度大的表面或粗糙表

30、面上拖拉。天线电缆的性能每半年应检查一次。每次施测前应确认天线电缆、电源电缆工作是否正常。3.3.12作业结束应及时擦净水汽和灰尘,应存放在有软垫的仪器箱内。仪器箱应放置于通风良好的阴凉处,并注意防潮、防霉。当箱内防潮剂呈粉红色时,应及时更换。3.3.13接收机在室内存放期间,应每隔12月通电检查一次。电池应在充满电的状态下保存,保存期间应注意检查剩余电量,当放电快结束时,应及时充电。3.3.14严禁任意拆卸接收机的各部件,如发生故障,应做好记录并交专业人员维修或更换部件。3.3.15高空设置天线应采取加固措施;雷雨天气应有避雷设施或停止观测。3.4选点埋石3.4.1 选点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

31、定:1收集并研究测区1:50000或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既有的测量控制点、布网方案、线路平面图和纵断面图等资料。2了解测区的交通、通讯、供电、气象等资料。3.4.2 点位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点位应适合安置接收设备和便于操作。点位周围应具备视野开阔,对天空通视情况良好的条件,高度角15以上不得有成片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2点位至大功率无线电发射台(如电视塔、微波站等)的距离不宜小于200m;至高压输电线的距离不宜小于50mo特殊情况下不能满足距离要求时,应使用抗干扰性能强的接收机进行观测。3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点位应易于保存,并便于利用常规测量方法扩展与联测;4点位附近不得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

32、收的物体。5点位周边交通方便,应易于寻找和到达。3.4.3 选点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要求在实地选择和标定点位。2实地绘制点之记(见附录C控制点点之记)。3点位对空通视条件困难,障碍物阻挡卫星信号严重时,宜使用罗盘仪测绘点位环视图。4当所选点位需进行高程联测时,应实地踏勘高程联测路线,提出观测建议。5利用既有控制点时,应对旧点标石的稳定性、完好性及觇标的安全性逐一检查,符合要求方可利用;当觇标不能利用或影响卫星信号接收时,应提出观测意见。6确定到达所选点位的交通方式、交通路线以及所需时间。3.4. 5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点均应埋设桩撅,其规格类型及埋设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埋石与规格的规定。3.

33、4.6埋石后应提交下列资料:1点之记;环视图。2选点网图。3选点埋石工作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交通情况、交通路线、到达点位的所需时间、高程联测方案、观测建议以及当地通讯、供电、生活条件等。3.5观测3.5.1各级卫星定位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5.1的规定:表351各级卫星定位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等级项目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框架控制网专用网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1515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4444时段长度(min)30012090604540观测时段数4221-21-21数据采样间隔(三)30s106()1060106010301030PDoP或GDOP668o10

34、快速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有效卫星总数55观测时间(min)520520平均重复设站数1.51.5数据采样间隔(三)520520PDOP(GDOP)7(8)7(8)注:平均重复设站数1.5是指至少有50%的点设站2次。3.5.2铁路卫星定位测量应记录天气状况,对于有特殊需要的控制网应同时观测气象元素。气象元素的观测方法、要求及气象仪表的检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的规定。3.5.3框架控制网各个观测时段应昼夜均匀分布,夜间观测时段数应不少于1个。每个观测时段不宜跨越北京时间早8点(GPS时间0点)。3.5.4观测前应编制卫星可见性预

35、报表。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星组、最佳观测时间段、点位几何强度因子等内容。3.5.5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坐标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度和纬度;预报时间应选用作业期的中间时间;星历数据应在测区采集,星历龄期不超过20天,否则应重新采集一组新的星历数据。对长大干线,当作业期持续超过30天时,应按不同时间和地段分别编制预报表。.3.5.6观测纲要应根据卫星可见性预报表、接收机台数、点位交通情况以及控制网网形进行设计,主要内容包括:1测量模式;2选择最佳星组;3确定同步观测时段的起止时分。选定快速静态测量观测窗口;4确定同步环和独立环;5编制观测计划,填写并下达作业调度命

36、令;6依照实际作业进展情况,及时调整观测计划和调度命令。3.5.7各接收机或控制器应根据网的技术设计确定的作业模式,配置相同的预置参数。3. 5.8外业观测前应对接收机附属设备进行下列测试或检校:1检验和校正对中杆、基座、天线等设备的水准器和光学对中器。2在相同基线上,对进行作业的不同类型接收机进行对比测试,超过限差的接收机不得使用。3.5.9出工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满足作业的需要;接收机内存是否有充足的存储空间;仪器及附件是否携带齐全。3.5.10观测组必须遵守调度命令,按规定的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当不能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及时通知其它各组,并经观测计划编制者同意对时段作必要的调整,观测

37、组不得擅自更改观测计划。3.5.11观测者到达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应在关机状态下连接接收机、控制器、天线、数据链间的电缆。3.5.12一、二、三、四等网观测安装天线应利用脚架直接对中,对中误差应小于1mm;五等网观测可用带支架的对中杆对中,观测期间对中杆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3.5.13天线定向标志宜指向正北方向,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可预先设置标记,每次应按标记安置天线。3.5.14天线高应在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一次,其较差小于2mm时取平均值。当较差超过2mm时,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天线高应根据仪器类型,量取至厂方指定的天线高部位,并应注明天线高的类

38、型(斜距、垂距)。3.5.15接收机应在电源电缆、天线电缆等连接正确,接收机预置状态正常后启动并开始观测。3.5.16接收机(除单键接收机外)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输入接收设备。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并记录卫星变化的升落时刻、各通道的信噪比、接收信号的类型和数量、卫星信号质量、存储器余量与电池余量等。对特殊的变化过程(如刮风、下雨等)、仪器显示的警告信息及处理情况等均应作必要的记录。卫星定位测量手簿(见附录D卫星定位测量观测手簿)中的内容应逐项填写。3.5.17一个时段的观测过程中不应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接收设

39、备预置参数;改变天线位置;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3.5.18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碰动仪器或仪器受震动,防止行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3. 5.19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4. 5.20观测记录应包括如下内容:1接收机自动记录的信息包括:相位观测值及其对应的时间、卫星星历参数、测站和接收机初始信息(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近似坐标及高程、天线及接收机编号、天线高)等;2测量手簿的记录内容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卫星定位测量观测手簿的规定。记录手簿中的记事项目应现场填写,不得事后补记。3.5.21经检查,调度命令已执行完毕、所有规定的作业项目已经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和资料完整无误后方可迁站。3. 5.22外业记录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天的观测记录数据应及时录入计算机硬盘,并拷贝一式两份;数据文件备份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2测量手簿应按控制网装订成册,交内业验收。3.6 基线解算3.6.1 外业观测结束后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