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保护的平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保护的平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保护的平衡摘要: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如何处理好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立足两者之间的现实矛盾,从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目标存在差异,考核机制不配套等因素共同导致管理决策与股东需求脱节这一矛盾出发,提出须转变资产管理理念,建立考核与股东利益直接挂钩机制,并采取创新资产管理模式等措施,实现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强调以股东利益为中心的理念转变对实现统一的关键作用。总体上是通过对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矛盾的剖析,构建理念创新、机制衔接、模式优化的路径框架,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实现有效平衡提供新视角。关键词:国有企业;资
2、产管理;股东权益2019年,国家出台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标志着新时期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方案明确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国家放活经营的大环境下,国企必须提高站位,认清使命担当,接得住、管得好国有资产。因此,如何处理好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的统一,成为国企面临的重大课题。现阶段,国企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保护还存在一定矛盾,需要深入分析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制定针对性措施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保护存在的矛盾(一)资产管理的目标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存在潜在冲突1.投资策略的差异资产管理
3、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长期稳健增长。这通常导致资产管理人员倾向于选择风险较低的投资方案和在经济波动或市场不确定性中相对稳定的资产。这种保守策略确保了资产的长期保值和稳定增长,但同时也限制了资产的短期增值潜力。与此相反,股东通常追求最大化的短期回报。他们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股东可能更倾向于投资具有高增长潜力但风险也较高的领域,如新兴技术、高增长的行业或新市场。这种策略可能带来高回报,但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2 .资产结构的优化问题资产管理通常涉及对一系列不同类型资产的综合管理,从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到各种金融投资。资产管理人员在优化资产结构时,常常是基于维持稳定收益和降
4、低风险的角度来进行考虑。他们可能会保持一定比例的固定赞产和流动资产,以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从股东的角度看,他们更关心如何最大化利润。股东可能会希望公司更多地投资于那些回报率较高的项目,即使这意味着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调整资产结构。3 .资产使用效率资产管理的传统观点强调的是资产的刚性保值。在这种思维下,资产管理人员可能会满足于只是确保资产不受损失,而不去积极寻求如何最大化其使用效率。这可能导致某些资产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没有被充分利用。股东则更看重资产的效益。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资都能产生最大的回报。因此,股东通常希望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资产配置,以确保资源被最佳地利用。4 .资产处置的决策
5、问题当企业需要出售或处置某些资产时,资产管理人员和股东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资产管理人员通常更注重资产的账面价值,他们希望通过处置获得与其原始购买价格相当或更高的价格。股东更关心的是资产在市场上的实际价值。他们认为,只要出售的价格能够反映资产当前的市场价值,并为公司带来现金流入,就应该考虑出售,即使这个价格低于账面价值。(二)资产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与股东利益保护未能有效结合1.考核指标体系的问题现行考核过于强调资产运行情况和资产账面增值率等简单的过程性指标,这种只考虑了资产管理的过程性指标,无法将反映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性指标如股东权益收益率、每股收益等纳入考核体系,更没有将主动维护股东实际
6、利益作为关键指标。这导致资产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无法直接感知自身行为对股东权益的影响,缺乏维护股东利益的责任担当及内在驱动力。2 .投资决策的问题由于当前的考核体系过于强调资产账面增值,资产管理人员在投资决策时可能会受到短期内提高账面增值的压力,从而选择那些风险过高但短期内可能带来较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这种偏好可能导致企业暴露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中,长期来看对股东的利益构成潜在威胁。3 .资产运营效益的问题在追求资产规模的过程中,资产管理人员可能会过度扩张,而忽视真正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和运营效益。因为资产规模扩大不等于股东实际利益的提升,关键是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才能真正增强股东利益。现行考核只看重
7、资产规模,导致资产管理人员忽视股东利益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在需求。4 .资产处置的决策问题由于考核指标偏向于保护账面价值,资产管理人员可能会在决策时过多考虑账面价值,而忽略市场价值和实际的经济效益。他们可能会拒绝那些短期内可能导致账面损失但长期有利于公司和股东的处置方案。现行考核机制并未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考量要素,导致资产处置无法站在股东实际利益角度进行决策。二、强化资产管理理念,实现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的统一(一)转变资产管理理念,以股东利诲为中心资产管理部门必须牢固树立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理念,将维护和提升股东利益作为资产管理工作的目标和价值追求。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在于为股东创造价值,资产管
8、理部门需要时刻牢记,使其深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动,转变为自觉行为。资产管理人员要对股东利益保护负重要责任,将股东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自觉维护股东权益。股东利益是资产管理的价值归宿,也是检验资产管理成效的最高标准。通过转变重过程轻结果的思维定式,不仅要能满足资产形式上保值增值,而且要将提升股东的实际投资回报作为资产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结果导向,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关注资产管理决策和各项举措如何真正实现股东实际利益,不断提高资产运营和管理的价值创造能力。资产的保值增值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要带来股东实际收益的增长。资产管理决策需要在树立全局观念基础上进行,不能只考虑部门和短期利
9、益最大化,而要根据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顺应企业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产的最大效能,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股东利益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资产管理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发展大局,做大做强企业这块“蛋糕”,主要体现为股东利益的增长。资产管理人员要时刻自省各项决策对股东权益的影响,防止发生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确保资产管理工作始终围绕股东利益展开。股东利益是资产管理的底线和生命线,资产管理部门必须自觉维护股东利益,以股东利益作为检验一切决策的标准。(二)建立资产管理业绩考核与股东利益直接挂钩的机制在资产管理人员的考核体系中,需要增加股东利益相关的结果性指标,如股东权益收益率、每股收益等,使这
10、些直接反映股东利益的指标成为考核体系的关键指标之一。现行考核体系过于强调资产账面增值率、资产运行指标等过程性指标,而忽视了股东真正获得的利益。增加股东利益相关指标可以使资产管理人员时刻关注自身工作对股东权益的影响,自觉维护股东利益。并且要对这些指标设置合理权重和评分标准,使其在总体考核中起决定性作用,成为晋升、薪酬、奖励的主要依据。可以建立资产管理人员的业绩薪酬与企业实现的股东实际利益增长直接挂钩的机制,股东利益越大,资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也相应提高。这能够推动资产管理人员时刻关心股东利益增值,自觉以提升股东实际利益为己任,主动作为。为了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人员与股东利益的连带性,建立股东利益增
11、值与资产管理人员奖金和分红挂钩的机制,当企业实现了股东的实际利益增长时,资产管理人员的薪酬和奖励也应相应增加。也可以将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薪酬中的一部分引入股东利益相关因素,在股东利益达标的情况下,资产管理人员固定薪酬也相应提高。相反,对于那些因管理不当或因管理失误严重损害股东利益的资产管理人员,企业一要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一旦造成重大损失,资产管理人员将直接面临解聘或降职的风险。这可以强化资产管理人员对维护股东利益底线的红线意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降低管理风险。二要建立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重大股东损失,立即启动责任追究,依法依规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三要建立考核退出机制,如果资产管
12、理人员多次考核不合格,没能有效维护股东利益,则需要及时调离资产管理岗位。总之,资产管理部门要牢固树立责任担当的理念,主动维护股东权益,切实将工作成效与股东利益保护直接挂钩。(三)完善资产管理内部监督,防止管理漏洞为确保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能真正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内部监督机制的完善显得尤为关键。内部监督不仅是对资产管理过程的跟踪和监控,更是一种持续优化的动力,它能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纠正偏离股东利益的行为或决策,确保资产管理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首要任务是制定明确、详实的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对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购置使用到处置进行规范,设置具体的操作流程和监督程序,明确各项资产管理行
13、为的标准和要求,杜绝随意性和任性。与此同时,还要构建健全的资产管理业务审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的每个决策环节设置审批关卡,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追责问责。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培部I,确保员工充分理解和掌握各项制度,转化为自觉遵守执行的行动。只有规范和系统的制度体系,才能堵塞管理漏洞,保护股东权益。权力的集中往往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而权力的滥用很可能会损害股东的利益。企业应当实行资产管理权力的分散制衡,防止权力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投资决策权、资金使用权、资产评估权等重要权力,可以通过分散给不同部门或人员来实现相互制约和平衡。重大投资项目需要多部门共同决策,比如资金
14、使用由财务部门审批把关,重要资产评估由外部第三方机构进行。分权制衡的目的是防止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和滥用职权,避免错误决策带来的损失。关键业务的分权制衡,可以有效防控资产管理方面的风险,保障股东利益。企业还需要定期开展资产管理风险评估,检查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资产决策、人员能力等方面是否存在管理隐患。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管理弱点,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杜绝问题进一步扩大,最大程度地降低资产管理风险,保护股东利益。三、创新资产管理模式,实现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双嬴(一)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资产管理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增值资产,国有企业可以选择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大型信托公司、基金公司
15、等机构,将部分资产委托其进行专业化运作管理。这些专业机构可以根据不同资产的特征,制定科学的投资组合方案,采用各类投资工具进行资产配置,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资产合理增值,为股东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同时,专业机构还可以提供资产管理与金融创新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委托专业机构管理资产,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学习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和方法,全面提升自身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在委托过程中,企业要加强监管和考核,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一是可以聘请权威的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专业机构,对重要资产进行审计和评估。一方面专业机构可以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资产进行独立审计,公正客观地评估
16、资产的质量和价值,最大限度地避免企业自行定价和评估损害股东利益。另一方面专业机构还可以发现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帮助企业资产管理规范化。当然,专业机构自身也需要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相关工作公开透明,接收企业检查,确保作出的评估结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二是可以聘请第三方中介机构开展资产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和效果评估工作,对资产使用效益和管理效率等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从而发现资产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和腐败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最后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验收,推动企业不断完善资产管理。(二)建立资产管理透明度评价制度资产管理透明度在维护股东利益、提高企业公信力、及
17、时识别和防范风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国有企业作为公共资金的管理者有责任保证资产管理的公开透明。国有企业应当建立资产管理信息主动公开的制度,可以通过企业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公开企业资产相关信息,全面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第一,建立标准化的信息公开制度,制定严格的信息公开规范。企业应明确列出需要公开的资产管理信息,制定公开的时间表和程序。公开信息应当包括:资产总额变化情况,如过去一年资产总额的增减变化;资产类别及数量构成,如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比例、各类资产的具体数量;重大资产购置情况,如购买资产的名称、购买金额;重大资产处置情况,如出售资产的名称、交易价格等。企业应明确资产信息公开的准则和标
18、准,如何定义、收集、处理和公开这些信息。同时,应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资产信息的公开工作,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资产管理透明度越高,公众监督就越充分,可以有效防止资产管理腐败问题发生。第二,建立反馈和互动机制。鼓励公众、股东、媒体等对企业资产管理的公开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企业应及时回应这些反馈,确保信息公开工作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如公开座谈会、线上问答等方式,与公众互动,进一步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第三,对违反信息公开制度的行为采取严格的处罚。任何试图隐瞒、歪曲或误导公众的行为都应受到严格的处罚,对于违规的个人或部门,应按照其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给予
19、相应的处罚。这可以包括警告、罚款、停职、解雇等措施。在决定处罚措施时,应考虑到违规行为对企业和公众造成的实际损害,以及违规者的过去记录和其他相关情况。这不仅可以震慑潜在的违规者,还能为公众和股东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信息环境。(三)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扩大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是现代金融工具的创新之一,为国有企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策略,进一步释放其资产的潜在价值和提高资本效率。国有企业可以学习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实现资产价值的变现,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发展。首先,证券化可以让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大量资金,这部分资金可以用于技术改造、产能扩张、新产品研发等,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其次,证券
20、化可以实现企业资产的重新配置、组合优化,将分散的或效率较低的资产进行集中和优化,进一步提高企业资产的运营效率,释放资产的更高价值潜力,使资产的运营效率得以提升。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时选择适合证券化的资产,并严格控制证券化额度,防止过度证券化带来风险。再次,证券化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大幅缩短资产变现的时间期限,加快资产转换为现金的速度,优化企业的资产流动性结构,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和流通效率。企业要注意合理选择真正适合证券化的资产,不能简单为了追求资产流动性而进行盲目的证券化,需要审慎评估不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防止过度证券化带来流动性风险。资产证券化为企业提供了除银行贷款之外的重要融资
21、渠道,可以直接面向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拓宽企业的融资途径。与银行贷款相比,证券化融资的成本更低,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对证券化融资的管理,防止过度依赖证券化带来的风险,同时要合理运用证券化所获得的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在开展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金融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来提升自身的资产管理水平。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提供资产评估、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选择真正适合证券化的资产,设计科学的证券化方案,将证券化的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学习借鉴金融机构成熟的资产管理模式和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资产运
22、营效率。企业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时,还需注意控制风险,防止过度依赖导致利益输送。四、结语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股东利益保护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前,二者在现实中存在一定矛盾,必须转变理念,实现有效统一。国有企业要牢固树立“股东利益最大化”理念,将提升股东利益作为资产管理的重心。建立考核指标与股东利益直接挂钩机制,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过程监控和结果考核。积极推进资产管理模式创新,采取引入外部专业机构、提高信息透明度、开展资产证券化等具体举措,不断拓展资产管理效能。当前,国有企业通过理念更新、机制创新和模式优化,切实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实现资产管理和股东利益的有效统一,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资产效益
23、潜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既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实现双赢,以优异成绩回应新时代对国有企业的新期待。参考文献:1刘素贞.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质量与市场,2023(02):151-153.2丁文,竦源媛.集体资产股权管理中利益冲突的有效调控以核心利益相关者为观察对象J江汉论坛,2023(01):136-144.3王荣华.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国有企业中小股东权益法律保护J.学术交流,2011(02):52-55.4李东升,姚娜娜,余振红.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造中股东间利益博弈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38(02):44-50.5汪平.资本成本、股东利益保护与企业财务竞争力J.财会通讯:上,2010(10):6-7.6薄雪彦.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23(01):52-55.7张叶定.新环境下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对策研究J.质量与市场,2023(01):187-189.8李婷婷.探究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风险及其管控措施J.产城:上半月,2023(06):011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