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推进健康珠海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7276476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面推进健康珠海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关于全面推进健康珠海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关于全面推进健康珠海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关于全面推进健康珠海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关于全面推进健康珠海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全面推进健康珠海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推进健康珠海行动的实施意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全面推进健康行动的实施意见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建立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突发事件有切实可行的应对预案和物资储备,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居民主要健康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到2030年,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一体化的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公共

2、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得到有效防控,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保持在发达国家前列,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继续保持高收入国家行列,全面实现健康公平。二、主要任务(一)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立完善市区两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和市级健康科普资源库,推进市、区、镇(街)、村(居)四级健康文化网络建设,普及健康书屋,建设体验式健康主题馆,加快普及疾病预防、慢病有效调养、及时科学就医、身心健康自我评估调适、应急自救互救、残障疾病预防等健康知识与技能,提高市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让健康成为一种习惯。建设覆盖全市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完善监测试题库和数据库,逐步

3、实现全流程电子化调查。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掌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综合、精准的健康干预策略。大力培养复合型健康科普专兼职人才,建立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的激励机制。电台、电视台和其他媒体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和栏目,免费刊播健康科普公益广告。到2025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9%和35%。(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各区)(二)实施文明健康促进行动。增强市民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践行绿色消费,鼓励低琰出行。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行为,提倡“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等文

4、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广文明餐饮、倡导公筷公勺,机关事业单位带头使用公筷公勺,餐饮行业引导提醒消费者正确使用公筷公勺,家庭日常餐饮鼓励使用公筷公勺。加强市文明行为条例经济特区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及防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摒弃“野味滋补”观念,杜绝捕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加强健康志愿者队伍建设,联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社团组织等建立健康志愿者联盟。建立健康志愿者服务队伍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体系,打造特色的文明健康志愿者服务品牌。(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三)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全

5、面推进国民营养计划,推动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医院配备营养师或营养指导员,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营养健康监测和营养膳食指导。坚持以食品安全为基础的营养健康标准,推广健康烹饪模式、营养操作规范与营养均衡配餐,倡导食品加工和餐饮服务营养化转型,营养健康和膳食指导覆盖一般健康人群及特定人群。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广餐饮行业“明厨亮灶项目建设。加强营养膳食指导,推广营养健康科普知识,定期开展对厨师和相关从业人员进行营养配比、膳食平衡和食品安全等技能培训,大力倡导食物多样性,以谷薯类为主,增加蔬菜水果类,引导奶及奶制品消费,推进减盐、减油、减糖。到2025年和2030年,居民超重、肥胖峭长速度

6、明显放缓。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在2020年和2025年基础上提高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乐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分别低于10%和9机(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四)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建设城乡健身步道、城镇社区10分钟健身圈,大力推动校园等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因地制宜发展群众性健身运动项目。合理规划建设环岛、环山、沿海、沿河健身绿道,打造粤港澳区域性品牌赛事。完善健康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

7、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到2025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3舟和9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40和50,(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各区)(五)实施控烟行动。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推动控烟立法,加强控烟行为干预,定期开展烟草流行监测,宣传普及吸烟、二手烟暴露和电子烟的危害,培育无烟文化。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建设无烟环境,巩固各级各类党政机关、学校、医院、事业单位等无烟单位的建设成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戒烟门诊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推广控烟、戒烟适宜技术,提高戒烟技术支持水平和控烟、戒烟成效。逐步

8、实现全市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加大烟草广告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发布烟草广告行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和电子烟。推动将电子烟列入烟草制品进行管制。到2025年和2030年,我市居民成人吸烟率分别下降到22%和18%,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及以上和80%及以上。(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烟草专卖局、健康建设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六)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人才培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服务。开设市民心理健康课堂,推进心理健康知识进基层、进社区,引导社会正确认识

9、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加强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加强精神心理疾病的诊疗,强化对抑郁症、儿童孤独症、强迫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特殊人群、职业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的力度。大力推进老年人心理关爱国家试点项目。加强心理危机干预能力建设,做好突发事件中易患人群预防干预工作。建立健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程服务管理,加大患者救治救助力度。开展人群心理健康监测,持续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和促进策略。到2025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5%和30%,失眠障碍、抑郁症和焦虑障碍患病率上升趋势减缓。(责任单位:

10、市卫生健康局、市委政法委、市总工会、市残联、各区)(七)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大力宣传普及环境与健康防护和应对知识,持续提升“森林城市”成果,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展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与评价,建立以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大力推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工作,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打造美丽山水、美丽田园、美丽海岛。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普及使用新能源车。完善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处置新机制、新模式。进一步巩固“厕所革命”成果,建设更加便民的公厕配置体系。到

11、2025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或省的要求。(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八)实施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建设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广泛开展健康村镇建设。深化实施“健康细胞”工程,筑牢健康建设基础,探索创新“健康细胞”工程培育模式。编制相应的健康单位建设标准,“以点带面”开展健康城市细胞工程建设。推进社区、机关、学校、医院、宾馆、餐厅、景区(点)、商场、市场、企业、家庭等多种

12、类别的健康细胞单元巩固提升工作。围绕涉及民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突出“医、食、住、行、动、学”六个重点,创新常态化工作机制。到2025年,实现全市100%的镇建成健康镇,50%的村建成健康村,建成100个健康社区、健康单位等健康“细胞”示范点。到2030年,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健康村镇、健康细胞示范点。(责任单位:市爱卫办、市健康办,市爱卫会、健康建设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九)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妇幼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高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产科、儿科服务能力。加大儿科医生培养力度,强化对全科医生儿科常见病、儿童保健适宜技术等技能培训,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普

13、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针对婚前、孕前、孕期、儿童等阶段性特点,积极引导家庭科学孕育和养育健康新生命。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网络。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优先支持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为婴幼儿成长创造安全、适宜的环境。提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及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推进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免费检查。建立生育全程保健服务模式,推动妇幼健康服务进社区、中医药进妇幼。以青少年、育龄妇女、流动人群及性传播风险高危行为人群为重点,加强性健康、性道德和性安全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病、艾滋病等疾病传播。巩固提升孕妇休息室、

14、母婴室设施建设。到2030年,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以下和10/10万以下,保持国内先进水平。(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妇联、市残联、各区)(十)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全面改善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环境,强调学生健康在教育工作中的优先地位,逐步完善学校卫生技术人员配置,加强中小学校卫生保健所能力建设,建立健康副校长工作机制。探索将学生近视率等指标纳入学校、班级和学生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儿童青少年学习生涯电子健康档案库。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现实政策措施和行动举措,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健康意识和行为,倡导“三减三健”,全面推广实施7至9岁儿童免费窝沟封闭举措,保障每天阳光】小时校园体

15、育活动,有条件的学校提倡每天1.5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打造健康学习环境,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综合防控、营养改善、心理健康、口腔健康专项行动,提高身心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定期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等专项工作,研究流行现状和健康促进因素,推广行之有效的现实举措。到2025年和2030年,全市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分别达到50%以上和60与以上,学生的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全市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全市中小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

16、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方法,积极自助,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保障身心健康。(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十一)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倡导健康工作方式,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加大职业健康监管执法力度,加大职业病多发易发领域的隐患排杳,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完善职业病病人救治救助和保障制度,提升职业病防治与危害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推动“健康企业”建设。推进重点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改善劳动者作业环境。加强尘肺病等重点职业病救治保障,开展重点行业

17、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到2025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分别下降到30%以下和20$以下;重点行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分别达到85%以上和95%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和93%以上,健康企业覆盖率分别达到20%和50%以上。(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各区)(十二)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和老年痴呆症的筛查干预、健康指导,以及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预防和关怀服务。面向老年人普及膳食营养、体育能炼、定期体检、保健养生、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

18、、科学就医等知识,引导老年人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引导老年人了解和掌握老年常见的重大慢性疾病预防、紧急救援等基础技能知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建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参与老年健康服务,加强医养结合机构建设,提升居家、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水平。根据国家、省部署,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优化老年人住、行、医、养等环境。到2025年和2030年,65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各区)(十三)实施残疾人健康促进行动。制定实施残疾预防

19、和残疾人康复办法。加大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管理,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能力。落实对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给予补贴政策。完善盲道、市政遒路语音指引、公交车残疾人上下车辅助设施、公共场所无障碍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加强对致残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配合开展国家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到2030年,可比口径残疾发

20、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责任单位:市残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市公路局、各区)(十四)实施健康保障促进行动。构建具有特色的健康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城市建设规划、公共道路建设、产业布局、经济发展的健康保障审核机制,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提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划和建设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疾病预防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发挥托底保

21、障作用,建立低保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人员、残疾人、乞讨人员等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健康保障措施。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市发展改革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生健康局、市残联、市公路局、狼保监分局)(十五)实施国家级慢性病防治管理示范区创建行动。普及慢性病预防保健知识,开展慢性病早期筛查及干预等专项行动,提升全市慢病防治能力。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规范胸痛中心建设与管理,巩固“医防融合”脑卒中

22、预防与救治体系,逐步推进公共场所AED系统平台建设。加强癌症防治,推广癌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健全死因监测和癌症登记报告制度,完善癌症患者的康复指导、疼痛管理、长期护理、营养和心理支持等,提升生存质量。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加强糖尿病防治行动,鼓励病人定期开展血糖自我监测。科学指导糖尿病高危人群降低发病风险,加强糖尿病高危人群、重点人群早期筛查与干预治疗。完善慢性病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诊治能力建设,健全家庭医生团队和“三师”团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

23、慢性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筛查、干预、诊断、稳定期治疗、随访管理、功能康复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到2025年完成国家慢病示范区全覆盖,到2025年和2030年,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国家慢病管理各项指标。(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医保局、各区)(十六)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提升病原微生物甄检能力。完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机制。宣传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加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维持无脊灰状态、消除疟疾状态和血吸虫病消除状态。巩固消除碘缺乏危害工作。切实预防控制病媒生

24、物。到2025年和2030年,以镇街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理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各区)(十七)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应急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发展,完善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其履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的城乡传染病救治体系,建成以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紧急医学救援站点为网底,综合性医院或二级以上医院紧急医学救援站点为支撵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及时有效处置能力

25、。建立健全重大疫情应对预案体系,建立中西医高效协同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机制,完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加强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推进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普及,推广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加强学生、公共场所执行公务相关人员、高危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等人群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工作,提高普及率,逐步实现人人树立急救意识、人人掌握急救技能。(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

26、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红十字会、拱北海关、各区)(十八)实施塑造健康湾区行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大力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我市设置医疗机构,推动我市优质医疗资源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展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等疾病的临床协作攻关,有效提升临床诊疗效果。推动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推动珠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推进珠港澳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和卫生应急机制建立;以新冠疫情防控合作为基础,完善与香港、澳门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定期通报机制,以及涉及两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风险隐患信息的及时通报机制。推进大湾区城市群定期传染病疫情

27、防控会商机制,建立起疫情处置的联动与支援机制。到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合作更加紧密;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共同体基本形成,世界一流健康湾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大湾区力、横琴新区)(十九)实施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宣传推广岭南中医药文化,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承品牌。依托大湾区底蕴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背景和文化基础,发挥横琴自贸区毗邻澳门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探索举办国际性的中医药健康展览、会议和论坛,以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为平台,推动珠澳两地在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旅游、中医养生保健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完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完善市、区、镇

28、(社区)三级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建设,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中医在治慢病中的主导作用、治急病中的辅助作用、治未病中的核心作用,加强中医临床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到2025年和2030年,全市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达到100%,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分别达到70%及以上和80%及以上。(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各区)(二十)实施智慧健康行动。结合“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探索建立“区块链+智慧健康”的医疗服务模式。建立涵盖规划、建设、应用、维护、评价以及人才队伍等在内较为完善的卫生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建立分级医养数

29、据及应用管理中心和以区块链、5G、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区域云平台。深化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公共卫生、行业治理、个人健康管理等业务的融合应用,发展智慧健康服务新业态。到2025年,医疗卫生健康单位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健康医疗业务数字化、智能化取得突破进展,健康医疗信息便民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到2030年,新一代智能技术与健康医疗业务深度融合,信息化全面支撑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驱动卫生健康事业科学发展的先导力量。(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区)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健康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架构,统筹推进健康行动

30、,分阶段制定健康行动实施方案,细化行动目标、指标、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和职责分工,统筹指导各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各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二)动员各方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村)、家庭和个人行动起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学校、社区(村)、企业、社会组织等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凝聚全社会推进健康建设的共识和力量。卫生健康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

31、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三)强化支持保障。建立健康专家智库,为行动实施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探索开展健康政策审查,保障各项任务落实和目标实现。加强各级财政经费保障,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卫生健康筹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健康领域。加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构建以促进健康为导向的创新型医保制度。(D)完善监测考核。建立健全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做好健康行动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的年度监测和评估工作,适时发布监测评估报告。实行健康行动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建立健康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激励和问责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各区、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参考。(五)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健康行动的宣传推广、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提高全社会对健康建设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健康文化。发挥新闻媒体、行业类媒体及政府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健康科普功能,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理念。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必备健康知识,推动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牢固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设立健康形象大使,评选一批健康行动综合示范区和健康行动示范项目,发挥引领带头作用。让“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