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217534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毕业设计(论文)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毕业设计(论文)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毕业设计(论文)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毕业设计(论文)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doc(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绪 论1.1 前言12 文献综述2.1城市道路绿化“绿线”设计2.2城市中绿线的功能1.2.3“绿线”设计的原则32.4“绿线”工程实施方法2.5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概述2.1 城市概况72.1.1 马鞍山市简介72.1.2 马鞍山发展方向82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2.1 区域位置及现状92.2 沿线地形地貌2.3 水文地质2.4 沿线气候2.5 工程地质评价2.6 抗震性能评价2.7 自然区划3 设计原则、依据及参数3.1 设计依据2.3.2 设计原则3.3 设计标准及参考道路平面设计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2 设计标准与参数3 路线设计3.3.1 平面线形设计方案一3.3.2 平面线形设

2、计方案二143.3 方案比选4 道路平面设计3.5 导线要素计算道路纵断面设计1 现状道路纵断面概况4.2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173 设计标准与参数4 纵断面设计方案4.1纵断面设计方案一4.4.2纵断面设计方案二4.3纵断面方案比选5 道路纵断面设计6 道路竖曲线计算6.1 桩号K2+606.159K2+972段标高计算4.6.2 竖曲线(1)基本要素计算6.3 桩号K3+088K3+445.5段标高计算4.6.4 竖曲线(2)基本要素计算204.6.5 桩号K3+554.5K3+716.25段标高计算6.6 竖曲线(3)基本要素计算6.7 桩号K3+554.5K3+716.25段标高计算

3、6.8 竖曲线(4)基本要素计算6.9 桩号K3+554.5K3+716.25段标高计算6.10竖曲线要素汇总表5.道路横断面设计1 横断面设计原则2 道路横断面的设计2.1 交通量分析2.2 机动车道的设计2.3 非机动车道的设计5.2.4 人行道的设计2.5 分隔带的设计3 路幅的拟定4 方案比较6.平纵组合设计6.1 平纵组合设计的原则2 平纵线形的组合设计6.2.1 平曲线与纵断面的组合设计2.2 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设计交叉口设计1 设计原则2 道路与道路的平面交叉2.1 一般交叉口设计7.2.2 主要交叉口渠化设计路面结构设计1混凝土路面设计1.1设计原则1.2 交通分析

4、8.1.3 初拟路面结构8.1.4确定路面结构8.2板块划分及接缝设计2.1板块划分2.2接缝设计9 路基设计1 路基设计的一般原则2 路基设计2.1 路基填料要求2.2 一般路基处理2.3 软土地基的特殊处理3路基设计表和土石方表9.4 小结水挡土墙设计1浸水对挡土墙的影响2设计资料与技术要求2.1土壤地质情况2.2墙背填料2.3墙体材料2.4基底地质10.2.5稳定系数553浸水挡土墙类型的选择10.4浸水挡土墙设计554.1断面尺寸的拟订4.2换算等代均布土层厚度4.3挡土墙稳定性验算5 墙身截面验算5挡土墙长度及分段无障碍设计1 缘石坡道设计1.1 缘石坡道的设计原则1.2 三面缘石坡

5、道的设计2 盲道设计2.1 盲道设计的原则2.2 盲道的布置道路附属工程1 港湾式公交停靠站2 交通标志标线2.1 设计原则2.2 交通标志2.3 交通标线2.4 交通工程设计3 环境保护3.1 城市道路环境保护内容3.2 城市道路环境问题3.3 环境保护设计的原则3.4 环境保护设计4 道路排水设计4.1 设计原则4.2 路面排水4.3 路基排水5 路缘石程预算1概况2编制依据2.1定额、指标的采用2.2工程预算的组成3工程预算表结束语致谢英文翻译译文参考文献1.绪 论1.1 前言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其东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接壤;西临长江,与安徽和县隔江向往;西南与芜湖市相邻,

6、是全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安徽省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皖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之一。马鞍山市交通便捷,西靠长江黄金水道,东临沿江高速公路,宁芜铁路从中穿过,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姑山路是连接银塘东一路、银塘西一路、银塘东二路、银塘东三路的城市主干道。道路是交通的纽带,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此次毕业设计中,我基本掌握了城市道路设计的全过程,能够全面、独立、系统的完成一段道路的技术设计。并使我学会了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我个人的素质来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

7、次毕业生设计的主题是对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红线宽度为60米,全长1573.64米。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道路等级的确定;2.城市道路标准的计算与验算,包括平曲线半径及平曲线最小长度、纵坡、竖曲线和路基路面宽度等;3.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4.道路的平面设计,包括桩号的布置和圆曲线的计算;5.道路的纵断面设计,包括坡度的选定、坡长的限制以及竖曲线半径的拟定;6.道路的横断面设计,即绘制出各桩号的路基横断面图;7.路面类型的选择与厚度计算;8.道路排水设计;9.路线视觉分析,即道路的平、纵组合设计;10.道路浸水施工图设计;11.浸水挡土墙设计;12

8、.道路交叉口设计;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计;14.无障碍设计;15.道路附属工程设计;16.道路工程量计算与工程预算的编制。1.2 文献综述1.2.1城市道路绿化“绿线”设计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交通量的增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道路交通需求与供给也在不断的增加。如何协调好城市发展、道路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各大城市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特别是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处理好城市道路绿化,满足城市道路的绿化对人类的需求和对环境的适应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1.2.2城市中绿线的功能“绿线”有三大基本功能:环境、交通和景观功能。

9、城市的其他功能也均与“绿线”工程水平相关,如城市防灾、减灾、游憩、工作和居住等,“绿线”的功能也综合体现出自然、社会和经济三大方面的效益。1、 环境功能(1)净化空气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绿色植物被称之为“生物过滤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空气中的粉尘、细菌及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杀灭和化解作用。“绿线”便可以吸滞交通扬尘、吸收汽车尾气、杀菌等。(2)净化水体大气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冲刷和带走了大量地表污物,其成分和水的流向难以控制,许多则渗入土壤,继续污染地下水。而草地可以大量滞留许多有害的金属,吸收地表污物;树木的根系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解质,减

10、少水中细菌含量。(3)净化土壤植物的地下根系能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具有净化土壤的能力。有植物根系分布的土壤,有益细菌比没有根系分布的土壤多几百倍至几千倍,故能促使土壤中的有机物迅速无机化。因此,即净化了土壤,又增加了肥力。“绿线”不仅可以改善地上的环境卫生,也能改善地下的土壤卫生条件。(4)改善城市小气候环境小气候主要指地层表面属性的差异性所造成的局部地区气候。其影响因素除太阳辐射。植物蒸腾大量的水分,从而对周围空气的湿度进行了调节。这就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绿线”不仅能调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而且还有通风、防风的作用。(5)减低噪音“绿线”对城市交通所产生的噪音也有一

11、定的防护作用。研究证明,植树绿化对噪音具有吸收和消解的作用。可以减弱噪音的强度。其衰弱噪音的机理是噪音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噪音波造成树叶发生微振而使声音消耗。2、交通功能(1)组织交通,对车流的引导作用利用“绿线”划分城市道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或不同性质的车流和行人交通。在急转弯、陡坡和狭窄的险要路段“绿线”起到护栏和诱导视线的作用,尤其在能见度较低的雾、雪、雨天,效果则更加明显。(2)保护道路由于行道树具有遮荫降温作用,使路面温度降低,并使昼夜和季节问的温度减少,从而可减少沥青路面发生泛油现象,缩小水泥路面的胀缩系数等,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3)减少交通事故植物

12、对人类有着一定的心理功能。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植物的各种颜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树木的青、绿色能吸收强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在绿化好的路段行车,司机的眼睛疲劳程度较绿化差的路段好的多,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4)服务功能地下管线也可以埋设在花丛、草皮下,可以避免在修理时破坏道路而造成工程费用和交通运输费用的损失。对于为道路远期展宽而预留的地带加以绿化装饰,此时“绿线”又起了备用地带的作用。“绿线”还可以防尘土、防溅水,冬季“绿线”还可以用来堆放积雪。3、景观功能植物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一条街道如

13、果没有绿色植物的装饰,无论两侧的建筑多么的新颖,也会显得缺乏生气。美的道路除了建筑风格的一致和变化外,用绿色植物构成的连续构图和季相变化能使人产生美感。香樟树又称樟树、乌樟、芳樟等,属常绿高大乔木,是江南四大名木之一。香樟树因含有特殊的香气和挥发油而具耐温、抗腐、祛虫之特点。香樟树树皮粗糙,木质致密坚硬,气息芬芳,耐腐防蛀,四季常绿,树冠成球形,曲线流畅形态圆润,是风景区和道路两侧靓化、绿化的理想植物,其经济价值也比较高。而且这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提高了绿视率。一个城市“绿线” 的质量水平是形成城市印象的关键和构成自然的城市轮廓线、创造美好市容和提高城市建筑景观质量的关键。1.2.3“绿线”设

14、计的原则1、交通组织相协调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绿线”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和行车净空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行车视线。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的车辆运行空间,树冠和树干不得进入该空问。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线”。防止出现因为设计不当而造成的视距问题、眩光问题等不安全区因素。2发挥防护功能作用功能不同的道路,用“以人为本”的原则,综合考虑交通、安全、景观,进行不同的设计。设计时可采用遮荫式、遮挡式、阻隔式手法,采用密林式、疏林

15、式、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树式等栽植形式。3体现“绿线”景观功能协调处理好道路、景观、绿化的关系。景观功能是“绿线”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居住区等内部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绿线”设计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许多城市希望做到“一路一树”、“一路一花”、“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等。“绿线”规划设计还要重视在道路两侧用地,如道路红线内两侧绿带景观、道路外建筑退后红线留出的绿地、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带状花园用地等。深圳市规定在道路普遍绿化的基础上,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红线以外至建筑红线之间各留出3050m宽的绿地建设道路花园带。4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相互统筹

16、安排“绿线”中的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按有关规定统筹考虑,精心安排,布置市政公用设施应给树木留有足够的立地条件和生长空间,新栽树木应避开市政功用设施。各种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以保障树木的正常发育、保持健康树姿和生长周期,担负起“绿线”应发挥的作用。5 “绿线”树种选取要适合当地条件首先要适地适树,要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和地上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线”效果,切忌盲目追新。其次城市道路“绿线”建设应选择抗性强、对大气污染有吸收作用、生长快、耐修剪、树冠圆整、树荫浓密,对人类无健康危害的物种。另外,“

17、绿线”应采用自然式配置方式,以多品种多层次的群植、丛植为主,乔、灌、花、草合理组合,提倡进行人工植物群落培植,形成高低起落疏密有致的立体空间结构,但要注意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6. “绿线”建设应考虑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道路树木从栽植开始到形成较好的效果,一般需要十余年时间,“绿线”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栽植树木不能经常更换、移植。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周全安排,使其既能尽快发挥功能作用,又能在树木生长壮年保持较好的形态效果,使近期与远期效果真正结合起来。考虑城市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尽量增加红线宽度或绿化宽度。1.2.4“绿线”工程实施方法1老路改建老城区绿化少的问题的解决主

18、要依靠路段扩建。以照顾原有“绿线”为基础,推荐采用将一板二带扩成三板四带,或采用不对称形式,以达到尽量少的破坏原有“绿线”,将绿色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采用不对称形式应考虑视觉的平衡。当交通繁忙,车流量大,道路宽度不足时,由于不宜减少必要的行车道,便将原有绿化带缩窄用于非机动车道。靠机动车道一侧的草地、灌木和乔木仍然保留,而靠人行道一侧的乔木不仅仍能用于遮荫,而且形成了天然的行人与非机动车道的分隔带。南京北京东路靠鼓楼段便是一个很好的示范。在扩大老城区绿化的时候应注意点、线、面结合,即“绿线”与其他绿化结合,在交叉口可考虑做成休闲绿地或广场。2.新路建设新路建设时应从长远考虑,采用宽分隔带,宽绿

19、化带。建议采用三板四带,即用两条分车带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开,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两侧,这种道路适合我国自行车多的特点,有利于行车安全。在制订红线宽度时,适当考虑“绿线”的加宽。“绿线”尽量形成高低起落疏密有致的立体空间结构。南京地区就可选择树形优美,遮荫面积大的广玉兰、银杏和树冠圆整、四季常青的香樟交替种植,并在其下营造由海桐、瓜子黄杨、大叶黄杨、假俭草、红甜菜和石菖蒲等组成的灌草丛复合型植被。3.小区道路小区道路主要供行人、非机动车行走、行驶,交通上属于区域性交通,居民对其有停车、防晒、居住环境等各方面要求。为了使居民感到方便、舒适、安全,小区道路的设计就要改变以往简单处理的方式,要以“以人

20、为本”为原则。,主干道旁绿化,选用高大的落叶乔木,配以常绿灌木,进行行列式栽植,以利防尘和阻挡噪音。支路通常人车公用,且路面窄,要与宅旁及小公园绿化布局密切配合,成为互相关联的整体。可在路的一边种植小乔木,一边种植花卉和草坪。转弯处应配置矮小绿篱或灌木,以免阻隔骑自行车者的视线。靠近住宅区的布置,不能影响室内采光和通风。植物的配置应考虑到居住区老人和儿童活动的需要,不宜选择有刺、有毒、易引起过敏的植物种类。4.与地形、地貌相结合注意与自然地形地貌、水系、湖泊的协调性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道路与“绿线”充分结合,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

21、注意树木既可以成为景观,又可能成为景观的障碍物,所以要充分考虑所设计道路的功能和要求。南京太岗路的设计就充分融进了自然之中。在银塘的装点下,使东三路座落于湖光山色之中,美不胜收。可以在姑山路经银塘处,种植大量的沿塘垂柳,休息长椅,建设一个以银塘为中心的休息安适的场所。无论是行人还是驾驶员,在经过银塘的时候,都可以缓解一下疲劳紧张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心情舒畅和行车舒适。5.交叉口的小区域绿化交通绿岛即为小区域绿化,设置在主要交通十字路口或需分流车辆的交叉路口。必须保证车辆按一定速度交织安全行使,不布置供行人休息用的小游园。以草坪为主,草花相嵌,构简单图案,少配置小乔木或常绿灌木以免影响视线,选择适

22、生的球根、宿根或1年生草本花卉。1.2.5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道路绿化不仅美化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的做法。(一)、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原则道路绿地的布局应符合以下

23、规定:(1)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主千线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行道树绿带宽和又通岛绿地不得小于1.5米;(2)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又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3)路侧绿地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地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道路景观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1)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千线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配置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并与街景相结合;主千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2)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应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可以有所变化;(3)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

24、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二)、城市道路绿化种树的选择1.行道树选择的标准(1)树冠冠幅大、枝叶密、落果少或无飞絮;(2)抗性强,土壤耐瘩薄、耐寒、耐旱,病虫害少;(3)寿命长、深根性、耐修剪;(4)发芽早、落叶晚。2.行道树选择的原则(1)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各种植物都有其各自的生态习性,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与立地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才能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2)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合理的绿化配置不但美化环境,而且许多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如花、果、茎、叶等。在树种选择时,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使生态

25、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生长快、易成型,能在短期内达到预定的绿化效果。但容易衰老、寿命较短。故道路绿化时,将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起来,当速生树到老化阶段,让慢生树种继续发挥道路绿化景观效果。有效避免速生树淘汰后的一段绿化空白。(4)道路绿化种植要注重乔、灌、花、草有机配置,构成复层绿化,使植物在生态群落上有更完善的生态功能!植物选择上力求花期交错、四季常绿、富有季相变化。(三)、城市道路绿化设计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方法绿化规划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同时,四个组成部分的布局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应密切配合,做到景色的相对统一。(1)行道树,以冠大荫浓的乔木为主,侧重落叶类夏

26、季可遮荫,冬季可为行人提供天然日光浴。间距58米,在有架空线地段,应选择耐修剪的中等株形树种。(2)分车带,是道路绿化的重点,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3)中心环岛,地处道路交叉点,目的是疏导交通,要求绿化高度在0.7米以下,为使司机和行人能准确地观察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可采用小乔木和灌木、花、草结合的方式进行各种几何图案或变形设计。(4)林荫带,以方便居民步行或游憩为前提,参照公园、游园、街头绿地进行乔、灌、草、花的合理优化配置;同时,可布置少量的园林设施,如园路、花架、花坛、园桌、园凳、宣传栏等。2

27、.概述2.1 城市概况2.1.1 马鞍山市简介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沿江东大道,交通便利,位置优越,长江下游南岸,东临石臼湖与江苏省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州市郊接壤,至芜湖市区30公里;北与江苏省江宁县毗连,距南京市区45公里,具有临江近海,紧靠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优越地理位置。全市总面积1686平方公里,南北最大纵距54.5公里,东西最大横距46公里。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马鞍山以工矿业为主,位于宁芜铁路以西的金家庄地区。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发展到以解放路为中心的花山和雨山地区,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雨山湖南侧开辟了新

28、的市中心区和生活区。经过四十年的建设,马鞍山市已发展为一座基础设施齐全,经济实力雄厚,以钢铁工业、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而闻名的新型工业城市。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矿区内铁矿山有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南山、姑山、桃冲铁矿及待开发的罗河铁矿,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31处,伴生矿产地10处,铁矿总储量16.35亿吨,占安徽全省铁矿总储量的57.32,其中能满足工业开采的约10亿吨以上。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矿体较大,储量亿吨以上的有5处,矿石平均品位36.55,多属易选的磁铁矿石,经过选别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5364。马鞍山郊区的高村、陶村、和尚桥,当涂

29、县境内的白象山,庐江县境内的罗河是潜力很大的后备矿山。硫铁矿集中分布在马鞍山郊区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2.62亿吨,约占安徽全省储量的55.39。伴生的磷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仅以南山铁矿凹山矿采场和尾矿坝中含磷计算,储量达1427万吨,约占安徽全省磷矿储量的13。钾长石矿主要分布于市郊葛羊山西部,储量达100万吨,剥离层薄,开采条件好,是陶瓷、玻璃、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制造钾肥、硫酸原料的明矾石矿,主要分布于向山地区的大黄山,储量约210万吨,含明矾品位38.7。可作水泥工业掺料的石膏矿,分布于市区东南向山,为中型矿床。此外,还蕴藏可供开采的金、铜等有色金属矿及高岭土、云母等一些非金属矿

30、。自然环境优美。整个城市依山环湖临江而建,景色宜人。城西南部的采石是著名的古战场、古津渡,采石矶以其雄奇神秀而冠中国长江三矶之首,太白楼是长江四大名楼之一,拥有国家级采石风景区;城郊的濮塘风景区和当涂境内的大青山更是休闲娱乐的佳境;城中心是充分展示江南园林城市风貌的雨山湖风景区,众山环绕,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锁大江”秀丽景色。经过多年的建设,马鞍山基础设施支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显著增强。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国家环保城市”等荣誉称号,是投资置业、安居乐业的理想之地。2.1.2

31、马鞍山发展方向马鞍山的城市定位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文明城市。2008年底马鞍山市(包括当涂县城)人口约为75.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为81.4平方公里,人均用地为107.8平方米。马鞍山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对马鞍山市域空间布局提出了“一主一副二带”的城市空间体系和“两轴两带”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实现南进东扩的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在城市空间网络节点和主轴线的激发与支撑作用下,带动城市空间发展。其中:一主,现状马鞍山市区;一副,当涂县城;两轴,采石河与太白大道景观轴;两带,城市西部的产业带和城市东部的生活带。确定城市性质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滨江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城市发展

32、模式仍然以集聚式为主,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增强,与现状主城区的核心区相比,规划主城区的核心区的用地开发强度将会大幅提高,并向四周呈现递减的态势。按照规划将建设城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的现代化大城市定位。11条在建主干道建设后加快“东扩南进”步伐。逐步东环路以内的78平方公里主城区10余条城市道路建设,即新建慈湖河路、延伸湖南路、九华路、林里路、印山路、葛羊路、江东大道,改建扩建205国道马鞍山段。与此同时,向南跨采石河延伸湖西路、湖东路与当涂县对接,改造205国道马鞍山段与芜湖对接,建设林里路与南京对接。在这期间,建成四水厂,筹建五水厂,建成天然气利用工程,改

33、造、扩建第一污水处理厂,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慈湖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城乡人民的住房消费需求也进一步提高。在房地产建设上将投入60亿元,完成每年100万平方米的竣工面积,以满足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未来4年中,每年将投入5亿元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城乡面貌,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确定城市性质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滨江山水园林旅游城市,城市发展模式仍然以集聚式为主,中心城区特别是核心区的集聚效应将进一步强,与现状主城区的核心区相比,规划主城区的核心区的用地开发强度将

34、会大幅提高,并向四周呈现递减的态势。按照规划将建设城区面积超100平方公里,人口超100万的现代化大城市定位。11条在建主干道建设后加快“东扩南进”步伐。逐步东环路以内的78平方公里主城区10余条城市道路建设,即新建慈湖河路、延伸湖南路、九华路、林里路、印山路、葛羊路、江东大道,改建扩建205国道马鞍山段。与此同时,向南跨采石河延伸湖西路、湖东路与当涂县对接,改造205国道马鞍山段与芜湖对接,建设林里路与南京对接。在这期间,建成四水厂,筹建五水厂,建成天然气利用工程,改造、扩建第一污水处理厂,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和慈湖污水处理厂,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随着城市规模的

35、进一步扩大,城乡人民的住房消费需求也进一步提高。在房地产建设上将投入60亿元,完成每年100万平方米的竣工面积,以满足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未来4年中,每年将投入5亿元进一步推进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城乡面貌,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为了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的建设必然发挥出其突出的作用。姑山路的建设正是为了满足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从而加速城市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2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2.1 区域位置及现状拟建道姑山路西起银塘东一路冬至银塘东三路,中间与银塘西一路、银塘东二路相交,通过大量的厂房区域及居民区。道路沿线分布农田、村

36、庄、水塘、河沟、坡地、工厂,地形起伏比较大而且沿途通过建筑比较复杂。2.2.2 沿线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马鞍山银塘镇,西起规划江东大道,东至规划银塘东三路。地貌单元属长江中下游平原一级阶地及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相。场地原始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地面孔口标高变化在7.3215.94米之间(水上孔为水面标高)。2.2.3 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的补给,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0.603.30米,标高变化在7.1210.14米之间。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该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层微含砂中液限粘质土中。场地地表水主要主要为地表的池塘及银塘水,水质较好

37、。根据地表水水质分析资料判断,该场地地表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中钢筋有微腐蚀性。地表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主要排泄方式为自然蒸发,勘察期间测得地表水标高变化在7.328.68米之间。道路施工过程中,在银塘河处拟采用架桥方式通过,提高路堤设计高度,故银塘河水对路基稳定性无不良影响。在遇池塘处建议也采用架桥方式通过,提高路堤设计高度,则池塘地表水对路基稳定性无不良影响;如对池塘采取回填处理,则需按浸水路堤进行考虑,第层过湿状中液限粘质土承载力难以满足要求,需进行适当的处理措施。浸水路堤除受自重和行车荷载作用外,还受到水浮力和渗透动水压力的作用。水位浮力取决于浸水深度,渗透动水压力则视水的落差(坡降

38、)而定。水位变化对路堤的不利影响,除水的流向外,如果落水迅猛,渗透流速高,坡降大,则易带出路堤内的细粒土,动水压力使边坡失稳。必要时,应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2.2.4 沿线气候路线所在区域地处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季风明显、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梅雨集中、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等特点。年平均降雨量100140mm之间,最大降雨量为1906.2mm,最少降雨量为460.4mm,一年之中以一月气温最低(2.73.07),极端最高气温在37.339.3,极端最低气温在7.0-负7.0之间;平均无霜期235247天。风向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夏季以西南风频率最高,平均风速1.

39、83.3米/秒,多数大风的风力都在10级以下,大风时本区域冷暖气团交锋频繁,气候多变,降水年际变化大,在季风环流异常的情况下,春季的低温、没汛期的洪涝、伏秋季的干旱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常有出现。2.2.5 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外业勘探、室内土工试验和现场原位测试成果,结合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参考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内无明显的震害、岩溶、崩塌、滑坡、采空、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该段线路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不均匀沉降。K2+340K2+440、K2+660K3+130、K3+500K3+630、K3+680K3+900路段下覆过湿状中液限粘质土,属高压缩性土层,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但其埋深较大,如有需要,可

40、对以上路段采用压密注浆等方法进行处理。第层微含砂中液限粘质土(CI-S):主要为灰褐、黄灰色耕植土夹少量砂、碎石,潮湿。该层场地内均有分布,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宜处理后利用。第层中液限粘质土(CI-S):灰褐色、黄灰色,潮湿。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工程地质条件一般。第层中液限粘质土(CI):灰黑色、灰色,过湿。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属高压缩性土层,工程地质条件差。第层中液限粘质土(CI):灰褐色、黄褐色,潮湿。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属中等压缩性土层,工程地质条件一般。第层中液限粘质土(CI):黄褐色,中湿。该层场地内局部分布,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层,工程地质条件良好。

41、2.2.6 抗震性能评价该路基大多数路段为对抗震有利地段,地基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除局部),场地类别为级,路基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地基等级为二级,故岩土勘察等级为二级。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该路段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2.2.7 自然区划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法(JTJ003-86)等规定,本项目在自然区划中处于区。2.3 设计原则、依据及参数2.3.1 设计依据(一)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二)马鞍山市城市交通规划(20052020)(三)路基岩土工程堪察报告(四)现状地形图(五)相关的规范与标准(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乡

42、规划部分)(20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8)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1)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12)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

43、001)(1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3.2 设计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置;(2)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相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圆曲线的衔接;(4)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计交叉口、沿线建筑出入口、停车场出入口、分隔带断口、公共交通停靠位置等;(5)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施工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减少废弃工程;(6)路面结构的选择做到节省工程费用,路面材料应结合地方材料的特点;(7)横断面形式应满足道路交通需要,同时便于分布各种城市

44、管线;(8)因地制宜,就地取材;(9)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加强道路绿化设计。2.3.3 设计标准及参考根据马鞍山市总体规划、马鞍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按城市主干道设计,道路红线宽度为60米,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见表2-1 表2-1 道路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表项目规范值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设计年限(年)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计算行车速度(km/h)机动车带宽度(m)机动车道路拱设计坡度(%)人行道坡度(%)路缘带宽度(m)、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圆曲线最小长度(m)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

45、小纵坡长度(m)凸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极限值凹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极限值竖曲线最小长度(m)机动车道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3.道路平面设计3.1 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原则1.在满足各项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平面线形应直接、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除满足汽车行驶动力学上的基础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上的要求;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应避免连续急转弯的线形;4.平面线形应有足够的长度;5.尽量减少拆迁,降低工程成本。3.2 设计标准与参数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为城市主干道,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46、,姑山路平面设计标准及参数如下:表3-1 姑山路平面设计标准及参数表项目设计规范推荐值设计采用值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城市主干道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2020计算设计车速(km/h)606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6001500圆曲线最小长度(m)40142.68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m)100015003.3 路线设计马鞍山市姑山路(银塘东一路-银塘东三路),起点坐标X=.491、Y=.237,终点坐标X=.491 、Y=.674,道路红线为60m,为城市主干道,根据姑山路沿线地形地物及相交道路,规划两个道路平面线形方案。3.3.1 平面线形设计方案一方案一主要考虑避开村庄、池塘,以

47、减少拆迁、软路基处理和边坡防护的工作量,从而降低工程总造价。还考虑到线形简单,便于汽车行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所以设计的线形由直线段和一个圆曲线组成。此方案的设计路中心线与银塘东一路中心线的夹角为87(西北方向),沿此方向延伸1170.46米后向右偏5,再延伸至终点,在折点处设置圆曲线,半径为1500米。该方案设计路线全长为1573.64米。导线图如图3-1所示。图3-1 方案一导线图3.3.2 平面线形设计方案二方案二考虑到线形简单,便于汽车行驶,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所以设计的线形由直线段和一个圆曲线组成。此方案的设计路中心线与银塘东一路中心线的夹角为79(东南方向),沿此方向延伸1168.43米到达JD后向左偏8,再延伸406.95米到达终点,半径为R=1000m。该方案设计路线全长为1575.36米。导线图如图3-2所示。图3-2 方案二导线图3.3.3 方案比选路线方案是路线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