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说明.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169159 上传时间:2024-06-1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0.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清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清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清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清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说明.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3)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S1.778-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1.44-2006);(7)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1T171-2O2O);(8)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1.260-2014);(9)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设计规范(S1.654-2014);(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1)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1.379-27):(12)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1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1.191-2008);(1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规范(S1.3O3-2OO4):(15)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2014):(16)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1./T225-98):(17)碾压式土石坝施工规范(D1.T51292013):(18)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1.fr5144-2015);(20)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DT5389-2007):(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22)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O2O3-2O11)。清水河山洪沟治理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本工

3、程位于,本次河道治理长度556km,其中清水河长3.026km、左支沟1.174km、右支沟1.36km:河道疏浚长度4.071km,其中清水河1.537km,分别为QO+OOO-QO+520段520m、Q0+690Q0+820段130m、Q2+139Q3+026段887m,左支沟全段疏浚1.174km、右支沟全段疏浚1.36kmo本次河道整治主体方案为:(1)河道疏浚:对左支沟全段l174km,右支沟全段l36km,清水河Q0+000-QO+520段520m、Q(H690Q0+820段130m、Q2+139-Q3X)26段887m总计4.071km进行河道疏浚,清理河槽内杂物、孤石等。(2)

4、新建挡墙:Q0+469Q0+519段左岸28m、右岸53m新建浆砌块石挡墙。(3)新建人行步道:Q0+507Q0+720段左岸187m、右岸198m已建挡墙顶部,QO823Q0+981段右岸156m已建护岸顶部新建2.5m宽人行步道。(4)新建护岸:Q0+981Q3+O26段左岸、右岸新建护岸及2m或1.5m宽人行步道(局部段利用已成道路作人行步道)。(5)主要附属设施:改造公路涵洞2座,拆除人行桥11座(6座恢蜕成板桥、4座改造成拦水堰),新建跌水井1座,新建梯步H处。二、设计规范、标准(1)防洪标准(GB50201-2014);(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1.252-2017)

5、;(1)自然地理红炉镇位于永川区西部,英山山脉北西翼的浅丘地带,地处东经lo44S北纬29。2匕东依青峰镇和来苏镇,西靠荣昌县、永荣镇连界,北接大足县邮亭镇和双石镇,南临宝峰镇和泸州市泸县,幅员面积达64平方公里。(2)流域.及河流特征小安溪属涪江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永川区永荣镇白云寺村,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流,流经红炉镇在大涧口左纳太平河,后流经双石镇、板桥镇后,在龙门滩左纳板桥河,后进入铜梁区境内,在安溪镇左纳穆家河,后流经华兴镇、大庙镇、虎峰镇在马堡左纳久远河,后流经庆隆镇、蒲吊镇、旧县镇,在四五左纳淮远河后于永清进入合川区境内,流经苟家、临渡等地后,在南津街道汇入涪江。小安溪流域总面积16

6、92km2,河道总长170km,自然落差259m,多年平均流量为5.43m%永川境内小安溪流域面积402km2,占全区幅员面积的25.51%,河道长67.2km,自然落差177m,比降2.72%0永川境内小安溪流域面积402knV,占全区幅员面积的25.51%,河道长67.2km,自然落差177m,比降2.72%o.清水河为小安溪上游右岸一级支流,为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流流域面积较小,河床坡降大,汇流时间短,洪水暴涨暴落,冲击力强,洪水的冲刷和侵蚀毁坏能力强,且下游河段两岸多分布农田,汛期洪水破坏性大。清水河发源于永川区红炉镇龙井口村,总体流向为西南至东北,其间流经红炉镇龙井口村及沙坪村,之后沿

7、红地建材责任有限公司左侧汇入小安溪。清水河为小安溪右岸级支流,河口水位受干流小安溪回水顶托影响,本次工程控制断面取在小安溪干流清水河汇入处下游Ikm处的黑水困堰处,工程河段控制集雨面积4523km20清水河全流域面积6.58km2,干流全长5.43km,河道平均比降3094%o1,在距河口上游约2.9km的老房子处分别有左右两条支沟汇入,其中右支沟流域面积1.32km2,河道长2.44km,河道平均比降6442%0;左支沟流域面积1.9lkm2,河道长2.62km,河道平均比降71.520三、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2.1 工程等级本工程堤防的级别为5级。其主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

8、,临时性建筑物按5级设计。2.2 防洪标准本工程的主要防护对象为永川区红炉镇清水河山洪沟两岸居民、房屋及农田、道路等设施。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2014)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工程区位于乡村防护区,规划非农业人口小于10万人,城镇等别为IV等,确定本工程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P=IO%)。2.3 排涝标准根据工程保护区的地形地势、汇水特点,本工程保护范围内排涝标准按5年一遇设计。2.4 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要求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S1.654-2014),本工程级别为5线,合理使用年限为20年。堤防混凝上

9、所处的侵蚀环境类别为三类。基础垫层混凝上强度等级不低于C15,混凝上抗冻等级为F50。2.5 抗震设计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工程不在修改评价范围之内,工程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l度。四、工程水文4.1自然地理及流域概况本工程位于永川区红炉镇,主要治理河段为小安溪右岸一级支流清水河及清水河左、右支流。安溪,属涪江水系,控制流域面积246km20本次收集到双石桥水文站的1973年-2017年共45年的暴雨资料,将双石桥水文站最大IOmin、lh、6h、24h暴雨,按年最大

10、值独立选样法,统计各时段暴雨,采用P-HI型曲线进行频率分析,得到短历时暴雨参数。双石桥水文站为国家基本水文站点,测站河段控制好,测验方法、测次、测线均满足规范要求。水文资料测验和整编均按国家规范标准进行,经复查该站测验和整编资料成果可靠,可供本阶段使用。工程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其次为地下水,径流的年内变化与降雨一致。5、6月份降水较多,为梅雨季节;7、8月份多晴高温,降水量少:9、10月份降雨量又增多,成为全年的第二个多雨期。工程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其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洪水频率与产生洪水的暴雨同频率。最大洪水发生在59月,以68月为最多,洪水历时不长,一般在24小时左右。洪水主

11、要为坡面洪水,具有汇集快、洪水过程陡涨陡落、峰形尖瘦、峰顶持续时间短等特点。5、计算洪水成果工程流域集雨面积较小,无实测洪水资料,本次利用暴雨资料分别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以下简称手册)中推理公式法、综合瞬时单位线法推求设计洪水。对采用各种资料、方法推求的设计洪水,通过比较及合理性分析,选用适合于本次工程设计的洪水成果。计算成果如下表所示。表5.1-1设计洪水成果表工程断面计算方法采用资料设计洪峰流*(nVsP=I%P=2%P=5%P=10%P=20%P=50%黑水由堰单位线双石桥水文站34829222016711658.4清水河河口推理公式双石桥水文站10993.473.458

12、.343.523.8左支沟推理公式双石桥水文站51.644.835.829.122.313.1右支沟推理公式双石桥水文站32.728.322.518.213.87.96五、工程地质5.1地形地貌区域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总体上属川东丘陵、平行岭谷区。地貌主要为侵蚀剥蚀丘陵区,4.2 气象特征工程流域属中亚热带湿涧气候区,季节性显著,四季分明,热量资源丰富,夏季光能资源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全年日照多,春早霜雪少,夏热多伏早,晚秋多阴雨,冬短少严寒的特点。据永川气象站19562017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7-C,多年平均降雨量1044.7mm.年际降水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4

13、42.9mm(1962年),最小年降雨量为711.6mm1961年),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各季占年降水量的比例为:春季23.4%,夏季46.2%,秋季24.4%,冬季6%。多年平均蒸发量1061.7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风速1.5ms,最大年平均风速13ms,风向NNW,瞬时最大风速26.0ms(10级),发生在1974年7月31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482h.4.3 参证站选择玉滩水文站控制集雨面积达865km2,与工程流域集雨面积相差太大,且玉滩站搬迁次数多,受灌溉、发电和跨流域引水影响频繁;河边水文站距离工程流域较远,且资料系列较短仅有16年;双石桥水文站距尚本工程直线距

14、离Mkm左右,且属同大流域,该站资料系列较长,其流域地形为四川盆地东部边缘三山两槽的深丘地带小面积代表站,与本工程流域相似,气候和下垫面条件及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基本致。因此,本阶段设计选取双石桥水文站作为工程流域洪水计算的参证站。4.4 水文特性工程流域范围内无气象站和水文站,其干流小安溪有双石桥水文站,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等,资料都是经由相应资质单位整编,审查后刊印,资料精度可靠。双石桥水文站所在小安溪流域,地形为盆地东部边缘三山两槽的深丘地带小面积代表站,故其代表性较好,且资料系列较长,该水文站所在流域与工程流域气候条件、下垫面因素相似,基本能反映工程区气象、水文特性,本次水文分析计

15、算以该水文站资料为基础,该站观测河流为小多排泄于河流。含水层分布零星,水量变化较大。5.4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建议本工程所在区域不存在影响工程建设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但存在一些常规工程地质问题,需据此设计相关工程措施。1、堤基持力层选择护岸工程堤线附近及堤基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C、残坡积层(Q4eld)、冲洪积层(Q4alp)及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拟建护岸为复合式堤型(挡墙或镇脚+护坡),挡墙及护坡尺寸不大,总的上部荷载较小。人工填.I二主要由杂色砂泥岩碎石、块石、填土或少量生活垃圾等组成,其厚度差异大,结构不均一,承载能力低

16、、压缩变形大,不能作为护岸地基持力层,建议清除处理。粉质粘土在厚度、物质组成上存在不均一性,结构松散,物理力学指标总体较低,不宜作为挡墙地基持力层,鉴于堤身填筑高度为23m,总体较小,对地基应力要求不高,但该层上具中等压缩性,存在不均匀变形问题,需验算采取适宜的处理措施后,可作为堤身填筑堤基和镇脚地基。堤身填筑段清除耕须和生活垃圾层压实后建基。另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地段,土体饱和,开挖扰动、基坑边坡稳定性差,施工中应重视。砂岩其强风化基岩结构总体较完整,具一定的承载力和抗剪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建议强风化基岩作为挡墙地基,弱风化基岩是良好的基础持力层。2、堤基开挖边坡稳定性问题拟建护岸为复合式堤型

17、(挡墙或镇脚+护坡),挡墙及护坡尺寸不大,总的上部荷载较小。堤基土多为性能较差的粉质粘土、碎石土,虽然基本满足上部荷载的要求,但易产生变形与不均一变形,建议对这类堤基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如加大基础宽度增加垫层等。当该土层与基岩堤基过渡时,尤其需注意堤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建议对各过渡带堤基进行适当加固、加固处理,并选择合适的沉降缝的设置部位。施工时应分阶放坡开挖,建议坡率见表3.3-9。受控于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背斜呈山、向斜呈谷,呈现一山、一槽相间分布的地貌格局。地形受岩性控制,砂岩、灰岩等较坚硬岩层多组成带状延伸的山脊及台地,山脊线清晰,而泥岩(页)岩等软质岩层多组成浑

18、圆状残丘或槽谷。区内为北北东走向的条形高背斜山地与宽缓向斜丘陵相间排列,地面高程多为200500m,其中高程2OO3OOm多为河流低阶地带;高程300500m为丘陵,河流高阶地和长江支流的溪谷平坝:50Om以上则为低山,区内河谷开阔,河流发育。5.2 地层岩性本区域出露地层岩性为三桎系(T)、侏罗系(J)及第四系(Q)。侏罗系地层分布范围较广,背斜两翼、向斜两翼及核部均有分布,三叠系地层主要分布在背斜核部,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河谷及河流阶地、岸坡、冲沟地带。除第四系(Q)地层外,其余各年代地层均为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碳酸盐岩、陆源碎屑沉积岩及粘土岩。5.3 水文地质工程区域内地下水划分为三大类:碳酸

19、盐类裂隙溶洞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及松散层孔隙水。(1)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发育在侏罗系嘉陵江组地层中,含水中等强,岩溶溶洞、暗河发育,岩溶水主要赋存于强岩溶化地层的岩溶管道、岩溶裂隙内,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体补给,以泉的形式排泄于背斜两翼坡脚。区域内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为主耍为三叠系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中下统白流井组Jl-2z),工程区其主要位于各背斜核部,两翼均为相对隔水的砂泥岩,难以与外界形成岩溶通道,主要表现为背斜核部独立的岩溶系统。(2)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生耍赋存于碎屑岩构造与风化裂隙中,含水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及三叠系中、上统砂岩地层,主要在含水层露头区接受大气

20、降水或地表水的补给,露头浸没线以下沿裂隙通道作纵向径流,横切沟谷或经下伏岩溶地层向沟谷排泄。(3)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流两岸的冲积阶地、漫滩内。受大气降水与河水补给,层厚度1.03.0m,储量约1.5万m3。剥离层为地表耕植土,厚O.3-O.5m,体积0.4万m3。经筛选可用作填筑料,填筑储量大于设计用量的1.5倍,满足设计用量要求。选取换填料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1.251-2015)中表4.3.1-1、4.3.1-2的要求。(3)开挖弃土堆放场拟建防洪堤基本沿天然河岸线布置,堤基基坑开挖量小,开挖弃土可作为堤后回填料,如开挖弃土不作回填料或有存在多余的弃土,需运至

21、六井砰弃渣场,综合运距4.0km,该处平坦开阔,地势较低,无农田耕地,可作为施工弃土堆放场地。六、河道整治方案6.1 工程规模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永川区红炉镇,本次河道治理长度5.56km,其中清水河长3.026km、左支沟1.174km、右支沟1.36km:河道疏浚长度4.071km,其中清水河1.537km,分别为QO+O(X)Q0+520段520mXQ0+69O-Qo+820段130in、Q2+139Q3+026段887m,左支沟全段疏浚1.174kn右支沟全段疏浚1.36km。6.2 整治方案根据清水河及清水河左右支沟沿线的地形、地质条件,工程河段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本次将工程河段分成以下几

22、种措施进行整治,具体如下:1、疏浚工程本次河道疏浚长度4.071km,其中左支沟全段疏浚1.17妹m,右支沟全段疏浚1.36km,清水河1.537km,分别为QO+OOO=Qo+520段520m、QO+69O-QO+82O段130m、Q2+139Q3+026段887m,清水河主河道Q0+690-QO+820段、Q2+139Q3+026段合计1017m疏浚工程随着堤防建设同步进行。2、护岸工程3、抗滑稳定性问题堤基.上体与基岩接触面与河心倾向相反,不存在岩土结构面抗滑问题,但土层较厚,土层在暴雨等情况下易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滑动,堤基设计时应验算土层内部的滑动稳定问题。下伏基岩岩层产状平缓,倾下游

23、及河内,钻探揭示:勘探深度内砂岩岩体内未见软弱结构面分布,勘探深度内砂岩中也未见软弱夹层分布,不存在岩体抗滑稳定问题。堤线沿线分布厚0.86.5m的碎石土、粉质粘土及人工填土等,为散体结构,抗水性差、抗冲刷能力低,局部阶地前缘因洪水冲、淘,阶地前缘已破坏,坡脚见崩垮的粉质粘土,阶面向后退严重,临坡侧地面、房屋坡坏、变形较严聿。建议应对堤坡脚、堤坡、斜坡进行护坡保护,对坡面夯压密实后可进行坡体填筑,若为冲洪积粉质粘土坡面应作好反滤及坡面排水工作。5.5天然建筑材料储量和质量评价1、混凝上粗细骨料及块石料永川区会龙桥料场,该料场位于永川区红炉镇会龙桥村,现为华西建材厂,正在露天开采,生产规模为80

24、万吨/年。料场出露地层为三桎系下统嘉陵江组(TIj)灰岩,该矿天然石灰岩,根据周边项目实测饱和抗压强度为645Mpa,属硬质石灰岩,灰岩露头较好,储量丰富。灰岩人工碎石骨料堆积紧密密度1.611.65Wcm3,表观密度2.67gcm3,含泥量O11.O%,针片状颗粒含量472%,压碎指标8012%,粒度模数6.5。含混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指标满足II类碎石指标,颗粒级配符合(531.5)连续粒级。本次在此处购买使用,粽合运距约5km,另外该料场有混凝土粗、细骨料出售,可供选择。2、填筑料本工程施工所采用的填筑料质量,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1.251-2015)的要求。填

25、筑料及堤基换填料可在工程河段附近结合规划用地范围内开采。堤身回填料可采用岸坡内侧开挖渣料,坡残积粉质粘土塑性指数为14.53,粘粒含量为23%,粉粒含量58%,砂粒含量为17%,含水量为28.6%,天然密度=1.88gcm3,渗透系数1.64x106有用QZ1+352QZ1+41O段长约58m为已建浆砌条石挡堵,本次在其顶部新建1.5m宽人行步道。QYO+823QY0+979段长约156m为其他项目已建护岸,本次在护岸顶部新建2.5m宽人行步道。(3)新建生态斜坡式护岸本次新建护岸主体推荐方案为:格宾石笼护脚+加筋麦克垫草皮护坡+人行便道,受工程河段左右岸已成道路、鱼塘、铁路边坡、其他项目已建

26、护岸等影响,本次据实调整主体方案细部组成,因地制宜采取工程措施,具体如下:D镇脚+护坡+2.5m宽人行步道QYO+979QYI+IO4段长约125m,在提脚新建格宾石笼护脚埋深1.on,采用加筋麦克垫护坡,坡顶新建2.5m宽人行步道。2)镇脚+护坡+2Om宽人行步道QZI+IO7QZl+275段、QZ1+7O8QZ2+134段、QZ2+143QZ2+550段、QZ2+655QZ3+038段、QYI+354QYI+883段、QY2+022QY2+089段、QY2+136QY3+028段长约2872m,在堤脚新建格宾石笼护脚埋深1.Om,岸坡采用加筋麦克垫护坡,坡顶新建2.0m宽人行步道。3)镇脚

27、+护坡+磴压顶(现状路不处理)QZ0+981-QZl+102.QY1+121QY1+2O6,QYI+269QY1+333、QYI+883QY1+887、QY2+089QY2+117段长约302m,在堤脚新建格宾石笼护脚埋深1.0m,岸坡采用加筋麦克垫护坡,坡顶利用现状路做人行步道。4)镇脚+护坡+碎压顶扩宽(现状路铺彩混)QZI+41OQZ1+7O8段长约298m,在堤脚新建格宾石笼护脚埋深1.0m,岸坡采用加筋麦克垫护坡,坡顶对现状道路扩宽05m后,再对扩宽后路面铺装彩色透水碎厚8cm。5)镇脚+现状岸坡QZI+275QZl+294段长约19m,在堤脚新建格宾石笼护脚埋深1.om,岸坡为铁路

28、边坡,保本次护岸工程起点中心线桩号为Q0+468.终点中心线桩号为Q3+O26,河长2.558km,本次根据工程河段实际情况将工程措施分为以下几大类:(1)新建挡墙式护岸本次新建挡墙式护岸总长约382m,主要仰斜式挡墙和聿力式挡增两种。QZ0+468QZ0+496段、QYO+469QY0+522段长约53m采用1.5m高仰斜式挡墙,墙体断面尺寸为河床以上1.0m,埋深0.5m,顶宽0.5m,面坡坡比1:0.3,背坡坡比1:0.1,墙前采用块石护脚深0.5m。墙顶后侧为天然山体,不考虑人行步道。QY1+2O6-QYI+267段长约61m采用2.5m高仰斜式挡墙,墙体断面尺寸为河床以上2.0m,埋

29、深0.5m,顶宽0.3m,面坡坡比1:0.35,背坡坡比I:0.2,墙前采用块石护脚深0.5m;利用墙顶已建道路作为人行步道使用。QY1+887QY2+O22段长约135m采用3.0m高仰斜式挡墙,墙体断面尺寸为河床以上2.5m,埋深0.5m,顶宽0.5m,面坡坡比1:0.3,背坡坡比1:0.1,墙前采用块石护脚深0.5m。利用墙顶已建道路作为人行步道使用。QZ2+550QZ2+655段长约105m采用2.5m高聿力式挡墙,墙体断面尺寸为河床以上1.5m,埋深1.0m,顶宽05m,面坡垂直,背坡坡比1:0.25,墙前采用块石护脚深1.0m。墙顶新建2.0m宽人行步道。新建挡墙应埋入密实土层或以

30、基岩作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150Kpa,若不满足时则采用块石换填等措施进行基础处理,初定换填深度05m,可根据实际地质揭示情况进行调整。(2)已成设施上部补充建设人行步道本次在已成设施上部补充建设人行步道总长约599m,已成设施主要为浆砌条石挡墙和其他项目已建护岸。QZo+507QZ0+694段、QYO+522QY0+720段长约385m为已建浆砌条石挡墙,本次在其顶部新建2.5m宽人行步道并在迎水侧设置碎装配式仿木栏杆防止跌落。持现状,不处理。6)浆砌块石护坡QY1+1O4QYI+I16,QY2+117QY2+127段长约22m,完建后坡度较陡,坡脚新建浆砌块石镇脚ImXIn1,上部采用浆砌

31、块石护坡厚0.3m,总面积约56n?。3、保持现状QZO+694QZO+8I9,QY0+720QY0+819段长约224m为其他项目已建浆砌条石挡墙,本次保持现状。QZ0+824QZ0+979段长约155m为其他项目已建加筋麦克垫护坡,本次不保持现状。QZI294QZl+337段长约43m为铁路边坡已建浆砌条石挡墙,本次保持现状。QZI+337QZl+352QYI+333QY1+354段长约36m为浆砌条石铁路涵洞,本次保持现状。工程措施分段情况详见下表。表6.2-1工程措施分段情况汇总表工程措施分界条件左岸右岸合计总计起点桩号终点桩号长度起点桩号终点桩号长度新建挡墙式护岸1.5m高仰斜式QZ

32、0+468QZ0+49628QY0+469QYO+522533822.5m高仰斜式QY1+206QY1+26761613.0m高仰斜式QY1+887QY2+O221351352.5m高重力式)QZ2+55OQZ2+655105105已成设施上部补充建设人行步道已建挡墙顶部2.5In宽人行步道QZO+5O7QZ0+694187QYO+522QYO+72O198385599已建护岸顶部2.5m宽人行步道QYO+823QY0+979156156已建挡墙顶部5m宽人行步道QZl+352QZ1+4I05858新建生态式护岸镇脚+护坡+2.5m宽人行步道QY0+979QY1+104125125125镇脚+

33、护坡+2.0m宽人行步道QZl+107QZ1+275168QY1+354QY1+8835296972872QZl+708QZ2+I34426QY2+022QY2+08967493QZ2+143QZ2+55O407QY2+136QY3+O288921299QZ2+655QZ3+O38383383镇脚+护坡+碎压顶QZ0+98IQZl+102121QYI+I21QYI+20685206302(现状路不处理)QYI+269QYI+3336464QY1+883QY1+88744QY2+089QY2+1172828镇脚+护坡+碎压顶扩宽(铺彩混)QZ1+4I0QZl+708298298298镇脚+现状岸

34、坡QZ1+275QZl+294191919浆砌块石护坡QY1+1(MQY1+116121222QY2+1I7QY2+127IOIO保持现状其他项目已建挡墙QZ0+694QZ0+8I9125QYO+72OQY0+81999224458其他项目已建护岸QZ(H824QZ0+979155155已建浆砌条石挡墙QZ1+294QZl+3374343铁路涵洞QZ1+337QZl+35215QY1+333QY1+3542136总计25382539507750776.3护坡工程设计本次河道岸坡上考虑洪水冲刷影响,岸坡护坡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加筋麦克垫固土辅以草皮护坡(播撒草籽)本次岸坡坡比大部分以1:

35、2控制,坡度较缓,自身稔定性较好,但抗冲刷能力较弱,本次考虑景观绿化效果和防洪护岸的亲水性、生态性,采用加筋麦克垫固土,铺装好加筋麦克垫之后,再铺IOCm厚种植土,再播撒草籽或种植草皮,护坡总面积约为22976m1.2、浆砌块石护坡本次岸坡局部段受现状地形约束(坡顶有现状道路、鱼墉等),岸坡坡比陡于1:1.75,或河道顶冲段,岸坡自身稔定性较差,抗冲刷能力较弱,且蓄水、退水更会加剧岸坡失稔。因此在该工况下岸坡稳定性较差,需要防冲固岸措施,防止边坡垮塌和水土流失,采取方案为浆砌块石护坡,护坡厚度定为03m,护坡面积约为56n坡脚采用M7.5浆砌块石镇脚宽1.Omx高1.0m。3、沿岸植物清理根据

36、现场调查,本次河道沿线植被茂密,主要为杂草、竹林、乔木等,经过洪水冲刷,竹枝、乔木倾倒于河床内,拦住上游冲泄的树叶、树枝等杂物,形成阻洪建筑物,严重影响河道行洪。因此本次河道整治时,对河道沿线植被进行清理,清理面积约为26960n,包括竹林砍伐、灌木3、人行桥改造设计本次重建人行桥采用C30钢筋碎简支结构,分为两跨,总跨度I2m17.1mo边境采用C20碎现浇,底座长2m,宽0.8m,高0.3m,支撑台高度随桥板梁高进行调整;中墩采用C30钢筋砂现浇,长2m,厚0.6m,高度随人行桥架空高度进行调整,中墩下部为C30钢筋碎放大脚,长3.0m,宽1.6m,下部为C20碎垫层厚0.1m,超出放大脚

37、边缘0.1m,基础埋深1.5m,为防止冲刷,在中墩四周采用碾压块石护脚、护底,上下游各延伸3m;桥板为兀形梁板结构,采用C30钢筋碎现浇,板厚0.15m,宽2m,桥板底部设置2根矩形梁,截面尺寸宽0.2mx高0.5m;桥板顶部左右侧设置0.2m高浆砌砖防滑磴。本次桥墩设计地基承载力为l50kPa,待实际施工时,开挖基础后如若遇到地基较差,局部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采用相应大块石料进行挤压填筑,填筑深度经实际揭示地质情况得出,本次定为0.5m。基础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4、拦河堰及漫水汀步设计本次新建拦河堰堰体采用M7.5浆砌块石重力式造型,总高1.4m,河床以下埋深1m,上部0

38、.4m,正常蓄水深度0.4m。拦河堰上游面垂直,下游面坡比1:0.3,顶宽1.5m,底宽1.92m。左右岸坡入岸坡深度1.5m,近岸侧边坡坡比1:1。为防止冲刷,在堰体上下游3m范围内设置碾压块石护底厚03m,宽度随河道宽度据实确定。堰体顶部设置浆砌条石漫水汀步,汀步长1.5m宽0.3m高0.4m,布置间距0.4m,通过左右岸下河梯步与坡顶人行步道衔接。本次拦河堰设计地基承载力为150kPa,待实际施工时,开挖基础后如若遇到地基较差,局部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采用相应大块石料进行挤压填筑,填筑深度经实际揭示地质情况得出,本次定为0.5m。基础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6.5公路涵洞

39、改造设计1、现状描述砍伐等,恢旦河道行洪能力同时为施工创造条件:同时为了保证河道沿线河道生态环境、河岸亲水性不被破坏,本次保留河道沿线所有乔木。4、种植景观绿植本次考虑景观绿化效果和防洪护岸的亲水性、生态性,在坡脚格宾石笼顶部种植挺水植物,品种为美人蕉,种植密度约15株11高度H=80-90cm,种植面积约为597611?:在人行步道内侧种植垂柳,其胸径为68cm,种植间距约为5m(可据实调整,大约种植740株。本工程绿植布置可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的相关要求邀请专业单位进行二次设计从而满足景观需求。6.3 人行步道设计本次新建人行步道宽度分别为1.5m、2.0m、2.5m三种,新建步道总面积约76

40、76n,其路面结构层从下到上分别为5cm厚碎石垫层+15Cm厚C20碎基层+8Cm厚C20彩色透水碎面层,并对面层采用双丙聚氨酯密封处理防止掉漆掉色,面层两侧设置不锈钢不等边角钢(80*30*5mm)收边条,采用M6*75金属膨胀螺栓固定:步道两侧设置C20碎路沿石宽0.2mx高0.3m。QZ1+41OQZ1+7O8段坡顶已建有高标准农田机耕道,本次对该机耕道进行扩宽,扩宽宽度为0.5m,再对扩宽后路面铺装彩色透水粒厚8cm,铺装面积约914m,6.4 人行桥改造设计1、现状描述经现场调查,本次工程河段内共有11座人行桥5#9#、14#),主要形式为钢筋舱预制板、条石、钢筋碎板等多种形式,跨径

41、为2.5m65m不等,宽度0.5m1.2m不等,边墩多为浆砌条石基座,个别简支于岸坡上。2、整治方案本次为增大河道过流能力,减小桥梁雍水,满足防洪需求,消除安全隐患,增强河道景观效果,结合水文计算成果和上下游堤防断面形式,对上述11座人行桥进行拆除,其中6座恢复为简支板桥,4座改造为拦河堰及漫水汀步。1、现状描述经现场调查,干流桩号G0+250GO+470段为一条导流洞,涵洞进口位于GO+25O处河床,通过开挖竖井连接导流洞,竖井基本呈圆形,直径约2m,出口为城门洞型,净宽3m,净高4m,未衬砌。该导流洞用于狮子岭煤矿开采期间导流使用。现状河道来水均通过导流洞过流,矿山开采区范围内即原河道主槽

42、地表无水。2、导流洞进口改造本次拟恢复矿区范围内原河道功能,重:建其生态环境,并利用导流洞作为汛期分洪使用,将汛期坡面地表径流引入下游河道排泄,实现汛期洪水分流,减轻防洪压力,所以本次导流洞治理的要求为:拦截河水使其从原河道流过,同时保留其过流能力,不做封堵。本次对导流洞进口处改造方案如下:在导流洞进口处河床上设置直径3m、高5.8m、厚0.3m的C30钢筋碎溢流井,并在溢流井顶部上游侧设置宽ImX高0.5m的矩形缺口,通过井筒拦截非汛期河水,汛期时来水量大,洪水漫过竖井顶部缺口进入导流洞辅助行洪分流。溢流井顶部设置钢筋网拦污栅,采用I2钢筋制作),孔径02m*0.2m,下部采用镀锌角钢支撑架

43、,角钢规格40mm*40mni*4mm。6.7 排水沟渠及穿堤涵管设计本次工程河段有山坪塘溢洪道、小溪沟汇入河道,现状为土渠,本次需要对其整治修红,归顺水流,防止冲刷堤坡。山坪塘溢洪道修复长约Ion1,采用C20碎现浇,内空尺寸1.omXo8m,底板厚0.2m,边堵厚0.25m,穿人行便道段在其顶部设置C25钢筋碎预制盖板,盖板厚0lm小溪沟修豆长约40m,采用C20碎现浇,内空尺寸l.5m1.0m,底板厚0.2m,边墙厚0.25m。本次在河道沿途每间隔200-30Om设置一处穿堤排水涵管,管道采用DN3钢筋碎管,并在进口端设置C20碎集水井,集水井内空尺寸1.0mxl.0mxl.0m,采用C

44、20碎现浇,边墙厚0.2m,底板厚0.2m,盖板采用C25钢筋碎预制,厚0.1m。集水井内部管道进口处设置钢制拦污栅。经现场调查,本次河道内有两座乡村公路涵洞,分别位于森林防火站(G0+819)、大河坝(G1+110)处。森林防火站处公路涵洞现状采用浆砌条石砌筑,为双孔结构,涵洞尺寸宽X高=O5mxO.5m,涵洞底高程328.90m,河底高程328.30m,上部为乡村道路,宽度为3.5m,已采用硬硬化。涵洞现状过流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汛期雍水严重。涵洞现状详见下图:大河坝处公路涵洞现状采用浆砌条石砌筑,为单孔结构,涵洞尺寸宽1.6mx高1.6m,涵洞进口底高程323.90m,涵洞出口底高程32

45、4.69m,路面高程326.26m,涵洞总长4.5m,上部为乡村道路,宽度为4.5m,已采用碎硬化。涵洞现状过流能力不满足IO年一遇洪水要求,汛期雍水严重。2、公路涵洞改造设计本次为增大河道过流能力,满足防洪需求,减小上游雍水,结合水文计算成果和上下游堤防断面形式,对上述两座公路涵洞拆除,采用C30钢筋磴板桥进行有建。新建桥梁为简支结构,分为两跨,总跨度12m。边墩采用重力式挡墙结构,利用拆除浆砌条石砌筑。边墩顶宽1.om,总高3.1m,挡墙面坡垂直,背坡坡比1:0.3,下铺IOCm厚MIO水泥砂浆基层,边墩桥板支座尺寸宽度为0.35m,高0.7m。中墩采用C30钢筋碎现浇,放大脚长7.2m6

46、.0m,宽2.4m,厚0.5m,埋深1.Om;墩体高2.2m,长4.2m5.4m,厚0.6m;中墩基础埋深1.0m,为防止中墩被冲刷,在中墩上部采用块石回填,上下游各延伸3m。桥板采用C30钢筋碎现浇,板厚025m,宽3.5m45m,单块板长6m,桥板底部设置3/4根钢筋碎梁,横截面尺寸宽0.3mx高0.7m;桥板顶部左右侧设置不锈钢波形护栏。本次桥墩设计地基承载力为200kPao待实际施工时,开挖基础后如若遇到地基较差,局部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时,需采用相应大块石料进行挤压填筑,填筑深度经实际揭示地质情况得出,本次定为0.5m。基础处理达标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6.8 导流洞改造设计新建安全防护栏杆总长约547m,采用C20碎装配式栏杆,总高度1.2m,面层刷古铜色仿木漆,栏杆样式由业主自定。2、下河梯步本次在河道左右岸沿线布置下河梯步约Il处,除平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