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态势、新挑战和新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态势、新挑战和新思路.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态势、新挑战和新思路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已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并有望在未来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在全球竞争中形成先发优势,处于领跑地位,改变了由国外汽车巨头主导传统燃油车产业的竞争格局,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国外电动化进程放缓、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等新态势。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国外贸易政策保护、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备、产业生态不健全等新挑战,需要重点关注并提出产业发展新思路。一、产
2、业发展新态势(一)欧美国家释放推迟电动化信号,行业转型发展进入阵痛期欧美国家陆续通过放宽排放限制、推迟禁售燃油车、补贴政策取消等手段推迟汽车电动化进程。2024年3月,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一项新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预计2027年全年车辆制造商所销售的汽车平均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由152克/英里放宽至170克/英里,2032年排放量由82克/英里放宽至85克/英里。目前,美国政府不再强制企业制造纯电动汽车。据外媒Motor1.报道,欧盟正考虑推迟2035年禁止燃油车的政策。德国此前已取消2024年电动汽车补贴政策,法国、荷拦等国家均减少了电动车补贴额度。欧美电动化市场持续低迷,新能源汽车产业
3、进入阵痛期。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欧洲电动汽车销量自2020年4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下降,降幅达25与。根据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数据,2024年3月,德国电动汽车新注册量同比下降28.9%,市场占有率从上年同期的18.3%降至11.9%o2024年4月,特斯拉发布的一季度产销数据显示,其交付量同比下滑8.3%,环比下滑高达20.1乐表现远低于市场预期。多家国外企业暂缓或放弃电动化进程。2023年6月,由丰田汽车牵头,铃木、五十铃、雅马哈、本田和马自达等日本车企联合反对全面电动化。2023年9月,大众集团宣布取消在德国投资20亿美元新建电动汽车工厂计划。2023
4、年10月,福特汽车宣布推迟120亿美元的电动汽车生产计划,通用汽车宣布放弃从2022年到2024年中期生产4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2024年2月,梅赛德斯-奔驰宣布将2030年完全电动化的原定目标推迟五年。2024年2月,苹果公司宣布终止已投入10年时间和百亿美元的电动汽车项目“泰坦计划”。(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拐点已至,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或成定局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新能源汽车系列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近年来,我国积极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先后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仅有特斯拉、比亚迪、理想等少数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了盈利,其他以国内销售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5、普遍亏损,单车亏损额一般为1-3万元。2023年比亚迪和理想单车利润分别只有1万元和3.1万元,相比特斯拉较低。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但中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较少,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认知度偏低,与欧美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三)关键核心技术仍有待突破,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仍面临诸多挑战。动力电池方面,我国在固态电解质的选择和优化、固固界面的改善和控制、正负极材料的匹配和协调,以及生产工艺的创新和规范等方面存在挑战;电控技术方面,我国在车用传感器技术和车用控制软件等方面仍面临较大困难;电机系统方面,我国的
6、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相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关键零部件方面,我国在车用芯片、高速轴承、毫米波雷达等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由于技术研发风险性较高,车企财务状况不佳等原因,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产业的研发投入规模约占全球汽车研发总投入的10脑这一比例落后于其他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需要跨学科、跨行业的融合,而我国在该领域的跨界融合创新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协同创新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发展,智能汽车人才供需的矛盾逐渐显现,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建圈”“强链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尤其是固态电池、智能网联等领
7、域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达103万人。(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不高,产业生态体系发展尚不完备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仍面临严峻挑战和不确定性风险。首先,国内车规芯片产品覆盖率和高端化进程与海外车规芯片大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根据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促进会介绍,目前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程度不高,车规芯片中,包括微控制单元(MCU)在内的主控芯片国产化率低于1%,包括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在内的功率芯片国产化率约8乐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低于3机其次,我国制造动力电池所需的锲、钻、
8、锂等关键资源进口依赖度超过80喘。尤其是在超薄复合涂覆隔膜、耐高温阻燃电解液、固态电解质、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制造装备等方面的研发制造处于相对薄弱环节。与此同时,电池流向管理难度大、回收价格混乱、回收利用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回收利用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成为当前动力电池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此外,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性和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均面临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管理方式效率低下、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可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有所提升,但
9、在电池材料、车辆设计等方面仍存在安全风险隐患,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质量控制。三、产业发展新思路(一)以强大战略定力推进全球化,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及产业竞争格局,我国要保持全球市场化竞争战略定力,坚持国际化方向不动摇,不断推动电动化、智能化进程,既要强化电动化领先为我国带来的供应链优势,同时又要拓展智能化的供应链布局。积极鼓励和引导车企通过国际贸易、跨国并购、绿地投资、授权经营等模式,在“出海”中学习“出海”,不断增强自身国际化经营能力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实现供应链、人力资源、营销网络的全球化运营,形成互利共赢的全球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应
10、保持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积极面对欧美国家的调查和贸易保护主义。在竞争中合作,积极推动国际合作与开放。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作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基础,与全球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积极开展深入合作,主动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在品牌建设、技术创新、渠道拓展等方面寻求突破。构建与发达国家通用的规则,加快布局碳市场,推动新能源电池管理领域标准的制定,积极应对国际规则壁垒,提升竞争优势。加强关健技术攻关和重点产品研发,持续塑造产业竞争优势。加大战略性资源投入力度,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超前布局,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抢占全球技术竞争制高点。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
11、动力电池生产制造、电池材料研发及相关产品,鼓励汽车企业加快研发和生产面向国际市场的汽车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巩固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先优势。(二)加强行业规范和监管,全方位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有序竞争、规范发展,为企业竞争行为设置“红绿灯”,明确规则底线,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则,不断健全适应多层次竞争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压实行业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等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监督规范,建立市场价格监测调控督查机制,坚决惩治损害营
12、商环境的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行业有序合作与竞争,引导新能源企业通过技术、产品差异化、渠道多元化、营销体系化、跨界融合化等方式应对市场竞争,鼓励行业领军企业与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共享资源、管理、人才、技术等优势,实现技术突破,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整个行业的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加快优化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鼓励和推动传统汽车以旧换新,大力推动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除了深耕国内市场,我国车企要不断提升市场洞察力和决策能力,
13、加快对南美洲、非洲、东甫亚等多元化市场进行战略规划,有效防范和化解国际市场风险。通过营销策略和品牌推广活动,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设立“中国品牌日”汽车品牌专场,培育和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平台,与消费者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开展个性化的营销活动,提供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建立和完善国内外营销服务体系。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联合研发、规模化生产、供应链优化、降低原材料成本等方式来优化成本结构,提高行业利润率。(三)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持续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以科学布局,统筹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围
14、绕“卡脖子”和一些关键领域进行超前布局,集中力量突破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动力电池、新型底盘、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短板。充分认识产业发展规律,积极布局其他技术路线,坚持多元化技术发展路线,推动汽车技术走交融共生之路。除了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上升势头迅猛的纯电动技术路线之外,要对油电混动、燃料电池、氢能、甲醇等其他技术路线保持高度敏感,以“共存、互补、竞争”的多元化技术发展路线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创新要素为切入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深入实施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
15、研深度融合,积极搭建技术创新平台,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统筹各方力量对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加强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通过标准化工作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引进政策,培育和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人力支持。加强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建设,切实保护创新成果,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屐,加快构建产业生态体系加强顶层设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调整、优化和管理。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
16、运行情况监测调度,强化区域间、上下游协调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及时帮助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协调解决运行当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车规级芯片领域,要加快国产芯片核心制造产线和先进封装建设,吸引国外头部汽车芯片企业来华投资建厂或设立研发机构,全面提升国产芯片整体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能力,促进国产关键车规级芯片产业链健康发展。在动力电池领域,要加快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强链,通过技术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打造稳固的强供应链,做好产品创新、产业布局,通过在电池核心材料及技术层面的多维创新,构建高比能、高安全电池材料体系。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要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
17、对行业秩序规范整顿,持续完善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制度,鼓励企业参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制定与修订,构建动力电池回收网络,强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探索建立技术领先、模式成熟、权责清晰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统筹规划布局,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圈。持续强化产业统筹布局,加强汽车投资项目和生产准入管理,严控增量、优化存量,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加大僵尸企业退出力度,推动产业向产能利用充分、产业基础扎实、配套体系完善、竞争优势明显的地区和企业聚集,不断提高产能利用率和产业集中度。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建设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换电网络,推动充电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改造,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经济便捷的充电服务。加强安全性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引导企业加快构建系统、科学、规范的安全和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增强企业在安全管理机制、产品质量、运行监测、售后服务、事故响应处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优化完善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开展新能源汽车可靠性研究与评价专项行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