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46104 上传时间:2022-08-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卧床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就是下肢静脉血管内血液不正常的凝结,导致血管腔的堵塞,血液回流不畅,引起的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1.血管壁的损伤2 .下肢静脉的血流缓慢3 .下肢血管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下肢静脉血栓的分类1 .浅静脉血栓和深静脉血栓2 .浅静脉血栓的危害性不大,常见于大隐静脉曲张的患者3 .深静脉血栓容易脱落,引起肺栓塞(一般来说这一类的患者是需要通过手术来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要根据血栓形成的解剖部位、分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患者是中央型下肢静脉血栓,起病比较急,会出现下肢明显肿胀,而且患侧骼窝、股三角区会有剧烈的疼痛感和压痛,还会出现

2、浅静脉扩张,患肢皮温以及体温均会升高。如果患者是周围型下肢静脉血栓,会出现大腿肿痛,而且小腿处会出现剧烈疼痛,但是,肿胀并不是很明显。如果患者是混合型静脉血栓,这时候会出现全下肢的明显肿胀、剧烈疼痛,股三角区、胭窝、小腿肌有可能会有压,常伴有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1 .治疗方式本病以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为主、必要时进行手术取栓。2 .药物治疗静脉应用肝素,虽可立即起到抗凝作用,但与直接溶栓剂相比,较为被动,常用溶栓剂中,链激酶具有抗原性,静脉用药后常有致热源性反应,因而主张用尿激酶。近些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逐渐成为静脉血栓疾病首选治疗方式。3 .手术治疗手术取栓是消除血栓

3、的有效方法,可迅速解除静脉梗阻,缓解肿胀症状。4 .其他治疗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是预防急性期血栓脱落导致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重要方法,通过介入方法放置,属于微创手术。绝对适应症包括抗凝禁忌,抗凝过程中出现新发肺动脉栓塞,或拟行肺动脉取栓者。相对适应症包括已经发生肺栓塞患者,拟行其他手术患者,或其他预计血栓脱落风险较大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1 .手术后如果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者被动运动,比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2 .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例如穿弹力袜等;3 .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血管的损害;4 .使用造影剂的患者,造影结束后将患者患肢抬高,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以及血肿,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5 ,术后需要遵医嘱,保证给予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总结长期卧床患者及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极高,危险性极大,但还是可以预防的,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要我们对患者实施真实、仔细的护理措施,对于有风险的患者要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降低,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